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71)
2023(9987)
2022(9054)
2021(8623)
2020(7395)
2019(16766)
2018(16897)
2017(32055)
2016(17987)
2015(20228)
2014(20116)
2013(19946)
2012(18157)
2011(16297)
2010(16005)
2009(14458)
2008(13875)
2007(11760)
2006(10010)
2005(8465)
作者
(55231)
(45592)
(45570)
(42999)
(29087)
(22269)
(20495)
(18255)
(17393)
(16287)
(15834)
(15458)
(14500)
(14388)
(14386)
(14289)
(14052)
(13665)
(13077)
(12967)
(11785)
(11202)
(11193)
(10379)
(10348)
(10330)
(10265)
(10002)
(9379)
(9310)
学科
(64023)
经济(63955)
管理(47437)
(44831)
(37592)
企业(37592)
方法(32228)
数学(27929)
数学方法(27582)
(18960)
(16711)
中国(15824)
(15585)
业经(14079)
地方(13913)
农业(11378)
理论(11330)
(11239)
(11073)
贸易(11067)
(10717)
环境(10654)
技术(10457)
(10350)
(10312)
财务(10252)
财务管理(10231)
企业财务(9687)
(9128)
教育(9033)
机构
大学(250375)
学院(248969)
管理(97306)
(87289)
研究(85627)
理学(85387)
经济(85156)
理学院(84352)
管理学(82634)
管理学院(82223)
科学(61115)
中国(59385)
(53459)
(52122)
业大(45975)
(45509)
研究所(42448)
农业(41710)
(37990)
中心(37906)
(35457)
北京(33251)
(32429)
师范(31970)
财经(31394)
(31139)
技术(29533)
(29378)
(28607)
农业大学(27447)
基金
项目(183804)
科学(141009)
基金(131141)
研究(125555)
(118036)
国家(117118)
科学基金(98343)
社会(74784)
(74082)
基金项目(70944)
社会科(70660)
社会科学(70640)
自然(68821)
自然科(67187)
自然科学(67161)
自然科学基金(65903)
(62694)
教育(57135)
资助(54453)
编号(50305)
重点(41613)
成果(39976)
(38655)
(38645)
(38087)
计划(37584)
科研(36413)
创新(35596)
课题(35108)
科技(34273)
期刊
(90006)
经济(90006)
研究(65988)
学报(52936)
(46716)
科学(44424)
中国(43399)
大学(37490)
学学(35761)
管理(33690)
农业(32943)
(27060)
教育(25561)
技术(20034)
(17251)
(16246)
金融(16246)
业大(15104)
业经(15062)
科技(14386)
图书(14115)
财经(14092)
(13874)
经济研究(13681)
林业(12923)
理论(12413)
农业大学(12047)
(11838)
实践(11740)
(11740)
共检索到3435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徐刚红  沈万宽  吴夏明  陈双  罗明珠  陈培寿  
为研究来源于不同遗传类群甘蔗黑穗病菌分离物侵染寄主甘蔗防御酶活性变化差异,采用注射接种法,将5个不同遗传类群的代表分离物(分离物编号依次为16,24,25,47,89号)侵染抗病甘蔗品种Q171和感病甘蔗品种ROC22,测定甘蔗与甘蔗黑穗病菌分离物互作过程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5株分离物侵染引起的寄主甘蔗SOD、POD、CAT活性变化曲线中均存在2个酶峰值,抗病甘蔗品种Q171中PPO和感病甘蔗品种ROC22中PAL也存在2个酶峰值,接种后1 D出现峰值Ⅰ,接种后3~5 D出现...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转娣  昝逢刚  吴才文  李文凤  卢文洁  黄应昆  
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甘蔗黑穗病菌进行了检测,建立了该病原菌的快速检测方法。从田间采集样本,在马丁氏培养基上分离获得甘蔗黑穗病菌的单菌落,经培养获得大量菌体,提取菌体基因组DNA并进行PCR检测,证明获得了甘蔗黑穗病的病原菌。该方法能简便、快速、准确、有效的检测甘蔗黑穗病菌,结果稳定、可靠。建立快速有效的检测甘蔗黑穗病的方法,将为甘蔗抗黑穗病育种工作提供方便。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刚红  姜子德  沈万宽  罗明珠  饶得花  
以甘蔗黑穗病菌(Sporisoriumscitamineum)交配型菌株基因组DNA为模板,在单因素优化试验的基础上,采用L16(45)正交试验设计,对影响甘蔗黑穗病菌SCo TPCRG反应体系的Mg2+、d NTPs、引物、r Taq DNA聚合酶和模板用量5个因素进行优化,建立优化的甘蔗黑穗病菌SCo TPCRG反应体系:DNA模板12.50ng、d NTPs0.17mmol/L、引物0.46μmol/L、Mg2+1.7 mmol/L、r Taq DNA聚合酶0.85U、1×Buffer(Mg2+free),总体积25μL.应用优化体系从30条SCo T引物中筛选扩增条带清晰且多态性丰富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卢文洁  李文凤  黄应昆  罗志明  王明强  王晓燕  
本研究利用尿素混合液直接从甘蔗黑穗病菌孢子提取基因组DNA进行PCR检测鉴定,经过反复试验,建立了一种简便、快速的检测鉴定方法。利用建立的方法对12个甘蔗黑穗病样品进行病菌基因组DNA提取,将甘蔗黑穗病菌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检测,均扩增出大小为420 bp的预期DNA片段条带。PCR扩增产物经克隆测序,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甘蔗黑穗病病原菌序列比对,同源性达99%。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鸿凯  蔡华斌  刘桂富  王尚钦  郭荣发  
 用朱军的基因型×环境互作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ADE)对11个甘蔗亲本,及以5×6不完全双列杂交配制的30个杂交组合实生苗的7个主要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各性状普遍存在基因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及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但不同性状的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所起的作用不同;(2)不同性状的遗传率大小不同,受环境影响也不同,较大的互作狭义遗传率受环境影响较大,一般而言,除锤度外,其余性状的遗传率都以普通狭义遗传率为主,互作狭义遗传率较小;(3)所有性状之间都存在遗传相关,多数性状之间以加性和显性相关为主,环境条件对各性状遗传相关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显性×环境互作相关。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建涛  许环映  张垂明  胡后祥  周峰  常海龙  邱永生  王勤南  
【目的】研究甘蔗亲本开花有利环境及其遗传特性。【方法】调查兴平育种基地农田和湖边2种环境温湿度差异及其对甘蔗亲本开花的影响,分析甘蔗亲本始花期和抽穗率的广义遗传率。【结果】2种环境平均温度相差不大,但湖边环境平均湿度比农田环境高10.3%(绝对值),更有利于甘蔗花芽分化和幼穗发育。湖边环境开花始花期比农田环境平均提前3.9 d,其中CP72-1210提前8 d。甘蔗亲本抽穗率在湖边环境比农田环境平均高16.93%(绝对值),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同一环境下不同甘蔗亲本抽穗率也存在极显著差异。甘蔗亲本始花期广义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刚红  姜子德  沈万宽  罗明珠  饶得花  
以甘蔗黑穗病菌(Sporisorium scitamineum)交配型菌株基因组DNA为模板,在单因素优化试验的基础上,采用L16(45)正交试验设计,对影响甘蔗黑穗病菌SCoT-PCR反应体系的Mg2+、dNTPs、引物、r Taq DNA聚合酶和模板用量5个因素进行优化,建立优化的甘蔗黑穗病菌SCoT-PCR反应体系:DNA模板12.50ng、dNTPs 0.17mmol/L、引物0.46μmol/L、Mg2+1.7 mmol/L、r Taq DNA聚合酶0.85U、1×Buffer(Mg2+free),总体积25μL。应用优化体系从30条SCoT引物中筛选扩增条带清晰且多态性丰富的10条...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转娣  刘新龙  姚丽  苏火生  张敏  吴才文  
综述开展甘蔗基因工程育种工作20多年来,从最初的利用农杆菌介导法研究抗除草剂和抗虫转基因成功,到目前高转化效率的转基因方法应用过程中取得的成果,分析影响农杆菌转化甘蔗的关键因素,并对农杆菌介导的甘蔗遗传转化研究前景作了展望。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夏红明  赵培方  赵俊  刘少春  杨昆  吴才文  
以72个常用甘蔗亲本配制95个杂交组合,进行脱叶性遗传研究。结果表明:组合、母本对后代的脱叶性1级比率和3级比率有极显著影响,父本只对脱叶性3级比率有显著影响;亲本及组合的遗传力大小顺序依次为组合(41.36%)、母本(30.13%)、父本(12.02%),说明组合的选配方式对后代脱叶性状影响大,在筛选亲本及组合时,要优先考虑组合;后代脱叶性状各级比率的平均遗传力大小顺序依次为3级比率(40.39%)、1级比率(29.62%)、2级比率(13.49%),与父本、母本及组合对后代脱叶性状各级比率的遗传力大小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东姣  张畅  阙蓓蓓  尤垂淮  罗俊  苏亚春  
从甘蔗栽培种R570基因组数据库中挖掘到60个ShWRKY(ShWRKY1~ShWRKY600)基因,分布于10条染色体上,每条染色体上有3~13个ShWRKY基因.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60个ShWRKY蛋白中,属于Ⅰ、Ⅱ和Ⅲ类的分别有10、32和18个.所有ShWRKY家族成员皆为亲水性核定位蛋白,且除ShWRKY13为稳定蛋白外,其余家族成员都不稳定.ShWRKY基因家族的外显子数目为1~5个,保守基序数目为3~7个.启动子区域序列预测显示,ShWRKY基因包含多个与胁迫、生长发育和激素响应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表达谱分析显示,ShWRKY基因在甘蔗不同组织中差异表达,且参与对黑穗病菌胁迫的响应过程.RT-qPCR检测结果显示,接种黑穗病菌7 d后,ShWRKY37基因在2个甘蔗抗病品种和1个感病品种中上调表达,而在另外1个感病品种中下调表达;ShWRKY51基因则在抗病品种中下调表达,而在感病品种应答早期(1 d)上调表达.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纯佳  覃伟  徐超华  刘洪博  毛钧  陆鑫  
【目的】探明国外引进甘蔗栽培品种光合气体交换参数遗传变异特征,筛选优良基因型,并为甘蔗高光效育种技术优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于大伸长期对50份国外引进甘蔗栽培品种顶端全展叶6项光合气体交换参数进行测定,包括净光速率(A)、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E)、固有水分利用效率(WUEintr)、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inst)。通过方差分析、广义遗传力计算、相关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明确气体交换参数变异特征,并通过聚类和判别分析筛选优异基因型。【结果】所有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在参试基因型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变异程度依次为gs>A>E>Ci>WUEintr>WUEinst。各项参数广义遗传力较高,除WUEinst为58.8%外,其余参数均达70%以上。除WUEinst与E间相关性不显著外,其他气体交换参数间相关性均达显著水平。气孔导度同其他参数具有较强的非线性相关,体现了其对气体交换的重要调控作用。主成分分析共提取两项公因子,可分别解释为"碳同化性能"和"水分利用效率",二者在基因型间的变化彼此独立,表明兼具高碳同化性能和高水分利用效率材料的筛选是可能的。通过聚类分析最终筛选出B4362、B51-410、US67-22、BH10-12、C323-87、Co685等6个碳同化能力突出、且同时具有极佳水分利用效率的优异基因型。【结论】国外引进甘蔗栽培品种中蕴含丰富的气体交换参数变异,遗传差异是该变异产生的主要原因。鉴定筛选到6份兼具高碳同化性能和高水分利用效率的优异材料,为甘蔗高光效育种提供了可靠的种质资源和优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狄义宁  谢林艳  谷书杰  马豪  刘鲁峰  何丽莲  李富生  
为进一步挖掘甘蔗栽培种及其亲缘野生种中内生菌的功能与价值,筛选出具有促进植物生长功能活性的微生物菌株,用于促进甘蔗产业的增收增产。以前期分离纯化获得的589株甘蔗内生细菌为基础,筛选并鉴定具有固氮、溶磷、解钾等促生长特性的功能菌株。在此基础上,对菌株产生的有机酸、吲哚乙酸(IAA)和嗜铁素也进行了定量测定与种类划分。结果表明:共有12株功能菌株被筛选得到,分别编号为B7、B9、C9、D5、E12、F5、G3、H5、J8、L9、M3、O9,其中多株菌株同时具有固氮溶磷解钾等生物学活性;12株菌株分别属于Pantoea、Pseudomonas、Enterobacter、Serratia、Acinetobacter和Bacillus 6个属。进一步功能研究结果表明:菌株G3与C9对于无机磷和有机磷的溶解能力较强,溶磷量分别为1 386.97±331.96与2 523±68.17mg/L;菌株M3解钾能力较强,解钾量为8.59±0.08mg/L;各菌株所产生的有机酸主要为酒石酸,其次为苹果酸、乳酸、乙酸、柠檬酸;12株功能菌株可产生IAA及嗜铁素,但产生嗜铁素的种类随菌株而异;各菌株与甘蔗种苗共培养过程中均能促进甘蔗种苗芽长与根长的生长,其中表现较优的有E12、C9、G3菌株处理组。该研究可为后续微生物菌肥开发奠定材料基础,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双  曾泽鉴  沈万宽  徐刚红  吴夏明  罗明珠  陈培寿  
为探明甘蔗亲本对黑穗病的抗性水平,以采自广东省甘蔗主产区(湛江雷州市)的甘蔗黑穗病菌混合冬孢子作为接种源,采用人工浸渍接种的方法,对34个甘蔗亲本进行黑穗病抗性鉴定。鉴定结果表明:抗性水平为高抗(HR)的亲本有Q171、ROC1、内江57-614,占供试亲本的8.8%;抗性水平为抗(R)的亲本有福农95-1702、N∶CO376、CP93-1382、CP65-357、赣蔗95-108、ROC5,占17.6%;抗性水平为中抗(MR)的亲本有巴西618、粤糖89-113、台优,占8.8%;抗性水平为中感(MS)的亲本有粤糖86-368、ROC16、Q179、Q191、HO CP95-988、台糖8...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沈万宽  杨湛端  刘福业  
为探明甘蔗品种(品系)对黑穗病的抗性水平,以采自广东省甘蔗主产区的甘蔗黑穗病菌混合冬孢子作为接种源,采用浸渍接种与自然感染相结合的方法,对34个甘蔗品种(品系)进行新植黑穗病抗性鉴定。鉴定结果表明:抗性水平为高抗(HR)的品种(品系)有00-319、01-121、00-256、01-125、01-79,占供试品种的14.7%;抗性水平为抗(R)的品种(品系)有01-120、粤糖03-233、CP93-1634,占8.8%;抗性水平为中抗(MR)的品种(品系)有粤糖96-86、99-57,占5.9%;抗性水平为中感(MS)的品种(品系)有01-246、粤糖95-168、01-160、粤糖91-1...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徐荣  徐永艳  何丽莲  杨清辉  张汉尧  李富生  
【目的】评价甘蔗野生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甘蔗抗逆定向遗传改良挖掘具有育种潜力的种质资源。【方法】对44份甘蔗野生近缘种材料按照割手密种内、斑茅种内以及种间3个层次运用ISSR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44个种间材料利用13条ISSR引物扩增,获得261条条带,其中259条为多态性条带、占比为99%;种间多态性依次为甘蔗属割手密种>甘蔗属斑茅种>蔗茅属蔗茅种>芒属五节茅种>金茅属金茅种>河八王属河八王种;44份材料遗传相似系数为0.125~0.710,UPGMA聚类结果基本同形态学分类一致,12个斑茅种样品在0.805处聚合,斑茅和割手密在0.775处聚合,采自西藏察隅的编号A30、A32蔗茅关系密切,芒属、蔗茅属、河八王属的亲缘关系更近,与甘蔗属材料在0.73处聚合。【结论】甘蔗野生种质资源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为甘蔗种质资源创新、遗传育种提供了种质材料和理论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