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66)
2023(7515)
2022(6193)
2021(5531)
2020(4562)
2019(10009)
2018(9625)
2017(17283)
2016(9745)
2015(10385)
2014(10038)
2013(9948)
2012(9113)
2011(8052)
2010(7914)
2009(7145)
2008(7040)
2007(6263)
2006(5384)
2005(4622)
作者
(32513)
(27269)
(27181)
(25513)
(17089)
(13470)
(11891)
(10923)
(10345)
(9545)
(9432)
(8990)
(8895)
(8609)
(8561)
(8489)
(8224)
(8167)
(7956)
(7845)
(7174)
(6716)
(6564)
(6297)
(6165)
(6125)
(5992)
(5944)
(5648)
(5570)
学科
(36465)
经济(36432)
(31556)
管理(30204)
(25185)
企业(25185)
方法(17171)
数学(15179)
数学方法(15082)
技术(13508)
(11620)
(9696)
中国(9223)
(9196)
贸易(9192)
(9118)
业经(9035)
(9002)
农业(8465)
技术管理(8066)
地方(6719)
环境(6656)
(6020)
(5687)
产业(5630)
(5600)
财务(5590)
财务管理(5584)
企业财务(5310)
(5159)
机构
学院(141083)
大学(140359)
(55907)
经济(54910)
管理(53372)
研究(51697)
理学(47085)
理学院(46552)
管理学(45680)
管理学院(45462)
(37544)
科学(36921)
中国(35937)
业大(30543)
农业(30175)
(29584)
(28421)
研究所(26676)
中心(22722)
(21737)
(20518)
农业大学(20164)
(18923)
(18700)
北京(18202)
财经(18058)
科学院(17515)
技术(17368)
经济学(16811)
(16646)
基金
项目(106661)
科学(82191)
基金(77354)
(73234)
国家(72677)
研究(67922)
科学基金(59712)
社会(43294)
(42475)
自然(42013)
基金项目(41857)
社会科(41251)
社会科学(41237)
自然科(41091)
自然科学(41074)
自然科学基金(40372)
(36845)
资助(30177)
教育(29882)
重点(25116)
编号(24453)
计划(23838)
(23419)
(23114)
科技(22358)
(22308)
创新(22062)
科研(21245)
(21174)
国家社会(18787)
期刊
(55270)
经济(55270)
学报(34775)
研究(33260)
(32831)
科学(28936)
中国(27221)
大学(24239)
学学(23557)
农业(22298)
管理(18481)
(16192)
(13369)
技术(12987)
科技(10632)
业大(10478)
教育(10183)
经济研究(9303)
业经(9301)
(8825)
金融(8825)
(8734)
农业大学(8720)
财经(8619)
技术经济(8608)
林业(7829)
问题(7549)
(7468)
资源(7396)
商业(6428)
共检索到1967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叶彦辉  韩艳英  赵垦田  张昆林  刘莉丽  
【目的】研究拉萨半干旱河谷不同造林技术措施对藏川杨林地土壤化学性质、微生物数量和酶含量的影响,为拉萨半干旱河谷科学造林和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依据。【方法】于2010-09在拉萨达孜县章多乡半干旱河谷造林地,选择覆石头、覆膜、覆秸秆、覆鸡蛋筐和使用保水剂措施下种植的藏川杨林地为研究对象,以未采用任何措施的造林地为对照,对不同造林措施下土壤的化学性质、微生物数量以及酶含量进行了测定,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不同造林措施下,林地不同土层土壤中的各种养分含量和酶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林地,其中增幅最高处理的土壤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分别较对照增加24.4%,45.1%,226.3%和181....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举  常庆瑞  张俊华  陈涛  贾科利  
研究了黄土高原油松、刺槐人工林对土壤的培肥效应。结果表明:(1)在黄土高原地区,种植人工林对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钾等营养元素含量的提高有很大帮助。但不同林型提高程度不同,除全钾、速效磷以外,各项指标均以阔叶林高于针叶林;阔叶林下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也高于针叶林;总体来看,阔叶林下土壤肥力的提高较针叶林显著。(2)在黄土高原地区,种植人工林可改善土壤发育条件,减弱土壤侵蚀作用,降低土壤的碳酸钙含量,在此方面针叶林的作用比阔叶林明显。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国荣  李菊梅  徐明岗  高菊生  谷思玉  
【目的】研究化肥、有机肥对水稻产量、土壤有机质的影响,以及化肥氮磷钾、有机肥氮磷钾提高土壤养分的异同。【方法】依托祁阳站有机无机、肥水稻长期定位试验,分析历史样品及数据。【结果】有机肥与化肥氮磷钾配合施用对水稻高产稳定有显著作用;长期施用化肥和有机肥对提高土壤有机质都有显著作用,但施用化肥只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至28.1g·kg-1,与试验开始时相比只提高了42%。凡施用牛粪能使土壤有机质平均最高增加到41.6g·kg-1,比试验开始时提高了91%;有机肥氮提高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的效果优于化肥氮,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比化肥处理提高了30%和16%。而施入的有机肥磷在土壤中累积较少,土壤全磷、...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徐玲  张杨珠  曾希柏  周卫军  周清  夏海螯  
为探明长期不同施肥结构对湖南省稻田土壤肥力的影响,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测定,研究了湖南省土肥站1986年冬季在全省各地建立的、持续了18年的6个土壤肥力与施肥效益监测长期定位试验点不同施肥处理对稻田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处理相比,长期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能全面提高土壤氮、磷、钾、有机质以及CEC含量,能有效调节土壤pH.秸秆还田和施用NK肥都能显著提高土壤速效钾的含量,施用NK肥的处理比NPK肥处理平均高48.4%;秸秆还田处理比NPK肥处理平均高32.3%.施用NP肥能显著提高土壤的速效磷含量;各化肥处理的有机质含量总体上较为稳定,而施用有机肥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最有效途径,有...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姜仕昆  周运超  谭伟  陈竹  黄剑峰  
【目的】研究近自然不同经营管理措施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下土壤肥力的影响。【方法】在贵阳市近自然经营开阳项目区分别选取马尾松林近自然择伐、近自然间伐、近自然抚育及对照组,综合评价不同管理措施对马尾松林下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近自然择伐的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钾、全磷、速效磷、脲酶、碱性磷酸酶质量分数都高于对照,呈增加趋势,其中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钾、全磷、速效磷的质量分数差异显著(P<0.05);近自然间伐的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钾、速效钾、全磷、速效磷、蔗糖酶质量分数都高于对照,呈增加趋势,其中全氮、碱解氮、全钾、速效钾、全磷、速效磷的质量分数差异显著(P<0.05),但脲酶质量分数呈减少趋势;近自然抚育的土壤碱解氮、全钾、速效磷、脲酶质量分数呈减少趋势。其中碱解氮和全钾差异显著(P<0.05),蔗糖酶质量分数有增加趋势。近自然间伐和择伐马尾松林分土壤肥力的综合评价得分与相应对照差异显著(P0.05);近自然不同管理措施对土壤物理指标的影响不显著(P>0.05)。【结论】近自然间伐与择伐对马尾松林分土壤肥力的影响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马尾松林分土壤肥力的维护和提高有重要意义;近自然抚育对林分影响不显著。图1表6参19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武继承  王志和  何方  杨稚娟  薛毅芳  
研究了豫西丘陵旱作区不同技术措施对降水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技术措施对玉米生育性状、子粒产量、土壤含水量和降水利用具有积极作用。其中,玉米产量增产1.92%~20.51%,以秸秆覆盖+营养型抗旱保水剂处理增产效果最显著,增产15.38%~20.51%;其次为营养型抗旱保水剂处理,增产11.53%~14.10%。降水利用效率分别提高0.45~3.60 kg/(mm.hm2),其中,以秸秆覆盖+营养型抗旱保水剂处理最好,提高2.70~3.60 kg/(mm.hm2);说明合理的技术集成是提高降水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化学节水技术以营养型抗旱保水剂处理效果最好。同时,合理的秸秆覆盖可以提高土壤耕层...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雯  赵洪亮  丛巍巍  侯立白  
以东北冷凉风沙区普遍采用的玉米垄作保护性耕作方式为研究对象,通过定点试验(2004~2007年),研究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玉米耕层土壤肥力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下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均大于传统耕作(CK),其中留茬覆盖(B2)>留茬(B1)>灭茬(B3)。灭茬方式(B3)的土壤脲酶活性最高,留茬覆盖(B2)处理前期土壤脲酶活性较低,但后期增长迅速。留茬覆盖(B2)措施对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最显著。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土壤有机质含量均高于传统耕作(CK),其中留茬覆盖(B2)比对照高1.58%,但差异不显著。同一种保护性耕作措施下土壤有机质含量都表现出随覆盖年限的延长而提高的...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楼一平  吴良如  邵大方  鄢振武  
对竹木混交林和改为毛竹纯林后处于不同经营时期的林地土壤肥力变化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竹木混交林土壤的自然肥力均高于相近地段上相同立地条件的毛竹纯林。毛竹纯林随经营期的延长,其土壤的自然肥力呈下降趋势,这是毛竹纯林的生长特性和经营方式决定的。在改为纯林经营后的第一个10a中,林分土壤肥力指标下降十分显著,下降速率高于第二个10a,在纯林经营的不同时期,各肥力指标变化速率不一致。毛竹林鞭根系对竹林土壤孔隙度有明显的影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兆顺  吴俊强  钱芳  楼辰军  
在潮土上进行了5年的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肥力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均衡施肥(NPK、M、NPKM),可以显著提高土壤全氮、全磷、速效氮、有效磷等肥力指标以及玉米产量,尤以M处理增幅最大,与本底值相比,土壤全氮、全磷、速效氮和有效磷含量分别增加了15.00%,24.81%,18.97%和21.43%;而不均衡施肥(N、NK、NP)导致相应的营养元素的含量降低。分析表明,在潮土上施氮肥和磷肥对提高玉米产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昌顺  李昆  马姜明  郑志新  
以3年生印楝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该林分所在的林地进行施肥试验,设置了9个施肥处理和一个不施肥对照,运用当年树高和胸径生长量、土壤养分和生物指标讨论了施肥对干热河谷印楝人工林生长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3年生印楝人工林树高和胸径生长对施肥的反应存在差异,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表明,单施氮肥(处理1、处理2、处理3)和混合施肥(处理7、处理8、处理9)的当年胸径生长量均与对照处理差异显著,而当年树高生长量差异不显著;(2)合理施肥不仅可改善土壤酸碱性和土壤微环境,增强土壤酶活性和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还可提高林地土壤肥力,防治印楝人工林地力衰退;(3)不同施肥处理对林地土壤肥力的影响不同,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秀英  赵秉强  李絮花  李燕婷  孙瑞莲  朱鲁生  徐晶  王丽霞  李小平  张夫道  
以国家褐潮土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基地的长期肥料试验为平台,系统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微生物种群和生理群落的影响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结果表明:(1)长期单施化肥,农田土壤细菌、真菌数量低于长期撂荒土壤,但放线菌数量多于撂荒土壤或与之相当。(2)长期单施化肥与不施肥(CK)比较,土壤放线菌数量增加,细菌和真菌数量略有增加或与之相当。(3)总体看,NPK均衡施肥,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比非均衡施肥的N、NP、NK、PK处理略有增加或与之相近。(4)NPK配施有机肥或秸秆,可明显增加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不仅明显高于单施化肥和不施肥农田,而且细菌、放线菌数量也高于撂荒土壤,真菌数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郑顺安  常庆瑞  
选择黄土高原地区典型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以土壤有机质和阳离子交换量(CEC)等理化特性为评价指标,研究了不同人工林对林地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成龄油松和刺槐林对土壤的培肥效应超过其幼龄林;成龄油松林和刺槐林土壤几乎无石灰反应;在树龄相同的条件下刺槐林对土壤培肥效应优于油松林。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郭佳欢  孙杰杰  冯会丽  曹鹏鹤  俞元春  
近年来,人工林土壤肥力质量退化与林业生产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土壤肥力质量维持变得十分紧迫。针对人工林土壤肥力质量退化与维持这一热点问题,从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化学性质、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化感作用等角度系统阐述了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经营过程中土壤肥力质量的演变趋势。众多研究表明,中国杉木人工林主要产区普遍存在土壤肥力质量退化,生产力持续降低等问题,其主要驱动因素是不可持续的营林措施。同时从轮作经营、混交复合造林、林分密度调节、肥力补偿、可持续森林管理等方面对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质量维持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对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质量维持研究进行了展望。表1参48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曹伟鹏  吴发启  雷金银  赵龙山  于小玲  
【目的】对毛乌素沙地南缘不同机械耕作措施(免耕秸秆覆盖(SM)、免耕留茬(NT)、翻耕覆膜(FM)、传统翻耕(CT))的土壤肥力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方法】基于6年的试验基础,选取13项反映土壤肥力的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土壤肥力质量进行评价,将13项土壤肥力指标归纳为3个公因子,分别为潜在供肥因子F1、有机质因子F2、生物活性因子F3,计算各耕作措施的综合得分,并且用春玉米产量来验证评价结果。【结果】(1)不同耕作措施下土壤肥力质量得分大小变化趋势为翻耕覆膜>传统翻耕>免耕留茬直播>免耕秸秆覆盖,与春玉米产量变化趋势翻耕覆膜>免耕留茬直播≈传统翻耕>免耕秸秆覆盖基本吻合,评价结果可靠有效。2)...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朱波  马志勤  张克婉  
本文研究了钙质紫色土在连续四年免耕、垄作、秸杆覆盖下的土壤水肥状况的变化。结果表明,免耕使土壤容重下降,秸杆覆盖提高土壤田间持水量、抑制水分蒸发、增加养分积累,垄作可形成深厚的土壤结构层,有利于土壤养分活化。免耕、垄作、秸杆覆盖相结合能改善并维护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