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12)
- 2023(5305)
- 2022(4399)
- 2021(3940)
- 2020(3210)
- 2019(7032)
- 2018(6708)
- 2017(12279)
- 2016(6897)
- 2015(7116)
- 2014(6772)
- 2013(6540)
- 2012(5844)
- 2011(5216)
- 2010(4899)
- 2009(4457)
- 2008(4366)
- 2007(3593)
- 2006(3026)
- 2005(2457)
- 学科
- 济(24055)
- 经济(24024)
- 业(19126)
- 管理(18885)
- 企(14424)
- 企业(14424)
- 方法(12150)
- 数学(11136)
- 数学方法(11061)
- 农(7993)
- 财(6888)
- 学(6594)
- 贸(6594)
- 贸易(6593)
- 易(6451)
- 中国(5828)
- 业经(5644)
- 农业(5506)
- 技术(4767)
- 环境(4516)
- 务(4394)
- 财务(4393)
- 财务管理(4388)
- 企业财务(4192)
- 制(3975)
- 产业(3807)
- 划(3702)
- 地方(3571)
- 出(3526)
- 银(3442)
- 机构
- 大学(97210)
- 学院(97056)
- 济(37939)
- 经济(37366)
- 管理(36077)
- 研究(35576)
- 理学(32690)
- 理学院(32308)
- 管理学(31676)
- 管理学院(31533)
- 农(30833)
- 科学(26414)
- 农业(25255)
- 中国(24296)
- 业大(23981)
- 所(19921)
- 京(19816)
- 研究所(18939)
- 农业大学(17247)
- 中心(15681)
- 财(14703)
- 业(13252)
- 江(13156)
- 省(12894)
- 财经(12695)
- 室(12692)
- 科学院(12513)
- 院(12456)
- 实验(12184)
- 经(11773)
- 基金
- 项目(76990)
- 科学(58982)
- 基金(56996)
- 家(54977)
- 国家(54548)
- 研究(45473)
- 科学基金(44601)
- 自然(32384)
- 自然科(31684)
- 自然科学(31670)
- 基金项目(31181)
- 自然科学基金(31148)
- 省(30634)
- 社会(30116)
- 社会科(28664)
- 社会科学(28655)
- 划(26745)
- 资助(22099)
- 教育(19915)
- 计划(18432)
- 重点(17929)
- 科技(17052)
- 创(16641)
- 发(16185)
- 业(16137)
- 部(15978)
- 科研(15921)
- 创新(15646)
- 编号(15407)
- 农(14860)
共检索到1251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艳红 侯文焕 唐兴富 廖小芳 李初英
【目的】研究采摘期的不同追肥处理、不同采摘次数、不同采摘时期对菜用黄麻的嫩茎叶产量以及种子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复合肥+尿素"或单独施用"复合肥"追肥处理,采摘期设置不同的采摘次数和不同的采摘时期。【结果】采摘期追施"复合肥+尿素"处理中,桂麻菜1号和桂麻菜2号产量均以"复合肥225 kg/hm~2和尿素75 kg/hm~2"处理下最高,其中嫩茎叶产量分别为11 444.65、9873.85 kg/hm~2,种子产量分别为683.56、504.06 kg/hm~2,各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单独施用复合肥处理中,桂麻菜1号和桂麻菜2号产量以"复合肥225 kg/hm~2"处理下最高,其中嫩茎叶产量分别为11 642.69、9062.46 kg/hm~2,种子产量分别为811.40、526.91 kg/hm~2,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同时,不同的采摘次数对种子的繁育试验显示,桂麻菜1号和桂麻菜2号均为主茎打顶后采摘1次后收获的种子产量最高,分别为759.29、410.27 kg/hm~2,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桂麻菜1号和桂麻菜2号在主茎打顶后采摘5次后收获的种子产量仍然较高,分别达到624.21、403.98 kg/hm~2。【结论】综合考虑嫩梢产量和种子产量、降低农业成本,建议追肥采用单施复合肥75 kg/hm~2;为获得菜用黄麻最高种子繁殖系数、嫩茎叶产值及最高经济效益,建议追肥采用"复合肥225 kg/hm~2+尿素75 kg/hm~2"、采摘5次后再留种的方案。
关键词:
菜用黄麻 追肥 采摘次数 种子繁育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运兴 蔡道雄 欧耀成 劳庆祥 陆毅 窦福元
为掌握追肥量、时间与次数对柚木生长的影响,在2年生柚木纯林和柚木格木混交林中,进行了肥种[复混肥(N10-P10-K8)]、3因素(追肥量、时间与次数)、8处理的施肥试验。试验结果显示:3年生和4年生时,追肥量分别以1 000.0 g/(株年)和2 000.0 g/(株年)为最好,低于此量时树高、胸径生长量随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反之则树高、胸径生长量都有所减少;施肥时间5月的树高、胸径生长量好于6或7月;施肥次数2次的树高、胸径生长量大于1次,不同地块施肥效果不同,纯林与混交林施肥效果没差异。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宗急 毛玲莉 钟丽 李云娟 明日
【目的】开展不同摘薹方式对菜用型油菜菜薹、籽粒产量及经济效应研究,为桂北地区菜用型油菜高产高效技术研究与示范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开展两次跨年度的田间定位试验,以不同摘薹方式设5个处理:Y:蕾薹期不摘薹;S1+Y:蕾薹期只摘主序;S2+Y:蕾薹期采摘主序和一级分枝;S3+Y:蕾薹期摘主序、一级分枝和二级分枝;S:蕾薹期摘全部分枝;分析比较不同摘薹处理对菜薹产量动态、籽粒产量、产量构成因子以及经济效应的影响。【结果】随着摘薹的分枝级数增加,菜薹产量逐渐增加,处理S菜薹产量两次试验期内均为最高,分别达到10
关键词:
桂北地区 菜油两用 油菜产量 经济效益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景延秋 袁秀秀 詹辉 张豹林 刘英杰 王卫峰 刘怀奇 鲁平
以中烟100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基追肥比例与追肥次数对烤烟常规化学成分及中性致香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追肥比例和追肥次数对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和中性致香物质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随基追肥比例的减少,烤烟的蛋白质呈减少趋势,还原糖、总糖呈增加趋势;随追肥次数的增加,蛋白质、总氮、烟碱呈增加趋势,钾、氯、糖碱比、氮碱比呈减少趋势;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随基追肥比例减小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追肥次数对其影响不明显;棕色化反应产物和苯丙氨酸类降解产物总量1次追肥处理大于2次追肥处理,类西柏烷类降解产物含量2次追肥大于1次追肥,随基追肥比例减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总中性致香物质含量随基追肥比例减小与追肥次...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姚运法 刘巧芳 池仁漫 曹利瑞 洪建基 祁建民
以菜用黄麻为原料,叶绿素含量为指标,对提取溶剂、溶剂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等单因素进行试验,利用正交试验对其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影响菜用黄麻叶绿素提取的主要因素为: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且料液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的影响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叶绿素提取的最佳工艺为:95%乙醇,料液比1∶6,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4 h,最佳工艺条件下叶绿素提取量达3.375 mg·g-1.
关键词:
菜用黄麻 叶绿素 提取工艺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倪霞 查宏波 黄韡 张祖渊 邵启英 黄冬梅 耿声琼 熊玲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对不同硝态氮含量基肥、不同追肥类型及不同基、追肥比例与不同烤烟品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9个处理中,处理A1B1C1D1表现最佳,在产、质量方面均居于首位。从品种上来看,云烟85品种底肥宜使用硝态氮含量占50%,铵态氮含量占50%的复合肥,云烟87品种底肥宜使用硝态氮含量占30%,铵态氮含量占70%的复合肥,K326品种底肥宜使用硝态氮含量占40%,铵态氮含量占60%的复合肥,追肥均以使用硝酸钾为宜。
关键词:
烤烟 施肥 品种 产质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小勇 黄威 刘红菊 李银水 顾炽明 代晶 胡文诗 杨璐 廖星 秦璐
【目的】探究施氮量对不同轮作模式下油菜产量形成及养分利用的影响。【方法】以甘蓝型油菜品种‘中油杂19’为材料,在湖北黄冈进行大田裂区试验,设置两个轮作模式(稻油轮作,RO;豆油轮作,SO)为主区,4个施氮量(N0,0;N1,90 kg·hm~(-2);N2,180 kg·hm~(-2);N3,270 kg·hm~(-2))为副区,测定产量构成、干物质积累、农艺性状、养分积累及籽粒品质等相关指标。【结果】(1)豆油轮作油菜籽粒产量显著高于稻油轮作,增加施氮量,不同轮作模式下油菜单株角果数、每角果粒数及千粒重均呈显著上升趋势,与N0相比,在N1、N2和N3处理下,稻油轮作油菜籽粒产量分别增长176.68%、436.49%和835.40%,豆油轮作油菜籽粒产量分别增长123.96%、344.46%和547.25%。豆油轮作较稻油轮作在N0、N1、N2和N3处理下大田籽粒产量分别增长62.09%、31.33%、71.79%和12.21%;(2)成熟期豆油轮作油菜根颈粗、株高、第一有效分枝高度和有效分枝数显著高于稻油轮作,且随施氮量增加不同轮作模式下各农艺性状指标显著增加;各生育期豆油轮作单株油菜根干重及地上部干重显著高于稻油轮作,但根冠比低于稻油轮作,且随施氮量增加,两种轮作模式下苗期后根冠比显著下降;(3)豆油轮作油菜根系、角果壳、茎秆、籽粒氮含量和氮积累量均高于稻油轮作,且随着施氮量增加各部位氮含量和氮积累量显著增加。豆油轮作籽粒氮素表观利用率高于稻油轮作,随施氮量的增加,稻油轮作下氮素表观利用率增加,而豆油轮作氮素表观利用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4)与稻油轮作模式相比,相同施氮量下豆油轮作油菜角果壳可溶性糖含量低,而游离氨基酸含量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比值高,随施氮量增加可溶性糖含量降低,游离氨基酸含量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比值增加。因此,豆油轮作油菜籽粒因脂肪酸合成底物受限,含油率低于稻油轮作模式,且随施氮量增加,籽粒含油率在各轮作模式下均显著下降。两年试验结果显示,在270 kg·hm~(-2)施氮量水平时,产油量在两个轮作模式下均达到最大,稻油轮作两年产油量分别为1 678.60和1 665.33 kg·hm~(-2),豆油轮作两年产油量分别为1 684.03和1 687.10 kg·hm~(-2),但豆油轮作在180和270 kg·hm~(-2)施氮量下产油量差异不显著。【结论】稻油轮作油菜氮肥施用可控制在270 kg·hm~(-2)左右,而豆油轮作氮肥施用可控制在180 kg·hm~(-2)左右,以保证较高氮肥利用效率,并获得较高产油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范雅芳 高聚林 孙继颖 刘剑 苏治军 王志刚 于晓芳 胡树平
为研究施用钾肥对不同产量类型玉米自交系生理特性的影响,进而为选育高产优质的玉米材料提供理论基础。以21份不同玉米自交系为试验材料,通过长期定位的大田试验研究了施用钾肥对不同产量类型玉米自交系茎秆表型性状、茎秆抗倒力学性状、穗部性状、产量相关性状和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0K相比较,45K处理下的高产类型、中产类型和低产类型玉米自交系茎秆粗分别提高14.21%,11.60%,8.41%;茎秆弯折强度分别提高30.58%,27.52%,24.59%;穗粗分别提高3.61%,2.57%,1.72%;秃尖分别降低10.19%,7.41%,4.81%;千粒质量分别提高4.97%,3.55%,2.23%;产量分别提高7.50%,5.57%,4.45%;籽粒蛋白质含量分别提高0.62,0.40,0.20百分点。施用钾肥通过提高玉米的茎秆形态及力学指标,增强玉米抗倒伏能力,促进植株的生长发育,提高玉米的产量和籽粒品质。各指标在不同产量类型玉米自交系间均表现为高产类型>中产类型>低产类型。玉米自交系株高、穗位高、茎粗、茎秆穿刺强度、茎秆抗压强度、茎秆弯折强度、穗粒数和千粒质量的升高及秃尖的降低可以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因此,上述指标可以作为施用钾肥处理下玉米自交系产量的筛选指标。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章伟 师江澜 陈艳龙 李秀双 李有兵 田霄鸿
【目的】研究根区注射平衡追肥处理对渭北旱塬苹果品质、产量及养分利用的影响,为渭北旱塬苹果水肥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在陕西渭北旱塬苹果园,于施用6 000 kg/hm2基肥(NPK总养分为1 350 kg/hm2)的基础上,以当地常用追肥处理(沟施追肥1次+根区注射追肥2次,果树全生长周期NPK养分投入为2 557 kg/hm2,其中追施的NPK总养分为1 207 kg/hm2,追施的N、P2O5、K2O用量分别为374,145,688 kg/hm2)为对照(CK),探讨根区注射平衡追肥处理(根区注射追肥4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魏泉源 刘广青 魏晓明 马欣欣 徐冬利 董仁杰
研究木醋液高值利用的有效途径。通过田间种植试验,选择利用生物质热解工艺制取的不同浓度的木醋液对芹菜进行分类型、分批次的叶面喷洒,并以清水为对比,研究叶面喷洒木醋液对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洒木醋液能提高芹菜的株高和产量,其中喷洒稀释300倍((V(水)∶V(木醋液)=300∶1))的木醋液可提高芹菜产量17.12%;叶面喷洒木醋液能提高芹菜的VC含量且不会增加芹菜中硝酸盐的含量,其中喷洒稀释300倍的木醋液对提高芹菜的VC含量达到25.6%;叶面喷洒木醋液对芹菜植株氮磷钾吸收没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生物质 热解 木醋液 芹菜 叶肥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晓梅 吴玉鹏 王旭辉 叶凯
本文对比了不同采收期生态枸杞和非生态枸杞干果果实色差、百粒重和粒度等果实外观性状,果实还原糖、枸杞多糖、水分、总酸、维生素C、蛋白质、脂肪和灰分等营养品质含量,果实重金属和农药残留量等卫生指标含量,分析了不同采摘期果实性状、品质和安全性的差异,以及同一采摘期内生态枸杞和非生态枸杞干果之间果实质量的区别。结果表明,生态枸杞干果的维生素C含量、总酸含量、蛋白质、脂肪和灰分含量大于非生态枸杞干果中同物质的含量;生态枸杞干果的铜含量都小于非生态枸杞干果。确定了生态枸杞最佳的采收时期,对于采收期而言,10月份秋季生态枸杞干果的营养价值最高。此研究表明,生态健康果品具有优良的品质资源优势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关键词:
采摘期 果实性状 品质 安全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石玉 于振文 李延奇 王雪
【目的】应用15N标记技术研究高产麦田中施氮量和底施与追施氮肥比例(底追肥比例)对冬小麦籽粒产量、氮肥利用及土壤残留和损失的影响。【方法】试验设置7个处理:不施氮肥(N0);在施纯氮量为168kg·ha-1和240kg·ha-1条件下,各设底追肥比例为1﹕1(N1和N4)、1﹕2(N2和N5)、0﹕1(N3和N6)3个处理。【结果】与不施氮处理相比,施氮显著提高了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处理N2、N5和N6均较优,其中处理N2显著提高了氮肥利用率,降低了损失率。试验还表明,随底施和追施氮量增加,二者在土壤中的残留量增加,下移层次加深;随小麦的生育进程,土壤残留的肥料氮不断下移。成熟期,底肥氮在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宋勇 刘明月 蔡雁平 肖深根 谢永宏 邹凤莲
为提高生菜的产量和品质 ,采用 2种基质 ,7种不同的施肥配方对生菜进行盆栽试验 .结果表明 :混合基质栽培的生菜 ,其产量 ,V- C,干物质、蛋白质含量比对应的无机基质栽培的高 ,硝酸盐含量降低 ,但粗纤维含量升高 ;同一基质栽培的生菜以有机肥 +化肥的处理产量较高 ,品质较好 ,V- C、蛋白质含量增加 ,硝酸盐、粗纤维含量下降 ,单施有机肥的生菜品质虽好 ,但单株产量过低 ,施完全营养液的产量虽高 ,但品质差 ,尤其是硝酸盐累积严重 ;无机基质栽培生菜的有机肥 +化肥处理中硝酸盐含量与产量、蛋白质与硝酸盐含量间呈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
生菜 基质 施肥配方 产量 品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康云艳 张春兰 张雷 柳李旺 陈忠 龚义勤
研究了不同施肥水平对出口青花菜产量与主要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无机复混肥、精制有机肥和腐殖酸复混肥均能提高青花菜的产量和品质,效果以有机无机复混肥最显著,其次为精制有机肥和腐殖酸复混肥,单施氮肥对产量和品质无显著影响。有机无机复混肥、精制有机肥显著提高了花球产量、花球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Vc含量及PAL活性,降低了花球SOD活性。施加氮肥水平与花球中Vc含量呈负相关,与SOD活性、叶绿素含量呈正相关,氮与硼配施有明显的互作效应。
关键词:
青花菜 肥料处理 花球品质 花球产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欢 张国平 孙倩倩 王小晶 吕慧峰 王正银 向华辉 周长洪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肥料组合对酸性土壤白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不同肥料组合白菜产量提高了22.3%~114.6%,以N20P10K150M+L处理产量最高,N20P10K15M+C处理其次。与N20P10K15处理相比,在N20P10K15基础上减氮、磷、钾处理显著降低了白菜产量7.6%~19.3%,而在N20P10K15基础上增施石灰、炭灰和菜籽粕的处理,显著提高白菜产量4.18%~41.6%。在N20P10K15基础上增施炭灰显著降低了白菜硝酸盐含量,提高了卫生品质。不同肥料组合(除N20P10K15M+C处理外)均提高了白菜维生素C含量,且以N20P10K15...
关键词:
肥料组合 白菜 产量 品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