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98)
2023(9166)
2022(8351)
2021(7974)
2020(6680)
2019(15588)
2018(15721)
2017(30129)
2016(16691)
2015(18741)
2014(18811)
2013(18602)
2012(17017)
2011(15094)
2010(14937)
2009(13535)
2008(12917)
2007(10886)
2006(9336)
2005(7861)
作者
(49383)
(40774)
(40549)
(38465)
(25950)
(19790)
(18299)
(16373)
(15577)
(14518)
(14127)
(13709)
(12949)
(12904)
(12614)
(12583)
(12503)
(12214)
(11654)
(11492)
(10395)
(9948)
(9915)
(9185)
(9162)
(9120)
(9115)
(8862)
(8324)
(8184)
学科
(61269)
经济(61197)
管理(45607)
(43361)
(36670)
企业(36670)
方法(30845)
数学(26629)
数学方法(26305)
(16011)
(15820)
中国(15109)
(14814)
业经(13592)
地方(12421)
理论(11087)
(11044)
贸易(11039)
(10775)
农业(10769)
(10716)
技术(10141)
(9884)
环境(9882)
(9817)
财务(9812)
财务管理(9795)
企业财务(9297)
教育(9140)
(8743)
机构
大学(231998)
学院(229595)
管理(93297)
(83596)
理学(81809)
经济(81607)
理学院(80914)
管理学(79399)
管理学院(79014)
研究(77542)
中国(54335)
科学(52557)
(50122)
(41321)
(40058)
业大(39639)
研究所(37199)
(36393)
中心(34216)
农业(32620)
(31945)
北京(31718)
(30371)
财经(30089)
师范(30033)
(28734)
(27448)
(26564)
技术(25719)
师范大学(24402)
基金
项目(167632)
科学(129300)
基金(119715)
研究(118773)
(106540)
国家(105665)
科学基金(89059)
社会(71267)
社会科(67340)
社会科学(67321)
(66298)
基金项目(64869)
自然(60881)
自然科(59419)
自然科学(59403)
自然科学基金(58299)
(56326)
教育(54003)
资助(49584)
编号(48544)
成果(38886)
重点(37435)
(35865)
(35058)
(34735)
课题(33367)
科研(32732)
创新(32324)
计划(32179)
大学(30660)
期刊
(87718)
经济(87718)
研究(64365)
学报(43355)
中国(39380)
科学(38174)
(36998)
管理(32660)
大学(31530)
学学(29766)
农业(26192)
(25821)
教育(25788)
技术(19353)
(15063)
金融(15063)
业经(14735)
图书(13754)
(13623)
财经(13564)
经济研究(13348)
科技(13104)
林业(13017)
理论(12237)
业大(11696)
实践(11561)
(11561)
(11330)
问题(11320)
(11206)
共检索到3205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余雪标  杨伟东  杨敬华  吕春艳  
研究结果显示随着连栽代次的增加 ,胸高形率、胸高形数和高径比等指标逐代升高 ,而干材尖削度则逐代下降 ,表明连栽代次增加 ,立木树干圆满度提高 ,有利于干材的出材率。木材的基本密度随树高部位上升而有递减趋势。木材基本密度和纤维长度则随代次增加而逐代递增。 2、3、4代林木材基本密度分别比1代林增加了 7 3%、1 2 4 %和 1 5 8%。与 1代林相比 ,2、3、4代林干材率分别提高了 1 5 5 %,2 0 7%和2 0 3%。总体来看 ,随着连栽代次的增加 ,木材的基本材性有所改善。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喜明  贺勤  
该文以25mm及50mm厚桉树为研究对象,分别在140、160和180℃下热压干燥,研究其干燥过程曲线,包括含水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干燥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结果表明,桉树人工林的热压干燥为先等速而后减速干燥,等速和减速干燥转折点的含水率为51.29%,干燥速度随板的厚度的增加而减慢,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柴修武  周文龙  曾浩生  
在海南省琼海市,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按树种源试验林内,采集了巨桉、柳桉、赤按和尾叶桉44个种源的木材试材。对木材解剖分子和基本密度进行了研究和评优。从中选出巨桉14860、14849、14509;柳桉14429、14435、14527;赤桉12187、15050、15062和尾叶桉15089为最优种源。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夏玉芳  谌红辉  
本文对贵州省龙里林场马尾松密度试验林 ,5种造林密度 ,15年生马尾松木材基本密度、生长轮宽度、晚材率和解剖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造林密度对马尾松生长轮宽度、晚材率和管胞列数影响较大 ,方差分析达到显著水平。造林密度大 ,则生长轮变窄 ,管胞列数减少 ,晚材率增加。造林密度对马尾松木材基本密度的影响不显著 ,但具明显的规律性 ,即随着造林密度加大木材基本密度增加 ,造林密度过大反而下降。造林密度对管胞形态的影响表现出因树龄而异 ,不同造林密度马尾松管胞形态总平均值变化不大 ,但管胞长度随树龄的增大而增加的趋势受到造林密度影响。较低的造林密度各生长轮管胞长度差异不显著。组织比量不受造林密度影...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侯新毅  姜笑梅  殷亚方  
使用国内木器涂饰常见的3种清漆:硝基清漆、醇酸树脂清漆、聚氨酯清漆,系统测试3种桉树木材涂饰前后色度学参数的变化,以期揭示涂饰过程中3种桉树木材材色的变化规律,从而为涂饰工艺的确定及控制涂饰后的材色提供参考。试验表明:涂饰前后木材色度学特征的变化是渐变过程,与涂饰次数有关;使用不同清漆,不同树种色度学参数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杨自湘  王守宗  徐红  韩玉兰  
测定了24个不同产地青杨3年生幼树的木材性质,对材性性状在产地与单株两水平上的变异进行了研究。木材基本密度的变异产地间大于个体间,密度随产地纬度升高而增大。纤维、导管性状产地间的变异达到0.05水平显著,被测个体数较大时产地内表现出差异。纤维、导管与产地纬度呈微弱负相关。纤维、导管单株内变异较大,所以进行纤维、导管测定应取大样本数。在育种改良时要根据不同的目的性状采用各自方案。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盛全  江泽慧  鲍甫成  
本文以生长在 3种长江滩地类型 (江滩、洲滩、湖滩 )、3种栽植密度 ( 3m×4m ,4m× 5m ,5m× 6m)下的3个品系速生人工林杨树木材 [欧美杨无性系 72杨 (Populus×euramericacv.I -72 58) ,美洲黑杨无性系 63杨(P .deltiodescv.I-63 51 )和 69杨 (P .deltoidescv.I-69 55) ,以下简称 72杨 ,63杨 ,69杨 ]为对象 ,深入地分析了人工林杨树木材材性与生长培育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 1 )品系对滩地杨树木材材性有较大的影响。安徽新洲洲滩和湖北黄洲江滩上生长的 63杨 ,湖南沅江湖滩上生...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任海青  中井孝  
按照中国国家标准研究杉木和I-214杨树木材的抗弯弹性模量、抗弯强度、顺纹抗压强度和密度,同时按照日本国家标准研究2个树种的顺纹抗剪强度。结果表明:杉木的抗弯强度、顺纹抗压强度和密度由胸高直径处向上呈波浪形增加,抗弯弹性模量则稳定降低,但不同高度间杉木的物理力学性质没有显著差异;近树皮处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质高于近髓心处木材,并有极显著差异。对于I-214杨树,只有抗弯弹性模量从髓心到树皮逐渐增加,其他的物理力学性质,最小值在从髓心到树皮的过渡区,最大值在近树皮处,从髓心到树皮,杨树的物理力学性质有极显著的差异。杉木和杨树的径面顺纹抗剪强度从髓心到树皮有极显著差异,并且近树皮的高于近髓心的木材,而...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徐斌  刘杏娥  孙主义  查朝生  
对滩地杨树经长时间沙埋这一特定情况下的木材解剖性质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滩地杨树经泥沙长时 间的掩埋后(以下称沙埋杨树),其纤维长度为短级(829.08μm),纤维壁厚为薄至厚,纤维、导管比量分别为 62.48%和24.09%,纤维长宽比为47.5,微纤丝角为15.3°。与同一品系正常立地条件下生长的杨树比较,其纤维 长度、纤维壁厚、导管组织比量等受到较大影响,相对差异值分别为-33.78%,34.70%、-33.08%,而射线比量、纤 维长宽比等影响相对较小;沙埋杨树微纤丝角较小、木纤维组织比量较大、纤维壁较厚,可预测其较正常立地条件下 的杨树具有较高的力学强度。各指标的径向变异,与正常...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晓文  于青君  张卫强  赵连清  张龙玉  罗桂生  贾茜  贾忠奎  
【目的】分析油松建筑材林木材性质及生长过程,为油松建筑材高效培育提供理论指导,提高油松建筑材林高效培育技术措施。【方法】选取河北平泉黄土梁子林场的油松作为试验材料,开展不同树龄油松在木材物理力学性质间的差异研究,并分析油松建筑材林树高、胸径生长过程。【结果】50年生油松木材基本密度达到0.449 g/cm~3,径向干缩率、弦向干缩率、顺纹干缩率、体积干缩率、差异干缩比分别为3.8%、5.7%、0.5%、9.7%、1.459,端面硬度、弦面硬度、径面硬度分别为4 005.75、3 136、3 247.75 N,抗弯强度为119.94 MPa,抗弯弹性模量为13.79 GPa,顺纹抗压强度为78.61 MPa。各项指标均优于30年、40年、60年生油松,且50年生油松木材各项指标等级均处于中等或较高级别,满足建筑用材的需要。油松树高连年生长量在5~20 a时达到峰值,峰值为0.36~0.40 m·a~(-1),平均生长量在10~30 a达到峰值,峰值为0.31~0.35 m·a~(-1)。油松胸径连年生长量在5~10 a时达到峰值,峰值为0.51~0.55 cm·a~(-1),平均生长量峰值在5~15 a,峰值为0.51~0.63 cm·a~(-1)。【结论】油松木材物理力学性质随着树龄增加有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50年生油松木材各项物理力学指标均优于其他树龄,且差异显著。油松在0~20 a时生长最快,20~30 a时林内竞争加剧,林木生长受到抑制,生长速度减缓,且树干容易产生弯曲、节子、裂纹等现象,50 a以后生长速度再次下降。从油松木材物理力学性质和生长过程考虑,应在50 a时对油松建筑材进行采伐利用,期间为了保持良好的木材品质,应及时进行抚育间伐。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邓彪  罗迎社  李贤军  马远荣  
以桉树木材为对象,研究其在不同外加荷载、不同含水率以及不同温度条件下在5 h内的短时蠕变,并根据Burger模型对短时蠕变曲线进行拟合。结果表明:(1)在含水率及温度恒定的条件下,桉树木材的蠕变变形随着外加荷载的增大而增大,且在荷载较低的条件下蠕变曲线无显著加速蠕变阶段;(2)保持温度和荷载恒定,增加木材的含水率,其蠕变也随之增大;(3)在含水率及荷载恒定的情况下,温度的增加也能导致桉树木材的蠕变变形显著增加;(4)Burger模型可用来描述桉树木材的短期蠕变行为。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余养伦  于文吉  王戈  
The hot-press temperature curves were researched and effects of hot-pressing temperature,thickness of veneer and the numbers of layer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laminated veneer lumber(LVL)were analyzed with emphasis in the paper.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hot-press...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鲍甫成  江泽慧  刘盛全  
本文以生长在3种长江滩地类型(江滩、洲滩、湖滩)、3种栽植密度(3m×4m,4m×5m,5m×6m)下的3个品系人工林杨树木材[欧美杨无性系72杨(Populus×euramericanacv.I-72/58),美洲黑杨无性系63杨(P.deltoidescv.I-63/51)和69杨(P.deltoidescv.I-69/55)]为对象,深入地分析了人工林杨树木材材性与单板和胶合板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72、63、69杨木材旋切和制胶合板均能获得较低的单板厚度偏差和背面裂隙率及较高的胶合强度。72、63、69杨单板厚度偏差与解剖性质中的纤维宽度、导管比量、木纤维比量在001水平下相关极...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柴修武  安学惠  
木材为林业生产最为重要的终级产品,增加木材数量和提高木材质量,是林业良种选育和种源选择的重要目标。然而,当前多数林业改良计划,在很大程度上,侧重于林木的生长速度,干形和抗病虫害特征的选择,而在一定的意义上,忽视了林木材质的改良和选择。研究事实证明,多数树种的木材性质的性状因子,具有较强的遗传性,通过遗传改良和种源选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柴修武  王豁然  方玉霖  王维辉  
在福建省长泰县桉树种源试验林内,采集了巨桉、柳桉、赤桉和尾叶桉共45个种源232株5年生桉树试材,进行木材基本密度和纤维长度的试验和研究。结果表明,四种桉树种间和种源间均有一定差异;巨桉、柳桉、赤桉和尾叶桉的基本密度变幅分别为“0.407~0.462、0.427~0.475、0.498~0.541和0.471~0.558g/cm~3;纤维长度变幅分别为799.3~904.5、859.0~937.8、841.4~924.8和847.9~945.5μm。尾叶桉具有最快的生长速度、最大的木材基本密度和较大的纤维长度。种源间,巨桉种源(昆士兰)14431、(巴西)14860、(南非)13365;柳桉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