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809)
- 2023(19742)
- 2022(16695)
- 2021(15491)
- 2020(13030)
- 2019(29762)
- 2018(29576)
- 2017(57040)
- 2016(31124)
- 2015(34565)
- 2014(34264)
- 2013(34150)
- 2012(31365)
- 2011(28242)
- 2010(28564)
- 2009(26489)
- 2008(26269)
- 2007(23295)
- 2006(20772)
- 2005(18812)
- 学科
- 济(132473)
- 经济(132337)
- 业(105886)
- 管理(97493)
- 企(91890)
- 企业(91890)
- 方法(58365)
- 数学(48217)
- 数学方法(47504)
- 农(38007)
- 财(36515)
- 业经(35823)
- 中国(35396)
- 地方(28492)
- 农业(26581)
- 学(25849)
- 务(25661)
- 财务(25575)
- 财务管理(25543)
- 制(24882)
- 企业财务(24278)
- 贸(23773)
- 贸易(23755)
- 技术(23203)
- 理论(23072)
- 易(23034)
- 和(22069)
- 银(20120)
- 银行(20045)
- 融(19546)
- 机构
- 学院(445624)
- 大学(443477)
- 济(178960)
- 管理(176509)
- 经济(175185)
- 理学(151860)
- 理学院(150180)
- 研究(149897)
- 管理学(147430)
- 管理学院(146621)
- 中国(114205)
- 京(95725)
- 科学(94709)
- 财(82170)
- 农(81283)
- 所(77067)
- 业大(70270)
- 研究所(70039)
- 中心(67595)
- 江(67233)
- 财经(65215)
- 农业(63896)
- 北京(60727)
- 经(59235)
- 范(56536)
- 师范(55864)
- 州(54410)
- 院(54250)
- 经济学(52699)
- 财经大学(48242)
- 基金
- 项目(299217)
- 科学(234266)
- 基金(216087)
- 研究(213633)
- 家(190452)
- 国家(188806)
- 科学基金(161729)
- 社会(134165)
- 社会科(127174)
- 社会科学(127135)
- 省(118170)
- 基金项目(114124)
- 自然(107470)
- 自然科(105033)
- 自然科学(105006)
- 自然科学基金(103124)
- 划(99281)
- 教育(97526)
- 资助(90021)
- 编号(86545)
- 成果(69084)
- 重点(67068)
- 发(65990)
- 部(64479)
- 创(63481)
- 课题(59613)
- 创新(58797)
- 科研(57508)
- 业(55065)
- 计划(55036)
- 期刊
- 济(201410)
- 经济(201410)
- 研究(128999)
- 中国(87469)
- 学报(74170)
- 农(73920)
- 管理(68673)
- 科学(67007)
- 财(64357)
- 大学(55575)
- 学学(52587)
- 农业(50618)
- 教育(46612)
- 融(41072)
- 金融(41072)
- 技术(39845)
- 业经(34922)
- 财经(31994)
- 经济研究(31792)
- 业(28557)
- 经(27488)
- 问题(25997)
- 图书(23759)
- 技术经济(23560)
- 科技(22006)
- 版(21038)
- 商业(20833)
- 现代(20615)
- 统计(20554)
- 理论(19943)
共检索到6659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施俊宇 冯白
文章将人力资本切分为一般性人力资本投资和高端人力资本投资,并分别纳入企业生产性资本投资和技术性资本投资中,运用非平衡面板数据和GMM模型系统分析了不同取向的资本投资对于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影响效应,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产权性质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结果显示:三种资本投资取向对于我国服务业规模的提升均存在显著促进作用,但服务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则更为依赖技术性资本投资和投机性资本投资。结合区域差异及产权性质,东部地区服务业发展最为依赖技术性资本投资;西部地区则依赖于地方政府干预和影响。地方国有企业资本投资在中部地区存在负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杨之奕 李醉 蒋国洲
服务业的规模越大并不代表发展效率越高。本文以规模和效率为视角对海南服务业发展水平进行研究,首先根据海南省18个县市1997-2010年服务业投入产出数据,运用聚类分析法,对服务业进行分层次评价,得到海南服务业发展规模水平及区域间的差异情况。再以2010年数据运用DEA模型,以海南18县市为决策单元,综合分析了服务业的生产效率,得到海南18个县市服务业发展的综合效率值、纯技术效率值和规模效率值,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规模 效率 服务业 聚类分析 DEA模型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肖文 樊文静
基于需求因素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性,文章首先分析了影响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需求因素,包括需求规模和需求结构;然后根据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剖析了需求不足的各种原因,并对此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发展程度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正相关,但小于服务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促进作用;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企业规模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负相关,这可能与我国经济发达地区民营企业数目庞大而规模较小有关;加工贸易确实阻碍了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关联,影响了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有效需求;源自制造业的需求结构影响了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结构的优化。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赵伟 郑雯雯
围绕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集聚的研究大多沿着二者间的互动联系展开,而忽略了作为产业集聚关键变量的贸易成本效应。本文从贸易成本角度切入,梳理了从生产性服务业到贸易成本再到制造业集聚之间的链条机理,并以贸易成本为中介变量构建了相应的实证模型,分两个层面引入中国现实数据做了检验。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集聚的效应,主要是通过改变贸易成本施加的;生产性服务业改进的贸易成本缩减效应,因制造业要素密集特征不同而异。具体而言,技术密集型制造业集聚的贸易成本中介效应要大于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这个结论的政策含义是,鼓励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不仅有利于制造业集聚,而且有利于提升产业技术水平。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铁成 朱恒鹏
工业革命以来,世界经济发展见证了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不断壮大,农业则长期被视为一个低效率的劣势产业。两百三十九年前,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指出,生产效率的提高有赖于分工的发展,而分工又受到市场规模的限制。因此,农业以及农村服务业低效率的关键原因就在于,相比工业,其分工潜力很小。文章的分析表明,农村服务业的发展从根本上要依赖分工的深化,而服务业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则与农业规模化经营之间存在着天然联系,以小农为基础的互助合作的经营模式难以推动农村服务业走向专业化和高水平。
关键词:
分工 规模化经营 农村服务业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江 卫平 石大千
城市是服务业发展的空间载体和集聚地,城市规模各异,服务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同。基于中国2003~2015年260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以城市规模为门限,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门限回归模型检验了服务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服务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存在基于城市规模的双重门限特征。以城市规模为门限,将样本分为三组,当城市规模低于3.865时,服务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大小为0.9017;当城市规模介于3.865~5.083之间时,影响大小为0.9137;当城市规模高于5.083时,影响效应下降到0.9041。显然,城市规模过小或过大都会降低服务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正向效应,适度城市规模才能最大化服务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因此,存在服务业发展与城市规模最优匹配特征。
关键词:
服务业 经济增长 城市规模 门限回归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汪德华 张再金 白重恩
本文利用跨国横截面数据,计量检验了政府规模、法治水平与一国服务业比重之间的关系。我们发现,以一国法治水平来衡量的契约维护制度的质量,与其服务业比重显著正相关;政府规模与其服务业比重显著负相关;其中法治水平对服务业比重的影响在中低收入国家更重要。进一步检验表明,统计上无法发现私人财产保护制度对服务业比重的显著影响,而政府支出规模和政府投资规模对服务业比重都有负向的影响。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江 卫平 石大千
城市是服务业发展的空间载体和集聚地,城市规模各异,服务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同。基于中国20032015年260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以城市规模为门限,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门限回归模型检验了服务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服务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存在基于城市规模的双重门限特征。以城市规模为门限,将样本分为三组,当城市规模低于3.865时,服务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大小为0.9017;当城市规模介于3.8655.083之间时,影响大小为0.9137;当城市规模高于5.083时,影响效应下降
关键词:
服务业 经济增长 城市规模 门限回归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妲妲
本文利用我国1996-2009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分析包括两个过程,一是服务业比重增加对服务业生产率影响的实证分析,二是考察各服务部门发展对服务业生产率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服务业比重增加对生产率增长有着负的抑制效应;不同服务业部门对生产率增长的影响不同,金融业、房地产、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的发展对生产率的增长有着正的影响,而运输和邮电、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部门的发展对生产率的增长有着抑制作用。文章最后对我国未来服务业的发展方向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服务业比重 生产率增长 服务部门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郑吉昌 夏晴
国有资本、外来资本和民间资本是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三大主要驱动力量。据统计,中国民间金融资本存量已经超过了10万亿元,但大部分并没有进入投资领域。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具有发展潜力的投资领域并加以充分利用,将为中国经济增长装上新的引擎。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文 牛泽东 孙早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产业创新和竞争模式发生了根本变化,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发展的重要作用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本文从质量(效率)和数量(集聚)两方面分析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制造业效率的影响,重点考察城市规模对这种影响的调节效应。基于2012—2016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非线性面板平滑转换回归(PSTR)模型的估计结果显示,虽然在整体上,生产性服务业效率的提升与集聚程度的增加对制造业效率均具有积极作用,但是这种作用的大小取决于所在城市的规模,即城市需达到一定的门槛规模才能促使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形成更加有效的产业关联,目前多数城市都未同时达到引发生产性服务业质量和数量发展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TFP)产生显著积极效应的门槛值。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邵利敏 冀福俊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服务业出口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逐渐凸显。同时,服务业出口结构的升级程度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至关重要。资本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重要平台,其发展对服务业的国际化和结构升级具有深远影响。与此同时,外商直接投资作为一种跨国资本流动方式,为服务业提供了与国际接轨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成为推动服务业出口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本文致力于深入探讨资本市场发展对我国服务业出口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并关注外商直接投资在这一过程中的调节效应,旨在通过深度挖掘这一关系,为政策制定者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研究结果表明:资本市场发展显著促进我国服务业出口结构转型升级;外商直接投资显著促进我国服务业出口结构转型升级;外商直接投资在资本市场发展对我国服务业出口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中发挥正向调节效应。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宋文杰 朱青 朱月梅 孔翠翠 史煜瑾 顾永涛
通过对我国不同规模城市的359个高铁站点到城区可达性的定量测算,结合文献分析法,从可达性提升、站点周边发展与城市经济发展三方面解析高铁站点的建设对不同规模城市发展的影响。分析表明,Levinson的基于西方高铁可达性的结论对于我国高铁来说不完全符合:大城市获得了更好的"相对可达性",但部分中小城市并没有获得"绝对可达性"的提升,相反甚至导致其可达性低于高铁开通前;在产业转移与产业同质化两大背景下,我国高铁对不同规模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有两个显著特征,即高铁导致了大城市第三产业的空间极化发展,但对第二产业有大城市与中小城市分工合作、均衡发展的促进作用;高铁促进了相邻大城市之间的"同城化效应",但尚处于同城化的初始阶段,同时高铁也使巨型城市周围的中小城市获得扩散作用的有益影响。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城市规模 可达性 同城化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于锦荣 陈爱生
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在工业产品的附加值构成中所占比重越来越高。江西经济发展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生产性服务业近年来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处于成长期的发展阶段。本文主要利用1995-2008年江西省服务业的统计数据,从增加值和从业人员的角度计算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与实际增长率,并进一步剖析了江西生产性服务业的内部行业结构、行业发展速度和区际差异。江西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应充分发挥政府的规划、引导、协调能力,加快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人才培养,提升生产性服务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强生产性服务业的区域品牌建设。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规模 结构 集群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江波 李江帆
本文构建一个包括知识—技术密集型生产服务业部门的三部门内生增长模型,对政府规模非理性膨胀及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的扩张侵蚀生产服务业发展进行了探索性解释。均衡分析的基本结论:政府规模非理性膨胀、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及二者耦合直接或间接侵蚀生产服务业发展,为需求不足论和供给不足论等观点提供了深层次解释,以1980—2009年OECD数据运用静态面板和动态面板估计检验了理论命题,针对中国生产服务业发展徘徊不前的现状提出政策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