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04)
- 2023(5686)
- 2022(4739)
- 2021(4214)
- 2020(3511)
- 2019(7667)
- 2018(7289)
- 2017(13102)
- 2016(7654)
- 2015(8032)
- 2014(7673)
- 2013(7423)
- 2012(6846)
- 2011(6161)
- 2010(5904)
- 2009(5437)
- 2008(5236)
- 2007(4467)
- 2006(3831)
- 2005(3188)
- 学科
- 济(25088)
- 经济(25055)
- 业(19814)
- 管理(19751)
- 企(15121)
- 企业(15121)
- 方法(12395)
- 数学(11247)
- 数学方法(11132)
- 学(8970)
- 农(8193)
- 财(7328)
- 贸(6796)
- 贸易(6796)
- 易(6647)
- 中国(6426)
- 业经(6005)
- 农业(5689)
- 技术(4988)
- 环境(4724)
- 务(4586)
- 财务(4584)
- 财务管理(4578)
- 制(4562)
- 企业财务(4369)
- 产业(3985)
- 银(3890)
- 银行(3832)
- 划(3784)
- 地方(3760)
- 机构
- 大学(110687)
- 学院(110220)
- 研究(43007)
- 济(39593)
- 经济(38897)
- 农(38295)
- 管理(37345)
- 科学(33880)
- 理学(33651)
- 理学院(33155)
- 管理学(32336)
- 管理学院(32182)
- 农业(31273)
- 中国(28981)
- 业大(28870)
- 所(25384)
- 研究所(24042)
- 京(23209)
- 农业大学(21013)
- 中心(18337)
- 室(17160)
- 省(17154)
- 业(16685)
- 实验(16385)
- 江(16277)
- 财(16187)
- 实验室(15731)
- 院(15360)
- 科学院(15140)
- 重点(14896)
- 基金
- 项目(86552)
- 科学(65273)
- 基金(63096)
- 家(61689)
- 国家(61214)
- 科学基金(49345)
- 研究(49160)
- 自然(36820)
- 自然科(36020)
- 自然科学(35997)
- 省(35423)
- 自然科学基金(35387)
- 基金项目(34113)
- 社会(31075)
- 划(30791)
- 社会科(29492)
- 社会科学(29483)
- 资助(24970)
- 教育(21948)
- 计划(21938)
- 科技(20869)
- 重点(20490)
- 创(18574)
- 业(18421)
- 发(18238)
- 科研(18138)
- 农(17527)
- 创新(17507)
- 部(17476)
- 专项(16645)
共检索到1478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崇顺 朱雪峰 郁志芳
以南京地区栽培较多的13个豇豆品种为试材, 分别测定了它们幼苗根系粗酶抽提液中的几丁质酶活性及对西瓜尖镰孢菌生长的抑制作用, 并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各供试豇豆品种都具有几丁质酶活性, 对西瓜尖镰孢菌的生长都具有抑制作用。早熟二号豇豆的几丁质酶活性高,且比对照长白七号菜豆和新红宝西瓜对西瓜尖镰孢菌生长的抑制作用强, 但并非所有品种上述两者之间都呈正相关的。试验结果提示, 在对西瓜尖镰孢菌生长影响方面, 除了几丁质酶之外, 可能还存在其它生物因素的作用; 或者几丁质酶本身亦有抑菌活性强弱甚至有无之别。
关键词:
豇豆 几丁质酶 抑制 西瓜尖镰孢菌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阎瑞香 张娜 关文强 于晋泽
研究了重组几丁质酶对引起果蔬采后腐烂的病原真菌的抑制效果,为开发新型果蔬采后病害的生物防治途径提供参考。通过体外抑菌试验,测试根霉、灰霉、链格孢霉等果蔬采后腐烂主要病原真菌在重组几丁质酶作用下菌丝体和孢子的变化,结果表明,重组几丁质酶对根霉等果蔬常见致病真菌菌落扩展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根霉、灰霉、拟茎点霉和毛霉的抑制效果很明显,对交链孢霉、粉红镰刀菌的抑制效果相对较低。重组几丁质酶能够显著抑制根霉新生菌丝的生长,改变其顶端的生长情况。重组几丁质酶可有效抑制灰霉和根霉的孢子萌发,当酶液浓度达到0.40%时,抑制率达91%以上。重组几丁质酶对果蔬采后病原真菌具有明显抑制效果,在果蔬采后病...
关键词:
几丁质酶 果蔬,病原真菌 抑制效果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沙莉 黄振吉 关雄
研究了不同氮源对苏云金芽胞杆菌(Bt)BRC-HZP7菌株产几丁质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添加几丁质的LB培养基和牛肉膏培养基中,菌株都能合成几丁质酶,最高酶活力分别为1368.72、103.39 U;在含2%(质量分数)几丁质的产酶培养基中添加酪蛋白,能有效提高产酶活力,最高酶活力为563.57 U;在产酶培养基中分别添加质量分数为1%的谷氨酰胺、天门冬酰胺、脯氨酸、甲硫氨酸4种氨基酸,产酶活力与对照组相比都大大下降,最高酶活力较对照分别下降了32.5%、33.7%、80.6%、82.6%,故推断氨基酸可抑制Bt合成几丁质酶.
关键词:
苏云金芽胞杆菌 几丁质酶 氮源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鹏虎 周刚 陈大福 梁勤
探讨了不同金属离子对蜜蜂球囊菌几丁质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100 mmol.L-1范围内,一价金属离子Na+、K+随离子浓度的增大,对几丁质酶活力的影响表现为先促进后抑制;在1-10 mmol.L-1范围内,二价金属离子Mg2+、Mn2+起抑制作用,Zn2+基本没有影响,Ca2+、Fe2+起促进作用;在1-10 mmol.L-1范围内,三价金属离子A l3+起促进作用,Fe3+基本没有影响.
关键词:
蜜蜂球囊菌 金属离子 几丁质酶 活力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吕淑霞 于晓丹 张彩霞 陈捷
为使木霉生防制剂实现工业化生产,本试验对木霉菌株T23的最适菌丝生长和最佳产几丁质酶的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得出T23的最佳发酵条件以PDB为培养基,在250mL三角瓶中50mL装瓶量,接种量为6%,起始pH值为5,温度25℃离心机转速180r.min-1,培养4d,发酵液中菌丝产量和几丁质酶活分别达到10.64g.L-1和421.3U.mL-1。
关键词:
木霉 几丁质酶 发酵 生物防治制剂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万烨 高静 王凤茹 董金皋
几丁质是绝大多数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在植物中却并不存在。但高等植物普遍存在着几丁质酶,并可通过几丁质酶催化几丁质的水解,使植物具有抵御真菌侵染的能力。为研究BR与玉米抗病性的关系,对BR处理后玉米细胞间隙液中几丁质酶活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00 nmol/l e Bl(油菜内酯)处理后,玉米细胞间隙液中几丁质酶活性与对照相比没有显著变化;而10 nmol/l e Bl处理后,玉米细胞间隙液几丁质酶活性与对照相比降低。说明不同浓度BR对玉米抗病性有不同的影响。
关键词:
玉米 几丁质酶 油菜素内酯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殷红福 林海萍 李芬 张立钦 毛胜凤
为探讨继代移殖对球孢白僵菌蛋白酶、几丁质酶、脂肪酶活性的影响及与毒力的相关性,以筛选得到的高毒力菌株B5、BXS与低毒力菌株B11、BZ为出发菌株,通过连续接种松墨天牛幼虫获得H1、H2、H3、H4继代移殖菌株,而连续在PPDA培养基上转接,获得R1、R2、R3和R4继代移殖菌株。分别对各原始菌株与继代移殖菌株进行蛋白酶、几丁质酶、脂肪酶活性与毒力测定,并将每种酶活性与相应菌株对松墨天牛的半致死时间(LT50)作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高毒力菌株B5、BXS与低毒力菌株B11、BZ在PPDA培养基上继代移殖,随着各菌株对松墨天牛的毒力逐代下降,其蛋白酶、几丁质酶、脂肪酶活性也逐代降低;来源于松墨...
关键词:
球孢白僵菌 继代移殖 酶活性 毒力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鄢杰明 严善春 曹传旺
为进一步揭示多杀菌素的杀虫活性及作用机理,采用生化方法测定了多杀菌素对舞毒蛾3龄和5龄幼虫体内几种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杀菌素处理舞毒蛾3龄和5龄幼虫后,其体内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无明显变化,而酚氧化酶(PO)的活性表现为先激活后抑制作用。多杀菌素对舞毒蛾3龄幼虫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同样表现为先激活后抑制作用,其中在处理3~6h时,对酶的激活作用达到最高(P<0.01);但对5龄幼虫体内这两种酶具有明显的激活作用,其中在处理3h时,对酶的激活作用最强,分别为同期对照的1.543和1.716倍,差异极显著(P<0.01),6h后无明显差异。多杀菌素对舞...
关键词:
多杀菌素 舞毒蛾 保护酶 几丁质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孙辉 杨金奎 张克勤
【目的】研究毛壳菌(Chaetomiumsp.YMF1.00843)产胞外几丁质酶的酶学性质及抑菌活性,为几丁质酶的抑菌作用机理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利用蛋白活性电泳方法纯化几丁质酶液,测定几丁质酶的酶学性质,并用酶液浸泡病原菌菌块,研究酶液的抑菌活性。【结果】用蛋白活性电泳方法得到几丁质酶的纯酶液,经检测为电泳纯条带,分子质量为43ku。毛壳菌几丁质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0℃,最适pH为6,40℃以下保温30min均能保持其初始活性,在pH 5~9保温30min仍旧具有较高的活性,Ca2+和Zn2+能明显增强几丁质酶的活性,其纯酶液能抑制立枯丝核菌和烟草赤星病菌的菌丝生长。【结论】毛壳菌几丁质...
关键词:
毛壳菌 几丁质酶 酶学性质 抑菌活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娟 张树生 李岳峰 茆泽圣 冉炜 沈其荣
对盆栽试验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计数结果表明,接种丛枝菌根(AM)真菌苏格兰球囊霉菌(Glomus caledonium)的番茄菌根根际土壤的细菌、真菌、放线菌和产几丁质酶细菌总数显著高于非菌根根际土壤。从番茄菌根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产几丁质酶细菌,该菌能够抑制黄瓜尖镰孢的生长。经16S rDNA和生理生化鉴定,该菌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sp.)菌株。该菌在pH 6~8范围几丁质酶活性没有显著差异,产酶的最适温度为35℃,最适装液量为1/5(250mL三角瓶)。在几丁质液体培养基中摇床培养125 h后酶活性与蛋白质含量达到平衡。表明:该菌株具有稳定的产几丁质酶能力,因此具有潜在的生物防...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凯 赵洋 朱先婷 才秀华 武侠
为研究卵寄生真菌在寄生并破坏卵的过程中几丁质酶的作用,本研究从烟草南方根结线虫卵上分离得到虫草棒束孢HNE3,采用RT-PCR及RACE技术,首次克隆得到一个几丁质酶基因IFCHI1。该基因DNA序列全长1 417 bp,具有1个内含子,长度为61 bp,包含1个1 185 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1个由394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通过在线软件分析,该蛋白理论分子量为44.1 k Da,等电点为4.88。通过Gen Bank比对,几丁质酶IFCHI1属于第18家族糖基水解酶,比对分析不同来源真菌几丁质酶,发现该几丁质酶具有典型的催化区保守序列SIGGW和FDGIDIDWE及结合区保守序列...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甄伟 杜立新 曹伟平 王容燕 宋健 王金耀 冯书亮
通过对粉虱、小菜蛾高效的球孢白僵菌HFW-05几丁质酶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旨在从分子水平上了解HFW-05菌株的几丁质酶特性。根据已发表的几丁质酶基因序列(EU828354)设计几丁质酶基因全长引物,扩增HF-WBbchit1全长基因,与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克隆载体pMD19-T连接获得含有HFWBbchit1全长基因的重组质粒pMDchit1并测序。该基因的编码区包括1 047 bp,编码了348个氨基酸,分子量约为36.795 kDa,进行同源性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其基因序列与球孢白僵菌菌株NCIM1216几丁质酶基因(EU828354)和球孢白僵菌菌株Bb0062...
关键词:
球孢白僵菌 几丁质酶基因 克隆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任春梅 高必达 张学文 何迎春 苏建明
为了获得抗真菌病的番茄材料 ,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细菌几丁质酶基因转化番茄子叶 ,获得了抗卡那霉素的转化植株 ,PCR检测初步证明细菌几丁质酶基因已整合到番茄的基因组 .同时对番茄耐 Kan水平、转化受体的预培养以及共培后洗涤抑菌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卡那霉素质量浓度为 5 0 m g/ L 时就能完全抑制番茄子叶再生 ;共培后直接用抑菌剂洗涤的抑菌效果较好 ;番茄子叶预培养 1d的转化率最高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贡莎莎 孟庆玲 乔军 钟文强 黄运福 张国武 陈英 才学鹏
捕食线虫性真菌少孢节丛孢菌在侵染线虫的过程中分泌几丁质酶,为了弄清少孢节丛孢菌几丁质酶基因AO-190的分子特征和功能,对少孢节丛孢菌新疆分离株XJ-A1几丁质酶AO-190进行克隆及分子特征分析,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 ET32a-AO-190进行表达,并利用镍柱纯化技术纯化重组几丁质酶后,使用几丁质酶ELISA检测试剂盒测定酶活性。结果显示,XJ-A1几丁质酶AO-190基因全长1 574 bp,有4个内含子序列,序列中包含1个1 251 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416个氨基酸,与少孢节丛孢菌标准株(ATCC 24927)的几丁质酶AO-190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93. 33%,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2. 55%;有信号肽以及1个精氨酸富集区、1个双向核定位信号、1个N-糖基化位点、4个PKC磷酸化位点、6个N-酰基化位点、8个酪蛋白激酶Ⅱ磷酸化位点、1个酰胺化位点、1个低复杂度区,且含有糖苷水解酶18家族几丁质酶保守的底物结合位点SLGG和催化活性位点VDGVDLDLE,属于糖苷水解酶18家族几丁质酶;其二级结构元件有无规则卷曲、α螺旋和β折叠,三级结构为(α/β)8圆桶形结构;系统进化分析表明,AO-190与能产生短柄黏球的Dactylellina haptotyla的几丁质酶(EPS43772. 1)以及能产生收缩环的Drechslerella stenobrocha(EWC46603. 1)几丁质酶亲缘关系最接近,与昆虫和脊椎动物的几丁质酶存在显著的进化距离;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原核表达获得的重组蛋白酶分子量约为63 ku,与预期大小一致,且能与小鼠抗少孢节丛孢菌多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血清学反应;几丁质酶酶联免疫分析(ELISA)检测,经镍柱纯化技术纯化后的重组几丁质酶活性浓度为222 IU/L。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军德 乔雪 李海群 吴月 姜治民
本研究旨在从土壤中筛选能产生几丁质酶的菌株,通过优化产酶条件提高菌株酶活,为获得新的生防菌株及防治植物病害奠定基础。从土壤中共筛选出73株不同菌株,其中产几丁质酶活最高的菌株酶活达0.795U·m L-1,经形态学、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特征分析,鉴定其为酒红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vinaceus),命名为Streptomyces vinaceus S7。通过单因素法和正交试验设计优化产酶条件,优化之后,当玉米糊精和大豆蛋白胨添加量分别为10g·L-1,温度35℃,接种量10%,装液量50m L,在此条件下培养4d,酶活达到2.25 U·m L-1,比优化前提高1.83倍。该菌株几...
关键词:
几丁质酶 筛选 酶活力 优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