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29)
- 2023(6599)
- 2022(5568)
- 2021(4958)
- 2020(4197)
- 2019(9218)
- 2018(8789)
- 2017(15935)
- 2016(9083)
- 2015(9543)
- 2014(9228)
- 2013(9085)
- 2012(8221)
- 2011(7120)
- 2010(6966)
- 2009(6202)
- 2008(6346)
- 2007(5522)
- 2006(4602)
- 2005(3819)
- 学科
- 济(30731)
- 经济(30699)
- 管理(28481)
- 业(27023)
- 企(22127)
- 企业(22127)
- 方法(14595)
- 数学(13198)
- 数学方法(13068)
- 财(12074)
- 农(9368)
- 务(8801)
- 财务(8795)
- 财务管理(8782)
- 学(8745)
- 企业财务(8346)
- 贸(7670)
- 贸易(7668)
- 业经(7553)
- 中国(7539)
- 易(7488)
- 农业(6538)
- 制(6500)
- 环境(5643)
- 技术(5457)
- 银(5164)
- 划(5156)
- 银行(5109)
- 地方(4698)
- 行(4677)
- 机构
- 大学(124768)
- 学院(124724)
- 济(47167)
- 经济(46258)
- 管理(45969)
- 研究(45188)
- 理学(40520)
- 理学院(40038)
- 管理学(39229)
- 管理学院(39040)
- 农(34330)
- 中国(32938)
- 科学(32619)
- 业大(28101)
- 农业(27654)
- 京(26408)
- 所(24887)
- 研究所(23277)
- 财(21315)
- 中心(20381)
- 农业大学(18797)
- 江(18235)
- 财经(17307)
- 省(16757)
- 院(16726)
- 北京(16100)
- 经(15909)
- 室(15379)
- 科学院(14624)
- 业(14525)
- 基金
- 项目(94808)
- 科学(72647)
- 基金(69701)
- 家(66291)
- 国家(65784)
- 研究(57668)
- 科学基金(54255)
- 自然(39500)
- 自然科(38622)
- 自然科学(38600)
- 自然科学基金(37947)
- 基金项目(37877)
- 省(37375)
- 社会(37021)
- 社会科(35191)
- 社会科学(35178)
- 划(32438)
- 资助(27805)
- 教育(25648)
- 重点(22246)
- 计划(21824)
- 编号(20005)
- 科技(19996)
- 部(19854)
- 创(19782)
- 科研(19683)
- 发(19511)
- 创新(18633)
- 业(18366)
- 大学(16264)
共检索到1724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章志琴 林开敏 邹双全 曹光球
针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枯落物分解缓慢的问题,研究不同的调控措施对杉木枯落物分解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调控措施对杉木枯落物分解有一定的影响。埋置处理可加快杉木枯落物的分解,叶和枝条枯落物第1年质量损失率分别达46.5%和32.0%,分别比放置地表处理(对照)增加14.5%和38.5%;外加不同形态的氮源对杉木叶枯落物的分解速率影响不同,施加硝态氮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杉木枯落物的分解,年质量损失率为46.0%,比未施加氮肥处理(对照)增加13.3%,而施加铵态氮仅为40.7%,与对照接近。埋置地下和外加硝态氮源都能明显提高杉木枯落物腐解率,缩短了枯落物完成50%和95...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汪凤林 张月全 陈爱玲 王珍 叶义全 曹光球
以酸雨区不同配比的杉木、火力楠凋落物(A 1∶0、B 0∶1、C 1∶1、D 1∶2、E 2∶1)为对象,研究凋落物分解速率、凋落物及表层土壤酶活性及其对凋落物分解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分解300 d时不同配比杉、火凋落物分解速率排列顺序为处理B(27.93%)>处理D(25.99%)>处理E(24.55%)>处理C(21.78%)>处理A(21.07%).不同配比杉、火凋落物酶活性均高于表层土壤酶活性.不同配比凋落物的纤维素酶活性在分解180 d时最高,在分解300 d时最低.表层土壤酶活性随分解时间变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瑞强 黄志群 何宗明 万晓华 余再鹏 郑璐嘉 肖好燕
【目的】研究米老排和杉木凋落叶分解及其对根系去除的响应,探索根系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从而为森林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福建南平峡阳林场米老排和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各个林分中分别设置3个20 m×20 m的试验小区,在每个试验小区各设置对照和根系去除处理。利用网袋法研究凋落叶的分解。【结果】分解16个月后,根系去除处理下米老排和杉木凋落叶的质量损失率分别为32.3%和33.4%,与对照处理(38.1%和38.7%)相比,分别降低了15.3%和13.1%;树种、处理、时间、树种与时间的交互效应对凋落叶质量损失率均有显著影响,2种凋落叶的质量损失率在分解初期(0~8个月)差异显著,分解后...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顺恒
通过建立16个径流小区,对不同整地方式、抚育方式、间种绿肥和营造林模式等营林措施的杉木造林地的水土流失进行了5年的定位观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整地方式林地5年的土壤流失量表现为全垦>带垦>穴垦,穴垦比全垦、带垦分别减少4033%和2548%的土壤流失量;不同抚育方式林地5年土壤流失量表现为扩穴连带抚育(98695t/hm2)>块状抚育(92587t/hm2)>不抚育(4066t/hm2),块状抚育比扩穴连带抚育减少619%的土壤流失;不同造林模式林地5年的水、土、肥流失均表现为:传统模式>世行模式>生态型模式,其中世行造林模式林地水、土、有机质和养分(N、P、K)流失量比传统模式造...
关键词:
杉木,幼林地,营林措施,水土流失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范少辉 林光耀 何宗明 卢善土 杨旭静
关于现有人工林的地力衰退问题,在世界林学界范围内已得到基本一致的认同,但也有持不同意见者,有的将2代人工林的多种表现称之为“第2代效应”,包括品种改良和施肥等措施可能产生的积极影响以及常规措施导致的负面影响在内,造成认识不同的原因在于试验的方法和数据...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多代经营,立地处理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张立钦 杨国荣 郑建佳
杉木细菌性叶枯病近几年在安吉县大量流行。调查发现幼林的发病率达91.42%,其中严重的达17.94%。病害流行的主要原因有①带病苗木上山造林;②没有做到适地适树的造林原则;③个别地方营林措施不当。本文针对其发病原因提出可行的防治措施。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宁可 沈月琴 朱臻 黄敏 王成军
基于完整造林周期,在不考虑碳泄露的裸地造林基础上,运用C-D生产函数对杉木固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讨论农户碳供给决策措施。研究表明:在造林期增加一定量的化肥投入,在抚育期增加间伐用工,在全过程中增加额外用工投入与杉木固碳能力存在正相关。农户家庭特征对杉木固碳能力影响不显著,地块特征和区域差异对杉木的固碳能力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建立农户在碳汇收益下的决策最优化模型,农户杉木经营过程中需要考虑劳动力工资、生产资料价格、砍伐期木材价格以及碳价格,为今后农户碳汇经营提供决策工具支持。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曹光球 费裕翀 路锦 黄樱 郑宏 林开敏 季春杉 曹世江
[目的]探讨林下植被不同管理措施对培育杉木大径材林分土壤酶活性及土壤质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以培育杉木大径材林分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林下植被保留(UP)、林下植被去除(UR)和林下套种(IP)3种林下植被管理措施培育杉木大径材林分土壤酶活性差异,并以土壤酶作为土壤生物活性指标,结合土壤物理和化学性质,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土壤质量进行综合定量评价。[结果]IP处理提高了0~20 cm土层蔗糖酶活性,而20~40、40~60 cm土层3种林下植被管理措施间土壤蔗糖酶活性差异较小;相比于UR和IP处理,UP处理提高了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脲酶活性则相反,UR和IP处理间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差异较小;3种林下植被管理措施下,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高低排序为IP>UR>UP,多酚氧化酶活性高低排序为UP>IP>UR;林下植被不同管理措施间土壤脲酶、蔗糖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差异较大,其中,多酚氧化酶对于林下植被管理措施的响应更灵敏,且能反映于较深土层;除酸性磷酸酶活性外,其余土壤酶活性均具明显表聚性,且随土层加深而递减。有机质和水解性氮含量与各种土壤酶活性具有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有效磷含量与蔗糖酶、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速效钾含量与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物理性质与土壤酶活性相关性较弱。将土壤酶活性作为土壤质量指标之一,结合土壤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出3个主成分,反映了原信息量的75.31%。林下植被不同管理措施的土壤质量指数排序均为:IP>UP>UR。[结论]培育杉木大径材林分中,林下套种楠木的林下植被管理措施对于保持和提升土壤质量效果最佳,其次为林下植被保留措施,林下植被去除措施的效果较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鞠园华 马祥庆 郭林飞 马远帆 蔡奇均 郭福涛
【目的】探究杉木人工林枯落物在不同燃烧状态时的气态及颗粒态污染物排放特征,并提取、测定细颗粒物(PM_(2.5))污染物的化学成分,揭示林火及林地清理等对杉木枯落物分解、养分循环和大气环境的影响。【方法】分别以杉木人工林枯落物中的叶、枝、皮、干4种主要组分为研究对象,运用自主设计的生物质模拟燃烧系统,采用室内模拟燃烧试验,分析阴燃和明燃2种不同燃烧状态不同枯落物组分释放的气态污染物和PM_(2.5)特征及差异。采用德国Elementar元素分析仪,测定PM_(2.5)中的碳质成分;采用超声提取-离子色谱和ICP/MS技术,测定PM_(2.5)中的水溶性离子和水溶性无机元素。【结果】基于杉木枯落物燃烧时的实时测定,CO_2、CO、NO_x、C_xH_y、PM_(2.5)的排放因子(EF,单位质量燃料在燃烧后产生的污染物质量)变化范围在阴燃条件下分别是1 001.4~1 364.5、202.3~358.8、0.53~3.09、23.17~53.07、5.11~38.37 g·kg~(-1),而明燃时分别为1 092.4~1 520.7、115.1~242.6、0.16~1.96、1.21~41.50、2.58~21.07 g·kg~(-1)。此外,提取测定PM_(2.5)成分的结果表明,颗粒物主要由碳质组分、水溶性离子及少量水溶性无机元素等组成。其中碳质组分含量最大,占50%以上,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43.29%和12.91%; PM_(2.5)中测定出6种阳离子(Li~+、Na~+、NH~+_4、K~+、Mg~(2+)、Ca~(2+))和5种阴离子(F~-、Cl~-、NO_2~-、SO_4~(2-)、NO~-_3),总水溶性离子占10%~33%,阴燃以Cl~-、K~+、Ca~(2+)、SO_4~(2-)为主要组分,明燃以K~+、Cl~-、SO_4~(2-)、Na~+为主; PM_(2.5)中提取测定出16种无机元素,分别为K、Ca、Na、Mg、P、Zn、Al、Cu、As、Ba、Cr、Fe、Mn、Cd、Li、Pb,含量极少,仅占PM_(2.5)的0.04%~0.58%,其中K、Ca、Na、Mg、P、Zn为主要元素成分,占总无机元素的96.8%~98.8%。【结论】在不同燃烧状态下,杉木枯落物释放各污染物的排放因子存在显著差异,除CO_2外的其他污染物排放因子在阴燃时显著高于明燃;在同一燃烧状态时,杉木枯落物不同组分的CO、CO_2、NO_x、C_xH_y和PM_(2.5)等污染物的排放因子也存在显著差异。杉木枯落物燃烧排放的PM_(2.5)主要由碳质组分、水溶性离子及少量无机元素等成分组成,阴燃时的各成分排放因子整体表现为高于明燃时。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龙光生 徐刚标 黎麦秋 雷秀嫦 冯智
对湖南省东安县杉木无性系种子园施肥试验的结果表明:3、6、8月中旬每次每株各施尿素0.4kg、过磷酸钙0.3kg、氯化钾0.2kg为球花产量最高的施肥方案;施肥对当年的种子播种品质有影响,但不大;种子园大片母树不挂果的原因是土壤和树体中锰含量过高而树体中的硼元素缺乏,对此提出对土壤施石灰和对母树针叶喷B肥的改良措施;3—8月是杉木种子园施N、P.K肥最适宜时期;确定8月是杉木种子园母树营养诊断进行针叶分析的最佳采样时期,并制定出杉木种子园母树的针叶中全N含量为0.8%、全P含量为0.12%、全K含量为0.7%是其临界值;针叶全N含量0.8—1.2%、全K含量0.7-0.9%是其最适浓度范围;中...
关键词:
杉木,种子园,产量,营养元素,施肥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高智慧 史忠礼 许月明 朱治平 沈瑞娟 唐锡华
对杉木种子发育生理及涩籽形成原因的研究结果表明 :随着胚的分化发育 ,雌配子体 (胚乳 )和胚的干质量、体积及生物大分子 (总核酸、蛋白质和类脂 )含量均不断增加 ,一直持续到种子成熟。败育的杉木涩籽中存在着凝集素类物质 ,它的存在与败育无关 ,而在贮藏蛋白的形成中有作用。败育的杉木涩籽中只积累较多的脱落酸 ,说明了败育涩籽的衰败和失活。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减少杉木种子败育的措施
关键词:
杉木 种子 发育生理 涩籽 凝集素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何宗明 陈清山 范少辉 杨旭静 应金花
在福建省南平峡阳国有林场开展 5种不同立地管理措施对 1片 2 9a生第 1代杉木人工林采伐后营造的 4a生第 2代杉木人工林生产力影响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5种处理的第 2代杉木林地位指数与第 1代相比均略有下降。BL3BM0 (收获树干和树皮、加倍采伐剩余物 )处理的 4a生 2代杉木林生长最好 ,地位指数仅比 1代下降 0 6 7;其次为BL0 BM0 (收获地上所有有机质 )处理 ,地位指数比 1代下降 0 85 ;BL1 BM0 (清走树木的所有部分 )处理杉木生长最差 ,地位指数下降 1 6 7。炼山处理 (BL2 BM1 )与保留相同数量采伐剩余物而不炼山的处理 (BL2 ...
关键词:
杉木 2代 立地管理 生长 地位指数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何宗明 范少辉 卢镜铭 杨旭静 翁贤权
在福建省南平峡阳国有林场进行5种不同立地管理措施对29年生第1代杉木人工林采伐后营造的6年生第2代杉木人工林生产力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BL3(收获树干和树皮、加倍采伐剩余物)处理的6年生2代杉木林生长最好,其次为BL1(全树收获)和SB(收获树干和树皮,炼山)处理,BL2(收获树干和树皮,不炼山)和BL0(收获地上所有有机质)处理杉木生长最差。5种处理的第2代杉木林地位指数与第1代相比,BL3和BL0处理分别上升0.56和0.27,其余3种处理则有下降。BL1、SB和BL2处理地位指数分别比1代下降0.39、045和0.63。不同处理之间的差异均未达到统计上的显著水平。
关键词:
杉木 2代 立地管理 生长 地位指数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马东旭 王佳琪 蓝伟立 陈块明 李茂 叶义全 范福金 林开敏
【目的】为研究杉木育苗基质中真菌优势群落结构对指数施肥方式的响应特征。【方法】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3个施肥处理[对照(CK,0 mg/株)、指数施肥(EF,40 mg/株)、常规集中施肥处理(CF,40 mg/株)]下,杉木无性系“洋061”轻型基质的真菌群落组成与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对比CK,指数施肥与常规施肥均显著提高了基质中速效磷、全氮、速效钾含量,显著提高了杉木幼苗的苗高、地径、生物量。2)指数施肥与常规施肥均显著增加了基质真菌多样性指数,降低了丰富度指数。3)在基质中,粗糙孔目(Trechisporales)、肉座菌目(Hypocreales)、被孢霉目(Mortierellales)、粪壳菌目(Sordariales)为各处理下的基质真菌优势目,与CK相比,指数施肥显著提高了肉座菌目、被孢霉目的相对丰度,常规施肥仅显著提高了肉座菌目相对丰度。其中,苗高、地径、生物量均与被孢霉目相对丰度呈显著正相关,生物量与肉座菌目呈显著正相关。4)冗余分析结果表明,被孢霉目与肉座菌目与水解氮、速效磷呈正相关,速效磷是影响基质真菌多样性指数的主要环境因子;水解氮、pH值是驱动基质真菌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表明两种施肥方式可能改变了与N、P有效性敏感的真菌类群进而影响基质真菌群落组成。【结论】对比CK,指数施肥较常规施肥能有效提高有关磷转化与分解有机质真菌类群的相对丰度,有利于基质后期有效养分转化与积累,以为杉木幼苗生长提供良好条件。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谢国阳 林思祖 张文富 林开敏 许泽煌
对9个不同施肥处理的连栽地杉木针叶的叶片质量和单叶面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叶片质量均下降,含磷素的配合施肥,如氮磷钾加微量元素、磷钾配施、氮磷钾配施和氮磷配施等能提高杉木针叶的单叶面积,微量元素与氮磷钾混施的效果尤佳。同时,指出施肥能改善针叶光合作用的有效叶面积,认为有效叶面积比叶片质量、单叶面积与杉木材积生长的相关关系更为密切。表5参3
关键词:
施肥 杉木 生理特性 叶面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