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60)
- 2023(5963)
- 2022(5024)
- 2021(4455)
- 2020(3786)
- 2019(8140)
- 2018(7848)
- 2017(14285)
- 2016(8152)
- 2015(8593)
- 2014(8232)
- 2013(8022)
- 2012(7341)
- 2011(6542)
- 2010(6218)
- 2009(5762)
- 2008(5689)
- 2007(4779)
- 2006(4025)
- 2005(3319)
- 学科
- 济(28774)
- 经济(28739)
- 管理(21461)
- 业(21299)
- 企(16599)
- 企业(16599)
- 方法(15924)
- 数学(14346)
- 数学方法(14098)
- 学(9284)
- 农(8098)
- 财(7737)
- 贸(6829)
- 贸易(6828)
- 易(6678)
- 中国(6369)
- 业经(6114)
- 农业(5721)
- 技术(5418)
- 务(5086)
- 环境(5084)
- 财务(5077)
- 财务管理(5068)
- 企业财务(4822)
- 制(4486)
- 划(4206)
- 产业(3989)
- 银(3932)
- 银行(3882)
- 地方(3812)
- 机构
- 大学(118655)
- 学院(117575)
- 研究(43940)
- 济(43138)
- 经济(42372)
- 管理(42127)
- 理学(38078)
- 农(37882)
- 理学院(37570)
- 管理学(36531)
- 管理学院(36367)
- 科学(34012)
- 农业(31188)
- 中国(29799)
- 业大(29645)
- 所(25387)
- 京(24849)
- 研究所(24087)
- 农业大学(21255)
- 中心(19176)
- 财(17204)
- 室(16860)
- 省(16772)
- 业(16473)
- 江(16442)
- 实验(16153)
- 科学院(15701)
- 实验室(15532)
- 院(15228)
- 财经(14805)
- 基金
- 项目(92383)
- 科学(70409)
- 基金(68340)
- 家(66029)
- 国家(65567)
- 科学基金(53650)
- 研究(52774)
- 自然(40021)
- 自然科(39198)
- 自然科学(39178)
- 自然科学基金(38474)
- 省(36976)
- 基金项目(36493)
- 社会(33807)
- 划(32199)
- 社会科(32195)
- 社会科学(32183)
- 资助(27859)
- 教育(23456)
- 计划(22748)
- 重点(21450)
- 科技(21231)
- 创(19388)
- 科研(19188)
- 发(18907)
- 部(18842)
- 业(18494)
- 创新(18294)
- 编号(17720)
- 农(17095)
共检索到1535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宋鹏 魏松红 王艳辉 姚洪平 范燕菊
为筛选抗咪唑乙烟酸水稻,进行了水稻种子敏感性检测以确定筛选浓度,应用紫外线、叠氮化钠及复合诱变对种子进行诱变筛选。结果表明:抗性筛选的适宜药剂浓度为0.3mL·L-1;在此浓度下,经75W紫外灯照射1,2,3h的种子未筛选出抗性植株;种子经不同浓度、时间NaN3处理后筛选出抗性植株,以NaN3诱变剂量为8mmol.h·L-1(4mmol·L-1×2h)抗性比率最高,出苗率为7.14%;相比NaN3诱变,复合诱变的种子并没有显著不同。将筛选出的植株苗期喷5mL·L-1咪唑乙烟酸,筛选出4株对咪唑乙烟酸有抗性的水稻植株。
关键词:
抗咪唑乙烟酸水稻 敏感性测定 诱变筛选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晴 刘宇彤 邓世林 鲍彤 董爱荣
为探明短密木霉(Trichoderma brevicompactum)降解咪唑乙烟酸的分子机制,通过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数据整合分析筛选降解咪唑乙烟酸的候选基因。结果显示:以500 mg/kg咪唑乙烟酸驯化后的短密木霉为材料,分别在基础培养基和以咪唑乙烟酸为单一碳源的培养基中培养至降解效率最高的第7天,在转录组学中差异表达的基因1 329个,其中上调703个,下调626个。用ITRAQ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共鉴定到21 883条肽段和4 003个蛋白质。关联分析中,鉴定出24个在转录组和蛋白质组中均差异表达的基因,其中14个基因上调,10个基因下调。定量蛋白质和基因的表达关联系数为-0.047 2,显著差异蛋白质和显著差异基因表达关联系数为-0.142 0,蛋白质和表达变化趋势相同的基因关联系数为-0.741 3,蛋白质和表达变化趋势相反的基因关联系数为-0.791 6。关联分析鉴定的24个基因中,有2个基因具有功能注释,分别为TBU3981A(NCBInr:绿色木霉Gv29-8糖苷水解酶16家族部分mRNA)和TBU1425A(NCBInr:HEX-1),可作为降解咪唑乙烟酸的候选基因。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婷 师志刚 王根平 程汝宏 陈媛 冀小绵 杨伟红
【目的】冀谷33是抗咪唑乙烟酸谷子(Setaria italica)品种,在生产实践中通过喷施咪唑乙烟酸除草剂可达到间苗、除草的目的,适应规模化、集约化种植。论文旨在通过研究咪唑乙烟酸对冀谷33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对后茬作物的安全性,为冀谷33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依据。【方法】试验于2013年5月至2015年6月在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郄马试验站进行,试验设置0、56.25、75、112.5、150、225 g a.i./hm~26种咪唑乙烟酸剂量水平。对冀谷33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在田间进行,用药后7、10、13、16、20、25和30 d,分别调查统计苗高和鲜重;成熟期调查株高、穗长和穗径,并统...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丁伟 曹丽娟 程茁
【目的】明确咪唑乙烟酸对大豆根瘤固氮酶及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为正确评价咪唑乙烟酸施用后对大豆氮代谢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咪唑乙烟酸土壤和茎叶处理后对大豆根瘤固氮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咪唑乙烟酸土壤和茎叶处理对大豆根瘤固氮酶活性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土壤处理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对根瘤固氮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增强,至75d咪唑乙烟酸62.5,125和250ga.i.·hm-2用量下,根瘤固氮酶活性分别降低0.2186,0.2198和0.2471mmolC2H4·g-1·h-1。茎叶处理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对固氮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减小,至38d咪唑乙烟酸62.5和125ga....
关键词:
大豆 咪唑乙烟酸 根瘤固氮酶 硝酸还原酶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苏旺苍 李慧龙 雷海霞 冯长松 孙兰兰 徐洪乐 吴仁海
为明确甲咪唑烟酸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安全性、品质及杂草防效的影响,以种植4年和10个月的紫花苜蓿为研究对象,在紫花苜蓿刈割后10 d喷施不同浓度的甲咪唑烟酸,调查不同剂量下紫花苜蓿的安全性、品质指标和杂草防效。结果表明:药剂处理后7和14 d,100.8和129.6 g·hm~(-2)甲咪唑烟酸处理显著降低了紫花苜蓿的株高、鲜重(P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慧 丁伟 姜俊凤 王怀彪
【目的】探索咪唑乙烟酸抑制大豆根瘤固氮酶活性的关键机制,为解决咪唑乙烟酸长期大量应用对根瘤固氮的毒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咪唑乙烟酸茎叶处理对根瘤固氮酶活性的影响与根瘤豆血红蛋白含量、根瘤类菌体和细胞浆中氨含量的关系。【结果】咪唑乙烟酸施用后21 d内,固氮酶活性受到显著抑制。112.5和225.0 g a.i./hm2施药量下,对豆血红蛋白含量的抑制峰值分别出现在第7、14天,抑制率分别为30.52%和35.41%,抑制作用分别在第21、28天得到解除。根瘤类菌体中氨含量抑制峰值均出现在第14天,抑制率分别为35.33%和48.96%,第28天氨含量均恢复正常。细胞浆中氨含...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戴洪涛 杨景竣 韦杰 张继辉 刘秀 吴博 田红灯
【目的】评估咪唑烟酸在控制互花米草中的应用效果,并分析治理过程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为互花米草科学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广西滨海互花米草入侵典型区域设立3种浓度咪唑烟酸处理试验样地L1~L3(3000、3750、4500 g/hm2)和喷施清水的对照样地L0,在互花米草花期前喷施咪唑烟酸,采集试验1、30、60、120 d的0~20 cm土壤样本,分析总有机碳(TOC)和氮(N)、磷(P)、钾(K)等主要养分含量,并记录互花米草生长状况和防除率。【结果】喷施咪唑烟酸显著抑制了互花米草的生长,试验30、60、120 d的平均防除率分别为54.35%、92.99%、100.00%,但存在二次入侵现象。喷施咪唑烟酸120 d后,互花米草植株死亡,试验样地土壤TOC含量显著降低(P<0.05),表层土壤呈现明显的碳损失趋势;喷施咪唑烟酸对土壤全氮(TN)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氨态氮(NH4+-N)、全磷(TP)、有效磷(AP)、全钾(TK)、有效钾(AK)含量显著增加(P>0.05),硝态氮(NO3--N)含量显著降低(P<0.05),各养分含量在L1~L3样地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咪唑烟酸具有高效的互花米草防除率,喷施咪唑烟酸后导致互花米草死亡,造成土壤碳损失,但是总体上促进了土壤养分积累。因此,宜采取全局治理模式以避免二次入侵现象,并种植乡土植被占据互花米草生态位,以提升土壤固碳增汇能力及生态系统稳定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灿 徐庆国 李海林 彭波 伍旭东
以不同浓度的化学诱变剂EMS,NaN3及MNU处理3个不同水稻品种的种子,对水稻秧苗期和齐穗期的主要生理特性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经诱变剂处理后水稻的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变化因品种与诱变浓度而异.诱变处理后水稻的生理抗性降低,表现为叶片中SOD活性下降,MDA含量随诱变剂处理的浓度升高而增加.秧苗期、齐穗期的SOD活性与MDA含量均表现出一定的负相关,即SOD活性高的处理MDA含量相对较低.同时,试验证明诱变后不同的水稻品种在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含量方面的代谢特性差异较大.与杂交稻恢复系品种相比,诱变处理后常规稻的生理抗性减弱较明显.水稻在生理方面的这些变化情况可能是由于不同品种的遗传差...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苏旺苍 杨慕菡 薛飞 孙兰兰 徐洪乐 吴仁海
为明确氯酯磺草胺与甲咪唑烟酸应用于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田的可行性,在温室和田间测定了氯酯磺草胺和甲咪唑烟酸复配对香附子(Cyperus rotundus)的防效和紫花苜蓿的安全性。温室试验表明,氯酯磺草胺和甲咪唑烟酸复配对香附子具有很好的防除效果,两者按有效成分用量比1:2~1:4配比对香附子株高和鲜重的共毒系数分别介于131.54~150.46和152.84~180.25,呈明显增效作用,其中1:3的比例配伍的增效最为明显,对紫花苜蓿和香附子之间的株高和鲜重选择性指数分别为1.86和1.56。两地田间试验表明,氯酯磺草胺和甲咪唑烟酸(17.50+52.50)~(25.00+75.00) g·hm~(-2)复配处理对郑州和兰考两地的香附子株防效分别为78.5%~88.5%和82.1%~90.8%、鲜重防效分别为83.4%~92.7%和84.7%~93.6%,增产率分别为28.8%~35.1%和30.5%~38.3%,显著高于氯酯磺草胺和甲咪唑烟酸单用,且避免了单用氯酯磺草胺和甲咪唑烟酸的药害问题,提高了对紫花苜蓿的安全性,表明甲咪唑烟酸和氯酯磺草胺复配可有效防控香附子,对紫花苜蓿的安全性较好,具有良好推广应用前景。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江洪 陈长水 马敬忠 黄筱玲
过 2 - (2’ -羟苯基 ) - 5 (6 ) -取代苯并咪唑和溴乙酸乙酯反应 ,合成了 7个标题化合物 ,通过元素分析 ,IR ,1HNMR及MS ,并确证了它们的结构。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黄辉 李义 郝向举
以0(对照)、50、100和150 mg/kg饲料的剂量将左旋咪唑(LMS)添加于基础饲料中制成颗粒饲料投喂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14 d,采样测定了罗氏沼虾血细胞吞噬活性、血清酚氧化酶(PO)、溶菌酶(LSZ)及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并以6×105cells/mL浓度的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Aerom onas hydrophila)对罗氏沼虾进行肌肉注射(20μL/尾),记录接种7 d后罗氏沼虾的累积死亡率。结果表明,3个LMS处理组的罗氏沼虾血细胞吞噬百分比和吞噬指数、血清PO、LSZ及SOD活性均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0.05);LMS处理...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孙大元 陈冠州 张景欣 周丹华 王慧 朱小源 杨祁云 陈志强
为了弄清水稻空间诱变稻瘟病抗性变异遗传机理,以一个空间诱变抗稻瘟病突变体T2为研究对象,采取抗谱测定,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等方法,结果发现:2013年晚造T2抗谱达到90.6%,高于部分广东主栽品种;遗传分析表明,其对GD0193的抗性由1个显性主效基因控制,暂命名为PiTH;并通过SSR和inDel标记将该基因定位于水稻11号染色体SSR标记T5与inDel标记K10之间约1.63cM的遗传区域内。目前,该位点包含PiK抗病基因簇,因抗性差异,PiTH可能为该位点一新基因。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 抗病基因 基因定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洪彦彬 杨祁云 林佩珍 王慧 陈志强
对空间诱变的丽江新团黑谷SP1~SP3代株系稻瘟病抗性变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过空间诱变后,510株SP1代植株中有70株对接种的GD 531菌株由感病变为抗病,占总株数的13.7%;SP2代多数抗病株系对接种菌株的抗感分离比例符合3∶1或15∶1的规律,说明SP2代多数抗病株系受1对或2对显性主效基因控制;SP3代受1对抗病主效基因控制的抗病株系抗性继续分离,而受2对抗病主效基因控制的抗病株系抗性基本稳定;利用LR 8-SP2群体对丽江新团黑谷经过空间诱变后产生的抗病基因进行分子标记,结果发现该基因位于第9染色体上,与微卫星标记RM 409连锁。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张然 韩松 王启立 吴祝武 江海深 倪中海 赵云
异构体是化学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其结构与性质关系的研究对功能材料的发展具有显著推动作用。基于教师前期科研成果,设计了一个创新实验,将这一领域的相关研究融入应用化学创新实践课程。该实验制备合成了对位和间位连接的具有聚集诱导发光特性的四苯乙烯-咪唑异构体,又通过材料结构表征、光物理化学性能、电化学性质、理论计算等多种研究手段探究了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该创新实验的开展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思维和科学探索能力,提升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能为学生今后在该领域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宝贵的实践经验。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荣华 张书标 章清杞 白德朗 杨仁崔
以杂交稻亲本胚乳糯质基因突变体南恢175wxR、湘恢288wxR、II-32wxB、明恢86wxR、蜀恢527wxR、明恢63wxR、龙特浦wxB以及D62wxB为材料,肉眼鉴定其自交后代胚乳性质,结果发现诱变糯质基因wx发生回复突变(即胚乳性质由糯质回复突变为非糯质),回复突变频率为0~6.34×10-5,平均为3.74×10-5.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