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03)
2023(12616)
2022(11234)
2021(10589)
2020(8865)
2019(20172)
2018(20206)
2017(38791)
2016(21179)
2015(23493)
2014(23181)
2013(22631)
2012(20403)
2011(18228)
2010(18074)
2009(16580)
2008(15700)
2007(13504)
2006(11531)
2005(9764)
作者
(61068)
(50418)
(50113)
(47665)
(32027)
(24453)
(22767)
(19945)
(19076)
(17921)
(17224)
(16895)
(15830)
(15773)
(15647)
(15590)
(15469)
(14984)
(14500)
(14279)
(12741)
(12224)
(12157)
(11468)
(11350)
(11310)
(11293)
(11038)
(10183)
(10156)
学科
(76635)
经济(76543)
管理(58892)
(55495)
(46997)
企业(46997)
方法(38392)
数学(33019)
数学方法(32498)
(20026)
(19990)
(19717)
中国(19046)
业经(17098)
地方(14700)
理论(14414)
(13740)
贸易(13733)
(13567)
财务(13497)
财务管理(13473)
(13386)
农业(13340)
(13332)
(13046)
技术(12923)
企业财务(12762)
环境(12172)
(11334)
银行(11284)
机构
学院(290286)
大学(290284)
管理(114559)
(106060)
经济(103544)
理学(100262)
理学院(99136)
管理学(97057)
管理学院(96560)
研究(95129)
中国(67940)
科学(63595)
(61399)
(50122)
(48397)
(48190)
业大(47432)
研究所(44732)
中心(42818)
(40811)
农业(39763)
财经(39586)
(38359)
北京(38217)
师范(37933)
(36003)
(34926)
(33805)
技术(32702)
经济学(30913)
基金
项目(207885)
科学(161938)
基金(149562)
研究(148103)
(132138)
国家(131077)
科学基金(111764)
社会(90577)
社会科(85724)
社会科学(85701)
(82325)
基金项目(79715)
自然(75541)
自然科(73817)
自然科学(73797)
自然科学基金(72432)
(69754)
教育(68316)
资助(62195)
编号(60608)
成果(48371)
重点(46542)
(44602)
(43543)
(43238)
课题(41558)
科研(40566)
创新(40295)
计划(39316)
大学(38264)
期刊
(111335)
经济(111335)
研究(80003)
学报(52017)
中国(50217)
科学(45603)
(45030)
管理(40419)
大学(37985)
学学(35940)
(35799)
教育(33053)
农业(31786)
技术(24508)
(20596)
金融(20596)
业经(19556)
经济研究(18260)
财经(18123)
(16174)
图书(16077)
(15338)
科技(15251)
(14454)
问题(14030)
理论(13939)
业大(13603)
技术经济(13347)
实践(13049)
(13049)
共检索到4033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振如  尹海伟  孔繁花  
城市公园空间布局直接影响到公园的使用、社会公平,影响着社会、生态功效的发挥。本文采用不同计算方法,比较计算方法,并深入分析基于道路网络可达性分析方法的机理。结果表明:①基于道路网络的算法可以更准确地评价城市公园的可达性;②济南城市公园数量不足,只有约1/3的市民可以方便的使用公园,人均公园占有量与国际都市差距甚远;③济南城市公园空间分布不均衡:市中区可达性较好,主城区高于外围区域,总体上从主城区向外呈辐射状减弱的趋势。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胡继华  钟广鹏  谢海莹  
可达性计算中,始发地—目的地(Origin-Destination,简称OD)间的路径规划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传统基于最短路径算法的路径规划存在与现实不符的可能,因此考虑出租车载客的经验路径,更符合现实的出行。本文基于潜能模型,综合考虑了人口分布、交通路网特征,兴趣点分布等因素,提出了城市可达性的计算方法,其中OD间行程时间采用出租车经验路径行程时间。然后以广州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区域,进行网格划分,不同的网格分别作为OD;并采用一个月的广州出租车GPS数据,从中提取大量的载客经验路径,建立出租车经验路径数据库,将OD间的经验路径行程时间计算出来,最后完成了广州中心城区的可达性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广州中心城区可达性符合典型的势能分布,城市可达性在中心区最高,然后逐步向郊区递减。该结果验证了城市可达性计算方法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可计算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永春  甘斌  
风险价值(VaR)是近年来金融机构广泛运用的风险度量指标。文章研究了VaR的各种计算方法,并利用实际数据对单个资产和投资组合的VaR值作了比较,说明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平华  陆玉麒  
首先探讨了可达性的涵义与主要特征。其次综合可达性的主要定量评价方法 ,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比较 ,并总结了近期可达性评价方法的进展情况。最后对可达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李嘉欣   陈兵   章银柯   洪传春   王宇   邵锋  
【目的】研究城市公园绿地的可达性与社会公平性,为提升公园绿地质量、保障弱势群体环境正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杭州市上城区公园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获取手机信令、大众点评、兴趣点(POI)等多源大数据,组建数据库,引入公园质量评价结果、吸引力算法和高斯衰减函数,改进两步移动搜索法,计算步行和公共交通模式下居住小区级老龄人口获取公园绿地的可达性值,并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公园绿地的社会公平性差异及其成因。【结果】(1)上城区各类公园质量存在显著差异,综合得分高于平均值的公园绿地占21.37%。(2)不同交通模式下的可达性程度差异较大,步行模式下65.98%的居住小区可达性程度极低,而公共交通模式下可达性值极低的小区占33.81%;随着时间阈值的增大,可达性均出现高值扩散、低值消退的趋势;2种交通模式可达性均呈现集聚分布,公共交通模式下集聚程度更高。(3)上城区公园绿地存在社会不公平现象,步行模式下不公平程度最高,公平性低值达74.8%;叠加分析显示:不公平区域集中在上城区中部,呈片状分布。【结论】公园绿地供给与老龄人口需求之间存在不公平现象。将来,在城市绿地规划建设时应提升现有公园绿地服务质量,完善交通网络,适度增加绿地数量和改善小区居住环境。图7表2参36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黄思颖  徐伟振  傅伟聪  兰思仁  
以东南沿海高密度典型城市福建省厦门市为例,运用网络分析法分析城市公园绿地的可达性,探讨影响城市绿地可达性的主要因素及提升策略。结果显示:第一,城市公园绿地服务面积和可达性与城市发展建设较为一致;第二,城市公园绿地不同出行交通方式可达性差异较大;第三,不同类型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存在较大差异;第四,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有赖于城市道路网的完善。因此,为了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城市生态、社会服务功能,提高城市各类型绿地的服务效率,进一步优化城市人居环境,提高居民生活的幸福质量,应增加城市小型公园绿地密度并均匀分布,以便提升城市公园绿地整体的可达性,重点是提升城市公园绿地步行和骑行的可达性。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朱媛媛  汪孟  胡淼  姜文丽  王宏涛  陈京  
公共绿地空间的配置影响城市人居生活质量。该文以武汉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为研究对象,运用GIS空间分析与语义分析方法,探究以公园绿地为代表的城市社区公共空间的可达性与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优化路径。研究表明:1)武汉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空间呈现沿长江对称集聚分布,且呈现汉阳、武昌双核布局模式,各级公园绿地空间分布均垂直于长江走向。2)武汉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布局形式以自然为基底,凸显了山水公园的特征。3)社区尺度下,基于步行出行方式武汉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的可达性呈现沿江向内陆圈层式递减规律,并以地铁出行方式有效补充公园绿地整体可达性。应通过下移公园绿地布局尺度,发挥公园多元功能性助力韧性社区建设;从主题、空间、媒介等方面打造体现地方文化的公共绿地,推动公园绿地的文化转向;适时对接居民需求,将公园绿地空间打造成“可情感表达”“可感知体验”“可社会交往”的公共空间。旨在丰富社区公共空间的研究类型和拓展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研究视域。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阎福礼  邹艺昭  王世新  周艺  朱金峰  
交通运输网络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分析可达性空间格局差异对引导人口分布和交通设施合理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中国2 317个县级行政区域为研究对象,采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法,通过构建可达性指标分析了公路、铁路、机场、港口及综合交通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公路可达性形成了以郑州、武汉、合肥为中心的"核心-外围"模式;铁路形成了以京沪线为轴线,沿铁路干线分布的带状结构,最优区已南移至合肥及南京;机场可达性形成了以各个枢纽机场为核心的"轴-辐"结构;港口可达性由沿海向内陆降低;综合交通可达性由东向西降低,具有反自然梯度特征。4种交通方式的可达性总体水平较高,约有70%的县域超过平均水平,与人口分布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东部城市高于西部城市,但存在区域内的不均衡现象。最后对各交通方式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针对性建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洁  陆锋  程昌秀  
可达性一直是地理学、土木建筑工程设计、交通运输经济学等学科的研究热点。已有的各种可达性度量方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交通网络与城镇发展研究、交通基础设施的区域经济效应评价、选址分析、园林景观规划、社会文化等多个研究领域。随着应用需求的持续加大和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可达性度量方法也在快速发展,其度量体系正在形成。本文首先从两个层面对可达性的涵义进行全面阐述;在此基础上,从网络特性的角度对拓扑法、距离法、累积机会法、等值线法、重力模型法、平衡系数法、时空法、效用法等目前常用的可达性度量方法进行系统分类,并且从可达性影响因素入手对各种度量方法进行综合比较与评述;然后,针对不同的应用领域,对各种度量方法的应用研究现状进行详细论述与剖析;最后,对可达性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深入讨论与展望。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蒋海兵  
透过可达性视角解析我国高铁线路空间效率和供需关系。首先,以我国2008~2017年高铁线路为对象,根据日常可达性(DA)增量描述高铁线路可达性空间演变特征。其次,通过人口加权可达性(PWA)增量刻画我国高铁线路空间效率和高铁线路供给水平的空间特征。第三,以高铁客运班次数表示高铁需求程度,通过因子叠加法与多元回归方程探讨高铁可达性的供需关系。结果显示:(1)在PWA增量及其效率中,干线高,延伸线低,东中部地区线路高,全国高铁网络外围和末端线路低,PWA增量及其效率自东向西整体递减,高铁线路PWA空间效率呈现出"树状结构"、"核心-外围结构"和区域梯度差异,2012年以后高铁PWA增量及其效率出现逐年递减趋势。(2)高需求线路主要是东中部地区高铁干线,低需求线路主要为中西部地区高铁干线和延伸线。(3)高铁线路供需匹配程度高。"双高型"线路为少数高铁主干线,"双低型"线路数量比重高,包括西部地区高铁线路、高铁延伸线以及网络末梢线路。(4)城市PWA增量是高铁客运量高低的关键因素,能够用来预测规划高铁城市客运规模。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尹海伟  徐建刚  
公园是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居民游憩活动的重要场所,具有重要的生态、娱乐、休憩和社会文化等功能。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以上海市为例,运用最小邻近距离分析方法对研究区公园的空间可达性进行了定量评价,并结合上海市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资料,采用需求指数,分析了研究区各街道居民对城市公园的需求情况,在此基础上,采用定序变量相关分析和因子空间叠置分析两种方法定量测度了研究区公园布局的空间公平性程度。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可达性水平总体上较高,超过半数的居住区出行不足1000m即可到达一个公园,超过70%的街道可达性水平较好;(2)在街道水平上研究区公园空间布局总体上比较公平...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上官莎逸  刘健  余坤勇  赖壮杰  范华栋  赵秋月  艾婧文  张今朝  
基于GIS的网络分析法,以福州市为例,选取公园绿地面积、人口密度、路网密度及形状指数四个因子进行可达性评价,分析各因子与公园绿地可达性的相关性及变化规律,构建公园绿地服务模型.结果表明:城市公园绿地的服务面积比为33.74%,服务人口比为43.18%,整体服务情况较好.4个因子对公园绿地可达性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其中公园绿地面积与其服务面积呈正相关,与其服务效率呈显著负相关;人口密度与其服务面积呈显著负相关,与其服务效率呈弱相关;路网密度与其服务面积及服务效率均呈弱相关;形状指数与其服务面积呈正相关,与其服务效率呈弱相关.各因子相关性大小依次为,城市公园绿地服务面积模型:形状指数>人口密度>公园绿地面积>路网密度;城市公园绿地服务效率模型:公园绿地面积>路网密度>形状指数>人口密度.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潘竟虎  
以国家森林公园为例,基于GIS技术,通过最近邻指数和热点聚类法分析中国713个国家森林公园的空间结构特征;运用栅格成本加权距离算法,计算1991年和2010年中国国家森林公园的空间可达性,并测算县域单元的整体可达性;利用空间关联方法分析了县域可达性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中国国家森林公园的空间分布总体上呈现出聚集分布的特点,国家森林公园的平均可达性时间从1991年的168.18min缩短为2010年的137.86min;可达性在全国的分布差异十分明显,可达性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交通指向性;县域可达性热点区域的分布呈现显著的热点–次热点–次冷点–冷点自东向西带状分布的格局。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子琳  李志刚  程晗蓓  
城市公园绿地(UPGS)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UPGS可达性可促进城市宜居、提高居民福祉。进入新时代,在建设“生态文明”和“人民城市”的背景下,关注中国大城市UPGS可达性的公平性问题意义重大。论文以武汉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区域,从供给、需求2个方面综合测度可达性,从局部、整体角度评估了UPGS可达性的空间特征,并进一步探究了可达性与居民社会经济条件之间的关系,以此探讨社会公平性。研究发现:(1)区域型、全市型和综合型UPGS可达性空间分布优于社区型UPGS可达性空间分布;(2) UPGS的总体可达性在中心城区呈现“核心—边缘”逐渐递减的空间形态,UPGS数量多、密度大的区域的社区具有更高的可达性水平;(3) UPGS可达性与居民社会经济条件之间存在空间正相关关系,房价较高的社区,居民的UPGS可达性也较高,UPGS可达性反映的社会不平等现象明显。建议未来应重视更加精细化的UPGS布局优化和调控,不同区域和社会群体需求采取选择性策略,落实精准施策。论文弥补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应用大数据和新技术优化指标数据源,采用UPGS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游憩设施和安全条件等指标精细化测度公园品质,并考虑了多种交通模式、实时路况以及不同年龄群体的选择偏好等因素,综合测度可达性,创新了研究方法;从城市经济结构视角出发,从房价入手探讨UPGS的公平性问题,拓展了已有分析框架,为中国大城市的基础设施布局和空间资源配置提供了支撑。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平华,陆玉麒  
可达性是指利用一种特定的交通系统从某一给定区位到达活动地点的便利程度。可达性反映了区域与其他有关地区相接触进行社会经济和技术交流的机会与潜力。本文综合了可达性的主要定量评价方法.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总结了近期可达性评价方法的进展与动态。随后分别在区域和国家尺度与城市内部尺度上总结了可达性在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城市土地利用、社会服务设施提供、城市社会问题等各方面的应用。相对来讲,国内关于可达性的研究尚不丰富。最后,本文阐述了目前可达性研究中的问题,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