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25)
- 2023(12359)
- 2022(10536)
- 2021(10060)
- 2020(8781)
- 2019(20366)
- 2018(20386)
- 2017(39500)
- 2016(21461)
- 2015(24355)
- 2014(24386)
- 2013(23962)
- 2012(21970)
- 2011(19705)
- 2010(19581)
- 2009(18051)
- 2008(17960)
- 2007(15700)
- 2006(13280)
- 2005(11501)
- 学科
- 济(91178)
- 经济(91084)
- 管理(62315)
- 业(61138)
- 企(51128)
- 企业(51128)
- 方法(49331)
- 数学(44830)
- 数学方法(44131)
- 财(24469)
- 农(22770)
- 中国(20130)
- 业经(17724)
- 地方(17363)
- 学(17293)
- 务(16860)
- 财务(16800)
- 财务管理(16763)
- 贸(16206)
- 贸易(16200)
- 制(16049)
- 企业财务(15962)
- 易(15742)
- 农业(15128)
- 理论(13664)
- 银(13346)
- 银行(13310)
- 和(13055)
- 环境(12890)
- 融(12874)
- 机构
- 学院(307452)
- 大学(306510)
- 济(124951)
- 经济(122516)
- 管理(122393)
- 理学(107007)
- 理学院(105884)
- 管理学(103699)
- 管理学院(103159)
- 研究(96695)
- 中国(72898)
- 京(62997)
- 科学(61340)
- 财(56730)
- 农(52294)
- 所(48913)
- 业大(48090)
- 财经(46678)
- 中心(46178)
- 研究所(44843)
- 江(43913)
- 经(42537)
- 农业(41534)
- 北京(38923)
- 经济学(38913)
- 范(37388)
- 师范(36953)
- 经济学院(35588)
- 州(35320)
- 财经大学(35170)
- 基金
- 项目(214333)
- 科学(168593)
- 基金(157298)
- 研究(150120)
- 家(138551)
- 国家(137482)
- 科学基金(118581)
- 社会(94976)
- 社会科(90264)
- 社会科学(90236)
- 省(83603)
- 基金项目(83524)
- 自然(80243)
- 自然科(78320)
- 自然科学(78296)
- 自然科学基金(76911)
- 划(70973)
- 教育(70833)
- 资助(66194)
- 编号(60110)
- 重点(48423)
- 部(47690)
- 成果(46962)
- 发(44811)
- 创(44677)
- 科研(42384)
- 创新(41805)
- 教育部(40898)
- 课题(40540)
- 计划(40354)
- 期刊
- 济(124085)
- 经济(124085)
- 研究(80148)
- 中国(51175)
- 学报(50159)
- 财(45911)
- 农(45703)
- 科学(45532)
- 管理(42791)
- 大学(37531)
- 学学(35907)
- 农业(30724)
- 技术(28422)
- 教育(26647)
- 融(26022)
- 金融(26022)
- 财经(22835)
- 业经(20687)
- 经济研究(20502)
- 经(19523)
- 统计(18102)
- 业(17435)
- 问题(16770)
- 策(16261)
- 技术经济(15797)
- 版(14869)
- 决策(14830)
- 理论(14262)
- 商业(14067)
- 财会(13966)
共检索到425900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陈照 危平
采用事件研究法以2007—2018年间8个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自然灾害为样本,实证研究了此类事件对不同地区的行业股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任一规模的地质灾害对西南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农林牧渔、采矿、运输仓储行业都有显著负向影响。大规模地质灾害对西南地区建筑行业产生显著负向影响,对东北地区建筑业产生显著正向影响。(2)任一规模的气象灾害都对西南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建筑、农林牧渔、运输仓储产生显著影响,但影响方向相反。大规模气象灾害对西南地区采矿业产生显著负向影响,对东北地区采矿业则产生显著正向影响。(3)地质灾害只对西南地区水利/公共设施业、租赁业产生影响,对东北地区相同行业没有影响。本文量化了不同规模自然灾害对不同地区行业股票市场的影响,为完善股票市场的物理风险管理体系提供了必要的证据支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常立新
根据包头市自然灾害的实际情况,概括出本地区自然灾害的三大特点(自然灾害多,发生机率高,造成的损失大)。并从危害程度、时空分布、形成原因等方面对六种主要灾害进行剖析,提出了减灾措施。
关键词:
自然灾害 时空分布 防御措施 包头地区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高原
FIDIC于1999年出版了《施工合同条件》(以下简称新红皮书)和《设计采购施工(EPC)/交钥匙合同条件》(以下简称银皮书)。作为国际上最具权威的,受到世界银行认可的咨询工程师组织,FIDIC收集了工业发达国家土木建筑业上百年的经验,其合同标准格式将工程技术、法律、经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后建
文章使用2012年西部民族地区7个省份、757个行政村的调查数据,评估了自然灾害冲击对农民创业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自然灾害冲击显著提高了农民创业行为的发生概率,平均而言,自然灾害冲击将促使农民创业概率提高1.53%。进一步研究发现,随着关系嵌入性程度的增加,教育水平的提高、村庄交通的改善和农民幸福感的提升,自然灾害冲击对农民创业行为的积极影响会逐渐强化。上述结论意味着自然灾害的冲击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并不完全是消极的。文章丰富和拓展了自然灾害冲击与农民创业的相关研究,对于推动农民创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自然灾害 创业行为 关系嵌入性 幸福感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平伟 郭萍 李立印 舒珺
以滇西南地区为研究区,计算出近53 a该区及周边44个气象站点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和标准化降水指数(SPI)。运用M-K突变检测和Morlet小波交换等方法,对滇西南地区两种指数对应下的4种类型季节连旱变化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近53 a中,两种指数判定的同一时间尺度下的干旱事件次数和发生时间基本统一,4种类型季节连旱事件为12~14次,多存在并发性;4个季节连旱时段上两种指数均存在3 a左右显著周期变化;同一时段上,两种指数在趋势变化格局空间分布和变化程度上均存在着较大差异,4个时段上的干湿变化趋势也表现出SPEI呈变干趋势,SPI则变干、变湿各为一半的明显不同,这主要是由于期间研究区显著增温加剧了"降水量-蒸散"的水分平衡;与SPI相比,SPEI考虑了热量因子对潜在蒸散发的贡献,能较好地对气候变暖背景下研究区干旱进行刻画。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高晓容 王春乙 张继权 温煦
【目的】农业生产过程中经常面临着一种以上气象灾害的威胁。目前,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普遍是以单一灾种对承灾体的影响为研究对象,无法反映真实气象条件下农业生产面临的综合风险;作物在不同发育时期或发育阶段遭受气象灾害对最终产量的影响有所不同。本文以东北地区玉米为例,研究基于作物不同发育阶段多种气象灾害风险评价方法与技术体系。【方法】将东北玉米生育期划分为播种—七叶、七叶—抽雄、抽雄—乳熟、乳熟—成熟4个发育阶段,把冷害、干旱、涝害作为3种主要气象灾害,利用玉米发育期、气象、土壤、作物面积和产量等多元资料,根据自然灾害风险理论和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形成机制,以一定区域自然灾害风险由自然灾害危险性、承灾体的...
关键词:
东北玉米 冷害 干旱 涝害 风险评价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哲 李晓静 刘斐 夏显力
利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2018年调研数据,构建了自然灾害冲击对农村家庭非农就业选择影响的理论框架,采用Probit模型验证了自然灾害冲击对农户家庭成员非农就业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自然灾害冲击对农户家庭成员非农就业选择有显著正向影响,这一正向影响会随着自然灾害强度的增加而不断提升;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嵌入,会弱化自然灾害对农户家庭成员非农就业选择的影响,信贷约束却会强化这一影响。这意味着现阶段面对自然灾害冲击,农户家庭成员应积极尝试非农就业,不仅能够促进资本存量重构,还可以缓解家庭生计压力,增加农户家庭收入,避免农户家庭因灾致贫。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林煜恩 于家齐 池祥萱
为遵循十九大报告中各地区协调发展、优化资产管理、服务于实体经济等经济发展目标,本研究以Keynes(1936)提出的谨慎性动机为切入点,以2010~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产权性质为分组条件,将自然灾害的影响划分为面积、人口、经济损失因素,讨论企业面对自然灾害的现金持有量变化,以及导致现金持有量变化的动因。结果发现:国有企业面临的地域受灾面积、受灾人口或经济损失较多时均会降低现金持有量,而社会责任履行程度较高的国有企业面对较多的受灾人口或较高的经济损失又会做出提高现金持有水平的决策。民营企业对较多的受灾人口和较高的经济损失会降低现金持有水平,而社会履行程度较高的民营企业面对较高的经济损失会提高现金持有量。其现金波动可能与高管为增加企业未来的可保性而产生的损失趋避心理有关。同时我们还发现民营企业受自然灾害冲击时表现出的损失趋避效应总体上比国有企业凸显。
关键词:
自然灾害 现金持有 社会责任 损失趋避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龙耀 徐曼曼 刘俊杰
理论上讲,信贷是农户受到灾害冲击之后的主要事后管理策略之一。然而,在中国农村信贷市场不完善的情况下,信贷策略的可及性和有效性有待检验。本文使用2014年和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研究自然灾害冲击下的农户正规信贷策略。结果显示,短期而言,受到自然灾害冲击农户的正规信贷可得性和信贷规模均较高,但是自然灾害短期冲击的影响不存在滞后效应;长期来看,相比于较少受到自然灾害冲击地区的农户,灾害频发区的农户正规信贷可得性与信贷规模均无显著差异,正规信贷不能成为灾害频发区农户的有效风险管理策略。此外,家庭预防性储蓄作为重要的事前风险管理策略降低了农户对正规信贷的依赖,非正规信贷和商业性保险能与正规信贷形成有效的互补关系,而来自于私人和政府的转移支付体系在应对自然灾害冲击时的作用有限。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庄天慧 张海霞 杨锦秀
由于自然灾害是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民增收和反贫困的主要制约因素,本文在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灾害特点分析的基础上,利用67个少数民族村的调研数据,进行了自然灾害对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影响的路径分析。分析结果说明:自然灾害加大了少数民族地区农业的弱质性;灾害所造成的大量经济损失和人身伤亡,使低收入农户极易陷入贫困;救灾减灾机制的不完善,农户抵御灾害的能力弱,又使大量脱贫人口返贫。
关键词:
自然灾害 少数民族地区 农业的弱质性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耿志祥 孙祁祥
本文通过引入两类风险测度对保险股票指数和沪深300指数进行风险测度,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金融危机和自然灾害等外生事件冲击下的VAR-BEKK-MVGARCHDUMMY-T模型。研究表明:(1)整个样本期内,保险股票指数的两类风险测度都大于沪深300指数,沪深300指数对保险股票指数存在负的均值溢出效应和波动溢出效应,而反之却不成立;(2)金融危机增加了保险股票指数的波动性,但对我国整个股票市场影响较小,而保险指数对自然灾害反应更敏感;(3)金融危机增加了两指数的相关性,而自然灾难却降低了两指数的相关性,投资者可以通过持有市场资产组合来分散化自然灾害风险;(4)溢出效应在金融危机和自然灾害冲击下具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闫绪娴
通过投影寻踪—因子分析,构建了弱势群体易损性、社会及社会保障易损性、人口易损性3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的自然灾害社会易损性评价指标体系,并以中西部地区2000—2011年数据为例,运用投影寻踪聚类方法,对其进行了三个层面的空间特征和区域差异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自然灾害社会易损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山西、河南、湖北、湖南、贵州、广西、宁夏为第一类,自然灾害社会综合易损度最高。陕西、甘肃、西藏、云南、内蒙古、新疆、青海为第二类,自然灾害社会综合易损度较高。江西、安徽、重庆、四川为第三类,自然灾害社会综合易损度较低。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高晓容 王春乙 张继权 温煦
[目的]东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冷害、干旱、涝害是造成该地区玉米产量不稳定的主要气象灾害,本文旨在准确、定量评估东北玉米不同发育阶段和生育期主要气象灾害风险,为区域农业生产规划、气象灾害的预防和减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自然灾害风险理论和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形成机理,利用构建的东北玉米发育阶段主要气象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发育阶段及生育期主要气象灾害风险评价模型,对播种—七叶、七叶—抽雄、抽雄—乳熟、乳熟—成熟4个发育阶段冷害、干旱、涝害的危险性,承灾体的暴露性和脆弱性,人类防灾减灾能力4要素分别进行评价,对发育阶段及生育期主要气象灾害风险进行评估,利用系统聚类方法对评价结果进行区划...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盛亦男 杨旭宇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考察自然灾害对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研究发现,自然灾害冲击导致农村劳动力外出流动,但洪涝、干旱、台风灾害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自然灾害冲击通过增加家庭农业收入损失、信贷需求与相对贫困感,提高劳动力流动的概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赈灾重建等政策的实施、较强的农村宗族网络为家庭抵御灾害提供了保障机制,降低农村劳动力"因灾外流"的可能性。相比而言,对于复杂自然灾害引发的劳动力外流,家庭抵御灾害能力相对有限,政策的及时干预十分必要并且效果更为明显。研究结论从自然灾害角度为解释中国人口流动问题提供经验依据,也为制定人口管理政策、建设自然灾害防治体系提供政策建议。
关键词:
劳动力流动 自然灾害 应急管理 家庭策略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都闪闪 侯宇恒
气候变化及其带来的自然灾害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和金融安全稳定的重要影响因素,及时防范气候变化风险可能带来的影响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在气候变化与经济增长、金融风险及其相关领域研究综述的基础上,以自然灾害冲击、金融中介以及多个经济主体为分析对象构建了DSGE模型,阐明了自然灾害对金融变量的影响以及传导机制。研究发现:自然灾害冲击短期使资产价格上升,长期使资产价格下降,并提高了资本收益率的风险溢价;自然灾害冲击对银行信贷需求和总资产造成负向冲击,并使产出和资本存量减少;自然灾害冲击主要通过资产价格、融资成本以及信贷需求产生影响,加剧金融风险并反馈于实体经济。基于此,本文提出通过碳减排等措施缓解气候变化引发的自然灾害与金融风险,完善应对自然灾害的体制机制建设,重点防范自然灾害对金融体系的负面冲击效应及相关风险。
关键词:
自然灾害 金融风险 宏观经济 GK模型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