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551)
- 2023(18020)
- 2022(15738)
- 2021(14719)
- 2020(12562)
- 2019(29327)
- 2018(29210)
- 2017(56682)
- 2016(30905)
- 2015(35308)
- 2014(35519)
- 2013(35158)
- 2012(32361)
- 2011(29121)
- 2010(29327)
- 2009(27176)
- 2008(26862)
- 2007(24059)
- 2006(20928)
- 2005(18218)
- 学科
- 济(127606)
- 经济(127464)
- 业(90382)
- 管理(86837)
- 企(68552)
- 企业(68552)
- 方法(61854)
- 数学(54637)
- 数学方法(53807)
- 农(51054)
- 农业(33672)
- 财(31755)
- 中国(31058)
- 业经(30036)
- 学(27522)
- 地方(24675)
- 制(23410)
- 贸(22819)
- 贸易(22809)
- 易(22134)
- 理论(20745)
- 务(20233)
- 财务(20142)
- 财务管理(20089)
- 技术(19208)
- 企业财务(19008)
- 和(18582)
- 银(18330)
- 环境(18299)
- 银行(18264)
- 机构
- 学院(447409)
- 大学(445285)
- 管理(176169)
- 济(176011)
- 经济(172172)
- 理学(153449)
- 理学院(151792)
- 管理学(148730)
- 管理学院(147946)
- 研究(146079)
- 中国(109717)
- 科学(94303)
- 京(93919)
- 农(91768)
- 财(78807)
- 所(74788)
- 业大(74719)
- 农业(71496)
- 中心(68528)
- 研究所(68359)
- 江(66088)
- 财经(63662)
- 北京(58620)
- 经(58008)
- 范(57602)
- 师范(56992)
- 州(53077)
- 经济学(52239)
- 院(52071)
- 技术(47962)
- 基金
- 项目(307472)
- 科学(239938)
- 基金(221764)
- 研究(220039)
- 家(194720)
- 国家(193113)
- 科学基金(165029)
- 社会(136190)
- 社会科(128820)
- 社会科学(128782)
- 省(121751)
- 基金项目(117518)
- 自然(110031)
- 自然科(107443)
- 自然科学(107413)
- 自然科学基金(105466)
- 划(101907)
- 教育(101607)
- 资助(92949)
- 编号(90740)
- 成果(72415)
- 重点(68849)
- 部(67339)
- 发(65098)
- 创(63176)
- 课题(61920)
- 科研(59493)
- 创新(58998)
- 大学(56947)
- 教育部(56911)
- 期刊
- 济(189766)
- 经济(189766)
- 研究(123446)
- 农(88359)
- 中国(82540)
- 学报(76369)
- 科学(68253)
- 财(60089)
- 管理(60039)
- 农业(60026)
- 大学(57390)
- 学学(54392)
- 教育(46384)
- 技术(40139)
- 融(38315)
- 金融(38315)
- 业经(35959)
- 业(30303)
- 财经(30127)
- 经济研究(28736)
- 问题(26041)
- 经(25634)
- 版(23544)
- 统计(22791)
- 技术经济(22270)
- 图书(22123)
- 科技(21368)
- 理论(20841)
- 策(20542)
- 业大(20393)
共检索到6421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轩复 黄东 武拉平
本文利用全国3251个农户的数据,实证研究小麦、水稻和玉米三大主粮收获环节的损失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着农户规模增加,收获环节粮食损失均不断降低。同时,无论是三大主粮总体情况还是水稻和玉米分品种情况,收获期间的异常天气对大规模农户的粮食损失影响均不显著,虫害则显著增加了所有农户的粮食损失。从总体来看,接受过培训的大规模农户的粮食收获环节损失更低;全程机械化收获显著增加大了规模农户的粮食损失;收割时间越长,大规模农户的损失降低,但中小规模农户的损失增加。不断推进适度规模经营,优化经营结构,加强节粮教育培训和虫害防治,天气预报服务以及加强粮食(特别是水稻、玉米的)专用收获机械研发,有利于降低粮食收获环节损失。
关键词:
规模 粮食收获 影响因素 减损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轩复 黄东 屈雪 朱俊峰
使用全国3251个农户的数据,通过两步法,比较不同收获方式和社会化服务(购买农机服务)对小麦、水稻、玉米三种主要粮食作物收获环节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全人工收获方式,全程机械化收获总体上提高了收获环节损失。分品种而言,增加了水稻损失,但降低了小麦损失;半机械化收获显著降低了玉米的收获损失。深入研究发现:购买农机服务能够显著减少小麦的收获损失,稳健性检验反映结论仍然保持一致。基于此,对于小麦要进一步推动全程机械化,对于水稻和玉米,要研发适合农户规模的小型农机和专业农机,短期内进一步推进分段机械化。
关键词:
收获方式 农机服务 粮食收获 损失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袁宁 刘小川
本文基于对4958个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考察耕地规模对农户粮食生产、销售和储备等经营行为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农户耕地规模对其种粮的积极性、种粮手段、农业生产投入、粮食储备与销售情况等方面均有显著影响。总的看来,耕地规模较小的农户种粮积极性普遍不高,更倾向于放弃耕地经营权,对于农业技术的关注程度也较低,粮食商品率偏低,不太注重粮食储备。因此,适度扩大农户耕地规模,有利于农户提高种粮积极性和保障粮食安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吕新业 刘华
无论从微观农户层面还是国家宏观层面开展关于农户粮食储备行为的讨论都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加之身处经济转轨浪潮中的农民所面对的经济政策环境和自身的约束条件有所改变,农民粮食储备的动机及行为亦有所变化。本文利用近期对湖北、江苏、四川、黑龙江四省9县222个农户的抽样问卷调查,充分考虑不同省份、品种之间的差异,分析农户粮食储备规模及其基本特征,进一步探讨影响农户粮食储备行为的因素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价格对粮食的储备具有重要影响,农户将根据粮食市场价格的变化调整粮食储备情况;粮食生产量和消费量对家庭粮食储备的总量具有正向影响;粮食储备的效果对粮食储备规模有显著的影响;不同省份之间的农户粮食储备量差...
关键词:
农户行为 粮食储备 影响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逸文 霍学喜
文章把环境和随机误差因素纳入到农户粮食生产效率评价体系中,使用三阶段DEA模型对不同规模农户粮食生产效率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环境和随机误差因素影响效率评估,农户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较生产要素调整之前出现明显下降,纯技术效率略有上升。调整之后粮食生产效率损失主要源自于规模非有效,并且粮食生产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呈递增趋势,说明粮食生产存在规模效应。实证还发现,农户粮食种植经验对粮食生产效率影响显著,而受教育程度对粮食生产效率影响不显著,说明粮食生产仍然属于"经验农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逸文 霍学喜
文章把环境和随机误差因素纳入到农户粮食生产效率评价体系中,使用三阶段DEA模型对不同规模农户粮食生产效率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环境和随机误差因素影响效率评估,农户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较生产要素调整之前出现明显下降,纯技术效率略有上升。调整之后粮食生产效率损失主要源自于规模非有效,并且粮食生产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呈递增趋势,说明粮食生产存在规模效应。实证还发现,农户粮食种植经验对粮食生产效率影响显著,而受教育程度对粮食生产效率影响不显著,说明粮食生产仍然属于"经验农业"。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钱贵霞 李宁辉
本文根据2002年我国粮食主产区10个省30个县的3000个农户数据,对不同经营规模的农地的效益进行了分析,为确定合理的土地经营规模提供依据。
关键词:
粮食主产区 农户 经营规模 收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改清
采用河南省16村近5 000个农户2003—2007年固定跟踪观察所得的样本资料,实证分析不同区位农户的营粮贡献。结果表明:河南农户经济分化日益明显,存在一种粮食盈余户减少与粮食短缺户增多,粮食缺口量增大的局面。粮食安全保障主要依托于日趋减少的盈余户上,且区位差异显著。具有自然区位优势的农户营粮贡献较大,具有经济区位优势的农户营粮贡献呈现出强化与弱化的两极格局,而自然与经济区位交互作用下,农户营粮贡献的区位复合效应显现。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罗屹 黄东 武拉平 曹芳芳
为探究储粮损失对中国农户粮食储备决策的影响,更好地发挥农户储备对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作用,利用中国23省1 199户农户的调研数据,将储粮损失引入农户储粮决策模型,并运用分位数回归方法研究储粮损失对农户储粮规模的影响。为了克服模型中潜在的内生性问题,本研究选取农户所在地年均降雨量和晾晒环节是否出现恶劣天气作为储粮损失的工具变量。结果表明:第一,储粮损失与农户储粮数量显著负相关,预期储粮损失越大,农户储粮规模将会下降;第二,储粮损失的系数绝对值呈下降趋势,表明储粮损失对储粮数量大的农户影响较小,受储粮损失影响较大的是中小规模农户。第三,粮食产量、市场发育程度、收入水平、牲畜饲养情况、节约意识等因素对农户储粮数量产生显著影响。因此,政府应推广先进的储粮技术及减损方法,帮助农户减少储粮损失,实现藏粮于技、藏粮于民。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吴诗嫚 杨钢桥 赵微
研究目的:揭示农户利益损失的内在行为机理,为农地整治项目利益损失补偿机制的构建奠定理论基础。研究方法:运用禀赋效应理论提出农户利益损失内在行为机理的理论假说,并以湖北省部分县市340份农户问卷为样本,采用定序回归模型,分析农户对耕地被占用禀赋效应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农地整治过程中农户存在经济损失和主观损失,青苗压占、林木损毁、田块分割只存在经济损失,为补偿价值与市场价值的差值;房屋拆迁、坟墓迁移和耕地占用经济损失和主观损失并存,主观损失源于禀赋效应引起的农户主观价值和市场价值的认知差异。研究结论:不具有禀赋效应的物品发生损失时,应根据物品的市场价格进行补偿;具有禀赋效应的物品发生损失时,应根...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忠明 钱文荣
研究目的:确定农户土地经营规模与粮食生产效率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关系,如果存在,则是怎样的一个关系。研究方法:访谈调查法,相关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和DEA分析法——BCC(VRS)。研究结果:农户土地经营规模与粮食生产效率之间不是简单的正向或负向的线性关系。研究结论:在一定规模范围内,农户粮食生产效率随土地经营规模的扩大呈现U型曲线的变化规律;过于狭小的土地经营规模使得绝大多数粮农家庭规模报酬递增显著,其粮食增产增效具有较强的上升潜能;农户存在大量的劳动剩余,家庭从事非农产业用工量的适当增加反而对粮食生产效率提高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土地经营规模 粮食 生产效率 关系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何泽军 张锐 姬一帆 贾云飞 温暖
[目的] 粮农生物农药采用对粮食生产的品质安全与生态安全意义重大。从规模户与小农户差异视角,探讨不同经营规模粮农采用生物农药的意愿及转换成本对其的影响,为提高粮农生物农药采用率、提升国家粮食安全水平精准施策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粮食主产区河南省688个粮食作物生产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计划行为理论以及二元Logit 回归模型,探讨不同规模粮农生物农药采用意愿以及转换成本对其的影响。[结果] 粮农生物农药采用意愿总体较低,仅有39%的规模户和15%的小农户有意愿采用;转换成本显著制约了粮农的生物农药采用意愿;规模户生物农药采用意愿受信息成本、风险成本与财务支出的显著负向影响,小农户除此之外还受到学习成本、试验成本的显著负向影响。[结论] 重点面向规模户,推进粮食生产经营规模化、实施生物农药性能提升、施用推广、施用激励等计划,降低转换成本,增强粮农生物农药采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何泽军 张锐 姬一帆 贾云飞 温暖
[目的] 粮农生物农药采用对粮食生产的品质安全与生态安全意义重大。从规模户与小农户差异视角,探讨不同经营规模粮农采用生物农药的意愿及转换成本对其的影响,为提高粮农生物农药采用率、提升国家粮食安全水平精准施策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粮食主产区河南省688个粮食作物生产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计划行为理论以及二元Logit 回归模型,探讨不同规模粮农生物农药采用意愿以及转换成本对其的影响。[结果] 粮农生物农药采用意愿总体较低,仅有39%的规模户和15%的小农户有意愿采用;转换成本显著制约了粮农的生物农药采用意愿;规模户生物农药采用意愿受信息成本、风险成本与财务支出的显著负向影响,小农户除此之外还受到学习成本、试验成本的显著负向影响。[结论] 重点面向规模户,推进粮食生产经营规模化、实施生物农药性能提升、施用推广、施用激励等计划,降低转换成本,增强粮农生物农药采用。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蕾 陈超 展进涛
本文通过对13个粮食主产省份411个县的调查反映现阶段我国农户技术信息的获取渠道与需求状况。从劳动力转移和农户经营规模两个维度研究表明,自我摸索、亲戚朋友以及农资销售部门是农户获取农业技术信息的主要渠道;农户对农业技术信息的需求主要集中在病虫害技术、施肥技术和良种及栽培技术等常规技术,普遍缺乏对高新技术的采纳。文章最后针对分析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同山 吴刚
农村人口乡城迁移必然要求农地资源在剩余农业劳动力中再配置。将劳动力转移与农户的农地经营规模调整需求、农业经营收益纳入统一框架进行理论分析,利用黄淮海农区6省523户农户的一手调查数据,采用内生转换回归(ESR)模型估计农地资源错配造成的收益损失。研究结果表明:与想减少农地规模的农户相比,想增加农地经营规模者的亩均净收益更高,农地在农户间的错配造成了收益损失,其具有较好稳健性。农户需求、制度与自然因素是造成农地资源错配的主要原因。农地资源错配通过人、地和农作物影响务农收益。因此,为了提高农业效率和农户的农业经营收益,需要深化农地制度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在农地资源优化配置中的作用,加快消除农地资源错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一户一田”会影响粮食单产吗?——基于山东省506个农户的实证分析
农户耕地经营规模对粮食单产和生产成本的影响——基于跨时期和地区的实证研究
实际价格、粮食可获性与农业生产决策——基于农户模型的分析框架和实证检验
粮食直接补贴对不同经营规模农户小麦生产率的影响——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农户数据
劳动力转移对中国粮食生产的影响——基于2020年全国10省份农户调查数据的经验研究
水稻收获损失主要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有序多分类Logistic模型
中国水稻收获环节的损失有多高?——基于5省6地的实验调查
山地地区不同规模农户马铃薯生产技术效率研究——基于甘肃、重庆、广东453个农户的实证分析
粮食主产区农户最优生产经营规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