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738)
2023(3943)
2022(3426)
2021(3076)
2020(2690)
2019(6020)
2018(5896)
2017(10778)
2016(6330)
2015(7136)
2014(6898)
2013(7041)
2012(6808)
2011(6299)
2010(6318)
2009(5697)
2008(5927)
2007(5282)
2006(4724)
2005(4391)
作者
(23194)
(19175)
(19155)
(18158)
(12489)
(9603)
(8673)
(7736)
(7462)
(6774)
(6758)
(6677)
(6554)
(6548)
(6461)
(6084)
(5895)
(5879)
(5791)
(5652)
(5106)
(4988)
(4923)
(4594)
(4593)
(4470)
(4276)
(4206)
(4168)
(4095)
学科
(22394)
经济(22346)
管理(15050)
(14156)
(12043)
企业(12043)
(10955)
方法(9850)
数学(7830)
数学方法(7689)
(5992)
中国(5486)
(5383)
业经(5026)
(4630)
(4271)
理论(4190)
(4059)
贸易(4054)
农业(3973)
(3951)
(3917)
地方(3860)
(3746)
税收(3631)
(3617)
金融(3615)
(3595)
水产(3409)
(3347)
机构
大学(97396)
学院(93559)
研究(41543)
(32259)
经济(31471)
科学(30543)
管理(30179)
中国(29398)
(27364)
理学(25788)
理学院(25375)
管理学(24647)
管理学院(24504)
(24305)
研究所(22677)
农业(22337)
(22302)
业大(19984)
中心(17785)
(15449)
(15272)
(15123)
(14807)
(14794)
北京(14187)
农业大学(13938)
实验(13606)
科学院(13109)
(13072)
实验室(13062)
基金
项目(67571)
科学(51114)
基金(48727)
(47726)
国家(47407)
研究(40629)
科学基金(37270)
自然(28065)
自然科(27413)
自然科学(27399)
自然科学基金(26904)
(25806)
基金项目(25417)
(24225)
社会(23602)
社会科(22108)
社会科学(22098)
资助(20937)
教育(18483)
重点(16979)
计划(16625)
科技(15739)
(14724)
(14531)
编号(14337)
科研(14122)
(13721)
专项(13023)
创新(12986)
(12948)
期刊
(35547)
经济(35547)
学报(26825)
研究(26786)
(23936)
科学(21693)
中国(20693)
大学(18143)
学学(17331)
农业(16109)
管理(12028)
(10712)
教育(9412)
(9401)
业大(7718)
(6772)
金融(6772)
农业大学(6336)
(6243)
林业(6002)
经济研究(5740)
技术(5729)
财经(5690)
科技(5563)
(4932)
资源(4882)
业经(4800)
问题(4742)
中国农业(4662)
自然(4589)
共检索到1433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解志龙  姜晓东  范陈伟  荆晶  成永旭  吴旭干  
为探究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成蟹规格与其形态特征及组织系数的关系,本研究综合运用形态特征量化分析及多元统计分析比较了不同规格河蟹(雄体:100~400g;雌体:50~300g)的形态特征差异,同时比较了不同规格河蟹的性腺指数(GSI)、肝胰腺指数(HSI)、出肉率(MY)及总可食率(TEY)等组织系数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河蟹体质量、壳长及壳宽等形态参数与其性腺发育状态之间的回归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规格雄蟹有13个形态特征差异显著,而雌蟹仅有11个形态特征差异显著,主要表现为大规格河蟹与头胸甲侧面相关形态特征的数值显著较高,而与头胸甲宽度和步足长度相关形态特征的数值显著较低;(2)形态特征主成分散点图显示,不同规格河蟹虽有部分个体相互重叠,但大体可以形成较为集中的区域;(3)就组织系数而言,大规格河蟹(雄体≥300g、雌体≥150g)GSI显著较低,但HSI、MY及TEY等指标显著较高)。综合分析表明,不同规格河蟹的形态特征及组织系数均存在明显差异,并且河蟹规格及头胸甲尺寸与GSI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为商品蟹的选购及亲本蟹的挑选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蒋苏   邢秀梅   许伟鹤   祝斐   宁先会   暨杰   张凯   尹绍武  
随着我国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人工选育新品种的不断涌现,有必要全面了解不同品种中华绒螯蟹的生长性能和种质资源现状。本研究以中华绒螯蟹“长江1号”(CJ)、“江海21号”(JH)、“诺亚1号”(NY)和“固城湖1号”(GCH)为研究对象,通过形态特征测量和微卫星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其生长指标、形态特征和遗传多样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从扣蟹至成蟹的5次蜕壳过程中,CJ群体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雌雄蟹第一次蜕壳后头胸甲圈围均显著高于其他3个群体(P < 0.05)。CJ、NY和GCH群体有多个形态学指标显著高于JH群体(P < 0.05)。体重随蜕壳次数逐步增加,增量间无显著差异,JH(♀)群体的增重率显著优于其他3个群体。雌雄蟹的生长指标具有明显差异,雄蟹有更高的增重率。(2)通过地标点法发现,CJ和NY群体的头胸甲整体形态特征与平均形相比无显著变化。GCH和JH群体头胸甲差异主要集中在内外额齿和背甲底部。(3)利用24对微卫星引物对4个品种中华绒螯蟹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发现遗传多样性相似且均为高度多态性群体,可见其种质资源较丰富,良种选育效果好;同时聚类分析发现NY和GCH群体的亲缘关系较近。本研究结果可为中华绒螯蟹种质资源鉴定及新品种选育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姜晓东  吴旭干  何杰  邓登  向朝林  成永旭  
以野生和养殖蟹种及其选育后代作为研究对象,实验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各组形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野生和养殖群体原代(G0)雌雄个体分别有16和15个形态指标差异显著,而选育2代后36个形态学指标均无显著差异;(2)判别分析中野生和养殖G0的判别准确率高达93%~100%,而2群体G1和G2个体判别准确率仅为56.67%~76.67%,且G2判别率低于G1;(3)主成分散点图显示野生群体G0与G1、G2个体分别可以形成较集中的区域,而主成分分析难以区分养殖群体G0、G1和G2个体;(4)聚类分析将6种群蟹种分为2支,其中养殖群体G0、G1和G2与野生群体G1和G2聚为一支,而野生G0单独聚为一支。研究表明,长江野生和池塘养殖蟹种的形态学差异较大,但在选育过程中逐渐消失,最终与养殖群体趋于一致,因此形态学特征不能作为中华绒螯蟹良种选育的可靠指标。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姜晓东  成永旭  潘建林  李晓东  吴旭干  
为鉴别长江水系与荷兰野生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运用基于地标点法的几何形态测量学方法比较两群体绒螯蟹头胸甲的形态特征差异。结果表明:(1)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两群体之间无散点重叠,可以各自形成较为集中的区域;(2)网格变形图显示两群体头胸甲的形态差异主要为额刺和侧刺长度;(3)逐步判别分析中两群体的判别准确率均为100%,综合判别率较高。综上,以头胸甲为研究对象的地标点几何形态测量法可以有效区分长江和荷兰野生中华绒螯蟹。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姜晓东  成永旭  吴旭干  
为鉴别长江与闽江野生水系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及其养殖子一代,运用基于地标点法的几何形态测量学方法研究两群体野生个体及其养殖子一代头胸甲的形态特征差异。主要步骤为先通过地标点法提取头胸甲上特征点的坐标值,然后进行相对扭曲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来区分4群体头胸甲,最后利用薄板样条分析和网格变形将头胸甲形态变异矢量可视化。结果表明:(1)长江和闽江水系野生个体被完全分为两块较集中的区域,而两野生群体养殖子一代频繁交叉出现,各组不能形成较集中区域;(2)网格变形图显示各群体头胸甲的形态差异主要为额刺和侧刺长度;(3)逐步判别分析中两野生群体的判别准确率均为100%,而两野生群体养殖子代判别准确率40%~60%,存在明显的错判风险;(4)聚类分析先将两野生群体养殖子代聚为一类,然后与长江野生个体聚为独立的一支,最终与闽江野生个体相聚。综上,长江与闽江野生中华绒螯蟹形态特征差异较大,但这些形态特征差异在人工养殖一代后基本消失,因此形态学特征不能区分长江与闽江野生绒螯蟹养殖子一代。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赵恒亮  吴旭干  龙晓文  何杰  姜晓东  刘乃更  成永旭  
采用养殖实验和生化分析方法,在相似的池塘条件下将辽河、黄河和长江种群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扣蟹养殖至成蟹,比较了三群体雄体成蟹的性腺指数、肝胰腺指数、出肉率、总可食率和肥满度,进一步测定和比较了可食组织中的常规生化成分、脂肪酸及氨基酸,旨在评价三种群雄体成蟹的营养品质和可食率。研究结果显示:(1)黄河种群中华绒螯蟹的性腺指数略高于其他两种群蟹,长江种群中华绒螯蟹的肝胰腺指数、出肉率、总可食率和肥满度最高,但均无显著差异(P>0.05)。(2)辽河种群性腺中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种群(P0.05);长江种...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世会  王海宁  李清清  吴旭干  成永旭  
长江水系野生中华绒螯蟹F_1具有优异的养殖性能,但F_1不同规格仔蟹对扣蟹养殖性能的影响并不清楚。本研究系统地比较了长江水系野生中华绒螯蟹F_1不同规格仔蟹在扣蟹养殖阶段的生长、成活率、早熟率、产量、养成规格和饵料系数等指标。结果表明:(1)生长阶段,小规格组扣蟹的平均体质量始终低于大规格组。就雌体而言,6—7月和8—9月,小规格组扣蟹的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高于大规格组(P<0.05);就雄体而言,6—7月和7—8月,小规格组扣蟹的WGR和SGR显著高于大规格组(P0.05)。小规格组最终养成扣蟹无一龄早熟现象,而大规格组则存在一定的早熟率。小规格组饵料系数(FCR)显著低于大规格组(P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郑朝臣  骆仁军  姜涛  陈修报  刘洪波  杨健  
为了把握不同栖息环境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的形态差异及其在产地鉴别方面的应用潜力,以长江水系(滆湖、骆马湖、固城湖、军山湖、梁子湖围网养殖环境)、黄河水系(东营黄河口自然环境)以及辽河水系(营口、盘锦等稻蟹共作养殖环境)8个不同产地的中华绒螯蟹为研究对象,应用框架法对其背甲、腹甲、侧面以及步足的32个形态学指标进行了调查分析和多元统计学研究。结果显示,4个背甲参数、1个腹甲参数、2个第四步足参数、2个第五步足参数及H值均存在显著的差异。基于32个特征的判别分析时初始产地鉴别正确率可达83.1%,但交叉验证正确率却仅52.5%。支持向量机分析时的3种分类结果显示,当测试样本为20%时,基于LDA-SVM的模型分类具有最好的产地鉴别效果,训练集正确率为88.1%,测试集正确率也达83.1%。结果表明,传统的形态学框架法具有对不同栖息环境的中华绒螯蟹产地鉴别潜力。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尚明辉  范陈伟  赵金山  唐晨  吴旭干  成永旭  
为探讨长江和黄河水系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在黄河流域生长性能,本实验2021年3-11月在东营黄河口地区以长江和黄河水系中华绒螯蟹扣蟹为实验对象,对两水系中华绒螯蟹扣蟹在成蟹阶段的养殖性能和性腺发育进行比较。结果显示:(1)在相似或相同养殖环境下,养殖前期(3-5月),两水系中华绒螯蟹平均体质量变化无明显差异。但在养殖后期(7-9月)长江蟹雌体的平均体质量显著高于黄河蟹。两水系中华绒螯蟹特定生长率(SGR)和增重率(WGR)的变化趋势类似,长江蟹雌体在5-7月SGR和WGR均显著高于黄河蟹。(2)就生殖蜕壳而言,黄河蟹生殖蜕壳要提前长江蟹10~15 d左右,但两水系成蟹雌、雄个体生殖蜕壳高峰期相似,分别出现于8月底和9月初。(3)长江蟹最终成蟹规格显著大于黄河蟹,但黄河蟹成活率高于长江蟹,故两水系中华绒螯蟹的最终成蟹产量基本一致。综上,在黄河口地区养殖的长江蟹具有成蟹规格大,性腺成熟略晚等特点,而黄河蟹则具有性腺成熟较早,早上市等特点。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殷乐   姜晓东   成永旭   吴旭干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人工繁殖过程中亲本规格差别较大,目前大多选用超大规格亲本繁育子代,尚不清楚超大规格亲本的生殖性能及其繁育效果,本研究以超大规格亲本(规格Ⅰ:雌体300 g,雄体400 g)为研究对象,以小规格亲本(规格Ⅱ:雌体150 g,雄体250 g)为对照,比较不同亲本规格对其生殖性能和胚胎质量的影响,并进一步讨论两种规格亲本的生态繁育效果。结果表明:(1)生殖性能方面,规格Ⅱ亲本在配对期间的抱卵率一直显著高于规格Ⅰ亲本,但两规格亲本的最终抱卵率接近;虽然规格Ⅰ亲本的抱卵量显著高于规格Ⅱ亲本,但亲本成活率、生殖力及生殖指数均显著低于规格Ⅱ亲本;两规格亲本在卵经、卵重及胚胎常规生化方面无显著差异。(2)就育苗效果而言,饵料投喂量在幼体培育期间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其中溞Ⅴ变态为大眼幼体期间明显饵料投喂量最高,且规格Ⅱ组幼体的饵料日投喂量整体高于规格Ⅰ组幼体;虽然规格Ⅰ亲本单蟹产苗量显著高于规格Ⅱ亲本,但单位面积产量显著低于规格Ⅱ亲本;此外,规格Ⅰ亲本所产大眼幼体的淡化率也低于规格Ⅱ亲本。综上,虽然超大规格亲本的抱卵量和单蟹产苗量显著高于小规格亲本,但超大规格亲本的抱卵速度、成活率及淡化率均明显低于小规格亲本,如何通过营养调控提高超大规格亲本的繁殖性能有待进一步研究。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魏茂磊  张冬冬  庄振俊  姜晓东  刘凯  房伟平  吴旭干  
合浦绒螯蟹(Eriocheir hepuensis)(以下简写HP)主要分布在广西沿海,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养殖潜力,尚未见HP可食率和营养组成的报道。因此,本研究以长江水系野生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CJ)为对照,测定和比较了野生HP和CJ成蟹的可食率、色度值、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常规营养成分和脂肪酸组成。结果显示:(1)HP雄体总可食率显著低于CJ雄体(P0.05)。(2)无论雌雄,HP蟹壳湿样的a*值和b*值均显著高于CJ(P<0.05);HP雄体肝胰腺的总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高于CJ雄体(P<0.05)。(3)HP雌体性腺中水分含量显著高于CJ雌体(P<0.05),而HP雌体肌肉中脂肪含量显著低于CJ雌体(P<0.05);HP雄体肌肉中水分含量、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CJ雄体(P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吴晓峰  耿智  冯广朋  赵峰  张涛  杨刚  庄平  
根据2017—2018年长江口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的调查数据,研究了长江口中华绒螯蟹成蟹资源的种群结构和繁殖特征。崇明西滩、崇明东滩、横沙浅滩和九段沙水域中华绒螯蟹的CPUE均值分别为(0.81±0.23)、(0.49±0.57)、(0.32±0.29)、(1.02±0.37) kg·(网·d)~(-1)。中华绒螯蟹规格在空间分布上呈由中游至下游逐步下降的趋势,在时间上各调查站位变化规律各有不同。中华绒螯蟹总体雌雄性比为0.36∶1,崇明东滩和横沙浅滩雌蟹比例随时间推移逐渐升高,九段沙雌蟹比例则一直维持在20%的水平,且显著小于其他3个调查站位。调查期间九段沙水域均可捕到抱卵蟹,抱卵率随时间推移先降低后升高。崇明东滩、横沙浅滩和九段沙抱卵蟹的相对繁殖力分别为(12.80±4.14)×10~2、(13.10±6.25)×10~2、(7.82±4.47)×10~2粒·g ~(-1)。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王海宁  姜晓东  吴旭干  郑海地  龙晓文  成永旭  
采用养殖实验、活体解剖和生化分析等方法,以未经选育的中华绒螯蟹(以下简称河蟹)养殖群体作为对照组,测定和比较了河蟹二龄早熟和晚熟品系第三代(G3)成蟹的可食率和常规营养成分。研究结果显示:(1)在体重接近的情况下,无论雌雄,三群体成蟹的性腺指数、出肉率和总可食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二龄晚熟群体雌蟹的肝胰腺指数显著大于二龄早熟群体(P0.05),尽管二龄早熟品系肝胰腺中的粗脂肪含量明显高于二龄晚熟品系,但是两者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3)就雄体常规生化组成而言,二龄早熟品系生殖系统(含量精巢、副性腺和输精管)中粗蛋白和灰分显著高于晚熟品系(P0.05)。综上,整体上遗传选育对二龄早熟和晚熟品系G3成蟹的组织系数、可食率和可食部位中的常规营养成分影响不大,其中仅二龄早熟G3雄体的肝胰腺指数显著低于二龄晚熟品系而其生殖系统中的粗蛋白和灰分含量显著高于二龄晚熟品系。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世会  罗亮  张瑞  郭坤  白淑艳  覃东立  徐伟  赵志刚  
为开发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新种质并阐述其品质特征,本研究以北方寒区2龄雄性成熟中华绒螯蟹(简称2龄蟹)为对照,探究3龄雄性成熟中华绒螯蟹(简称3龄蟹)的可食率、色泽、常规营养品质、脂肪酸、游离氨基酸和矿物质元素差异,为3龄蟹新种质开发和利用提供重要的判断依据。结果表明;9月15日2龄蟹肝胰腺指数(HSI)极显著高于3龄蟹(P<0.01),而出肉率(MY)则显著低于3龄蟹(P<0.05)。2龄蟹与3龄蟹相比,头胸甲和肝胰腺湿样L*,头胸甲和肝胰腺干样a*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龄蟹肝胰腺中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3龄蟹(P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郑朝臣  姜涛  骆仁军  陈修报  刘洪波  杨健  
为了解长江水系的太湖、洪泽湖、高宝湖、长荡湖、阳澄湖以及巴城、兴化"泓膏"养殖水域和长江口崇明自然水域等知名产区产中华绒螯蟹形态上的差异,首次运用地标点法研究其形态的产地差异性。背甲以及腹甲的形态使用地标点法进行分析,经图像处理后提取地标点坐标,进行相对扭曲主成分分析以及判别分析,利用薄板样条分析和网格变形将其形态变异矢量可视化。结果显示,在相对扭曲主成分分析中,提取了许多Ⅱ型地标点,其贡献率为82.637%97.698%,作用较大,解释了主要形态变异。特别是相对扭曲主成分的判别分析对雄性以及雌性蟹背甲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