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203)
- 2023(3140)
- 2022(2695)
- 2021(2540)
- 2020(2335)
- 2019(4954)
- 2018(5012)
- 2017(8602)
- 2016(5285)
- 2015(5934)
- 2014(5828)
- 2013(5521)
- 2012(5329)
- 2011(4610)
- 2010(4492)
- 2009(4024)
- 2008(3952)
- 2007(3548)
- 2006(3047)
- 2005(2594)
- 学科
- 济(14758)
- 经济(14741)
- 管理(10413)
- 业(10136)
- 学(7703)
- 企(7545)
- 企业(7545)
- 地方(5668)
- 方法(5420)
- 农(5163)
- 数学(4605)
- 数学方法(4546)
- 中国(4473)
- 壤(3849)
- 土壤(3836)
- 农业(3585)
- 财(3433)
- 环境(3074)
- 业经(2977)
- 地方经济(2866)
- 贸(2833)
- 贸易(2828)
- 理论(2827)
- 银(2764)
- 融(2752)
- 金融(2750)
- 银行(2735)
- 制(2721)
- 易(2720)
- 和(2645)
- 机构
- 学院(70103)
- 大学(68380)
- 研究(30919)
- 科学(24440)
- 农(23205)
- 济(21353)
- 中国(21280)
- 经济(20707)
- 管理(20453)
- 农业(18634)
- 所(18230)
- 业大(17241)
- 研究所(17223)
- 理学(17163)
- 理学院(16867)
- 管理学(16325)
- 管理学院(16222)
- 京(15887)
- 中心(13522)
- 省(12279)
- 农业大学(11905)
- 室(11879)
- 院(11738)
- 江(11537)
- 实验(11053)
- 科学院(10987)
- 技术(10622)
- 实验室(10560)
- 业(10326)
- 北京(10071)
- 基金
- 项目(54180)
- 科学(39642)
- 家(36706)
- 基金(36604)
- 国家(36461)
- 研究(32968)
- 科学基金(27865)
- 省(22578)
- 自然(20791)
- 划(20235)
- 自然科(20201)
- 自然科学(20186)
- 自然科学基金(19763)
- 基金项目(19634)
- 社会(17975)
- 社会科(16874)
- 社会科学(16867)
- 资助(15139)
- 教育(14661)
- 科技(14270)
- 计划(13984)
- 重点(13792)
- 编号(12636)
- 发(12488)
- 科研(11092)
- 创(11027)
- 专项(10611)
- 创新(10506)
- 部(10428)
- 课题(10368)
共检索到1023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碧青 陈成榕 张辉 兰忠明 游娟 邢世和
采用磷脂脂肪酸谱图分析法研究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3种林地土壤不同土层的微生物区系差异性,结果表明:供试的3种覆被类型林地土壤微生物、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相对生物量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极显著或显著减少,以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土壤的垂直差异较为显著;土壤各类细菌相对生物量也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林地土壤微生物区系均以细菌占绝对优势,其次是真菌,分别占土壤微生物总生物量的69.92%-77.08%和20.64%-30.01%;细菌则以假单胞细菌为主,占细菌总生物量的26.80%-38.38%.针阔混交林0-20 cm和20-40 cm土壤微生物和细菌相对生物量均极显著大于阔叶林和针叶林;针阔混...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董林根 姜小娟 方茂盛
用平板菌落计数法分析了雷竹覆盖保护地土壤微生物数量。结果表明,使用有机物料覆盖的雷竹林地土壤的微生物数量显著增加。3个覆盖处理(竹叶、砻糠和稻草)林地微生物总数是对照的30~60倍,其中细菌增加幅度最大,竹叶和砻糠处理的变化幅度要明显大于稻草。
关键词:
雷竹 覆盖 保护地栽培 土壤微生物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高远 郭天文 谭雪莲 马得祯 张国宏 陈光荣
采用平板计数法,以连作为对照研究不同栽培方式下马铃薯根际及非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轮作、小倒茬根际及非根际土壤中细菌、放线菌数量显著高于固定套作与连作;固定套作土壤中细菌、放线菌数量高于连作;轮作与小倒茬处理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连作土壤中真菌数量高于其他处理,与轮作和小倒茬差异显著,与固定套作则无显著差异;小倒茬土壤中真菌数量高于轮作,差异显著。轮作与小倒茬土壤中细菌、放线菌数量最大值均出现在苗后25、45d;固定套作根际土壤中细菌、放线菌数量的最大值分别出现在苗后25、45d,而非根际土壤中细菌、放线菌数量最大值出现在苗后25d;连作根际土壤中细菌、放线菌数量均集中在苗后2...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屈冉 李俊生 肖能文 胡理乐 罗建武 范俊韬
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微生物密切联系。研究了太白山北坡植被土壤微生物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呼吸速率大小顺序是:阔叶栎林(5.5μmol/(m2.s))>桦木林(4.25μmol/(m2.s))>落叶阔叶林(4.62μmol/(m2.s))>杨树林(3.09μmol/(m2.s))>太白红杉林(1.77μmol/(m2.s))>秦岭冷杉林(1.73μmol/(m2.s))>高山草甸(1.63μmol/(m2.s))。不同植被类型土壤除真菌数量随海拔升高而增多之外,放线菌、细菌都是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趋势。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细菌、放线菌呈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与真菌则呈极显著...
关键词:
土壤呼吸速率 细菌 放线菌 真菌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鲍佳书 汤玉洁 刘俊萍 彭方仁
【目的】研究不同品种薄壳山核桃林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组成特征,旨在为维护薄壳山桃人工林土壤健康和实现林地的可持续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Pawnee’‘Jinhua’‘Mahan’3个品种薄壳山核桃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组成进行分析。【结果】1)α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表明,3个品种薄壳山核桃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尤其体现在真菌上。其中不同品种根际土壤细菌的多样性差异不显著,而‘Jinhua’的非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显著高于‘Pawnee’。真菌多样性在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均表现为‘Jinhua’显著低于‘Mahan’和‘Pawnee’。2)NMDS分析结果表明,在根际样本中‘Jinhua’品种的薄壳山核桃土壤真菌及细菌的群落结构与其他两个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而3个品种的薄壳山核桃非根际样本中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则相对相似。门水平上,3个品种薄壳山核桃土壤细菌主要由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组成,土壤真菌主要由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和被孢霉菌门Mortierellomycota组成,其中担子菌门在‘Mahan’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中的丰度明显高于‘Pawnee’和‘Jinhua’;科水平上,土壤细菌优势菌群为norank_o__Gaiellales和黄色杆菌科Xanthobacteraceae,且norank_o__Gaiellales和黄色杆菌科在‘Pawnee’非根际土壤丰度明显高于‘Jinhua’和‘Mahan’。真菌的优势菌群为革菌科Thelephoraceae和盘菌科Pezizaceae,其中盘菌科在‘Jinhua’根际土壤的丰度明显高于‘Pawnee’和‘Mahan’。【结论】薄壳山核桃的土壤真菌多样性及群落组成因品种而存在差异,而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受品种的影响较小。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鲍佳书 汤玉洁 刘俊萍 彭方仁
【目的】研究不同品种薄壳山核桃林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组成特征,旨在为维护薄壳山桃人工林土壤健康和实现林地的可持续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Pawnee’‘Jinhua’‘Mahan’3个品种薄壳山核桃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组成进行分析。【结果】1)α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表明,3个品种薄壳山核桃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尤其体现在真菌上。其中不同品种根际土壤细菌的多样性差异不显著,而‘Jinhua’的非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显著高于‘Pawnee’。真菌多样性在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均表现为‘Jinhua’显著低于‘Mahan’和‘Pawnee’。2)NMDS分析结果表明,在根际样本中‘Jinhua’品种的薄壳山核桃土壤真菌及细菌的群落结构与其他两个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而3个品种的薄壳山核桃非根际样本中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则相对相似。门水平上,3个品种薄壳山核桃土壤细菌主要由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组成,土壤真菌主要由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和被孢霉菌门Mortierellomycota组成,其中担子菌门在‘Mahan’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中的丰度明显高于‘Pawnee’和‘Jinhua’;科水平上,土壤细菌优势菌群为norank_o__Gaiellales和黄色杆菌科Xanthobacteraceae,且norank_o__Gaiellales和黄色杆菌科在‘Pawnee’非根际土壤丰度明显高于‘Jinhua’和‘Mahan’。真菌的优势菌群为革菌科Thelephoraceae和盘菌科Pezizaceae,其中盘菌科在‘Jinhua’根际土壤的丰度明显高于‘Pawnee’和‘Mahan’。【结论】薄壳山核桃的土壤真菌多样性及群落组成因品种而存在差异,而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受品种的影响较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胡忠旭 赵允格 王一贺
【目的】分析黄土丘陵区不同类型生物结皮的发育特征及土壤微生物的分布特征,以明确生物结皮形成过程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方法】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调查黄土丘陵区浅色藻结皮、深色藻结皮、藻+少量藓结皮、藓+少量藻结皮及藓结皮5类生物结皮的发育特征,并测定生物结皮层及结皮下02cm土层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化学性质,最后分析了不同生物结皮发育特征和土壤化学性质与土壤微生物数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研究区浅色藻结皮、深色藻结皮、藻+少量藓结皮、藓+少量藻结皮及藓结皮的结皮厚度分别为1.13,3.26,6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翟辉 张海 张超 周旭
【目的】研究陕西退耕还林中不同类型林分下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多样性,从微生物的角度对当地典型植被类型做出评价,为该地区植被恢复和培育结构合理、生态功能良好的林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米脂县境内退耕坡地5种人工林(柠条林、刺槐林、油松林、侧柏林和新疆杨林)为对象,撂荒坡地为对照,采用Biolog-ECo微平板法研究不同类型林分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AWCD)、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多样性指数(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和mC intoSh指数)及土壤微生物对不同碳源(糖类、氨基酸类、羧酸类、多聚物类、多酚类和胺类)的利用特征;运用主成分法(pCA)分析不同类型林分土壤微生物的碳源代谢特征。...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胡元森 吴坤 李翠香 贾新成
【目的】研究黄瓜连作土壤微生物群落演替规律。【方法】采用PCR-DGGE技术分析不同种植茬次黄瓜根区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动态变化。【结果】黄瓜连作引起土壤中细菌种群发生较大变化,其中Bacteriovorax sp.(序列同源性为93%)、Pseudomonas sp.(序列同源性达97%)和另两种未培养(Uncultured)细菌种群数量减少,而Sphingomonas sp.(序列同源性达100%)和另一未培养细菌种群数量增加。连作对土壤真核微生物影响较小,但其在根际的数量变化幅度较非根际明显。【结论】黄瓜根际细菌数量与其生长发育关系密切,而非根际细菌数量随黄瓜生长发育变化不大。黄瓜连作导致根...
关键词:
黄瓜 连作 根际微生物 PCR-DGGE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林雁冰 薛泉宏 颜霞
【目的】探索玉米根系代谢活动对土壤微生物生态的影响。【方法】2003和2004年,采用定位试验法,研究了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不同栽培模式(常规、补灌、覆膜、覆草、休闲地(对照))对玉米根区(R)和根外(B)土壤细菌、真菌及放线菌数量的影响。【结果】①覆盖处理能强化玉米根区、根外细菌及真菌的数量差异,提高玉米根区与根外土壤微生物数量比值(R/B)。细菌和真菌的平均R/B分别为常规处理的2.26和2.28倍,但覆盖处理对根区和根外放线菌数量影响不大;②玉米生长活动及根系代谢产物对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的增加有促进作用。种植玉米后,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均高于休闲地。③根系的代谢活动能够降低土...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范周周 卢舒瑜 王娇 郭东矗 庞丹波 周金星 彭霞薇
【目的】为明确不同地质条件下、不同林分对根际土壤微生物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该研究为今后深入探究岩溶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文以云南建水岩溶与非岩溶区人工桉树林、人工云南松林和天然次生林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的测定,探究不同地质、不同林分对根际土壤微生物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及其微生物与土壤酶间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表明,在相同地质背景条件下,两种不同人工林土壤中桉树(阔叶林)与云南松(针叶林)放线菌的数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天然次生林微生物数量为18.2×10~5cfu/g。受地质条件、植被恢复模式等影响,各样地土壤酶活性各异。相关分析表明,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与放线菌数量呈显著正相关,脲酶、酸性磷酸酶、碳酸酐酶、过氧化氢酶4种酶活之间存在相互联系。【结论】土壤微生物群落及土壤物质的转化受地质条件、林分差异和恢复模式的影响。
关键词:
岩溶 土壤酶 根际 土壤微生物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姜培坤 徐秋芳 俞益武
分析了杉木林、常绿阔叶林和灌木林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养分含量。结果表明 :3种林地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养分含量均呈现出灌木林 >常绿阔叶林 >杉木林的排序。灌木林和杉木林土壤微生物量碳与土壤养分含量都有很好的相关性 ,灌木林土壤微生物量碳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水解氮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0 6 80 2 ,0 6 73 4 ,0 5 891 ,0 7485 和 0 5 4 1 8 ;杉木林土壤微生物量碳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水解氮、有效磷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0 5 4 5 6 ,0 6 0 6 3 ,0 70 47 ...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浩然 曹君迈 苏红玉
【目的】为了给宁夏南部雨养农业区马铃薯田合理使用地膜栽培方式提供依据。【方法】进行了不同覆膜栽培方式对马铃薯田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马铃薯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各处理中微生物数量均表现为细菌>放线菌>真菌;土壤酶活性表现为蔗糖酶>磷酸酶>脲酶>过氧化氢酶。马铃薯产量以单垄双行全覆膜栽培最高,马铃薯产量与不同的土壤酶、土壤微生物相关性不同,且各处理间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酶活性均表现为单垄双行全覆膜垄上种植明显高于对照。【结论】综合分析各项指标,单垄双行全覆膜栽培方式最有利于增加雨养农业区马铃薯土壤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许景伟 王卫东 李成
为探讨海岸带黑松混交林土壤生化特性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该文对 3种类型黑松 (Pinusthunbergii)混交林及纯林的土壤微生物、酶及土壤养分因子进行了测定和分析 .结果表明 :不同林分土壤微生物数量、酶的活性均表现出差异性 ,混交林土壤养分含量均高于纯林 ,尤以黑松×刺槐、黑松×麻栎混交林显著 ;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含量之间呈显著相关关系 ,可作为评价土壤肥力的指标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 混交林 黑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