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30)
- 2023(5588)
- 2022(4631)
- 2021(4148)
- 2020(3459)
- 2019(7522)
- 2018(7149)
- 2017(13220)
- 2016(7372)
- 2015(7704)
- 2014(7342)
- 2013(7183)
- 2012(6590)
- 2011(5959)
- 2010(5589)
- 2009(4974)
- 2008(4927)
- 2007(4069)
- 2006(3432)
- 2005(2772)
- 学科
- 济(25472)
- 经济(25441)
- 业(20225)
- 管理(20202)
- 企(15403)
- 企业(15403)
- 方法(12753)
- 数学(11622)
- 数学方法(11540)
- 农(8133)
- 学(7841)
- 财(7356)
- 贸(6822)
- 贸易(6821)
- 易(6668)
- 中国(6069)
- 业经(5869)
- 农业(5727)
- 技术(5086)
- 环境(5010)
- 务(4686)
- 财务(4681)
- 财务管理(4675)
- 企业财务(4469)
- 制(4371)
- 产业(3939)
- 划(3914)
- 地方(3881)
- 出(3636)
- 银(3625)
- 机构
- 大学(106078)
- 学院(105725)
- 济(40072)
- 研究(39578)
- 经济(39410)
- 管理(38155)
- 理学(34455)
- 理学院(33995)
- 农(33530)
- 管理学(33252)
- 管理学院(33100)
- 科学(30031)
- 农业(27312)
- 中国(27144)
- 业大(25915)
- 所(22536)
- 京(21848)
- 研究所(21414)
- 农业大学(18504)
- 中心(17193)
- 财(15928)
- 室(14948)
- 省(14654)
- 江(14599)
- 业(14478)
- 实验(14318)
- 科学院(14030)
- 院(13887)
- 实验室(13750)
- 财经(13584)
- 基金
- 项目(83638)
- 科学(64171)
- 基金(62068)
- 家(60024)
- 国家(59567)
- 研究(48955)
- 科学基金(48634)
- 自然(35832)
- 自然科(35041)
- 自然科学(35025)
- 自然科学基金(34425)
- 基金项目(33687)
- 省(33195)
- 社会(31785)
- 社会科(30205)
- 社会科学(30195)
- 划(29348)
- 资助(24239)
- 教育(21524)
- 计划(20453)
- 重点(19780)
- 科技(18912)
- 创(17869)
- 发(17781)
- 科研(17431)
- 部(17241)
- 业(17148)
- 创新(16819)
- 编号(16467)
- 农(15860)
共检索到1374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长刚 柴守玺 常磊 杨德龙
【目的】研究黄土高原雨养条件下,不同地膜覆盖方式对冬小麦耗水特性、产量和休闲期土壤水分补给的影响,为促进增产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8—2009和2009—2010年小麦生长季,设置全膜覆土穴播(A)、全膜覆盖穴播(B)、垄膜沟播(C)和露地条播(CK)4种不同栽培模式,测量不同处理的土壤贮水量、耗水量、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全膜穴播可使冬小麦增产64.4%—79.1%,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2.1%—24.0%,达到11.9—16.6 kg·hm-2·mm-1;全膜覆土穴播可增产43.4%—44.4%,水分利用效率提高8.8%—14.6%,达到11.0—14.8 kg...
关键词:
地膜覆盖 冬小麦 土壤贮水量 耗水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褚鹏飞 于振文 王东 张永丽
【目的】利用测墒补灌技术确定灌水量,研究高产条件下耕作方式对小麦的耗水特性、蒸腾速率及籽粒产量的影响,为小麦节水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7—2008年和2008—2009年小麦生长季,在高肥力条件下,设置条旋耕、深松+条旋耕、旋耕、深松+旋耕和翻耕5种耕作方式,研究不同处理对小麦耗水量、旗叶蒸腾速率、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深松+旋耕处理的总耗水量最高,深松+条旋耕和翻耕处理次之,且两者无显著差异,条旋耕和旋耕处理低于上述处理,表明深松后小麦的总耗水量增加。深松+条旋耕处理的土壤贮水消耗量占总耗水量的比例和开花至成熟阶段的耗水量及其模系数最高,深松+...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梦哲 张维宏 张永升 党红凯 王磊 何立谦 李科江 李雁鸣 杜雄
【目的】针对海河平原水资源匮乏与冬小麦生产水分高耗的现实矛盾,研究不同水分管理条件下全田土下微膜覆盖的冬小麦耗水特性,探索区域小麦节水生产新方法。【方法】采用大田试验,以小麦常规种植方法为对照,进行两地3年试验研究。【结果】全田土下微膜覆盖下,小麦生育期田间耗水量显著降低116.1—167.9 mm,土壤贮水消耗占总耗水的55.5%—77.9%。覆膜显著减少了小麦返青前的耗水量,生育后期耗水占总耗水量的比例提高。覆膜条件下,拔节前根系吸水深度较露地处理浅40 cm,生育期2 m土体可供水212.2—240.3 mm,春季灌水75 mm小麦对土壤贮水消耗集中在0—140 cm土层,比常规生产(C...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永丽 于振文 郑成岩 谷淑波
【目的】研究不同土壤质地下灌水处理对小麦耗水特性和籽粒淀粉组分积累及粒重与产量的影响,为小麦节水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2004-2005年和2006-2007年小麦生长季,以强筋小麦济麦20为材料进行田间试验,采用水分平衡法计算小麦生育期间耗水量,双波长法测定籽粒淀粉含量,以淀粉含量乘以粒重求得淀粉积累量。【结果】2004-2005生长季,在土壤质地为壤土的条件下,W1处理(底墒水、拔节水和开花水各灌60mm,籽粒产量为8701.23kg·hm-2)的耗水量低于W2处理(底墒水、冬水、拔节水和开花水各灌60mm,籽粒产量为9159.30kg·hm-2),土壤水利用效率与W2处理无显著...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褚鹏飞 王东 张永丽 王小燕 王西芝 于振文
【目的】研究高产条件下灌水时期和灌水量对小麦的耗水特性和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的影响,为小麦节水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置不同灌水时期和灌水量的处理,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分析方法对籽粒蛋白质进行分离量化,研究不同水分处理对小麦耗水量、水分利用率、籽粒产量、籽粒品质和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的影响。【结果】随着灌水量的增加,灌水量占农田耗水量的百分率提高,降水量和土壤贮水消耗量占农田耗水量的百分率降低。减少灌水量,促进小麦对土壤贮水的利用,提高小麦在0~100cm各土层的土壤耗水量。降低农田耗水量、提高水分利用率是实现节水高产栽培的有效途径。拔节期和开花期分别灌水60mm的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晓峰 董海霞 徐文杰 胡亮亮 董志香 周萌 黄彩霞
【目的】探究黄土高原旱作区马铃薯不同覆盖种植方式对耗水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寻求适宜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马铃薯种植模式。【方法】于2022年在甘肃农业大学试验基地开展试验,设置垄作种植+高秸秆覆盖量(SLH)、垄作种植+低秸秆覆盖量(SLL)、平作种植+高秸秆覆盖量(PH),平作种植+低秸秆覆盖量(PL)4个覆盖处理,以传统露地平作种植为对照(CK)。【结果】覆盖处理较CK显著提高马铃薯全生育期土壤含水量0.14%~0.78%,覆盖处理在块茎形成期增墒效应最突出,较CK平均增加0~9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17.85%。覆盖处理较CK显著提高马铃薯全生育期0~180 cm土壤贮水量,SLH处理在块茎形成期和成熟期增幅最大,分别增加11.54%和11.14%。秸秆覆盖较CK显著提高薯块产量5.24%~26.16%,WUE提高10.39%~34.07%,商品薯率提高2.11%~12.88%。覆盖处理较CK显著降低马铃薯生育前期(播种期-苗期)和后期(淀粉积累期-成熟期)耗水量,显著增加生育中期(块茎形成期-淀粉积累期)耗水量,但全生育期耗水量总体显著降低。SLH、SLL、PH、PL处理较CK分别增加马铃薯总收入36.99%、20.54%、11.12%、8.45%。【结论】覆盖处理能显著提高WUE和马铃薯产量,秸秆覆盖操作简单、绿色环保、省工省力,显著增加马铃薯种植收入,垄作种植+高秸秆覆盖量(SLH)提高WUE和马铃薯产量最高,适宜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马铃薯生产种植模式中推广使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吕丽华 董志强 崔永增 张经廷 贾秀领
为确定河北辛集井渠结合灌区小麦适宜的灌溉畦宽,2015-2016年设定2个畦长(45,60 m),每个畦长设定3个畦宽(8. 3,5. 5,2. 8 m),研究了不同畦宽对麦田灌水均匀度、土壤硝态氮空间分布、冬小麦耗水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8. 3 m畦宽处理旗叶SPAD值和生育后期LAI保持较高水平,籽粒产量明显高于其他畦宽处理;45 m畦长条件下灌溉水及其占总耗水量的比例、下层土壤硝态氮含量也明显高于其他畦宽处理,但畦长45 m+畦宽8. 3 m与畦长60 m+畦宽2. 8 m土壤硝态氮含量仅相差5. 8%,并且该畦长条件下8. 3 m畦宽处理WUE与其他畦宽处理差别不明显。2. 8 m畦宽处理土壤水利用率较高,下层土壤硝态氮含量也明显低于其他处理; 60 m畦长条件下WUE较8. 3,5. 5 m畦宽处理分别高12. 7%和7. 9%;但旗叶SPAD值和后期LAI较低,籽粒产量减少。5. 5 m畦宽处理生育后期LAI保持较高水平,但旗叶SPAD值和产量与2. 8 m畦宽处理相当,均低于宽畦处理,下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居中。因此,畦长45 m+畦宽8. 3 m可得到较高的产量和WUE、畦长60 m+畦宽2. 8 m可得到较高的WUE,二者均可保持较低的深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可作为该区推荐的畦田宽度。
关键词:
小麦 畦宽 产量 耗水特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满建国 王东 张永丽 石玉 于振文
【目的】研究不同喷射角微喷带灌溉对土壤水分布与冬小麦耗水特性及籽粒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创新小麦节水灌溉技术,实现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0—2012年冬小麦生长季,选用高产冬小麦品种济麦22,在田间条件下设置T0:生育期不灌水;T1、T2、T3、T4采用微喷带灌溉,微喷带带长均为40 m,喷射角分别为35°、50°、65°和80°。每条微喷带沿小麦种植行向铺设在行间,灌溉左右各4行(L1—L4)小麦,实际灌溉宽度1.6 m。【结果】(1)拔节和开花期采用微喷带补灌,同一处理下,各取样区间L1—L4的0—2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变化规律一致,其中T1、T2和T3处理的各行间上...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马尚宇 于振文 张永丽 赵俊晔 石玉 王东
【目的】研究高产条件下不同畦宽灌溉对小麦耗水特性和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为小麦节水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0—2011年和2011—2012年小麦生长季,在山东兖州小孟镇史家王子村(35°24′N,116°24′E)高产麦田以高产冬小麦品种济麦22为试验材料,在地表纵向比降为2.09‰、畦长为60 m条件下,设置1.0、1.5、2.0和2.5 m 4个畦宽处理,分别用W10、W15、W20和W25表示,各处理均在拔节期用水龙带从机井口引水至畦首灌水,水龙带出水口安装水表计量灌水量。改口成数为90%。将畦田沿灌水水流方向划分为0—20、20—40和40—60 m 3个区间,用烘...
关键词:
畦宽 小麦 耗水特性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韩美坤 黄琴 李金鹏 王云奇 徐学欣 王志敏
为探究华北地下水超采区冬小麦进一步减灌节水的有效栽培措施,2013—2016年,以石麦15为试材,进行只灌底墒水、生育期不灌溉的贮墒旱作模式(W0)与现行春季灌2水的节水灌溉模式(W2)比较试验,研究2种栽培模式对冬小麦耗水特征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W0与W2相比,3年平均产量降低16.6%,主要是因为穗数和穗粒数减少,库容降低,但千粒重明显增加;2)W0全生育期耗水强度较低,主要是拔节后耗水强度逐渐降低,其总耗水量比W2减少52mm;3)与W2相比,W0提高了土壤水分利用率,开花前较多地利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吕丽华 李谦 姚海坡 贾秀领 梁双波
为确定河北辛集井渠结合灌区小麦适宜的灌溉畦长,2014-2015年和2015-2016年分别设3个畦长(15,45,80 m)和4个畦长(15,30,45,60 m),研究了畦长对小麦灌水均匀度、土壤硝态氮垂直分布、小麦耗水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畦宽8.3 m时,3045 m灌溉畦长可实现高产,1545 m畦长可得到较高的WUE。小麦耗水量、灌水量和灌水量占总耗水量的比例均随畦长的增加而增加,而土壤耗水量趋势与之相反,说明短畦的节水效果较好,对土壤贮水利用率更高。土壤含水量变异系数和干物重变异系数均
关键词:
畦长 小麦 产量 耗水特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侯慧芝 吕军峰 郭天文 张国平 董博 张绪成
目的干旱、降水供需错位和春季低温是制约西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春小麦生产的主要因子,如何最大限度保蓄自然降水、实现水分的跨季节利用,则是该区春小麦产量稳定提高的根本途径。本文在大田定位观测的基础上,揭示全膜覆土穴播对西北黄土高原旱作春小麦季节性耗水特征、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休闲期土壤水分补给的影响,并评判其年际土壤水分平衡效应。方法试验于2011—2013年在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的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定西试验站进行(104°36′E,35°35′N),以春小麦陇春27号为试验材料,设全膜覆土穴播(FMS)、地膜覆盖穴播(FM)和露地穴播(CK)3个处理,测定春小麦不同生育时期的土壤含水量、生物量、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黄明镜 晋凡生 池宝亮 陈奇恩
以晋麦43号为材料,对3种覆膜条件下,旱地冬小麦产量及光合特性的研究表明:不同覆膜方式下其产量为地膜穴播>条播盖苗>膜侧条播>露地条播(对照)。覆膜处理的净光合速率及气孔导度高峰期比对照提前,地膜穴播和膜侧条播小麦增产潜力大,灌浆期的净光合速率下降慢,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灌浆速度等生理指标都显著高于条播盖苗和对照。
关键词:
冬小麦,覆膜,光合特性,产量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居辉 兰霞 李建民 周殿玺 苏宝林
研究了不同灌溉制度对冬小麦水分消耗和产量构成的影响 ,从产量差异的生理基础和耗水特征等方面阐述了节水高产的原因。研究表明在底墒水充足的壤土条件下 ,春灌二水比春灌一水增产 ,但春灌一水的边际效益高于春灌二水处理 ;春灌二水与春灌三水的产量相近 ,但水分利用率提高。随春季灌水量的减少 ,小麦生育期间的总耗水量降低 ,但却增加了对土壤水 ,尤其是土壤深层贮水的利用 ,如春无灌水处理的土壤耗水占到了总耗水量的 84 .9% ,其中 19.0 %来自于 130~ 2 0 0 cm的深层贮水 ,而春灌二水处理的土壤耗水则分别为 4 9.9%和 1.9%。
关键词:
冬小麦 灌溉制度 耗水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董孔军 刘天鹏 何继红 任瑞玉 张磊 许岩 杨天育
【目的】探明黄土高原旱作区不同覆膜方式中的土壤水温效应及糜子增产机制。【方法】2015—2016年,以陇糜10号为试验材料,设置全膜双垄沟留膜免耕穴播(A1)、全膜双垄沟穴播(A2)、全膜平铺膜上覆土穴播(A3)、全膜平铺穴播(A4)、露地等行距条播(CK)5个处理,研究土壤水热效应及其对糜子耗水特性、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与露地条播(CK)相比,两年间在糜子生育期内,A1、A2、A3、A4处理5—25 cm土层平均温度变化及土壤平均温度日变化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增温效果。糜子生育期内,丰水年份(2015年)A1、A2、A3、A4处理较CK贮水量分别提高94.7、67.9、58.0、21.0 mm,而耗水量表现为CK>A1>A4>A2>A3,且各处理在不同土层、不同生育阶段耗水均衡;严重干旱年份(2016年)A1、A2处理较CK贮水量提高83.9、57.4 mm,而A3、A4较CK降低27.1、25.3 mm,耗水量表现为A3>A4>A1>A2>CK,其中,A3、A4、A1、A2较CK依次加强了对80—100 cm土层水分的利用,且播种至苗期4种覆膜方式较CK耗水量降低,均衡调控了拔节至成熟期的耗水强度;基于4种覆膜方式间土壤水热环境的不同和对糜子生育期内耗水特性的差异,A1、A2、A3、A4处理较CK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1.3—3.9、5.2—5.5、3.4—3.5、4.1—4.2 kg·hm-2·mm-1,增产9.0%—43.3%、34.8%—58.2%、20.8%—49.4%、29.0%—52.9%,且干旱年份的增产幅度更高。【结论】4种覆膜栽培均改善了糜子生育期内的土壤水热环境,调节了其不同生育阶段的耗水强度,显著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产量及其相关性状,增产潜力依次为A2>A4>A3>A1。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