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89)
2023(7032)
2022(5964)
2021(5130)
2020(4098)
2019(9165)
2018(8849)
2017(16462)
2016(9311)
2015(9691)
2014(9315)
2013(9266)
2012(8631)
2011(7754)
2010(7177)
2009(6132)
2008(5843)
2007(4949)
2006(4229)
2005(3472)
作者
(30483)
(25710)
(25552)
(23921)
(16072)
(12705)
(11247)
(10323)
(9781)
(8891)
(8782)
(8498)
(8247)
(8227)
(8084)
(7777)
(7739)
(7709)
(7471)
(7258)
(6867)
(6314)
(6074)
(5844)
(5744)
(5665)
(5641)
(5520)
(5372)
(5296)
学科
(35107)
经济(35072)
管理(26624)
(24678)
(18348)
企业(18348)
方法(15096)
数学(13836)
数学方法(13736)
环境(11961)
(11784)
(11159)
(8673)
地方(8390)
(8144)
贸易(8142)
中国(8133)
农业(8092)
(7918)
业经(7534)
(6709)
技术(5789)
(5420)
(5311)
财务(5310)
财务管理(5305)
(5270)
资源(5139)
企业财务(5076)
规划(4828)
机构
学院(130352)
大学(129940)
(51390)
经济(50557)
研究(49206)
管理(47136)
理学(42171)
理学院(41615)
管理学(40744)
管理学院(40550)
(37178)
科学(36310)
中国(34384)
农业(29864)
业大(29458)
(27323)
(27036)
研究所(25921)
中心(21794)
农业大学(20132)
(20084)
(17959)
(17779)
(17056)
财经(17043)
科学院(17015)
(16901)
北京(16235)
实验(15981)
经济学(15936)
基金
项目(102750)
科学(79149)
基金(75976)
(72457)
国家(71945)
研究(63311)
科学基金(58914)
自然(42198)
基金项目(41599)
自然科(41211)
自然科学(41190)
社会(41077)
自然科学基金(40478)
(40277)
社会科(39005)
社会科学(38994)
(35560)
资助(29433)
教育(27297)
重点(24349)
计划(23840)
(23049)
科技(22049)
编号(21933)
(21738)
(21354)
科研(21192)
创新(20525)
(19992)
(18246)
期刊
(48178)
经济(48178)
学报(35165)
(32589)
研究(29480)
科学(28514)
大学(24451)
学学(24042)
农业(21974)
中国(21362)
管理(14443)
(14178)
(12417)
业大(10845)
农业大学(9037)
(8829)
(8780)
金融(8780)
业经(8601)
经济研究(8522)
科技(8471)
林业(8063)
财经(7866)
资源(7817)
技术(7440)
问题(6837)
自然(6751)
(6736)
中国农业(6556)
商业(5936)
共检索到1728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林森  刘富庭  张永旺  李雪薇  李丙智  胥生荣  谷洁  韩明玉  
【目的】研究不同覆盖方式对黄土高原地区苹果园土壤有机碳各组分及微生物群落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野外果园定位试验,分层采集0—100 cm土层的土样,对麦草覆盖、起垄黑地膜覆盖及清耕3个不同处理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各组分及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麦草覆盖可显著增加0—60 cm土壤总有机碳(TOC)、颗粒有机碳(POC)、轻质有机碳(LFOC)、易氧化有机碳(ROC)和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在1—3年内随着覆盖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其中在0—20 cm土层中TOC含量每年约增加1.9 g.kg-1,而微生物量碳(MBC)的含量表现出逐年降低的趋势。起垄黑地膜覆盖的土壤TOC含量低...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彭文英  张科利  杨勤科  
土壤碳是全球碳循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对土壤碳的源和汇具有很大的影响。黄土高原地区进行的大规模退耕还林必然会通过影响土壤有机碳含量对区域碳循环产生重要影响。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分析,结合使用全国土壤普查及黄土高原地区其它土地资源数据资料,研究计算了黄土高原地区的土壤有机碳量,并对实施退耕还林后土壤碳储量变化进行了预测。黄土高原地区土壤有机碳含量较低,平均土壤有机碳密度为2.49 kg/m2,仅为全国平均土壤有机碳密度的23.65%,土壤有机碳总储量为1 068 Tg,只占全国总有机碳量的1.16%。实施退耕还林后,土壤有机碳储量将明显增加。分步优化实施退耕30年后,黄土高原土壤有机...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高茂盛  廖允成  李侠  黄金辉  
【目的】揭示不同覆盖方式对渭北旱作苹果园土壤贮水的影响,为该区域改进果园土壤水分管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田间小区定位观测,对比分析秸秆覆盖、地膜覆盖、生草覆盖及裸地处理果园土壤孔隙度、土壤贮水库容及土壤贮水量等性状。【结果】秸秆覆盖明显提高了土壤孔隙度、土壤贮水库容及贮水量。覆盖3年后,各处理0—60cm土层平均土壤孔隙度大小为秸秆覆盖>生草覆盖>裸地>地膜覆盖,地膜覆盖降低了土壤孔隙度;在0—60cm土层,秸秆覆盖处理土壤饱和贮水量、吸持贮水量及滞留贮水量分别较裸地及地膜覆盖高2.18、0.84、1.34mm及2.52、1.15、1.36mm,生草处理土壤饱和贮水量、吸持贮水量及滞...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翀  任志远  
利用黄土高原1982年-2006年GIMMS-NDVI数据,以投影寻踪分类评价法、标准差、线性趋势分析和Hurst指数为基础,分析了黄土高原NDVI的变化趋势,并且预测了该研究区植被覆盖变化总体趋势及其空间分异。分析结果表明:①近25年来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变化波动程度较高,但植被覆盖是向着改善的方向发展的。2002年以后NDVI波动程度总体上在减小,意味着近年来植被覆盖整体情况趋于稳定改善的状态;②近10年黄土高原的Hurst指数的均值为0.7195,数值较高,但存在明显差异,东部的Hurst指数高,西部Hurst指数相对较低;黄土高原地区植被覆盖时间序列主要表现为可持续性,即持续改善或者持续退...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袁景军  赵政阳  张林森  洪东风  刘婉丽  石青峰  
针对黄土高原老龄苹果园弃园后新栽幼树再植病严重问题,以14年生原树体下部和2年生矮化中间砧苹果苗为试材,进行地面蹲靠长枝和短枝嫁接更新改造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地面蹲靠长枝嫁接,干径增粗快,树冠恢复能力强,新梢生长量大,总枝量增长迅速,接后第2年可少量开花结果,第3年正常结果,第4年进入丰产期,比闲地定植提早1年结果,比重茬地定植提早2年结果,5年累计平均产量14 663.1 kg/hm2,是闲地定植的2.175倍,是重茬地定植的4.638倍;地面蹲靠嫁接以3月中旬至下旬、气温3~6℃嫁接最适宜,成活率平均为96.3%;地蹲靠嫁接枝数以3枝为宜,树体生长旺,嫁接口愈合快,树体支撑能力强;嫁接后接...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郭学军  韩张雄  马锋旺  
【目的】研究渭北旱塬地区苹果园内不同覆盖方式对果园土壤水分、养分、果树生长及结果情况的影响。【方法】以"长富2号"苹果为研究对象,设置覆黑膜、覆白膜和生草覆盖3个覆盖处理,以清耕为对照(CK),定点在果树1年内的不同生长期测定土壤0~40cm土层的土壤体积含水率,同时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其养分含量;在果实成熟时,测定果树生长量以及果实产量和品质等指标。【结果】土壤体积含水率在对照、覆白膜和覆黑膜处理间的变化趋势一致,均呈先降后升最后趋于稳定,覆黑膜处理的变化相对较小;而生草覆盖处理不同,呈现出先升后降再升的变化趋势。在初始养分条件基本相等的情况下,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生草覆盖处理可以提高土壤养分含...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党亚爱  李世清  王国栋  邵明安  
以阐明黄土高原典型区域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和储量及微生物碳(Mc)含量随土壤类型、土层和土地利用方式变异规律为目的,研究了从北向南依次分布的干润砂质新成土(神木)、黄土正常新成土(延安)和土垫旱耕人为土(杨凌)等典型土壤的SOC含量和储量及Mc含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土壤类型、不同土层SOC和Mc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同一土壤类型SOC和Mc含量在0~60cm随土层深度增加下降很明显,60~120cm土层有轻微下降,120cm土层以下低而稳定,同层次土壤从南到北,SOC、Mc和SOC储量含量显著下降,均以土垫旱耕人为土最高,黄土正常新成土次之,干润砂质新成土最低,且差异显著(P<0.05...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游松财  邸苏闯  袁晔  
研究应用土壤类型图和土壤剖面数据库,通过不同土壤质地标准转换,识别黄土高原地区土壤质地类型。在此基础上,应用土壤转换函数法和土壤质地信息进行1 m深度内土壤田间持水量的计算,再根据土壤质地信息和植被类型数据进行有效土壤厚度的估算。结果表明,该参数在黄土高原地区有很大的差异,大体趋势是从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西北部土壤田间持水量较低,大部分地区为200~300 mm;河套地区较高,为400~500 mm;中部地区为300~400 mm,少数的森林区域可以达到500~600 mm。东南部土壤田间持水量较高,大部分区域为400~500 mm;森林区域可以达到700~800 mm。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魏孝荣  郝明德  张春霞  
采用连续浸提形态分级方法,研究了连续施用锌肥后锌的土壤化学特性变化。结果表明,经过17年连续施用锌肥,锌在土壤中有明显的累积。0~60cm各土层土壤全锌和有效锌(DTPA-Zn)含量均高于对照,并且表现出锌在表层土壤(0~15cm)累积和向深层土壤迁移的特点。土壤中的锌主要以矿物态锌存在,占土壤全锌含量的95.57%~99.11%。其次为松结态锌,约占全锌的0.82%~3.58%。其它形态锌占全锌的比例很小,不到1.00%。锌肥施入土壤后各形态锌的含量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施入土壤中的锌有很大一部分转化为矿物态锌,只有一小部分进入土壤溶液,或与有机质、碳酸盐及氧化锰相结合。在土壤各形态锌中,交换...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爱生  刘思春  吕家珑  权定国  郭文龙  赵懿  
采用土壤张力计和土壤吸力平板仪测定了黄绵土、黑垆土、黄墡土和(?)土4种土壤的原状土样和 扰动土样的水分特征曲线,并研究了4种土壤水分能量状况。结果表明,在20℃条件下,4种土壤的水分特征曲线 皆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当土壤含水量在170-280 g/kg时,土壤水势大小顺序为黄绵土>黑垆土>黄墡土>(?)土。 田间原状土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与扰动土有较大差异,当土壤含水量在170-280 g/kg时,在土壤含水量相同条件 下,原状土的土壤水势大于扰动土,土壤水势在0--90 kPa时,原状土的含水量小于扰动土,原状土与扰动土土壤 水势的差异大小为(?)土>黄墡土、黑垆土>黄绵土。土壤水势为0--2...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秦廷松  李登武  吕振江  陈亚莉  
采用萌发法和分粒结合的方法对陕西省黄龙山地区白皮松Pinus bungeana林地土壤种子库的物种组成、垂直分布和多样性等群落生态因子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黄龙山地区白皮松林地土壤种子库萌发期和落种期2个不同物候期的物种结构相似,全年土壤种子库共有物种44种,隶属34个属26个科;包括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4种类型。将土壤种子库分为0~5,5~10,10~15 cm等3个层次,不同土壤层次间种子个体数和物种数差异极显著(P中层(5~10 cm)>下层(10~15 cm)的趋势。研究的12个样地土壤种子库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严俊霞  秦作栋  李洪建  张义辉  
2005—2008年用红外气体分析法测定柠条人工林地的土壤呼吸。结果表明:柠条林地土壤呼吸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最大值出现在14:00左右,最低值出现在凌晨;柠条林地3—12月的土壤呼吸总量为814.9~1224.7gC·m-2,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呈显著指数正相关,方程的决定系数R2为0.31~0.67,由拟合的指数方程系数计算出柠条林2005,2006,2007和2008年的Q10值分别为2.02,1.70,1.76和1.75,生长季和非生长季的Q10值分别为0.64和2.11;2005和2006年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水分呈极显著线性相关(P<0.01),方程的...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于树  汪景宽  高艳梅  
采用培养熏蒸-提取法测定了不同施肥处理和长期地膜覆盖条件下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的含量。结果表明: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产生显著影响。长期施有机肥和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使土壤微生物量碳平均提高102.6%和60.1%,使土壤微生物量氮平均提高107%和41.2%;施氮肥处理则使土壤微生物量碳平均降低30.8%,使微生物量氮平均降低1.46%。地膜覆盖对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影响不显著,不同施肥处理覆膜后变化趋势不同。其中,对照、N4及M4N2P1处理土壤微生物量碳覆膜后平均升高20.4%、44.6%和12.9%,土壤微生物量氮平均升高22.9%、12.7%和56.5%;而M4处理土壤微生物...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任江波  李钠钾  秦平伟  陈庆明  汪代斌  江厚龙  
【目的】为探究不同地表覆盖材料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中的适应性,本文在重庆市武隆县进行大田试验研究。【方法】试验共设置地膜覆盖(T1)、小麦秸秆覆盖(T2)、玉米秸秆覆盖(T3)等3种处理和无覆盖(CK)对土壤温度、含水率、养分状况和微生物量碳氮含量的影响。【结果】地表覆盖栽培具有良好的调温保墒效果,以T2最好,T3次之,覆盖塑料地膜的效果最差。地面覆盖后显著增加了土壤的速效氮、磷、钾含量,提高了土壤肥力;同时也降低了径流液中硝态氮、全磷和钾离子的浓度,起到了保肥的作用。其中,覆盖秸秆的保肥供肥效果最好,覆盖塑料地膜次之,裸地栽培的效果最差。覆盖地膜降低了土壤生物量碳氮含量,揭膜后又逐渐恢复到裸地栽培水平;覆盖秸秆的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较高,其中覆盖秸秆的效果好于覆盖玉米秸秆。【结论】地表覆盖可善了土壤理化性状,增强了保水保肥特性,以覆盖小麦秸秆和玉米秸秆的效果最好。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延平  韩明玉  张林森  毛晨鹏  雷玉山  
采用定点监测法,对陕西省不同区域、生长年限、立地类型以及乔矮化果园的土壤水分分异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陕西苹果园由南向北土壤贮水量逐渐降低,土壤水分亏缺加重;在干旱季节,北部丘陵沟壑区果园土壤水分亏缺度高达18.5%~47.5%,黄土残塬区为7.8%~20.3%,关中平原仅有1.2%~6.3%;在生长季内,随土壤深度增加,土壤含水量变异程度减弱;北部丘陵沟壑区的变化主要发生在2.2m以上土层内,CV值达12.67%~35.32%;黄土残塬区主要在1.8m以上土层内,CV值11.72%~24.54%;关中平原主要在1.2m以上土层内,CV值13.63%~20.76%;同一区域的果园土壤剖面贮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