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23)
- 2023(5446)
- 2022(4528)
- 2021(4039)
- 2020(3320)
- 2019(7277)
- 2018(6867)
- 2017(12873)
- 2016(7090)
- 2015(7380)
- 2014(6953)
- 2013(6802)
- 2012(6193)
- 2011(5535)
- 2010(5208)
- 2009(4603)
- 2008(4535)
- 2007(3703)
- 2006(3078)
- 2005(2486)
- 学科
- 济(25010)
- 经济(24980)
- 管理(20233)
- 业(20162)
- 企(15301)
- 企业(15301)
- 方法(12341)
- 数学(11249)
- 数学方法(11181)
- 农(8141)
- 财(7279)
- 贸(7056)
- 贸易(7056)
- 易(6906)
- 学(6833)
- 中国(6120)
- 业经(5850)
- 农业(5809)
- 技术(5035)
- 环境(4688)
- 务(4644)
- 财务(4643)
- 财务管理(4638)
- 企业财务(4434)
- 制(4313)
- 划(4008)
- 产业(3907)
- 出(3837)
- 地方(3819)
- 银(3599)
- 机构
- 大学(100180)
- 学院(99991)
- 济(39565)
- 经济(38938)
- 管理(37422)
- 研究(36130)
- 理学(33783)
- 理学院(33373)
- 管理学(32727)
- 管理学院(32580)
- 农(29242)
- 科学(26367)
- 中国(24914)
- 农业(23755)
- 业大(23274)
- 京(20354)
- 所(19846)
- 研究所(18843)
- 农业大学(16301)
- 中心(15884)
- 财(15737)
- 江(13626)
- 财经(13438)
- 院(12851)
- 省(12748)
- 室(12477)
- 经(12433)
- 业(12366)
- 科学院(12342)
- 经济学(12092)
- 基金
- 项目(78546)
- 科学(60596)
- 基金(58302)
- 家(55715)
- 国家(55265)
- 研究(47410)
- 科学基金(45543)
- 自然(32746)
- 自然科(32044)
- 自然科学(32029)
- 基金项目(31807)
- 社会(31497)
- 自然科学基金(31494)
- 省(31025)
- 社会科(29961)
- 社会科学(29952)
- 划(27031)
- 资助(22613)
- 教育(20827)
- 重点(18311)
- 计划(18222)
- 创(16986)
- 科技(16803)
- 发(16621)
- 部(16438)
- 编号(16175)
- 科研(16172)
- 业(16110)
- 创新(15962)
- 农(14491)
共检索到1294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伊兴凯 张金云 高正辉 潘海发 徐义流 陈加红
【目的】探讨地面覆盖对砀山酥梨园土壤养分含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在安徽省砀山县某砀山酥梨园中,设置覆盖地膜、人工生草(人工种植毛叶苕子)、覆盖稻草与清耕(对照)4种处理,分别于试验进行的第3年和第5年,采集0~15cm和15~45cm土层土样及成熟后果实样品,测定土壤养分含量及果实的内、外品质,研究不同覆盖方式对梨园土壤养分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覆盖第5年与第3年相比,土壤养分大部分指标有所提高;试验第5年,在15~45cm土层,人工生草和覆盖稻草处理土壤速效磷含量分别较对照提高了33.51%和65.52%。试验第5年,覆盖地膜处理的果点密度比对照降低了6.29%,石细胞总含量降低了...
关键词:
砀山酥梨 覆盖方式 土壤养分 果实品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贾兵 朱立武 张绍铃
以‘砀山酥梨’为试材,于盛花期喷施不同浓度的保花保果剂(PBO)、多效唑(PP333)、氟硅唑(Flusilazole),研究生长调节剂对‘砀山酥梨’脱萼果率、果实品质和新梢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PBO、PP333虽能提高‘砀山酥梨’脱萼果率、果实固形物与可溶性糖含量,降低了有机酸含量,但使果实石细胞明显增多、硬度增加、果点增大。2 500 mg.L-1 PP333、2 000 mg.L-1 PBO处理果实石细胞含量分别为1.52%和1.47%;果肉硬度分别为6.34和6.36 kg.cm-2;果点直径分别为1.97和1.87 mm,均显著高于喷施清水对照。PBO和Flusilazole...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丹阳 高付永 孙炜 芮伟康 Khanizadeh Shahrokh 张绍铃 陶书田
[目的]通过克隆‘砀山酥梨’(Pyrus bretschneideri ‘dangshansuli’)果实中咖啡酰-辅酶aO-甲基转移酶(ccOaOMt)基因的全长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及基因表达差异分析,阐释了其在梨果实木质素合成途径的作用,以期为今后利用基因调控技术来改变果实中石细胞含量从而改善梨果实品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15年生‘砀山酥梨’果实为试材,根据从ncbi数据库中搜索得到关于植物木质化的ccOaOMt基因序列与梨基因组数据库调取的序列比对,利用rt-Pcr技术克隆得到了木质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一种关键酶基因PbccOaOMt,genbank登录号为kJ577544...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丹阳 高付永 孙炜 芮伟康 Khanizadeh Shahrokh 张绍铃 陶书田
[目的]通过克隆‘砀山酥梨’(Pyrus bretschneideri ‘Dangshansuli’)果实中咖啡酰-辅酶AO-甲基转移酶(CCoAOMT)基因的全长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及基因表达差异分析,阐释了其在梨果实木质素合成途径的作用,以期为今后利用基因调控技术来改变果实中石细胞含量从而改善梨果实品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15年生‘砀山酥梨’果实为试材,根据从NCBI数据库中搜索得到关于植物木质化的CCoAOMT基因序列与梨基因组数据库调取的序列比对,利用RT-PCR技术克隆得到了木质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一种关键酶基因PbCCoAOMT,GenBank登录号为KJ577544...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丹阳1 高付永2 芮伟康1 Khanizadeh Shahrokh3 张绍铃1 陶书田1
摘要:通过克隆‘砀山酥梨’(Pyrusbretschneideri ‘Dangshansuli’)果实中咖啡酰-辅酶 AO-甲基转移酶(CCoAOMT)基因的全长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及基因表达差异分析,阐释了其在梨果实木质素合成途径的作用,以期为今后利用基因调控技术来改变果实中石细胞含量从而改善梨果实品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以 15 年生‘砀山酥梨’果实为试材,根据从 NCBI数据库中搜索得到关于植物木质化的 CCoAOMT基因序列与梨基因组数据库调取的序列比对,利用 RT-PCR 技术克隆得到了木质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一种关键酶基因 PbCCoAOMT,GenBank 登录号为 KJ57...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德 高超 孙义 杨健 范孝玲 王胜
【目的】建立砀山酥梨果实的气候品质评价模型,为科学开展农产品气候品质气象认证和区域优势气候资源开发等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基于1996-2015年安徽省砀山县气象站逐日气象监测资料和砀山酥梨品质因素测定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有序样本最优聚类法和逐步回归法等统计方法,建立砀山酥梨气候品质指数(V)和3个采摘时期(09-10,09-20,09-30)的梨果气候品质评价模型,并将砀山酥梨气候品质划分为4个等级。【结果】砀山酥梨气候品质指数(V)可以由8个品质要素(一级果率、二级果率、三级果率、等外果率、果实含糖率、平均单果质量、最大单果质量和果形指数)降维成4个加权求和组成,权重系数为4个主分量所对应的特征值占原变量总方差的比例。砀山酥梨气候品质4个等级"特优"、"优"、"良好"、"一般"所对应的V的阈值分别为V>0.75,0.45
关键词:
气候品质 气象因子 评价模型 砀山酥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户金鸽 白世践 陈光 赵荣华 蔡军社
【目的】探讨不同地面覆盖方式对果际光环境、光合特性和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以7年生自根苗‘新郁’葡萄为试验材料,果实生长发育期间在地面铺设园艺地布和种植马齿苋,果实着色期测定不同地面覆盖方式下果际光环境和叶片光合特性,果实成熟时测定果皮着色和果实品质。【结果】不同地面覆盖方式下果际光照强度随时间日变化呈单峰曲线,生草的叶幕透射光强略高于对照且时间提前,园艺地布和生草栽培的地面反射辐射强度明显低于对照且时间提前;果际处紫外、紫光、蓝光、蓝绿光、绿光、黄绿光、黄光、黄红、红光和远红外2随时间日变化呈“V”型,远红光呈倒“V”型;光谱有2个吸收高峰,第一个吸收高峰在746.7 nm处,第二个吸收高峰在773 nm处,且果际处第二个光谱吸收值高于第一个吸收高峰;生草覆盖的远红外2、绿光、蓝绿光和黄光的比例发生改变。叶片净光合速率呈“双峰”曲线,生草栽培可延长光合作用时间。园艺地布覆盖降低了果粒质量,提高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比对照提高6.84%,与对照间无差异;生草栽培可以提高果粒质量但降低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比对照降低5.08%,和对照无差异。园艺地布覆盖和生草栽培的可滴定酸含量和Vc含量均略高于对照,但无差异性。果皮花色苷含量随果实的成熟而积累,果实成熟采摘时,园艺地布覆盖的果皮花色苷含量最高,对照的花色苷含量最低。【结论】在吐鲁番极端干热地区,与传统清耕相比,可选择生草栽培模式。
关键词:
‘新郁’葡萄 覆盖方式 光环境 果实品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兴旺
砀山酥梨原产安徽省砀山县,是全国著名的梨优良品种之一。引入云南栽培已有36年历史,在其适宜地区生长发育良好,早果、丰产、优质,被定为云南省发展的主栽品种。对气候环境要求较严,如休眠期低温时数不足,则不能顺利通过休眠,导致生理紊乱,次春不能按时发叶开花或发叶开花不整齐,中下部的叶芽和花芽多不萌动,5月下旬、鳞片松开脱落,变成死芽,严重影响生长发育和产量。本文通过研究砀山梨在不同生态环境里的表现,摸清了它需要的环境气象条件,为发展砀山酥梨选择园地避免盲目性,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砀山酥梨,生态环境,休眠期低温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田改妮 饶景萍 张举印 董晓庆 王慎谦
【目的】研究1-甲基环丙烯(1-MCP)对不同采收期砀山酥梨黑皮病发病情况的影响。【方法】以砀山酥梨(Dangshansu pear)为试材,对不同采收期(采收期Ⅰ:果实未成熟,为当地大量采收期;采收期Ⅱ:当地适宜采收期)的砀山酥梨果实,用1.0μg/L1-MCP密闭处理24h后进行冷藏及常温贮藏,以未经1-MCP处理的果实为对照,测定果实贮藏期间的α-法尼烯、共轭三烯含量及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速率,并观察统计果实黑皮病的发生率和黑皮指数。【结果】采收期Ⅰ的对照果实黑皮病发病时间较早,黑皮发生率和黑皮指数均较高;同一采收期,1.0μg/L1-MCP处理能推迟砀山酥梨果实黑皮病发生的时间,降低黑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吴玉森 张艳敏 冀晓昊 张芮 刘大亮 张宗营 李文燕 陈学森
【目的】探讨多年自然生草对黄河三角洲梨园土壤水溶性总盐、有机质、矿质元素及酶活性等土壤生化性状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为中国盐碱地改良及果园生草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基本资料。【方法】以山东东营黄河三角洲自然生草2年、4年和7年的黄金梨[Pyrus pyrifolia(Burm.f.).cv.Nakai]园土壤及果实为试材,以清耕为对照,分别测定表层(0—20 cm)及亚表层(20—40 cm)土壤水溶性总盐、有机质、矿质元素及酶活性等土壤生化性状及果实品质指标,分析其变化特征。【结果】自然生草不仅显著提高了黄河三角洲梨园0—40 cm不同土层有机质含量,同时有效降低了土壤含盐量;在0—20 ...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薛国连 郭小平 薛东明 林雅超 冯昶栋 罗超 李晓菲
【目的】研究表土堆存中不同覆盖方式对种子库活力特征的影响,为荒漠地区煤矿损毁土地植被重建提供技术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实地表土堆存和种子库萌发试验相结合的方法,采用密目网覆盖和彩条布覆盖这2种工程上常用的表土覆盖方式,分析不同表土覆盖方式下的土壤温度、种子含水量、埋深对种子活力的影响,并监测种子库损耗情况。【结果】柠条锦鸡儿、沙蒿、羊柴、花棒4种植物种子在堆存4个月后活力均有所下降,彩条布覆盖方式下活力下降速度更快,柠条锦鸡儿、沙蒿种子在密目网覆盖下活力显著高于彩条布,羊柴、花棒种子在两种覆盖方式下无明显差异;温度、种子含水量及埋深是影响种子活力下降的重要因素,埋深对种子萌发率的影响体现在表层种子萌发率最高,最深层次之,中间层萌发率最低;堆存表土初始土壤种子库多为一年生植物,种子库密度为335粒/m~2,表土堆存4个月后土壤种子库密度显著下降,密目网覆盖方式下种子库密度为192粒/m~2,彩条布覆盖方式下种子库密度为249粒/m~2。【结论】表土堆存使得种子活力下降,温度、种子含水量及埋深对种子活力下降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表土从冬季堆存到春季期间,彩条布覆盖方式下的土壤种子库较密目网覆盖下损失更低,此期间内可以考虑彩条布作为表土覆盖方式。
关键词:
表土堆存 种子库密度 萌发率 荒漠草原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孟颢光 张朝红 王跃进
为优化‘砀山酥梨’转基因试管苗的生根条件,解决梨试管苗生根的难题,以‘砀山酥梨’转基因试管苗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基本培养基类型、培养方式、不同的间苯三酚(PG)浓度、不同的IBA浓度和暗培养时间对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两步生根法,试管苗在附加80 mg/L PG和20 mg/L IBA的ASH基本培养基上暗培养7d后转入附加80 mg/L PG的ASH培养基上进行光照培养,生根率达到91.7%。
关键词:
砀山酥梨 转基因苗 离体培养 生根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伦 王超 姚改芳 王德孚 吴俊
[目的]研究外源生长调节剂处理对梨杂交后代的花芽分化、成花相关基因表达及营养物质积累的影响。[方法]以5年生的‘满天红’ב砀山酥梨’杂交后代中尚未开花的实生个体为材料,在花芽分化期进行6-BA和乙烯利(Eth)喷施处理(100 mg·kg-16-BA,1 000 mg·kg-1Eth,100 mg·kg-16-BA+1 000 mg·kg-1Eth),以清水为对照。[结果]不同生长调节剂处理均能促进杂交后代实生苗成花,成花数量显著增加,其中6-BA和乙烯利混合液处理形成的花芽个数最多。各处理均促进了花芽分化期间成花相关基因FLOWERING LOCUS T(FT)和LEAFY(LFY)的表达...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玉坤 闫翠萍 杨利艳 宁东贤 杨秀丽 杨丽萍 李楠
为了研究秸秆和地膜2种覆盖方式对黑花生生长发育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以黑花生品种(系)豫花黑1号和临黑3号为试验材料,分析叶片光合特性和籽粒品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地膜和秸秆覆盖均可改善耕层土壤的水分环境,促进黑花生植株的主茎高、侧枝长和分枝数,全膜覆盖效应要优于其他方式和对照;全膜覆盖可显著增加叶面积指数、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和气孔导度值,提高叶片光合效率,要好于半膜和秸秆覆盖; 4种方式可不同程度地提高籽粒含油量、粗蛋白、油酸含量等品质性状,对籽粒锌元素含量的促进效应大于对硒含量的影响;豫花黑1号品种稳定性较好,而临黑3号更具环境可塑性。
关键词:
覆盖方式 黑花生 光合 品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小阳 李玲 史宏伟 蔡永萍
This study used 40-year-old Pyrus bretschneideri cv. Dangshan Su pear trees in Dangshan County, Anhui Province as experimental materials. Four positions at the crown of the pear tree with different light intensity were observed, including the south exterior and interior and the north exterior and in...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