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12)
2023(7437)
2022(6255)
2021(5530)
2020(4592)
2019(10178)
2018(9690)
2017(17801)
2016(9946)
2015(10566)
2014(10003)
2013(9873)
2012(9146)
2011(8257)
2010(8046)
2009(7247)
2008(7064)
2007(6289)
2006(5477)
2005(4764)
作者
(33275)
(27730)
(27650)
(25805)
(17408)
(13590)
(12124)
(10982)
(10676)
(9630)
(9541)
(9188)
(9140)
(8857)
(8665)
(8648)
(8609)
(8328)
(8040)
(7955)
(7332)
(6883)
(6585)
(6455)
(6391)
(6120)
(6079)
(6036)
(5783)
(5720)
学科
(37231)
经济(37180)
管理(27379)
(26352)
(20468)
企业(20468)
方法(18049)
数学(16334)
数学方法(16191)
(10882)
(10845)
(10279)
中国(9776)
(8799)
贸易(8798)
(8596)
业经(8404)
农业(7640)
(6859)
技术(6423)
环境(6333)
(6193)
财务(6190)
财务管理(6176)
地方(5941)
企业财务(5886)
(5586)
银行(5534)
(5400)
金融(5400)
机构
大学(142737)
学院(140682)
(56679)
经济(55646)
研究(55012)
管理(50841)
理学(44795)
理学院(44226)
管理学(43279)
管理学院(43070)
中国(39454)
(38798)
科学(38615)
农业(31429)
(30969)
业大(30515)
(30441)
研究所(28491)
中心(23920)
(23874)
农业大学(20795)
(20720)
(20181)
财经(19455)
北京(19235)
(18916)
科学院(18074)
(17960)
(17745)
经济学(17713)
基金
项目(105860)
科学(81914)
基金(78582)
(74874)
国家(74309)
研究(65191)
科学基金(60989)
自然(44024)
自然科(43033)
自然科学(43013)
自然科学基金(42301)
社会(42084)
基金项目(41720)
(40588)
社会科(39946)
社会科学(39932)
(36308)
资助(31883)
教育(28938)
重点(24997)
计划(24153)
(22698)
编号(22489)
(22450)
(22348)
科技(21897)
科研(21708)
创新(21066)
(20520)
国家社会(18350)
期刊
(55824)
经济(55824)
学报(36744)
研究(36657)
(33633)
科学(29684)
中国(27124)
大学(25883)
学学(25145)
农业(22747)
管理(17607)
(17550)
(12942)
业大(11205)
(10881)
金融(10881)
经济研究(10398)
教育(9484)
财经(9448)
农业大学(9366)
技术(9358)
(8994)
业经(8958)
科技(8392)
林业(8159)
(8138)
问题(7591)
中国农业(6762)
资源(6736)
技术经济(6614)
共检索到1998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荣玮  张建军  陈宝强  王雅琼  孙若修  冯换成  茹豪  
为了研究覆盖措施在干旱陡坡造林中对土壤水分蒸发量、土壤含水量及当年造林成活率的影响,并筛选出效果最佳的覆盖措施,在山西吉县蔡家川流域布设试验,分析了地表覆膜、地表覆草、土中覆草3种覆盖措施对土壤蒸发量、含水量、密度和孔隙度及当年造林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造林初期连续蒸发20 d后,地表覆膜、地表覆草、土中覆草处理的栽植穴土壤累积水分蒸发量分别比对照减少11.50、5.64、20.96 mm。不同覆盖处理的栽植穴土壤含水量,4—6月减少量:对照>地表覆草>地表覆膜>土中覆草;6—8月增加量:土中覆草>地表覆草>地表覆膜>对照;8—10月减少量:对照>地表覆草>地表覆膜>土中覆草。生长季结束后,...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儒  崔荣美  贾志宽  韩清芳  路文涛  侯贤清  
【目的】探索半湿润区沟垄覆盖栽培条件下冬小麦田的蓄水保墒效果和增产增收效应。【方法】采用普通地膜、液体地膜和秸秆设置不同沟垄覆盖栽培模式,连续3年对冬小麦土壤水分、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在冬小麦全生育期,垄覆地膜沟覆秸秆的蓄水保墒作用最为明显,能有效改善土壤的水分利用状况。垄覆地膜沟覆秸秆和垄覆液膜沟覆秸秆的产量最高,3年平均产量分别较平作不覆(CK1)提高39.3%(P<0.05)和29.4%(P<0.05),较垄不覆沟不覆(CK2)提高35.6%(P<0.05)和25.9%(P<0.05),WUE平均分别较CK1提高39.6%(P<0.05)和30.3%(P<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薛澄  王朝辉  李富翠  赵护兵  周玲  李小涵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和覆盖栽培模式对渭北旱塬旱地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测土推荐施氮、顶凌追肥、垄覆沟播、秸秆还田覆盖等措施对冬小麦产量、生物量、收获指数、水分利用效率及土壤水分周年变化的影响。【结果】旱地早春追肥使冬小麦增产6%—14%,水分利用效率提高7%—10%,达到12.2—13.6 kg.hm-2.mm-1;"减氮+垄覆沟播"增产达15%—41%,水分利用率提高10%—30%,达到12.2—16.5 kg.hm-2.mm-1。主要原因是,通过测土优化氮肥用量,采用基肥﹕追肥(3﹕1)方式,并与起垄覆膜栽培措施相结合可促进冬小麦利用深层土壤水分,提高冬小麦...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彭超  陈月华  吴际友  
以土壤为对象,研究在高温下5种不同覆盖方式(清耕处理、地膜覆盖、秸秆覆盖、枝叶覆盖、灌木覆盖)对土壤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覆盖方式在高温下对土壤性状产生了影响:地膜覆盖提高了地表温度,且地膜覆盖下的地表温度上升最快,上升幅度最大,秸秆覆盖、枝叶覆盖和灌木覆盖则降低了地表温度,灌木覆盖的降温效果最好;地膜覆盖、秸秆覆盖、枝叶覆盖和灌木覆盖都能提高地表湿度,其中地膜覆盖前期保湿效果最好,后期则低于清耕处理;地膜覆盖的土壤水分散失最慢最少,秸秆覆盖和枝叶覆盖次之,灌木覆盖的水分散失最快最多。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朱洪盛   赵炯昌   池金洺   王子涵   王丽平   王正泽   于洋  
【目的】探究晋西黄土区典型造林树种和水平阶整地措施对0~180 cm土层土壤水分动态的影响,为植被恢复及流域综合治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晋西黄土残塬区蔡家川流域典型工程措施水平阶以及主要造林树种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和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5—9月生长季开展土壤水分定位监测,并采用配对试验,对自然坡面刺槐林地与侧柏林地土壤水分进行同步观测,分析不同植被和水平阶整地综合影响下的土壤水分特征及对降雨事件的响应,评价典型工程措施对不同植被土壤含水量的影响。【结果】生长季不同植被类型、水平阶整地前后的土壤含水量的变化与降雨量的变化密切相关,不同样地平均土壤含水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水平阶侧柏林地(18.68%)、自然坡面侧柏林地(16.19%)、水平阶刺槐林地(16.10%)、自然坡面刺槐林地(15.42%)。较之自然坡面,水平阶整地措施能够分别提高侧柏林地和刺槐林地土壤含水量15.38%、4.41%。根据土壤水分垂直变化特征,水平阶整地可以提升土壤水分的活跃层、次活跃层深度:水平阶侧柏林地活跃层、次活跃层深度范围为0~80 cm,相对于自然坡面侧柏林地提升深度33%;水平阶刺槐林地活跃层、次活跃层深度范围为0~140 cm,相对于自然坡面刺槐林地提升深度40%。【结论】土壤含水量的动态变化与降雨量、工程措施、植被作用关系密切,水平阶是开展黄土残塬小流域生态恢复的有效工程措施,且水平阶侧柏林地提升效果要优于水平阶刺槐林地。图3表3参37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婷  贾志宽  张睿  郑甲成  任世春  杨宝平  聂俊峰  刘艳红  王海霞  
【目的】研究秸秆覆盖方式与覆盖量对冬小麦田土壤水分及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在陕西渭北旱塬,通过连续2年(2007-2009)的不同秸秆覆盖方式(全程覆盖、生育期覆盖、不覆盖(CK)与不同覆盖量(9000,6000,3000kg/hm2)的大田试验,研究秸秆覆盖对土壤水分及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2年的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同一覆盖方式不同覆盖量处理的土壤含水量与覆盖量呈正相关;同一覆盖量不同覆盖方式下土壤含水量表现为全程覆盖优于生育期覆盖和CK;全程覆盖方式9000,6000和3000kg/hm2覆盖量处理0~200cm土层平均含水量较生育期覆盖分别提高了11.5...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丽丽  余海龙  马凯博  黄菊莹  
为探究不同地表覆盖措施在半干旱地区旱作农业生产中的适宜性,在宁夏盐池县进行随机小区试验,设置了4种不同地表覆盖措施(地膜覆盖、砾石覆盖、牲畜粪便覆盖、秸秆覆盖)和对照(无覆盖)对土壤含水量与土壤温度的影响,并比较了玉米的出苗率以及生长状况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1)地膜覆盖和砾石覆盖具有较好的增温效果,有利于提高玉米的出苗率和促进玉米拔节,并有利于延长作物的生长期;2)4种不同覆盖措施均有一定的保持土壤水分效应,其中牲畜粪便覆盖效果显著;3)4种不同覆盖措施都显著增加了不同生育期玉米的株高、茎粗和叶面积值;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大辛  郭平毅  原向阳  董淑琦  王东明  李永虎  
为研究不同地膜覆盖材料对旱区谷子的增产效果和机理,利用田间试验研究不同地膜覆盖(白色聚乙烯地膜(WP)、白色可降解地膜(WD)和黑色可降解地膜(BD))对土壤水温、谷子叶片和群体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对照(CK,露地)相比,各覆膜处理均使020cm土层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显著提高,0100cm土层的蓄水保墒能力有所增加。其中WP处理的地温日较差最大,增温效应最明显,WD、BD处理依次减弱。WP处理的020cm土层保水效果最好。各覆膜处理均使谷子生育前期0100cm土层的蓄水保墒能力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博  周建斌  
【目的】研究不同水肥调控措施对日光温室土壤水分状况和番茄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为西北地区日光温室水肥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不同水肥处理对日光温室土壤含水量及番茄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在肥料用量为N 450 kg/hm2、P2O5225 kg/hm2、K2O 225 kg/hm2条件下,节水灌溉处理的水分利用率最高,达50.3 kg/m3;在灌水量相同的条件下,常规施肥与配方施肥的水分利用率无显著差异;而在施肥量相同的条件下,节水灌溉的水分利用率比常规灌溉明显提高;在肥料用量为N 450 kg/hm2、P2O5315 kg/hm2、K2O 450 kg/hm2...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任爱霞  孙敏  高志强  王培如  薛建福  薛玲珠  雷妙妙  
【目的】针对黄土高原旱地小麦降水少且分配不均、水分和氮素利用效率低的问题,探索旱地小麦覆盖保水和氮肥施用的最佳技术途径。【方法】于2010—2013年在山西省闻喜县邱家岭村开展试验,主区为覆盖方式,设夏闲期深翻后覆盖与不覆盖2个水平,副区为施氮量,设低(纯氮75 kg·hm(-2))、中(纯氮150 kg·hm(-2))、高(纯氮225 kg·hm(-2))3个水平,明确年际间夏闲期深翻覆盖配施氮肥对旱地麦田土壤水分、植株氮素利用、产量的影响。【结果】各生育时期土壤水分、植株氮素积累量、花前氮素转运量及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进鑫  黄宝龙  罗伟祥  
 采用旱棚人工控水、蒸发桶称重法,对地膜、渗水膜、干草、塑料泡膜4种地面覆盖材料在50%覆盖度下的土壤水分蒸发性能及保墒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种透水或不透水覆盖材料均能有效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其中蒸发抑制作用最强的为地膜,其次为渗水膜,塑料泡膜作用最小;在为期5个月的试验期间,地膜、渗水膜、干草、塑料泡膜覆盖可减少土壤蒸发量分别为23.04,10.89,10.03和5.68mm。试验还发现,覆盖材料对土壤蒸发的抑制能力与土壤干旱过程密切相关,低含水率持续干旱阶段土壤蒸发速率随蒸发历时延长而减小;高含水率干湿交替及持续干旱阶段则相反。局部覆盖能显著提高覆盖区与相邻非覆盖区的平均土壤含水率,延...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高茂盛  温晓霞  黄灵丹  廖允成  刘根全  
为了揭示土壤耕作和秸秆覆盖对苹果园土壤保蓄水性能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研究设置了以土壤耕作(免耕、翻耕、旋耕)为主处理,秸秆覆盖(秸秆覆盖、无覆盖)为副处理的裂区试验,对比分析了各处理果园土壤水分贮量、土壤肥力等性状。结果表明,免耕裸地与翻耕裸地处理的保蓄水效应在果树不同生长期表现不同,在5月份免耕裸地处理1 m土层内土壤贮水量高于翻耕裸地处理,而在10月份免耕裸地处理显著低于翻耕裸地处理;秸秆覆盖各处理1 m土层内土壤贮水量均明显高于无覆盖各处理,耕作与秸秆覆盖相结合在整个土壤水分测定过程中均以免耕秸秆覆盖土壤贮水量最高且较稳定;耕作与秸秆覆盖相结合显著提高了有机质含量,土壤速效肥含量明显增加,...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晓青  冯浩  王冬林  余坤  左亿球  
【目的】探讨不同砾石覆盖量对农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以及冬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方法】设置不同的砾石覆盖量(0,2,4,6和8kg/m2)处理,通过连续2年大田试验,探讨不同覆盖量对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和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随覆盖量的增加农田0100cm土层土壤贮水量增大,砾石覆盖对土壤水分的影响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冬小麦苗期8kg/m2(S8)砾石覆盖量0100cm土层土壤贮水量较对照增加10.09%和11.92%(P<0.05),灌浆期差异不显著,成熟期增加8.87%和9.08%(P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国璋  郑玮  孙敏  高志强  张锦朝  
为改善旱地麦田土壤水分条件,实现旱地小麦高产高效,于2013~2014年度在山西省闻喜县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休闲期垄覆盖、平覆盖和不覆盖3种覆盖方式对旱地麦田土壤水分和小麦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休闲期平覆盖和垄覆盖较不覆盖相比,播种-孕穗期0~100cm土壤蓄水量显著提高;播种期各土层土壤蓄水量提高,且60~100cm土层差异显著,播种至成熟期作物耗水量分别增加12.07mm和41.91mm。覆盖后,各生育时期根系活力提高,越冬期、返青期和孕穗期群体分蘖数增加,成熟期穗数增加,成穗率显著提高,且以垄覆盖显著最高;孕穗-成熟期干物质量提高,全生育期干物质量以垄覆盖显著最高。休闲期平覆盖、垄覆盖...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履一  翟明普  伊伟伦  
本研究对阳坡、阴坡、半阳坡土壤水分进行了3年的定位动态观测,并用常规法测定了土壤水分常数,结合落叶松、樟子松的耐旱特性,指出该地区主要树种的造林成活所需土壤水分是较为充足的.这对长期以来人们所认为的春旱是造林成活的主要限制因子的传统观念是一种修正,这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对该地区人工更新造林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