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72)
- 2023(5494)
- 2022(4612)
- 2021(4115)
- 2020(3415)
- 2019(7397)
- 2018(7038)
- 2017(12905)
- 2016(7267)
- 2015(7528)
- 2014(7150)
- 2013(6938)
- 2012(6240)
- 2011(5546)
- 2010(5236)
- 2009(4728)
- 2008(4606)
- 2007(3882)
- 2006(3205)
- 2005(2545)
- 学科
- 济(24439)
- 经济(24407)
- 业(19992)
- 管理(19746)
- 企(15488)
- 企业(15488)
- 方法(12546)
- 数学(11421)
- 数学方法(11326)
- 学(8096)
- 农(7646)
- 财(7500)
- 贸(6579)
- 贸易(6579)
- 易(6439)
- 中国(5948)
- 业经(5740)
- 农业(5438)
- 务(4937)
- 财务(4936)
- 财务管理(4931)
- 技术(4886)
- 环境(4844)
- 企业财务(4724)
- 制(4234)
- 产业(3888)
- 划(3764)
- 地方(3574)
- 银(3538)
- 出(3501)
- 机构
- 大学(102458)
- 学院(102094)
- 济(38746)
- 经济(38134)
- 研究(37800)
- 管理(37197)
- 理学(33742)
- 理学院(33319)
- 管理学(32559)
- 管理学院(32410)
- 农(31069)
- 科学(29026)
- 中国(26263)
- 业大(25254)
- 农业(25193)
- 所(21267)
- 京(21072)
- 研究所(20287)
- 农业大学(17316)
- 中心(16392)
- 财(15446)
- 室(14126)
- 院(14047)
- 江(13985)
- 省(13807)
- 实验(13625)
- 财经(13301)
- 业(13017)
- 实验室(13015)
- 科学院(12708)
- 基金
- 项目(81468)
- 科学(62293)
- 基金(60321)
- 家(58207)
- 国家(57761)
- 研究(47690)
- 科学基金(47240)
- 自然(34704)
- 自然科(33918)
- 自然科学(33901)
- 自然科学基金(33339)
- 基金项目(33035)
- 省(32398)
- 社会(31120)
- 社会科(29563)
- 社会科学(29553)
- 划(28108)
- 资助(23569)
- 教育(20961)
- 计划(19487)
- 重点(19119)
- 科技(18340)
- 创(17361)
- 科研(17151)
- 发(17002)
- 部(16704)
- 业(16497)
- 创新(16338)
- 编号(15895)
- 农(14968)
共检索到1317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慧冉 谢昶琰 康亚龙 江尚焘 梅新兰 徐阳春 董彩霞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梨树枝条在不同温度下裂解所得生物炭的理化性质差异,确定适宜的制备生物炭温度范围,为梨树修剪枝条资源化利用提供新的途径。[方法]以粉碎梨树枝条为原料,在惰性气体包围下,在不同裂解温度(300~900℃)下制备生物炭,研究不同裂解温度对生物炭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裂解温度由300℃上升到900℃,生物炭产率由61%显著降低到24%(P<0.05),生物炭中碳含量增加而氮含量显著降低,钾、钙、镁、硼、铁、铜等元素含量均先升高后保持稳定;阳离子交换量随温度的升高先显著下降后保持稳定。红外光谱分析表明随着裂解温度的升高,枝条内O—H和C—H键断裂,形成难降解的芳香烃类物质;扫描电镜分析表明生物炭孔隙度随着裂解温度升高而增加,温度越高,孔数量越多,比表面积越大,700℃下制备的生物炭比表面积相比300℃增加了50%;同时,比表面积及孔体积也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吸附性增强。[结论]制备枝条生物炭时,将裂解温度设置为500~700℃时,元素含量相差不大,微孔和大孔数量基本达到最高水平,吸附性能达到最佳。
关键词:
梨 枝条 裂解 温度 生物炭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侯建伟 邢存芳 邓晓梅 索全义 卢志宏 陈芬 余高 谭杰斌
【目的】研究不同秸秆生物炭对黄壤物理、化学性质和生物活性影响的差异,并对添加不同生物炭的黄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土壤改良和秸秆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玉米、水稻和油菜秸秆500℃炭化得到的生物炭为添加材料,以贵州省地带性黄壤为供试土壤,通过室内培养试验,以未添加生物炭处理为对照,分析比较添加量为1%,2%,4%的玉米、水稻和油菜秸秆生物炭处理黄壤体积质量、pH、养分含量和酶活性的变化,通过相关性分析和模糊数学原理计算不同生物炭处理黄壤的综合肥力水平。【结果】与对照相比,生物炭降低了0~10 cm土层土壤的体积质量,其中0~5 cm土层降幅较大(1.54%~8.46%)。添加生物炭使土壤pH明显增大,其中以添加4%油菜秸秆生物炭处理的pH最大,为7.33。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含量对生物炭类型及添加量的响应不同。与对照相比,不同生物炭处理有机质含量增加了146.80%~445.63%;添加4%油菜秸秆生物炭可以显著提高土壤的碱解N含量,较对照升高了31.23%;有效P、速效K和全N、全P、全K含量均随着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增幅分别为28.04%~134.58%,19.76%~162.48%,13.85%~112.31%,6.25%~43.75%和10.53%~31.58%。与对照相比,添加生物炭可以显著降低土壤的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脲酶、蔗糖酶和中性磷酸酶活性。由土壤肥力综合指标值(IFI)可知,不同生物炭处理土壤的IFI值为46.09~59.55,均高于对照(IFI 40.11),且IFI随着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大而升高,油菜秸秆生物炭处理的土壤肥力水平优于玉米和水稻秸秆生物炭处理。【结论】生物炭对酸性黄壤的体积质量、pH、养分含量和酶活性均具有明显影响,且生物炭类型及其添加量对以上指标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生物炭能明显提高黄壤肥力水平,其中添加4%油菜秸秆生物炭是提高酸性黄壤肥力水平的最优处理。
关键词:
黄壤土 作物秸秆 生物炭 综合肥力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吉元 夏浩 李宇轩 王响玲 姜存仓
为探究施用不同原料生物炭对酸性土壤改良及氮素矿化作用和硝化作用的影响,以酸性红壤为供试土壤,添加水稻秸秆、稻壳及木屑3种原料制备的生物炭,开展为期50 d的室内培养试验。设置空白对照(CK)、单施化学肥料(F)、水稻秸秆生物炭+化学肥料(B1)、稻壳生物炭+化学肥料(B2)、木屑生物炭+化学肥料(B3)共5个处理,测定土壤基础理化性质、酶活性及铵态氮与硝态氮含量,分析土壤性质与氮素转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稻秸秆生物炭对土壤pH提高效果高于木屑生物炭和稻壳生物炭,与CK和F处理相比,B1处理使土壤pH提高了0.10和0.64个单位,且B1处理土壤有机质、总氮、速效磷及速效钾含量也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施用肥料(F)和生物炭(B1、B2、B3)显著提高了土壤氮素矿化速率和硝化速率,且不同原料生物炭处理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培养50 d后,B1、B2、B3处理平均氮素矿化速率相对于F处理分别降低了81.5%、87.6%和28.1%。与F处理相比,B1、B3处理能固持土壤硝态氮,并分别使硝化速率提高了12.0%和16.0%,而B2处理使硝化速率降低了18.5%。此外,不同生物炭处理的土壤碳氮转化相关酶活性也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原料生物炭对酸性红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不同,土壤性质的差异可对氮素转化产生影响,合理施用生物炭可固持土壤氮素,减少氮素损失。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伏肖 徐强 黄晓玮 李芷薇 谭天骕 易自力 薛帅
为综合评价热裂解温度和原料类型对生物炭品质的影响,选取了3类不同来源的17种生物质原料,分别在600、800、1 000℃下热裂解为51种生物炭。基于生物炭在重金属污染治理的应用,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热裂解温度和原料类型对生物炭的理化性质的影响,并通过相关性分析筛选出了生物炭的核心指标;基于获得的核心指标,再采用灰色关联度(RI)综合评价这51种生物炭在修复重金属污染方面的综合品质潜力。结果表明与热裂解温度相比,原料类型对生物炭的理化性质影响更大。筛选所选取的9个评价指标,确定出炭率、比表面积、氢碳摩尔数比、酸性官能团含量和灰分含量为生物炭品质评价的核心指标。此外,随着热裂解温度的升高,生物炭的灰色关联度升高,1 000℃下的高大禾草类生物炭,如竹(RI=0.697)、南荻(RI=0.676)和柳枝稷(RI=0.671)等生物炭的综合评价指数高,说明这3种生物炭具有更大的应用潜力。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宇娟 谢迎新 董成 贺德先 马冬云 王晨阳 郭天财
为了探讨生物炭施用对华北潮土农田土壤改良及小麦增产的效果,自2011年开始,在华北小麦-玉米轮作典型潮土农田通过设置0(BC0),2.25(BC2.25),6.75(BC6.75),11.25 t/hm2(BC11.25)4个秸秆生物炭处理的田间定位试验,系统研究了施用生物炭对小麦籽粒产量、土壤含水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期施用生物炭对小麦籽粒产量、生物量、土壤硝态氮、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均无显著性影响,连续施用生物炭9季后,与BCO相比,BC2.25、BC6.75、BC11.25处理小麦籽粒产量分别显著增加24.5%,8.8%,9.1%(P<0.05),小麦生物量分别显著增加18.8%,8.1%和6.1%。而且,随生物炭用量增加,土壤含水量和总孔隙度逐渐增加,容重逐渐降低,与对照相比,BC6.75和BC11.25处理土壤总孔隙度分别显著增加14.1%和26.0%(P<0.05),含水量增加34.4%和42.2%,容重降低10.7%和19.6%。此外,生物炭长期施用BC6.75和BC11.25处理土壤硝态氮、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与对照相比,第9季BC6.75处理土壤耕层硝态氮含量显著增加128.7%,BC6.75和BC11.25处理有机碳含量分别显著增加127.9%和179.6%(P
关键词:
秸秆生物炭 潮土 小麦产量 土壤理化性质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苗微 孟军 兰宇 韩晓日 陈温福
生物炭性质虽然稳定,却也并非一成不变,其理化性质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缓慢变化,进而对其功能产生影响。为明确陈化对生物炭理化性质的影响,探明生物炭陈化机制。以稻壳生物炭为试验材料,利用PVC圆柱,在人工气候箱中通过25个周期冻融循环(30℃/10d,-25℃/10d)和淋溶模拟生物炭陈化过程,分析生物炭表观结构、元素组成、氧化程度、吸附能力、pH值、碳酸盐含量等理化性质变化。结果表明:陈化处理破坏稻壳生物炭的表观结构、增加表面孔隙且随处理周期延长破坏程度加剧。C元素含量和C/H比值在25个周期中没有显著变化
关键词:
稻壳生物炭 陈化 理化性质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徐瑾 王瑞 邓芳芳 曹国华 王国兵
以东台杨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开展野外试验,设置了4个水平生物炭处理:低施用量(40 t·hm~(-2))、中施用量(80 t·hm~(-2))、高施用量(120 t·hm~(-2))及对照(0 t·hm~(-2)),对土壤蛋白酶、脲酶和蔗糖酶的活性进行一年的动态测定;同时测定了土壤理化指标,以分析土壤酶活性的变化及与理化性质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可以提高土壤pH值、全碳、有机碳及NH~+_4含量,降低土壤容重和含水率;中、高生物炭施用量提高了土壤全氮、NO~-_3含量,低施用量则反之.3个水平的施用量都降低了土壤蛋白酶和脲酶的活性;低施用量下蔗糖酶的活性降低,但是中、高施用量下蔗糖酶的活性升高.总体来说,施用生物炭会降低土壤酶指标,并且随着施用量的升高,土壤酶指数逐渐降低.
关键词:
生物炭 杨树人工林 土壤酶活性 理化性质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韩光明 孟军 曹婷 刘遵齐 陈温福
为探讨生物炭对设施蔬菜根际微生物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试验设置C0(0kg.hm-2)、C1(12500kg.hm-2)和C2(25000kg.hm-2)3个生物炭浓度梯度,研究设施菠菜土壤添加生物炭处理后根际细菌、真菌、放线菌及氨化细菌、好氧自生固氮菌和反硝化细菌等功能性细菌的数量、微生物量C、pH值、氧化还原电位(Eh)、矿质养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C1处理菠菜根际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氨化细菌、好氧自生固氮菌及反硝化细菌的数量分别是C0处理的1.06倍、2.18倍、1.17倍、1.47倍、2.94倍和0.38倍,C2处理菠菜根际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氨化细菌、好氧自生固氮菌及反硝化细菌的数...
关键词:
生物炭 菠菜 微生物 理化性质 根际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闫秋艳 董飞 段增强 李汛 王嫒华 汤英
为了探讨土壤温度和肥料利用率间的关系,进一步提升冬春季设施辣椒生产力。通过大田小区试验,设计土壤温度(对照不加温、加温土壤)和施肥方式(不施肥CK、常规尿素施肥N60和常规尿素减N24)2个因素对辣椒生长、养分吸收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不加温条件下,常规尿素施肥处理比CK辣椒植株总干质量、株高、成活率和产量不同程度增加,在较高氮肥用量的N60处理中增加程度较高;土壤加温条件下,N60和N24处理对辣椒生长的促进作用更明显,产量最高,且2个施肥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土壤加温有助于氮素养分的持续释放,在开花期处于低峰状态,这与加温条件下辣椒植株对养分的需求量较大有关;结果期,不加温条件碱解氮含量有所降低,但加温条件下持续升高。2种温度条件下,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随生育期延长呈增加趋势,其中,CK处理在结果期明显增加,可能是由于氮元素亏缺状态下磷钾元素补充供应。土壤适宜加温使脲酶活性持续增加。因此,提高土壤温度比增施氮肥更有利于辣椒养分吸收和产量提高,使肥料得到有效发挥,有助于设施蔬菜增产增效。
关键词:
辣椒 土壤温度 施肥方式 生长 速效养分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阿凤 邵慧芸 成功 杜红宇 张育林 王旭东 张艳玲
【目的】探讨生物质炭对烤烟前期生长、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烤烟K326为供试品种,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用量(0%(对照),0.1%,0.5%,1%,2%,3%)小麦生物质炭施入后对烤烟前期农艺性状、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不同用量的生物质炭对还苗期烟草叶片数、株高、叶绿素含量无显著影响,但是总体上增加了最大叶面积,其中生物质炭用量为3%的处理使烤烟的最大叶面积较对照显著增加了155.3%。不同用量生物质炭总体上增加了团颗期烟草的叶片数、最大叶面积和叶绿素含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朱盼 应介官 彭抒昂 姜存仓
【目的】明确降水条件下生物炭对红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方法】采用室内模拟降水的方法,将以花生壳为原料在400℃热解制备的生物炭施入红壤,在气温25—30℃、单次降水量20 mm条件下进行连续试验约20 d,分析生物炭对施肥和未施肥红壤的速效钾(SAK)、速效磷(SAP)、铵态氮(SAN)、硝态氮(SAN)、有机碳(SOC)、活性铝(SAA)以及pH值在降水前后的变化。共设8个试验处理:未施肥+未施C(CK)、未施肥+1%生物炭(C1)、未施肥+2%生物炭(C2)、未施肥+3%生物炭(C3);施肥+未施C(F)、施肥+1%生物炭(FC1)、施肥+2%生物炭(FC2)、施肥+3%生物炭(FC3)。施...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丽渊 刘国顺 王林虹 张康旭 刘红恩 丁松爽 贾方方
为初步探讨生物质炭对烤烟生长及根际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在施用化肥的基础上添加不同量(70,140,210 g/盆)生物质炭对烤烟干物质积累量及根际土壤酶活性、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生物质炭提高了烤烟生育中、后期干物质积累量,且添加140 g/盆生物质炭处理效果最明显。在烤烟移栽后80 d内,生物质炭抑制根际土壤转化酶活性,但这种抑制作用随着生育期的推进而逐渐减小,至移栽后80 d,添加70 g/盆生物质炭处理的土壤转化酶活性超过了同时期不添加生物质炭的处理;施加生物质炭可以提高烤烟生育后期过氧化氢酶活性,移栽80 d后,土壤过氧化氢...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韩晓日 葛银凤 李娜 彭靖 樊耀 高天一
为探讨连续施用生物炭及生物炭不同用量对土壤肥力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在沈阳农业大学后山棕壤新型肥料试验基地(始建于2013年)布置生物炭用量定位试验,设置4个生物炭用量梯度0,1.5,3,6 t·hm-2,研究不同用量生物炭对棕壤理化性质、玉米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炭对玉米苗期土壤含水量的影响不大,随着生育期的推进,逐渐表现出其保水性能;添加生物炭可以降低土壤容重,不同用量生物炭处理的土壤容重较NPK处理平均降低了6.04%,且容重随施炭量的增加而降低;施用生物炭可以提高土壤pH值、有机质和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良英 王永熙 王小伟 魏钦平 张强 刘军
【目的】探讨草炭对果园土壤理化性状及桃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以4年生桃艳丰一号为试材,应用土壤局部改良法,研究了草炭与鸡粪配合(C1P0:鸡粪50 kg/株;C2P0:鸡粪100 kg/株;C1P1:鸡粪50 kg/株+草炭10 kg/株;C2P1:鸡粪100 kg/株+草炭10 kg/株;C1P2:鸡粪50 kg/株+草炭20 kg/株;CK:自制农家肥)施用对桃园土壤理化性状、桃树根系分布和桃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鸡粪和草炭配合施用能显著降低桃园20~40 cm土层土壤容重、增大孔隙度,各处理影响顺序为C1P2>C2P1>C1P1>C2P0>C1P0;处理C1P2的土壤有效P、Fe、Z...
关键词:
草炭 桃 土壤性状 根系分布 果实品质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戴文圣 王白坡 钱银才 丁笑章
对幼龄梨树拉枝,可使幼树树冠扩大,叶幕建成加速,长枝增多,长度缩短,果枝比例增大。拉枝后总叶面积增大,树冠内膛光照减少,单位叶面积光合速率下降。拉枝处理增加各品种花序和座果量。品种间对拉枚反应有显著差异。花序量的增加以花芽易形成的黄花品种最为明显,树势强、枝条直立的4号效果较差;座果量的增加以花芽较难形成、生长势一般的7号和17号最为显著,花芽易形成的黄花则不明显。拉枝促花的效应,多数品种表现在拉枝后1a,并具一定的时效性。
关键词:
梨,品种,拉枝,早熟栽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