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326)
- 2023(5918)
- 2022(4874)
- 2021(4380)
- 2020(3634)
- 2019(8064)
- 2018(7627)
- 2017(14105)
- 2016(7952)
- 2015(8398)
- 2014(7917)
- 2013(7735)
- 2012(7109)
- 2011(6295)
- 2010(5946)
- 2009(5204)
- 2008(5079)
- 2007(4188)
- 2006(3567)
- 2005(2874)
- 学科
- 济(26327)
- 经济(26292)
- 管理(22170)
- 业(21462)
- 企(16705)
- 企业(16705)
- 方法(13092)
- 数学(11804)
- 数学方法(11698)
- 学(8752)
- 财(8551)
- 农(8218)
- 贸(6948)
- 贸易(6946)
- 易(6794)
- 中国(6602)
- 业经(6149)
- 农业(5806)
- 务(5347)
- 财务(5333)
- 财务管理(5324)
- 制(5259)
- 环境(5202)
- 技术(5135)
- 企业财务(5102)
- 银(4206)
- 银行(4152)
- 地方(4131)
- 划(4088)
- 产业(3998)
- 机构
- 大学(110774)
- 学院(109712)
- 济(41501)
- 经济(40778)
- 研究(40409)
- 管理(39933)
- 理学(35811)
- 理学院(35344)
- 管理学(34581)
- 管理学院(34426)
- 农(32542)
- 科学(30412)
- 中国(28652)
- 农业(26501)
- 业大(25782)
- 京(22805)
- 所(22544)
- 研究所(21311)
- 中心(18208)
- 农业大学(18052)
- 财(17297)
- 江(15457)
- 室(15369)
- 实验(14684)
- 省(14509)
- 院(14432)
- 财经(14388)
- 实验室(14120)
- 业(13962)
- 科学院(13756)
- 基金
- 项目(85973)
- 科学(66510)
- 基金(64051)
- 家(61284)
- 国家(60808)
- 研究(51260)
- 科学基金(50154)
- 自然(36748)
- 自然科(35943)
- 自然科学(35926)
- 自然科学基金(35311)
- 基金项目(34760)
- 省(33808)
- 社会(33115)
- 社会科(31484)
- 社会科学(31475)
- 划(29806)
- 资助(24739)
- 教育(22597)
- 计划(20479)
- 重点(20134)
- 科技(18731)
- 创(18409)
- 发(18007)
- 科研(17993)
- 部(17621)
- 编号(17605)
- 创新(17325)
- 业(17083)
- 专项(15587)
共检索到1466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薛国连 郭小平 薛东明 林雅超 冯昶栋 罗超 李晓菲
【目的】研究表土堆存中不同覆盖方式对种子库活力特征的影响,为荒漠地区煤矿损毁土地植被重建提供技术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实地表土堆存和种子库萌发试验相结合的方法,采用密目网覆盖和彩条布覆盖这2种工程上常用的表土覆盖方式,分析不同表土覆盖方式下的土壤温度、种子含水量、埋深对种子活力的影响,并监测种子库损耗情况。【结果】柠条锦鸡儿、沙蒿、羊柴、花棒4种植物种子在堆存4个月后活力均有所下降,彩条布覆盖方式下活力下降速度更快,柠条锦鸡儿、沙蒿种子在密目网覆盖下活力显著高于彩条布,羊柴、花棒种子在两种覆盖方式下无明显差异;温度、种子含水量及埋深是影响种子活力下降的重要因素,埋深对种子萌发率的影响体现在表层种子萌发率最高,最深层次之,中间层萌发率最低;堆存表土初始土壤种子库多为一年生植物,种子库密度为335粒/m~2,表土堆存4个月后土壤种子库密度显著下降,密目网覆盖方式下种子库密度为192粒/m~2,彩条布覆盖方式下种子库密度为249粒/m~2。【结论】表土堆存使得种子活力下降,温度、种子含水量及埋深对种子活力下降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表土从冬季堆存到春季期间,彩条布覆盖方式下的土壤种子库较密目网覆盖下损失更低,此期间内可以考虑彩条布作为表土覆盖方式。
关键词:
表土堆存 种子库密度 萌发率 荒漠草原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伊兴凯 张金云 高正辉 潘海发 徐义流 陈加红
【目的】探讨地面覆盖对砀山酥梨园土壤养分含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在安徽省砀山县某砀山酥梨园中,设置覆盖地膜、人工生草(人工种植毛叶苕子)、覆盖稻草与清耕(对照)4种处理,分别于试验进行的第3年和第5年,采集0~15cm和15~45cm土层土样及成熟后果实样品,测定土壤养分含量及果实的内、外品质,研究不同覆盖方式对梨园土壤养分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覆盖第5年与第3年相比,土壤养分大部分指标有所提高;试验第5年,在15~45cm土层,人工生草和覆盖稻草处理土壤速效磷含量分别较对照提高了33.51%和65.52%。试验第5年,覆盖地膜处理的果点密度比对照降低了6.29%,石细胞总含量降低了...
关键词:
砀山酥梨 覆盖方式 土壤养分 果实品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侯鹏程 徐向东 潘根兴
采用耕地质量监测资料,分析了2003年江苏省吴江市6种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变化,并与该市1982年第二次土壤普查土壤肥力调查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2003年吴江市土壤耕层平均有机碳密度比1982年提高(0.14±0.05)t.hm-2.cm-1;在稻田、桑园、菜地、林地、果园、旱地6种主要土地利用方式中,稻田土壤有机碳密度显著高于其他利用方式,并比1982年稻田耕层有机碳密度增加(0.21±0.06)t.hm-2.cm-1。近20多年来,吴江市水稻土的碳固定增加了1.8×103t,但由于该市的耕地面积减少而造成的总土壤表层有机碳库的减少量为14.32×105t。因此,稻田作为...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有机碳 水稻土 碳固定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志晓 张小全 毕庆文 汪健 黎根 邱妙文 杨铁钊
以烤烟K326为试材,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前膜后草、地膜覆盖、无覆盖3种不同覆盖方式下烤烟成熟期根系活力和叶片衰老特性变化。结果表明,与常规栽培相比,前膜后草覆盖方式下,烤烟成熟期根系活力显著提高,叶片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较高,叶片保护酶SODP、OD、CAT活性较强,MDA含量较低,烤烟衰老速度缓慢,延长烤烟成熟期,提高烤烟经济性状;而地膜覆盖方式下,烤烟根系活力降低,叶片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急剧下降,叶片保护酶SOD、POD、CAT活性下降,烤烟膜脂过氧化程度加剧,烤烟衰老速度加快。
关键词:
烤烟 覆盖方式 根系活力 衰老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球 李志辉 吴际友 陈明皋 李艳 程勇 黄明军
对湿地松二代种子园进行不同地表覆盖处理,研究其对土壤温度和湿度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1)各地表覆盖处理之间,土壤温度I、土壤温度II和土壤温度III均呈现极显著差异。(2)在不同覆盖处理下,土壤温度I的高低顺序为黑薄膜>白薄膜>对照>锯木屑;土壤温度II的高低顺序为白薄膜>黑薄膜>对照>锯木屑;土壤温度III的高低顺序跟土壤温度II相同。(3)不同土层深度下,土壤温度I的高低顺序为5 cm>15 cm>20 cm>25 cm>10 cm;土壤温度II的高低顺序为5 cm>10 cm>20 cm>25 cm>15 cm;土壤温度III的高低顺序为5 cm>10 cm>20 cm>15 cm>2...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晓峰 董海霞 徐文杰 胡亮亮 董志香 周萌 黄彩霞
【目的】探究黄土高原旱作区马铃薯不同覆盖种植方式对耗水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寻求适宜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马铃薯种植模式。【方法】于2022年在甘肃农业大学试验基地开展试验,设置垄作种植+高秸秆覆盖量(SLH)、垄作种植+低秸秆覆盖量(SLL)、平作种植+高秸秆覆盖量(PH),平作种植+低秸秆覆盖量(PL)4个覆盖处理,以传统露地平作种植为对照(CK)。【结果】覆盖处理较CK显著提高马铃薯全生育期土壤含水量0.14%~0.78%,覆盖处理在块茎形成期增墒效应最突出,较CK平均增加0~9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17.85%。覆盖处理较CK显著提高马铃薯全生育期0~180 cm土壤贮水量,SLH处理在块茎形成期和成熟期增幅最大,分别增加11.54%和11.14%。秸秆覆盖较CK显著提高薯块产量5.24%~26.16%,WUE提高10.39%~34.07%,商品薯率提高2.11%~12.88%。覆盖处理较CK显著降低马铃薯生育前期(播种期-苗期)和后期(淀粉积累期-成熟期)耗水量,显著增加生育中期(块茎形成期-淀粉积累期)耗水量,但全生育期耗水量总体显著降低。SLH、SLL、PH、PL处理较CK分别增加马铃薯总收入36.99%、20.54%、11.12%、8.45%。【结论】覆盖处理能显著提高WUE和马铃薯产量,秸秆覆盖操作简单、绿色环保、省工省力,显著增加马铃薯种植收入,垄作种植+高秸秆覆盖量(SLH)提高WUE和马铃薯产量最高,适宜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马铃薯生产种植模式中推广使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朗杰 王军峰 王超 罗安荣 关志华 王贵作 章先贵
试验采用对比方法研究3种处理(SF草浆地膜覆膜处理、PF塑料地膜覆膜处理、CK不覆盖)下玉米的生长效果。结果表明:覆膜处理可以提高土壤的湿度与含水量,各处理的土壤湿度与土壤含水量比较PF>SF>CK。覆膜处理改善了土壤生态环境对植株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由于PF完全物理阻隔了土壤与空气之间水热交换所以保水保温效果优于SF,所以从植株的生长状况比较发现,各处理植株的株高、茎粗都表现为PF>SF>CK,各处理差异不显著(P>0.05,n=6)。植株根长也表现为:PF>SF>CK,但各处理差异不显著(P>0.05,n=6),各处理植株的根冠比为PF>CK>SF。由于草浆地膜具有保水保温效果,促进玉米...
关键词:
草浆地膜 根冠比 玉米 温湿度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高茂盛 廖允成 李侠 黄金辉
【目的】揭示不同覆盖方式对渭北旱作苹果园土壤贮水的影响,为该区域改进果园土壤水分管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田间小区定位观测,对比分析秸秆覆盖、地膜覆盖、生草覆盖及裸地处理果园土壤孔隙度、土壤贮水库容及土壤贮水量等性状。【结果】秸秆覆盖明显提高了土壤孔隙度、土壤贮水库容及贮水量。覆盖3年后,各处理0—60cm土层平均土壤孔隙度大小为秸秆覆盖>生草覆盖>裸地>地膜覆盖,地膜覆盖降低了土壤孔隙度;在0—60cm土层,秸秆覆盖处理土壤饱和贮水量、吸持贮水量及滞留贮水量分别较裸地及地膜覆盖高2.18、0.84、1.34mm及2.52、1.15、1.36mm,生草处理土壤饱和贮水量、吸持贮水量及滞...
关键词:
苹果园 土壤贮水 土壤孔隙度 覆盖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玉坤 闫翠萍 杨利艳 宁东贤 杨秀丽 杨丽萍 李楠
为了研究秸秆和地膜2种覆盖方式对黑花生生长发育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以黑花生品种(系)豫花黑1号和临黑3号为试验材料,分析叶片光合特性和籽粒品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地膜和秸秆覆盖均可改善耕层土壤的水分环境,促进黑花生植株的主茎高、侧枝长和分枝数,全膜覆盖效应要优于其他方式和对照;全膜覆盖可显著增加叶面积指数、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和气孔导度值,提高叶片光合效率,要好于半膜和秸秆覆盖; 4种方式可不同程度地提高籽粒含油量、粗蛋白、油酸含量等品质性状,对籽粒锌元素含量的促进效应大于对硒含量的影响;豫花黑1号品种稳定性较好,而临黑3号更具环境可塑性。
关键词:
覆盖方式 黑花生 光合 品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丁胜华 谷战英 陈建华 吴柯豫 唐云鹏
为了研究不同地表覆盖对毛竹林地温及竹笋生长的影响,共设置了稻草覆盖型、稻草谷壳覆盖型、竹叶覆盖型及半荒芜型(对照)等4种处理类型,在发笋期测量了地表、10 cm深及20 cm深的林地土壤温度,并连续7 d观测了笋高、竹笋地径,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较,地表覆盖对笋高及地径均产生了极显著或显著的影响,至少增加笋高55.87%,增粗地径18.59%;地表覆盖对各层土温影响差异不显著。总体来说,稻草覆盖型影响,稻草谷壳覆盖型效果较显著,其次是竹叶覆盖型,半荒芜型表现较差。
关键词:
毛竹 竹笋 土壤温度 地表覆盖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建华 佘婷婷 谷战英 吴柯豫 唐光武 唐云鹏
通过对毛竹林地采用不同覆盖处理(稻草覆盖、稻草谷壳覆盖、竹叶覆盖),研究其对笋高及地径的影响,为毛竹高质高产提供科学依据。春季对样地竹笋进行连续观测,结果表明:地表覆盖能明显促进笋高、地径的生长,但是,不同的覆盖物产生的作用大小不同。3种覆盖物中稻草覆盖产生的作用最大,稻草谷壳覆盖次之,竹叶覆盖最小。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地表覆盖的管理措施对毛竹的生长有重要意义。因此,可以采用稻草覆盖作为改善毛竹低产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毛竹 不同地表覆盖 笋高 地径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曹群根 冯世祥 何月祥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8种覆盖物对林地土壤温度的调节和对雷竹林笋期、笋产量及竹林经济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8种覆盖物均提高了林地土壤温度,提早了始笋期,延长了产笋期,增加了竹林的笋产量与产值。经综合评定,若糠覆盖为最佳处理,与对照相比,其试验林地表层土壤(0~25cm)温度提高3.83℃,始笋期提早41d,笋期延长40d,产量、产值和纯收益分别增长29.4%、270.3%和310.2%。
关键词:
林地覆盖,雷竹林,笋期,笋产量,经济效益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蔡太义 黄会娟 黄耀威 路文涛 贾志宽 杨宝平
为探明渭北旱塬不同秸秆覆盖量对春玉米田土壤活性有机碳(LOC)、碳库管理指数(CMI)和作物产量的影响,于2007—2010年在陕西合阳县旱农试验站进行定位试验,以不覆盖为对照(CK),设置了3个水平秸秆覆盖量处理:4 500 kg/hm2(S1)、9 000 kg/hm2(S2)和13 500 kg/hm2(S3)。结果表明,0~20 cm土层,与CK相比,S1、S2和S3总有机碳(TOC)质量分数分别提高5.08%、14.12%和28.03%(P<0.05);活性有机碳(LOC)分别显著提高19.20%、44.02%和23.50%(P<0.05);碳库管理指数(CMI)分别显著提高20.9...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毅 陶勇 万开元 张过师 陈树森 陈防
以坡耕地柑桔园为研究对象,地表覆盖方式采用对照、秸秆覆盖和地膜覆盖3个处理,实验采用完全方案。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坡地地膜覆盖处理一定程度增加了径流量,而秸秆覆盖处理与对照每次降雨径流量基本相当;各处理土壤氮磷养分均有一定程度的流失,以氮素流失量较高,磷素流失量相对较低;在地膜覆盖条件下,柑桔园地表径流中N、P流失量较高,其总氮和总磷流失系数分别达0.054%和0.064%,而秸秆覆盖总氮和总磷流失系数最低;对不同地表覆盖方式柑桔园地表径流水体氮素形态特征分析表明,可溶性氮素占总氮的比例较高,可溶性氮素中又以NO3--N为主,而NH4+-N所占的比重较低。以上结果说明,在丹江口库区,氮素...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儒 崔荣美 贾志宽 韩清芳 路文涛 侯贤清
【目的】探索半湿润区沟垄覆盖栽培条件下冬小麦田的蓄水保墒效果和增产增收效应。【方法】采用普通地膜、液体地膜和秸秆设置不同沟垄覆盖栽培模式,连续3年对冬小麦土壤水分、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在冬小麦全生育期,垄覆地膜沟覆秸秆的蓄水保墒作用最为明显,能有效改善土壤的水分利用状况。垄覆地膜沟覆秸秆和垄覆液膜沟覆秸秆的产量最高,3年平均产量分别较平作不覆(CK1)提高39.3%(P<0.05)和29.4%(P<0.05),较垄不覆沟不覆(CK2)提高35.6%(P<0.05)和25.9%(P<0.05),WUE平均分别较CK1提高39.6%(P<0.05)和30.3%(P<0...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