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788)
- 2023(20347)
- 2022(17479)
- 2021(15992)
- 2020(13745)
- 2019(31306)
- 2018(30814)
- 2017(59310)
- 2016(32467)
- 2015(36161)
- 2014(35691)
- 2013(35376)
- 2012(32174)
- 2011(28852)
- 2010(28724)
- 2009(26769)
- 2008(26715)
- 2007(23640)
- 2006(20900)
- 2005(18543)
- 学科
- 济(131065)
- 经济(130884)
- 业(113925)
- 管理(107706)
- 企(100979)
- 企业(100979)
- 方法(62640)
- 数学(52159)
- 数学方法(51536)
- 财(42805)
- 农(38827)
- 业经(36705)
- 中国(31350)
- 务(30034)
- 财务(29957)
- 财务管理(29906)
- 制(28797)
- 企业财务(28473)
- 农业(26729)
- 学(25929)
- 技术(23350)
- 贸(23156)
- 贸易(23147)
- 理论(22991)
- 地方(22654)
- 易(22475)
- 和(21855)
- 体(20878)
- 划(20790)
- 环境(19489)
- 机构
- 学院(466425)
- 大学(464829)
- 济(185715)
- 管理(184951)
- 经济(181916)
- 理学(160219)
- 理学院(158510)
- 管理学(155718)
- 管理学院(154873)
- 研究(150894)
- 中国(114969)
- 京(98144)
- 科学(95085)
- 财(89329)
- 农(85190)
- 所(76367)
- 业大(74506)
- 财经(71390)
- 研究所(69363)
- 江(69207)
- 中心(68791)
- 农业(67343)
- 经(65046)
- 北京(60963)
- 范(56393)
- 经济学(56038)
- 师范(55674)
- 州(54934)
- 院(54636)
- 财经大学(53128)
- 基金
- 项目(318079)
- 科学(249854)
- 基金(232184)
- 研究(225836)
- 家(204747)
- 国家(203036)
- 科学基金(174545)
- 社会(143059)
- 社会科(135694)
- 社会科学(135659)
- 省(124606)
- 基金项目(122903)
- 自然(116357)
- 自然科(113719)
- 自然科学(113687)
- 自然科学基金(111706)
- 划(104941)
- 教育(104024)
- 资助(96130)
- 编号(90064)
- 成果(71802)
- 重点(71471)
- 部(69767)
- 创(67366)
- 发(66452)
- 创新(62560)
- 课题(61915)
- 科研(61632)
- 教育部(59545)
- 国家社会(59141)
- 期刊
- 济(201955)
- 经济(201955)
- 研究(131604)
- 中国(85507)
- 学报(79218)
- 农(77499)
- 财(72861)
- 管理(71439)
- 科学(70660)
- 大学(60087)
- 学学(57357)
- 农业(52851)
- 教育(44044)
- 技术(40721)
- 融(40261)
- 金融(40261)
- 财经(35807)
- 业经(34503)
- 经济研究(31493)
- 经(30629)
- 业(30010)
- 问题(26541)
- 技术经济(23709)
- 版(23452)
- 科技(22637)
- 现代(21259)
- 财会(21209)
- 理论(20998)
- 统计(20882)
- 商业(20711)
共检索到6767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孙阳阳
以2011~2019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考察研发补贴和生产补贴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发现:(1)研发补贴和生产补贴都提升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并且研发补贴的作用效果更强;(2)研发补贴是通过提高企业创新水平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而生产补贴是通过改善企业融资约束状况来实现的;(3)研发补贴对国有和非国有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都有促进作用,而生产补贴仅对非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激励作用;(4)研发补贴对大型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作用最强,而生产补贴更能促进中小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政府要对不同类型企业实施差异化的补贴方式,进而提升补贴政策效果。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春临 许薛璐 刘航
政府补贴是实施产业政策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对资源配置的扭曲效应也日益凸显。相对于选择性补贴,竞争性补贴对市场秩序的负面作用较小,更有助于促进企业创新、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利用673家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竞争性补贴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结果显示:政府补贴在行业内的集中度越低,越有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即竞争性补贴对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中,技术进步效率(TC)和规模改善效率(SEC)更容易得到竞争性补贴的正向贡献,而其对技术改善效率(TEC)为抑制作用。为推动供给侧改革和产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春临 许薛璐 刘航
政府补贴是实施产业政策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对资源配置的扭曲效应也日益凸显。相对于选择性补贴,竞争性补贴对市场秩序的负面作用较小,更有助于促进企业创新、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利用673家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竞争性补贴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结果显示:政府补贴在行业内的集中度越低,越有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即竞争性补贴对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中,技术进步效率(TC)和规模改善效率(SEC)更容易得到竞争性补贴的正向贡献,而其对技术改善效率(TEC)为抑制作用。为推动供给侧改革和产业转型升级,我国应进一步深化产业政策实施手段的创新,注重竞争性普惠式的财税支持,减少政府对资源配置机制的过度干预。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胡日东 曹婧博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供给结构变化不利于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但会促使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并通过对其他因素的影响促进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因此,人口老龄化与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是多种效应综合作用的结果,是非线性的,并有异质性表现。以2000—2019年沪深A股上市制造业企业为样本的分析表明:人口老龄化与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倒U型"非线性关系;现阶段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种促进效应在中部地区最为显著,东部地区次之,而在西部地区不显著;人口老龄化会通过提高劳动力成本、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和增加R&D投入等路径促进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应优化和完善人口、教育及劳动政策,积极发掘和创造人口红利,以弱化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供给结构的消极影响;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从依赖人口红利的要素驱动转向利用技术红利的创新驱动,进一步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方明 朱章礼
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基于资源基础观与企业能力理论,从企业内部资源、企业能力和治理结构三个维度构建制造业服务化评价体系,以2014—2019年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研究制造业服务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及政府补助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服务化对技术效率的影响表现为显著的U型,但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并不显著;政府补助对于服务化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起着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为制造业企业实施服务化转型升级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世文 张尹 祝演
金融科技被认为是破解融资约束问题的有效手段,而融资约束又是制约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因素。因此本文以中国2016—2020年6985家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数据挖掘法构建区域金融科技指数,利用OP法和SA指数法分别计算全要素生产率、融资约束,对金融科技、融资约束与全要素生产率三者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金融科技能够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这一结论在剔除直辖市的数据和进行随机样本抽取等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金融科技能够通过缓解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相比于国有企业,金融科技对民营企业的正向影响更加显著;金融科技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负向作用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大而更加明显。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任曙明 吕镯
由于装备制造业具有技术含量高、研制难度大、资本密集度高的特点,从融资视角看,中国装备制造企业面临着严重的融资约束,生产率易受到外部冲击。然而,近年来,这类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却保持着持续平稳增长。本文提出融资约束背景下政府补贴对生产率的平滑机制,利用ACF法测算生产率,在双边随机边界模型统一框架下率先定量估算融资约束、政府补贴对生产率的效应,进而解释上述现象。研究发现:平均而言,政府补贴完全抵消了融资约束对生产率的负面效应,政府补贴的平滑机制促进了装备制造企业生产率平稳持续增长。然而,也存在1/4的企业,政府补贴对生产率的正面效应小于融资约束的负面效应。因而,政府应该谨慎、有针对性地制定补贴政策...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政 杨思莹 路京京
政府是保障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应当在推动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过程中有所作为。作为支持和引导制造业转型发展最直接的方式,政府补贴对于我国制造业企业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经营效率具有重要的导向性和保障性作用。本文基于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政府补贴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补贴有效促进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分位数回归结果表明,随着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提升,政府补贴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边际作用逐渐减弱。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研发投入会负向调节政府补贴的作用效果,即企业研发投入越高,政府补贴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越低。对企业所有权异质性考察发现,政府补贴对非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高于国有企业,在国有企业中,补贴对中央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高于地方国有企业。因此,应当重视政府补贴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依据企业特征采取多样化的补贴方案和措施,推动制造业企业效率提升。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胡玫 刘春生 陈飞
根据广东省制造业的相关数据,运用空间集聚指数法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测算出该省产业集聚指标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通过对计量模型的回归分析,得出广东省制造业产业集聚对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比较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各地区和相关企业应该重视产业集聚对生产率的提高作用,利用产业集聚的外部经济来促进区域经济和企业自身的发展。
关键词:
产业集聚 全要素生产率 竞争优势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郭春娜
本文构建了技术进步内生的生产函数,并根据企业微观面板数据,采用OP模型和收敛模型测算了中国制造业全国层面及区域层面的全要素生产率,并分析了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地区差异和收敛性。结果显示:2002~2011年中国制造业全国层面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2.36%,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2011年仅为-2.14%;在地区差异上,东部地区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要低于中西部地区;收敛分析显示,全域的全要素生产率既不存在β收敛也不存在σ收敛,但却存在"俱乐部"收敛,即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内部各自收敛;同时,本文的分析还显示,资本增长率和研发投入都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有显著正影响。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杨汝岱
本文首先依托1998-2009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从构建面板数据、资本变量处理、价格指数处理等方面全面规范整理该数据库,并基于OP、LP等方法计算企业层面全要素生产率,详细考察中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变迁;接下来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为基础,从资源配置效率的角度讨论经济结构转型问题;最后从国有企业改革角度讨论影响资源配置效率的因素。研究发现:(1)中国制造业整体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速度在2%一6%之间,年均增长3.83%,增速存在较大的波动;(2)制造业生产率增长的来源更多是企业成长,其增长的空间在不断缩小,亟待依托资源配置效率改善的新的增长模式;(3)不同所有制类型企业的效率差异较大,即使...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阎世平 李毅婷 韦庄禹
土地资源配置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关系密切。本文利用2003-2020年全国296个城市的土地出让数据和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土地资源配置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正向依存关系,稳健性检验进一步验证了该结论;(2)土地资源配置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异质性特征,对中、西部地区企业和小企业的影响较大;(3)进一步分析发现:当市场化水平或企业研发创新强度更高时,土地资源配置效率提升会更强。基于此,要提升引进企业质量,重点引进“专、精、特、新”的高效率企业,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加快推进土地出让市场化进程;完善多方合作的城市土地管理机制。
关键词:
土地资源配置 全要素生产率 协议出让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潘艺 张金昌
文章将2011—2020年数字金融数据与同期A股和新三板制造业企业数据进行匹配,实证研究了数字金融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会显著提升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机制研究表明,数字金融发展缓解了制造业企业“融资贵”的问题,利息负担水平起到了中介效应,但负债融资水平和权益融资水平没有起到中介效应;异质性分析显示,数字金融发展对提升国有、大型、非劳动密集型、东部地区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更显著。研究结论为提升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数字金融 融资水平 全要素生产率 制造业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邓宏 尹斯斯 马如飞
近年来,通过城市群规划重构区域发展格局,释放企业发展新动能,已成为国内外驱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文章基于2015—2021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以粤港澳大湾区规划作为准自然实验,使用双重差分法考察大湾区城市群规划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影响。研究发现:(1)大湾区规划显著提高了区域内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在进行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2)相比之下,大湾区规划更大程度提升了外资及其他企业、中心城市企业和传统制造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3)从机制分析来看,大湾区规划主要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提高人力资本集聚来促进企业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文章丰富了区域政策效应的研究,为制定区域发展战略和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供参考。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罗佳 张蛟蛟 李科
我国数字经济产业的迅猛发展有目共睹。文章基于2008-2019年制造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利用企业专利数据识别数字技术创新情况,研究了数字技术创新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拥有数字技术专利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显著高于没有数字技术专利的企业,而且数字技术创新规模越大,越有利于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这表明数字技术创新能够促进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行业数字化程度越高,数字技术创新越能发挥积极作用。此外,国有制造业企业与西部地区制造业企业的数字技术创新对自身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加明显。机制分析发现,短期内数字技术创新会导致企业运营成本上升,阻碍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数字技术创新还能通过提高企业创新效率与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而缓解劳动要素投入扭曲则是数字技术创新通过缓解企业资源错配发挥作用的主要渠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