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48)
- 2023(5569)
- 2022(4639)
- 2021(4128)
- 2020(3420)
- 2019(7430)
- 2018(7058)
- 2017(12747)
- 2016(7262)
- 2015(7599)
- 2014(7121)
- 2013(6936)
- 2012(6357)
- 2011(5626)
- 2010(5249)
- 2009(4784)
- 2008(4661)
- 2007(3871)
- 2006(3210)
- 2005(2595)
- 学科
- 济(23563)
- 经济(23533)
- 业(18947)
- 管理(18840)
- 企(14380)
- 企业(14380)
- 方法(12009)
- 数学(10962)
- 数学方法(10898)
- 学(9050)
- 农(7647)
- 财(6865)
- 贸(6521)
- 贸易(6521)
- 易(6383)
- 中国(5777)
- 业经(5598)
- 农业(5383)
- 技术(4737)
- 环境(4624)
- 务(4399)
- 财务(4398)
- 财务管理(4393)
- 企业财务(4185)
- 制(3924)
- 产业(3818)
- 划(3648)
- 水产(3644)
- 地方(3481)
- 出(3465)
- 机构
- 大学(103689)
- 学院(102995)
- 研究(39332)
- 济(37482)
- 经济(36892)
- 管理(35703)
- 农(34949)
- 理学(32560)
- 理学院(32122)
- 科学(31382)
- 管理学(31330)
- 管理学院(31190)
- 农业(28708)
- 中国(26583)
- 业大(26557)
- 所(22727)
- 研究所(21748)
- 京(20982)
- 农业大学(19261)
- 中心(16932)
- 室(16302)
- 实验(15805)
- 业(15338)
- 实验室(15167)
- 省(14803)
- 财(14611)
- 江(14443)
- 重点(14433)
- 院(14047)
- 科学院(13567)
- 基金
- 项目(82734)
- 科学(62880)
- 基金(60967)
- 家(59391)
- 国家(58935)
- 科学基金(47837)
- 研究(47139)
- 自然(35735)
- 自然科(34964)
- 自然科学(34949)
- 自然科学基金(34368)
- 省(33239)
- 基金项目(33057)
- 社会(30069)
- 划(29292)
- 社会科(28559)
- 社会科学(28550)
- 资助(23991)
- 计划(20884)
- 教育(20756)
- 科技(19602)
- 重点(19520)
- 创(17747)
- 科研(17544)
- 业(17516)
- 发(17486)
- 部(16817)
- 创新(16736)
- 农(16428)
- 专项(15830)
共检索到1322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高攀 蒋明 文华 赵宇江 吴凡 刘伟
以鱼粉和豆粕为蛋白源,鱼油和豆油等比例混合油为脂肪源,共配制4个蛋白水平(20%、25%、30%、35%),每一蛋白水平设4个脂肪水平(4.5%、8%、11.5%、15%),共16组饲料。每组设3个重复,在水温23~29℃下,连续投喂初始体重为(16.84±0.28)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10周,研究不同蛋白能量比饲料对草鱼幼鱼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肠道蛋白酶的活性随着饲料蛋白含量的升高而显著升高(P0.05),蛋白水平在35%时,高脂肪抑制了蛋白酶活性,肝胰脏...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田娟 高攀 蒋明 文华 吴凡 刘伟 杨长庚 喻丽娟
以鱼粉和豆粕为蛋白源,鱼油和豆油等比例混合油为脂肪源,采用4×4因子实验来确定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幼鱼饲料中的合适蛋白能量比(p/e),其中饲料蛋白水平分别为20%、25%、30%、35%,能量水平为12.5、13.7、15、16.2 k J/g,饲料蛋白能量比的范围为12.1~27.3 mg/k J,共16组饲料,每组设3个重复,连续投喂初体质量(16.85±0.29)g的草鱼幼鱼10周,研究饲料蛋白能量比对草鱼幼鱼生长性能、蛋白利用和体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最高末体质量和特定生长率出现在p/e为18.3 mg/k J组,而p/e为16.0 mg/k...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公绪鹏 李宝山 张利民 张燕 王际英
为探求云纹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E.moara♀)幼鱼饲料的最适蛋白质和能量含量,以鱼粉和大豆浓缩蛋白为蛋白源、添加鱼油构建能量梯度,配制粗蛋白含量为46%、50%和54%,能量含量为20.00、20.50和21.00 kJ/g,蛋能比为22.0426.87 mg/kJ的9组饲料,编号为D1D9组,投喂初始体重为(46.23±0.51)g的云纹龙胆石斑鱼幼鱼56 d。结果显示,蛋白质和能量的交互作用对云纹龙胆石斑鱼幼鱼增重率影响显著(P<0.05),蛋白质和能量升高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公绪鹏 李宝山 张利民 张燕 王际英
为探求云纹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E.moara♀)幼鱼饲料的最适蛋白质和能量含量,以鱼粉和大豆浓缩蛋白为蛋白源、添加鱼油构建能量梯度,配制粗蛋白含量为46%、50%和54%,能量含量为20.00、20.50和21.00 kJ/g,蛋能比为22.0426.87 mg/kJ的9组饲料,编号为D1D9组,投喂初始体重为(46.23±0.51)g的云纹龙胆石斑鱼幼鱼56 d。结果显示,蛋白质和能量的交互作用对云纹龙胆石斑鱼幼鱼增重率影响显著(P<0.05),蛋白质和能量升高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乔慧 黄成 王喆 潘建林
将40尾成熟黄颡鱼(Pseudobagrus fulvidraco)分成两组,分别饲喂高蛋白的幼鳗人工配合饲料和低蛋白的鲤鱼人工配合饲料50 d,每10 d分别从各组中随机取3尾做消化酶测定。结果显示:幼鳗人工配合饲料组的黄颡鱼胃中淀粉酶比活力呈下降趋势,蛋白酶比活力呈上升趋势,肠中淀粉酶比活力变化不明显,而蛋白酶比活力呈上升趋势;鲤鱼人工配合饲料组的黄颡鱼胃内和肠内淀粉酶比活力均呈上升趋势,而蛋白酶比活力均呈下降趋势。淀粉酶比活力与蛋白酶比活力的比值(A/P值)比较显示:高淀粉成分的食物长期诱导下可以使黄颡鱼体内淀粉酶相对含量上升,并且出现食性转化的现象;高蛋白成分的食物长期诱导不能使淀粉酶...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建学 卫育良 徐后国 孙曙光 梁萌青
为探求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幼鱼饲料的最适蛋白质能量比,以鱼粉和豆粕作为主要蛋白源,鱼油、豆油作为主要脂肪源,配制粗蛋白含量为36%、42%、48%,粗脂肪含量为8%、12%、16%,蛋能比为17.06~24.20 mg/kJ的9组饲料。投喂初始体重为14.95 g的红鳍东方鲀幼鱼56 d。结果显示:由双因素分析方法得出,饲料的蛋白水平、脂肪水平和蛋能比水平均可显著影响红鳍东方鲀的末重、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且在饲料蛋白为36%,显著低于蛋白为42%和48%组,但饲料蛋白为42%和48%组之间无显著差异,在脂肪为8%时,显著低于饲料脂肪为12%组,但饲料脂肪为12%组与16%之间无显著差异。此外,饲料的蛋白和脂肪水平对红鳍东方鲀生长和饲料利用的相关指标均无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由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终末体重、饲料效率、特定长率均是Diet8(48/12)蛋白水平48%、脂肪水平12%处理组最高,显著高于Diet1(36/8)蛋白水平36%、脂肪水平8%处理组、Diet2(36/12)蛋白水平36%、脂肪水平12%处理组、Diet3(36/16)蛋白水平36%、脂肪水平16%处理组(P0.05)。因此,根据实验结果综合考虑生长性能及蛋白质节约效应,红鳍东方鲀幼鱼的最适蛋白水平42%,脂肪水平12%,蛋能比为20.75 mg/kJ。
关键词:
红鳍东方鲀 蛋白质 能量 蛋能比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宋超 胡成硕 章龙珍 赵峰 刘鉴毅
以点篮子鱼(SiganuS guttatuS)幼鱼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人工饲料和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ra)饲喂点篮子幼鱼,实验周期90 d,对比两种饲料对点篮子鱼幼鱼的生长性能和消化酶活性影响。结果显示,人工饲料组幼鱼增重率、特定生长率、相对增长率及肌肉的粗蛋白、粗脂肪含量、比内脏重和比肝重均显著高于浒苔组(p<0.05),而粗灰分、比肠重、比肠长显著低于浒苔组(p<0.05);人工饲料组幼鱼胃中胃蛋白酶活性,前肠和中肠的胰蛋白酶活性,幽门盲囊、肠和肝脏的脂肪酶活性均显著高于浒苔组,而幽门盲囊和肠的淀粉酶活性则显著低于浒苔组(p<0.05)。饲喂浒苔的点篮子鱼幼鱼虽然生...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赛清云 王远吉 吴旭东 邱小琮
以粗蛋白、总能、赖氨酸、非植酸磷为试验因素,各设6个水平,采用均匀设计U6*(64)制成6种配合饲料,饲喂黄河鲇(Silurus lanzhouensis)幼鱼60 d,研究黄河鲇对饲料粗蛋白和能量的需要量。以相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肌肉RNA/DNA值为指标,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并对方程进行降维分析和优化求解。结果显示:摄食第3组饲料(蛋白质42%,总能19.50 kJ/g)试验鱼相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肌肉RNA/DNA均获得最大值,分别为84.83%、1.02%、2.98;随着饲料中粗蛋白、总能的增加,鱼体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肌肉RNA/DNA值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蒋广震 刘文斌 王煜衡 李向飞 庄苏
探讨了不同的蛋白和脂肪水平对斑点叉尾生长与品质等的影响,试验设计以豆粕调节蛋白含量,混合油脂(鱼油∶豆油=1∶1)调节脂肪含量,并以α-淀粉和次粉为填充物,共配制3个蛋白(P)水平(28%,32%,36%),每一蛋白水平设3个脂肪(L)水平(5.0%,7.5%,10.0%),共9种饲料,分别为P28L10,P32L10,P36L10,P28L7.5,P32L7.5,P36L7.5,P28L5,P32L5和P36L5,每组4重复,每重复80尾鱼[(1.5±0.02)g]。饲养60d后,进行生产性能测定,并采集肌肉等组织样本,测定相关指标。结果表明:饲料蛋白脂肪比对斑点叉尾幼鱼生长有显著影响(...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郭鑫伟 谭北平 迟淑艳 董晓慧 杨奇慧 刘泓宇 章双
为评估蛋白质水平与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生长、血清激素和消化酶活性的相关性,探究珍珠龙胆石斑鱼饲料中蛋白质水平对其健康生长的影响,实验选取珍珠龙胆石斑鱼[初始体质量(6.50±0.00) g]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分别投喂35%、40%、45%、50%、55%和60%蛋白质水平的饲料,通过8周的摄食生长实验。结果显示,50%组的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高于其他组;55%和60%组血清总蛋白(TP)含量显著高于35%组;50%组血清生长激素(GH)和胰岛素(INS)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45%组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50%组胃蛋白酶活性和肠胰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肠淀粉酶活性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并在55%和60%组达到最低值。WGR与血清GH之间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研究表明,以WGR为评价指标,经折线模型拟合得出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对饲料中蛋白质的需求量为51.57%。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佳毅 叶元土 张伟涛 汪军涛 袁建明
比较了5种不同脂肪(能量)蛋白比的配合饲料对初始平均体重(7.75±1.17)g梭鲈幼鱼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喂不同脂肪蛋白水平的饲料,以能量蛋白比为45.94kJ/g试验组的生长速度最快[SGR为(2.86±0.17)%/d]、饲料系数最低(FCR为1.57±0.12)、蛋白质沉积率和能量保留率最大,分别为98.44%±2.38%和30.88%±3.83%;以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为变量因子,以梭鲈幼鱼的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沉积率和能量保留率为指标,通过二元二次回归方程得出梭鲈最大生长速度时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为39.80%,脂肪含量为8.79%,总能为18.53MJ/kg,脂肪蛋白比为...
关键词:
梭鲈 幼鱼 脂肪蛋白比 生长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杨代勤 严安生 陈芳 阮国良 方长琰
进行了黄鳝喜食的天然动物性饵料蚯蚓、鲢肌肉和配合饲料对黄鳝消化酶活性影响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黄鳝各消化组织中蛋白酶活性均以摄食蚯蚓组增加幅度最大,其次为摄食鲢肌肉组,而以摄食配合饲料的蛋白酶活性增加最小;(2)胰蛋白酶的活性变化则以摄食鲢肌肉组的增加幅度最大,以摄食蚯蚓组次之,摄取配合饲料组的增加幅度最小;(3)淀粉酶的活性以摄取配合饲料的黄鳝的增加幅度最大,其次为摄食鲢肌肉组,增加幅度最小的为摄取蚯蚓组个体;(4)脂肪酶的活性变化以摄取鲢肌肉的增加幅度最大,其次为摄食蚯蚓的,摄食配合饲料组增加幅度最小。这表明不同饲料对黄鳝消化器官消化酶的活性影响不同,这可能与不同饲料的营养组成、性质...
关键词:
黄鳝 动物饵料 配合饲料 消化酶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曲艺 吴志新 杨丽 彭小云 袁娟 毕鹏 刘红 陈孝煊
在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饲料中分别添加0(Ⅰ组)、1×108(Ⅱ组)、3×108(Ⅲ组)、5×108cfu/g(Ⅳ组)芽孢杆菌(Bacillus spp.)持续投喂草鱼,收集粪便测定草鱼对各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和消化酶活性。结果表明:投喂30d后,Ⅱ、Ⅲ组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表观消化率和Ⅳ组粗蛋白、粗脂肪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高于Ⅰ组(对照组),其中Ⅱ组的表观消化率最高,且芽孢杆菌添加量与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最符合一元二次曲线方程。Ⅱ组中肠和Ⅱ、Ⅲ组肝胰脏蛋白酶活性均显著提高;Ⅱ组的前肠和后肠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Ⅱ、Ⅲ组后肠脂肪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投喂6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马兴宇 唐忠林 陈树桥 周国勤 徐钢春
转食配合饲料是大口黑鲈(Micropterussalmoides)幼鱼培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找到大口黑鲈幼鱼适宜转食的规格以及转食对幼鱼生理生化的影响,本研究探讨了摄食丰年虫(Artemia salina)幼鱼转食饲料后,其存活率、组织抗氧化酶和消化酶活性及肠道菌群的变化。实验选取了平均体长分别为(1.06±0.02)cm、(2.04±0.03)cm、(3.02±0.04) cm、(4.05±0.04) cm、(5.01±0.04) cm共5种规格幼鱼,设为体长1 cm、2 cm、3 cm、4 cm、5 cm组进行转食实验,统计了幼鱼自然死亡率、存活率和残食率。通过酶活测定方法对比分析了转食前后幼鱼肝脏与肌肉组织的抗氧化酶活性变化及胃、肠道和幽门盲囊组织的消化酶活性变化。通过高通量测序方法对比分析了转食前后幼鱼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显示:(1)体长1cm幼鱼转食死亡率、残食率最高,存活率最低,分别为60.31%、30.85%和8.84%;体长4cm、5cm幼鱼死亡率和残食率为0,存活率为100%,表明规格越大死亡率和残食率越低,存活率越高。(2)转食后肝脏与肌肉的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分别升高了86.97%和16.62%(P<0.05),肝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下降了58.60%(P<0.05)。(3)转食对肠道中消化酶活性影响最为显著,转食后肠道中胰蛋白酶、脂肪酶及淀粉酶活性均显著下降,分别为50.11%、40.71%和42.79%(P<0.05);胃中胰蛋白酶活性下降了18.33%(P<0.05),幽门盲囊中消化酶活性无显著性变化。(4)转食后肠道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显著下降(40.91%vs13.33%),厚壁菌门(Firmicutes)显著上升(14.03%vs64.60%);属水平上转食前优势菌为分支杆菌属(Mycobacterium, 24.73%)、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 10.25%)和副球菌属(Paracoccus, 10.05%),转食后优势菌为乳球菌属(Lactococcus, 14.96%)、支原体属(Mycoplasma, 13.55%)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 9.32%);转食前后共有不同水平的51个细菌类群发生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幼鱼最佳转食规格为体长3~4 cm,转食产生的应激反应引起了组织氧化损伤,降低了消化酶的活性,肠道优势菌群发生显著的转变。本研究可为提高大口黑鲈幼鱼转食存活率及添加外源辅助消化物质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韩光明 王爱民 徐跑 罗前明 孙雪
研究了吉富罗非鱼幼鱼的成活率、肌肉成分及消化酶活性与饲料中不同脂肪水平的关系。设置饲料中鱼油添加量为0%、2%、4%、6%、8%和15%共6个梯度组,其脂肪水平分别为1.73%、3.71%、5.69%、7.67%、9.64%和16.55%共3个重复,饲养90d。吉富罗非鱼饲养中成活率的范围在84.76%~99.05%之间,但是投喂16.55%饲料的吉富罗非鱼成活率显著低于3.71%脂肪组(P<0.05)。7.67%组的试验末鱼平均体重和体长显著大于1...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不同蛋白质和能量水平对建鲤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饲料蛋白水平对达氏鲟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消化酶活性以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不同脂肪源饲料对洛氏鱥生长及消化酶和蛋白质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饲料蛋白质水平对拟穴青蟹幼蟹生长性能、体成分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不同碳水化合物和蛋白水平膨化饲料对大规格草鱼生长、肠道消化酶及血清指标的影响
蛋公鸡和肉仔鸡蛋白消化酶活性及饲料氨基酸消化率的比较研究
饲料中不同蛋白含量对斑节对虾幼虾生长及消化酶的影响
饲料中添加蛋白酶Aquagrow对鲤生长和蛋白质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蛋白能量比对中华绒螯蟹蛋白酶活力和饲料消化率的影响
发酵饲料对鲤鱼幼鱼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肌肉品质和免疫机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