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79)
2023(7164)
2022(5909)
2021(5227)
2020(4336)
2019(9600)
2018(9079)
2017(16746)
2016(9354)
2015(9939)
2014(9492)
2013(9345)
2012(8675)
2011(7819)
2010(7517)
2009(6774)
2008(6648)
2007(5744)
2006(4986)
2005(4311)
作者
(32341)
(26810)
(26786)
(25016)
(17061)
(13269)
(11776)
(10773)
(10368)
(9385)
(9244)
(8934)
(8858)
(8684)
(8529)
(8465)
(8373)
(8062)
(7790)
(7750)
(7193)
(6632)
(6413)
(6262)
(6143)
(6069)
(5841)
(5810)
(5583)
(5568)
学科
(34636)
经济(34580)
管理(25013)
(24535)
(19023)
企业(19023)
方法(16648)
数学(14931)
数学方法(14784)
(11038)
(10377)
(9458)
中国(9118)
(8328)
贸易(8325)
(8121)
业经(7937)
农业(7198)
(6144)
技术(5950)
环境(5947)
地方(5782)
(5669)
财务(5667)
财务管理(5653)
企业财务(5403)
(5058)
银行(4997)
(4969)
金融(4968)
机构
大学(136213)
学院(134095)
研究(53185)
(52481)
经济(51548)
管理(47637)
理学(42466)
理学院(41886)
管理学(40942)
管理学院(40748)
(39601)
科学(38779)
中国(37475)
农业(32369)
业大(30382)
(30074)
(29039)
研究所(28302)
中心(22838)
(21521)
农业大学(21257)
(19765)
(19623)
(18615)
(18290)
财经(17789)
北京(17771)
(17595)
科学院(17507)
实验(17076)
基金
项目(102604)
科学(78843)
基金(75729)
(72694)
国家(72135)
研究(61867)
科学基金(58787)
自然(42570)
自然科(41633)
自然科学(41616)
自然科学基金(40918)
基金项目(40324)
(40184)
社会(39971)
社会科(37903)
社会科学(37891)
(35712)
资助(30581)
教育(27263)
重点(24273)
计划(24246)
科技(22299)
(22002)
(21677)
(21570)
科研(21389)
编号(20906)
(20507)
创新(20417)
(18752)
期刊
(50228)
经济(50228)
学报(37336)
(34122)
研究(33634)
科学(29651)
大学(25770)
中国(25407)
学学(25048)
农业(23141)
管理(16167)
(15438)
(13110)
业大(11451)
农业大学(9714)
经济研究(9500)
(9472)
金融(9472)
(8890)
财经(8592)
业经(8465)
教育(8450)
科技(8197)
技术(8113)
林业(7927)
(7366)
中国农业(7141)
问题(6974)
自然(6349)
资源(6174)
共检索到1868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沈盎绿  李道季  
为了阐明营养盐水平下对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和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的生长特性,研究了不同营养盐总体浓度和磷限制对两种藻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营养盐水平对东海原甲藻和米氏凯伦藻的生长影响显著,培养中期添加营养盐(二次添加)可以显著提高两种藻类的细胞浓度,同步测定氮磷营养盐水平发现,一次性添加营养盐培养时东海原甲藻对硝酸盐和磷酸盐吸收利用率分别为31.6%和76.9%,米氏凯伦藻对硝酸盐和磷酸盐的吸收利用率分别为92.5%和99.9%,二次添加营养盐培养时则稍低,同时两种藻类在实验后期较低磷酸盐水平的情况下仍然能维持较高细胞...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凌霄   孙婧   宋若晗   崔正国   曲克明   王庆奎   周明莹   崔鸿武   胡清静  
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dimethylsulfoniopropionate, DMSP)是地球上重要的有机硫化合物之一,在全球硫循环和气候调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浮游植物是海洋环境中DMSP的主要生产者,而氮营养盐是影响浮游植物产生DMSP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以赫氏颗石藻(DMSP高产量藻)与三角褐指藻(DMSP中等产量藻)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培养实验,对比分析了在不同氮营养盐浓度及不同氮营养盐类型条件下,2种藻培养液中颗粒态DMSP (DMSPp)的含量及其与藻密度、单细胞DMSPp含量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不同氮营养盐浓度或氮营养盐类型对赫氏颗石藻单细胞DMSPp含量影响较小(P>0.05),培养液中的DMSPp浓度主要受藻细胞密度影响;而不同氮营养盐浓度或氮营养盐类型对三角褐指藻单细胞的DMSPp含量影响显著(P<0.05),培养液中的DMSPp浓度主要受藻的单细胞DMSPp含量影响。例如,对于三角褐指藻来说,在不同NO_(3)~(–)浓度下,低NO_(3)~(–)浓度(0 μmol/L)培养组单细胞DMSPp含量的平均值是高NO_(3)~(–)浓度(1 764 μmol/L)培养组的11倍;在不同氮营养盐类型下,NaNO_(3)培养液中总DMSPp浓度的平均值分别是NH_(4)Cl、CH_(4)N_(2)O培养组的3~4倍。推测以上差异可能与由于DMSP在不同藻类中的生理作用存在差异有关。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陆开形  蒋霞敏  翟兴文  
以MAV为基本培养基 ,用单因子和正交实验的方法研究雨生红球藻 (Haematococcuspluvialis)生长所需的基本元素———氮、磷、铁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用单因子实验得出雨生红球藻生长所需适宜的氮、磷、铁浓度分别为 0 1g L ,0 0 2~ 0 0 4 g L ,0 3~ 0 6mg L ;而多因子正交试验结果得出该藻生长的最优水平是A3B2 C2 ,即N  0 3g L ,P  0 0 2g L ,Fe  0 5mg L。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张春雷  石晓勇  韩秀荣  陆茸  王修林  
2003年5月在东海赤潮高发区长江口外花鸟山海域(122°40.77′E,29°21.16′N)利用现场赤潮海水进行了一次添加营养盐的围隔实验。结果表明,水体中氮、磷比值越接近Redfield值越有利于浮游植物的生长,氮、磷比值在10~16且不存在氮、磷限制时,浮游植物生长状态最好,此时体内氮、磷比和水体中的氮、磷比基本一致。实验期间最大细胞密度可达107cells/L,东海原甲藻是优势藻种,占生物量的80%以上,本次实验浮游植物以硝酸盐为主要的氮源,由于浮游植物对磷的“储存”功能使得其生长要滞后于对磷酸盐的吸收。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夏荣霜  徐兆礼  高倩  
以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最重要的甲藻赤潮生物种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 Lu)为研究材料,观察其对氮、磷营养限制胁迫的耐受程度以及恢复营养条件下补偿生长的情况。研究实验分营养限制和恢复营养两个阶段进行,每个阶段均设置对照组、贫营养组、限氮组、限磷组和限氮限磷组。研究结果显示,在氮、磷营养限制胁迫下,东海原甲藻生长受到抑制,其中磷限制对藻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小,氮磷共同限制的抑制作用最大。限磷组最大细胞密度为78×104 cell·m L–1,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细胞各项生长参数和叶绿素a的含量,与细胞密度类似...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谢志浩  陆开宏  唐学玺  
采用生命表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对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生命周期中各发育阶段历时以及种群增长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东海原甲藻对褶皱臂尾轮虫的生长发育具有明显的影响,使轮虫的胚胎发育和繁殖前期延长,繁殖期、繁殖后期和平均寿命缩短,产卵量和繁殖率降低。轮虫的净生殖率和内禀增长率均低于对照。不同藻浓度下轮虫能够维持一定的种群增长。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京  石晓勇  张传松  宋国栋  朱德弟  
根据2005年春、夏季东海赤潮高发区两个航次的综合调查资料,对调查海域大规模甲藻赤潮过程中典型断面的营养盐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探究了营养盐补充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营养盐持续补充在该海区甲藻赤潮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调查海区表层主要受长江冲淡水等陆源淡水补给作用的影响,而底层主要受台湾暖流补给作用的影响,且陆源补给作用对调查海区北部的影响强于南部,台湾暖流对调查海区南部的影响强于北部;长江冲淡水等陆源影响对硅酸盐、氮盐补给程度较高,其次是磷酸盐;台湾暖流对调查海区底层磷酸盐补给程度最高,对氮盐和硅酸盐的补给作用不明显;此外,底层沉积物释放作用可能也是硅酸盐补给的重要来源之一。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恒  李美真  徐智广  王翔宇  曹婧  
在实验室条件下,以3种大型红藻真江蓠(Gracilaria asiatica)、脆江蓠(Gracilaria chouae)和蜈蚣藻(Grateloupiafilicina)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营养盐浓度下这3种海藻对氮、磷的吸收和生长情况。结果表明,3种大型海藻对水体中硝酸盐和磷酸盐的吸收效果明显,并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比较前24 h对氮的平均吸收速率,真江蓠和脆江蓠在50μmol/L组出现最大值,分别为0.739μmol/(g.h)和0.648μmol/(g.h),蜈蚣藻在20μmol/L组出现最大值0.614μmol/(g.h);比较前24 h对磷的吸收速率,真江蓠和脆江蓠在1.0μmo...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向舒  陈雯雯  沈盎绿  
为了解东海大规模赤潮原因种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的生长及光合作用规律,为赤潮的生物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了常见陆生植物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夹竹桃(Nerium indicum)和银杏(Ginkgo biloba)叶片浸提液对东海原甲藻生长及其光合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96 h培养后,3.0 g·L~(-1)香樟和夹竹桃叶片浸提液对藻细胞生长抑制率为100.0%,而银杏叶片浸提液处理组抑制率为74.9%;香樟、夹竹桃及银杏叶片浸提液的半抑制浓度96 h-EC_(50)分别为0.84 g·L~(-1)、1.30 g·L~(-1)和1.74 g·L~(-1)。96 h处理后,3.0 g·L~(-1)香樟叶片浸提液对东海原甲藻光合系统Ⅱ(PSⅡ)有效光化学量子效率(F_v′/F_m′)抑制率为100.0%;3.0 g·L~(-1)夹竹桃叶片浸提液处理后藻细胞F_v′/F_m′的抑制率为97.0%;3.0、5.0和10.0 g·L~(-1)银杏叶片浸提液处理后藻细胞F_v′/F_m′抑制率分别为34.9%、88.9%和100.0%。分析相对电子传递效率rETR和快速光响应曲线发现,随着3种叶片浸提液质量浓度和时间的增加,最大相对电子传递效率(rETR_(max))、光能转化效率(α)及光饱和系数(I_k)3个参数呈不同程度的下降,对东海原甲藻光合作用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综上所述,3种植物叶片浸提液对东海原甲藻的抑制效率由大到小依次为:香樟>夹竹桃>银杏。研究结果为筛选通过化感效应治理东海原甲藻赤潮的有效抑藻植物提供了依据,可以进一步阐明其对东海原甲藻光合作用的影响机理。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周钦  马增岭  袁兴伟  沈盎绿  
研究了3种不同无机磷水平培养条件下对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细胞密度、体积的影响以及米氏凯伦藻的磷吸收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不同无机磷水平培养条件对米氏凯伦藻的生长有显著影响。在整个实验期间,磷浓度越高,米氏凯伦藻细胞密度越高,而且从第12天开始到实验结束,高磷组中米氏凯伦藻细胞密度均显著高于中磷组和低磷组(P<0.05);与之相反,低磷组中米氏凯伦藻细胞体积从第6天开始显著大于中磷和高磷组(P0.05)。利用米氏方程可较好地拟合米氏凯伦藻对无机磷的吸收速率和初始磷浓度之间关系,其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滕怀丽  黄旭雄  周洪琪  华雪铭  杨志刚  冷向军  
研究摇瓶、连续充气、补充二氧化碳气体(CO2)3种充气方式对盐藻生长、氮,磷营养盐利用及藻细胞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5d后,连续充气组细胞密度为(1.62±0.40)×107ind/mL,显著高于其它实验组。在培养前3天盐藻主要利用细胞贮存的氮进行生长繁殖,之后主要依靠吸收培养液中的N来维持生长。盐藻细胞能迅速吸收培养液中的P,并贮存在细胞内以备生长繁殖之用。充气方式影响盐藻对培养液中N的吸收,培养3d后,连续充气组培养液中N水平显著低于其它实验组。充气方式不影响盐藻对培养液中P的吸收。连续充气组藻细胞总脂、粗蛋白、氨基酸及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低于其它实验组。...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韩婷婷  付贵权  齐占会  廖秀丽  黄洪辉  
将半叶马尾藻(Sargassum hemiphyllum)置于实验室球形培养瓶内培养15 d,设置5个充气速率(50 m L/min、100 m L/min、200 m L/min、400 m L/min和800 m L/min)为实验组,静水培养(0)为对照组。每隔5 d测定藻体的生长速率和营养盐吸收速率,培养实验结束时,测定藻体的色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结果表明:充气速率和培养时间均对半叶马尾藻的生长和PO34--P的吸收具有显著影响,而对NO3--N来说,仅培养时间对其吸收影响显著。培养第1天时,充气可显著促进营养盐吸收,最大充气速率(800 m L/min)培养的半叶马尾藻...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曹金凤   李秋芬   黄经献   罗梓峻   张传涛   孙祥山  
为了解温度和光照对强壮硬毛藻(Chaetomorpha valida)吸收营养盐效果的影响,探索其达到最佳吸收效果的环境条件,本文研究了该藻在不同温度(5、15、25℃)和光照[90 000、180 000、270 000μmol photons/(m~2·s)]条件下对海水中常见营养盐成分的吸收效果。结果显示,强壮硬毛藻在5℃以上和90 000μmol photons/(m~2·s)光照强度以上对水体中的NH_4~+-N、NO_2~--N和PO_4~(3-)-P都有较好的吸收效果,但温度和光照对强壮硬毛藻吸收营养盐均有显著影响,在设定范围内,营养盐吸收速率与温度和光照强度均呈正相关关系。极差分析结果显示,温度的影响大于光照强度的影响。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光照强度和温度的主效应都极显著,而且具有叠加效应,吸收率最高的条件为25℃/270 000μmol photons/(m~2·s)组合,该条件下,NH_4~+-N、NO_2~--N和PO_4~(3-)-P的营养盐吸收率最高,3 h吸收率分别为(99.70±0.52)%、(99.99±0.01)%和(91.31±0.32)%。该藻的广温性吸收能力对我国北方地区低温和高温季节育苗用水和养殖尾水的净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郑俊斌  张凤英  马凌波  陆亚男  
对赤潮多发藻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核糖体18S rDNA及其转录间隔(ITS)区序列PCR扩增并测序,获得18S rDNA和ITS基因序列长度分别为1 690 bp和654 bp。结合12种甲藻和1种硅藻作序列比较分析,分别在ITS1、ITS2序列寻找到适宜设计特异性引物探针区域,并用邻接法构建系统进化树,研究各藻种间亲缘关系。遗传距离分析结果显示米氏凯伦藻与短凯伦藻(Karena brevis)、微小卡罗藻(Karlodinium micrum)等分类学上较近的藻种18S rDNA序列相似度为97%~99%,远大于微小原甲藻(Prorocentrum minimum...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孟庆俊  林少珍  项彬彬  南春容  
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N、P浓度、不同化合态N及N∶P比值对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N、P吸收速率,以及P浓度对坛紫菜生长速率和藻红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营养盐浓度的升高,坛紫菜对N、P的吸收速率也随之增高,当无机氮浓度达到100μmol/L时,坛紫菜对N、P的吸收速率趋向接近最大值;当NO3--N∶NH4+-N比值为1∶5时,坛紫菜对N的吸收达到最大值;坛紫菜对P的吸收速率随NO3--N∶NH4+-N比值的减小而略有增大;坛紫菜对N的吸收速率随着N∶P比值的增大而增大,而对P的吸收速率随着N∶P比值的增大而减小;在磷浓度低于12μmol/L的情况下,坛紫菜的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