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41)
2023(5956)
2022(4959)
2021(4467)
2020(3707)
2019(8139)
2018(7808)
2017(13826)
2016(8196)
2015(8818)
2014(8441)
2013(7917)
2012(7113)
2011(6386)
2010(6179)
2009(5376)
2008(5236)
2007(4356)
2006(3660)
2005(2949)
作者
(26657)
(22399)
(22341)
(20908)
(14158)
(11095)
(9783)
(8939)
(8578)
(7791)
(7747)
(7397)
(7341)
(7341)
(7119)
(6944)
(6837)
(6704)
(6414)
(6412)
(6063)
(5604)
(5423)
(5194)
(5089)
(5037)
(5010)
(4935)
(4837)
(4722)
学科
(24379)
经济(24348)
管理(20317)
(20240)
(15041)
企业(15041)
方法(12278)
数学(11220)
数学方法(11108)
(8725)
(7741)
(6903)
中国(6837)
(6828)
贸易(6828)
(6685)
农业(6085)
业经(5824)
理论(5367)
技术(5366)
环境(4601)
教学(4477)
(4391)
财务(4390)
财务管理(4385)
教育(4287)
企业财务(4190)
(4092)
(4044)
产业(3936)
机构
学院(111499)
大学(110069)
研究(41158)
(39510)
经济(38772)
管理(38053)
理学(34254)
(34196)
理学院(33832)
管理学(33018)
管理学院(32865)
科学(30928)
农业(27825)
中国(27114)
业大(26729)
(23199)
(22682)
研究所(22075)
农业大学(18803)
中心(17627)
(16385)
(15513)
技术(15304)
(15257)
(15055)
(15036)
(14585)
实验(14179)
北京(13560)
实验室(13525)
基金
项目(86977)
科学(65661)
基金(61541)
(59126)
国家(58640)
研究(53986)
科学基金(47529)
(36423)
自然(34545)
自然科(33797)
自然科学(33780)
基金项目(33405)
自然科学基金(33201)
社会(32850)
(31413)
社会科(31102)
社会科学(31091)
教育(26141)
资助(24529)
重点(20893)
计划(20562)
编号(19814)
科技(19370)
(19137)
(18427)
(17992)
(17984)
科研(17887)
创新(17879)
(16834)
期刊
(35206)
经济(35206)
学报(31859)
(29723)
研究(25197)
科学(24271)
中国(22137)
大学(21948)
学学(21395)
农业(20350)
教育(13898)
管理(11787)
(11671)
(11081)
业大(10096)
农业大学(8588)
技术(8364)
(7773)
科技(7125)
林业(7056)
业经(6855)
经济研究(6656)
财经(6224)
(6072)
金融(6072)
中国农业(5953)
自然(5664)
(5297)
商业(5087)
问题(5039)
共检索到1477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宏辉  须晖  李天来  梅丹娜  
以园土为对照,研究处理A(园土:玉米芯=1∶2)、处理B(园土:玉米秸=1∶2)和处理C(园土:稻草1∶2)不同营养土栽培对番茄生长特性和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A番茄营养生长势弱,品质较差,不适合番茄栽培。处理B叶片水分利用率和叶绿素含量较高,有利于光合作用干物质的积累,产量最高(19739kg.hm-2)。处理C品质最优,其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4.8%,可溶性蛋白含量为472.81μg.g-1,可溶性糖含量和糖酸比均最高。从番茄产量和品质角度考虑,处理B和处理C较适合番茄栽培。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白嫆嫆  高艳明  李建设  王兰  张雪  刘军丽  
以营养液膜栽培(nutrient film technique, NFT)番茄京番‘302’ Lycopersicon esculentum ‘Jingfan302’为试材,设置了不同营养液配比[日本园试1.0单位(ck)、日本园试2.0单位(TA)、日本园试1.0单位添加氯化钙(TB)、日本园试1.5单位调整钾氮比(TC)],共计4个处理,比较分析了不同处理下番茄植株不同部位矿质元素累积量的吸收与分配、品质和产量等指标间的差异。结果表明:TB处理可显著促进番茄植株茎粗的生长;相对于其他处理,TB处理下番茄各部位干物质量、植株不同部位各矿质元素累积量明显提高。各矿质元素累积量在植株体内排序为钾、氮、钙显著高于钠、镁、磷,各元素在不同部位中均以叶身、茎、叶柄大于果柄和根,氮元素主要向果柄分配,磷、钠主要向根和茎分配,钙和镁主要向叶身、茎和根分配。各处理均能提高番茄的品质,相较于其他处理,TB处理的单株产量提高了4%~13%。综上,TB处理不仅可以增加植株部位干物质量,促进矿质元素的累积量,还可以提高营养液膜栽培番茄产量,提升番茄的风味物质。图2表5参22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周艺敏  吉田彻志  福元康文  
采用岩棉营养液栽培方法探讨不同K、N水平对番茄的生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K、N配合明显促进番茄生育,单株鲜重、干物重、茎粗、叶面积均随营养液中K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r=0.939~0.998)。N、K互作未达显著水准,但N浓度的增加提高了相关关系的斜率。随K浓度的增加,番茄开花和座果及成熟期提前;单株产量、单株结果数、单果重有增加倾向;优质果率明显提高。品质分析结果表明,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滴定酸度与K浓度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果实表面色L*a*b*与K浓度密切相关,提高K浓度有利于果实着色。高K浓度有降低叶中P、Ca、Mg含量的倾向。在高N营养条件下必须相对...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樊怀福  杜长霞  朱祝军  李文君  杨莉林  张英  
以番茄‘浙杂204’Lycopersicon esculentum‘Zheza 204’为试材,采用基质盆栽,研究了限根栽培对番茄植株生长、果实产量、品质及转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限根栽培抑制了番茄植株的生长,株高、茎粗均下降,且随着生长期延长抑制作用愈加明显,在前后2次生长测定中,1 L容器栽培植株株高和茎粗分别为7 L容器栽培的80.06%,80.06%和50.06%,77.48%;限根栽培下果实品质提高,可溶性固形物、番茄红素和可滴定酸的含量提高幅度最高分别可达18.72%,50.67%和49.28%,对维生素C质量分数的影响较小;限根栽培还推迟了番茄果实的始红期,而终红期与对照比较一致...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春玲   王丹   宋卫堂   杨冬艳  
探讨宁夏地区塑料大棚宜机化种植模式对番茄植株生长和产量品质的影响效果。在大棚内采用不同垄距(190 cm (A1)和210 cm(A2))与不同密度(1 800株/667m~2(B1)、2 200株/667 m~2(B2)、2 500株/667 m~2(B3)),单(H1)、双(H2)行种植与不同密度组合的栽培方式分别进行2个茬口(2019年夏秋茬、2020年早春茬)的番茄种植,研究2种栽培模式下番茄的生长和产量品质特征。结果表明:垄距为190 cm时,番茄的生长及产量、品质等指标优于垄距210 cm;A1B1组合番茄产量、平均单果质量最高,分别为8 841 kg/667 m~2、171.8 g,比A2B1处理分别高35.3%和9.4%;当垄距相同时,低种植密度处理的番茄果实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高种植密度。在垄距为190 cm条件下,进行单、双行栽培模式试验发现,在下午时段(15:00—17:00)单行西侧的番茄植株透光率最高,显著高于单行东侧和双行的东、西两侧;第1、2、3垄的单行东侧番茄透光率分别高于各垄双行东侧35.6%、20.3%、18.2%。单、双行种植模式番茄的产量呈现密度增加产量降低的趋势;当密度分别为B1、B2、B3时,单行产量比双行产量分别高12.8%、19.4%、10.2%;并且单行模式下番茄维生素C含量显著高于双行。综上,在宁夏地区塑料大棚内夏秋茬和早春茬番茄宜采用垄距为190 cm,密度为1 800株/667 m~2的单行种植模式。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荣莲  于健  张俊生  赵永来  
试验对温室内无土栽培的迷你黄瓜及樱桃番茄在全生育期及不同月份进行了水肥耦合试验,旨在揭示黄瓜和番茄产量与灌水量及施肥配比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黄瓜生育期最优灌水量为3977m3/hm2左右,最优施肥配比为N:P2O5:K2O=2:1:3;5、6、10月的最优灌水量为试验的中水,7-9月的最优灌水量为试验的高水,最优施肥配比在5-10月份都为N:P2O5:K2O=2:1:3;番茄生育期最优灌水量为8467m3/hm2左右,最优施肥配比为N:P2O5:K2O=2:1:3;6-11月份的最优灌水量都为试验的高水,6、7月的最优施肥配比为N:P2O5:K2O=2:1:2,8-11月的最优施肥配比为N:...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姣姣  杨丽娟  李振涛  李天来  
研究连作对设施番茄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利用设施番茄长期连作小区试验,研究连作1~7茬番茄植株生长发育、光合作用、果实叶片营养以及产量的变化。随着番茄连作茬数逐年增加,3个时期中设施番茄株高和茎粗,第七茬均显著低于第一茬,分别下降21.43%、11.90%、20.13%和21.30%、19.66%和13.65%;在设施栽培条件下番茄植株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趋势;果实和叶片中全钾含量显著降低;番茄产量以第四茬最高,第七茬最低,较第四茬降低15%;随着连作茬数的增加,番茄株高、茎粗、产量以及对钾的吸收均受到显著影响,但番茄经过七茬连作后光合速率尚未受到显著影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郑奕  卜崇兴  何梅  石磊  张永平  
以桶式无土栽培Ⅱ型装置为对照,研究了2种不同桶式无土栽培新装置在番茄栽培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桶式无土栽培Ⅰ型新装置和Ⅱ型新装置栽培下,番茄植株生长健壮,产量提高。Ⅰ型新装置栽培下番茄植株的株高、茎粗、鲜重、根系活力、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单果重以及单株产量等生理指标表现较优。综合比较,桶式无土栽培Ⅰ型新装置更有利于植株根系的生长和果实品质的改善。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郑奕  卜崇兴  石磊  马平  随学超  何梅  
以桶式无土栽培Ⅱ型装置为对照,研究和比较了两种不同桶式无土栽培新装置在番茄栽培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桶式无土栽培Ⅰ型新装置和Ⅱ型新装置栽培下,番茄植株生长健壮,产量提高。Ⅰ型新装置栽培下番茄植株有大约25%的根系在土壤中生长,75%的根系在装置内生长,且在株高、茎粗、鲜重、根系活力、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单株产量等生理指标以及营养液的利用上表现较优,而在Ⅱ型新装置栽培下番茄植株有大约15%的根系生长在土壤中,85%的根系生长在装置内Ⅰ。型新装置果实Vc含量、有机酸含量以及单株结果数等生理指标表现较好,综合比较,Ⅰ型新装置更有利于植株根系的生长和果实品质的改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曹凯  佘新  赵艳艳  宋晓晓  张毅  燕飞  邹志荣  
【目的】将玉米秸秆、猪粪和沙子按一定体积比混合,筛选适合沙地番茄的无土栽培基质。【方法】以"金鹏一号"番茄为试材,设T1(V(玉米秸秆)∶V(猪粪)∶V(沙子)=2∶3∶5)、T2(V(玉米秸秆)∶V(猪粪)∶V(沙子)=3∶2∶5)和T3(V(猪粪)∶V(沙子)=2∶3)3个配方基质,以CK1(纯沙)和CK2(纯土)为对照,探讨不同基质的理化性质及其对番茄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添加玉米秸秆和猪粪有效改善了栽培基质的理化性质,且以T2基质的改善效果最好,用其栽培番茄的单株产量较CK1和CK2分别提高了69.51%和43.29%;其次为T1,较CK1和CK2分别提高42.65%和2...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孙丽丽  邹志荣  韩丽蓉  杨俊华  
【目的】研究不同营养液滴灌量对温室番茄植株生长、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筛选适合日光温室土壤栽培番茄的最优营养液滴灌量。【方法】以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金鹏一号"为试材,采用槽式栽培的方法,以常规滴灌施肥为对照(CK),共设5个(T1、T2、T3、T4、T5)渐次递增的营养液滴灌量处理,以T3处理营养液(其中N、P2O5、K2O用量分别为610,270,1 069kg/hm2,用水量为7 500L/hm2)为标准,T1、T2、T4、T5处理营养液用量分别为T3处理的50%,70%,130%和150%,测定不同营养液处理番茄植株营养生长期株高、茎粗以及成熟果实内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斌  李宝海  舒其伟  相栋  朱荣杰  王世彬  
关键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燕  云兴福  王永  高婧  杨志刚  刘湘萍  
【目的】研究不同栽培垄距对温室番茄生理生态、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筛选温室番茄产量、品质最佳的垄距提供参考。【方法】以"普罗旺斯"番茄为材料,设置4个垄距处理,分别为1.1 (对照CK),1.3,1.5和2.0 m,对应垄宽+沟宽分别为80 cm+30 cm,80 cm+50 cm,80 cm+70 cm,80 cm+120 cm。测定并比较不同栽培垄距处理番茄生长发育、光合生理、产量、品质及温室主要生态因子指标,筛选温室番茄的最佳栽培垄距。【结果】随栽培垄距的增大,番茄地上部生长指标、根系生长指标、光合效率、产量和品质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番茄冠层气温、温室地温和CO_2浓度呈上升趋势,而相对湿度呈下降趋势。垄距1.5 m(即垄宽+沟宽为80 cm+70 cm)处理番茄生长势和产量、品质均最佳,产量为90 119.92 kg/hm~2,较对照(CK)提高16.87%;糖酸比为7.25,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46.47 g/kg,维生素C、番茄红素含量分别为365.97和3.39 mg/kg,较对照(CK)分别提高54.91%,25.18%,28.12%和7.10%。【结论】适当加宽栽培垄距可提高番茄产量,改善果实品质,1.5 m(垄宽+沟宽80 cm+70 cm)为温室番茄最适宜的栽培垄距。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庞云  张俊生  张志  张文柱  
文章是对日光温室中滴灌条件下珍珠岩栽培的和土培畦灌栽培的樱桃番茄就灌水与施肥对其产量的水肥耦合效应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生产相同产量的樱桃番茄,在滴灌条件下,以珍珠岩为基质栽培耦合效应显著的水肥组合且较之土培可节水54.27%,节肥67.78%。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灵芝  弓志青  李亚灵  温祥珍  李海平  
为研究在我国温室条件下番茄的生长发育规律 ,建立适应我国气候条件下的番茄生长模型 ,在山西太谷 (北纬 37°2 5″ ,东经 112°2 5″)山西农业大学设施农业工程研究所的温室内进行了番茄长季节栽培试验 (土壤栽培 ) ,所用品种为从荷兰引进的温室番茄专用品种Counter。结果表明在我国华北地区温室番茄长季节栽培能够成功。在试验条件下 ,番茄生育周期 2 5 2d时 ,茎长达 5 0 8cm ,叶数为 79.9片 ,花穗数是 2 2 .7。第一花穗以上的叶花比是 3.2。节间长 5~ 6cm。观察到的叶片出现率和花穗出现率相吻合 ,在春夏季分别是 0 .3971叶 /d和 0 .12 ...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