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55)
- 2023(10678)
- 2022(8995)
- 2021(7913)
- 2020(6281)
- 2019(14133)
- 2018(13526)
- 2017(25065)
- 2016(13818)
- 2015(14875)
- 2014(14587)
- 2013(14398)
- 2012(13608)
- 2011(12642)
- 2010(12574)
- 2009(11287)
- 2008(11035)
- 2007(9734)
- 2006(8809)
- 2005(7988)
- 学科
- 济(61921)
- 经济(61860)
- 业(36048)
- 管理(34874)
- 企(25769)
- 企业(25769)
- 方法(21316)
- 中国(20008)
- 地方(19167)
- 农(18968)
- 数学(18817)
- 数学方法(18679)
- 业经(14932)
- 农业(13550)
- 学(13041)
- 贸(12574)
- 贸易(12564)
- 易(12139)
- 财(11945)
- 发(11005)
- 环境(10938)
- 地方经济(10882)
- 银(10495)
- 融(10474)
- 金融(10474)
- 银行(10428)
- 技术(10255)
- 行(10130)
- 制(9870)
- 产业(8607)
- 机构
- 学院(199735)
- 大学(197096)
- 济(82590)
- 经济(81059)
- 研究(77527)
- 管理(70928)
- 理学(61074)
- 理学院(60281)
- 管理学(59172)
- 管理学院(58821)
- 中国(56469)
- 科学(51106)
- 农(47871)
- 京(42689)
- 所(41796)
- 研究所(38484)
- 农业(38025)
- 业大(36880)
- 财(34800)
- 中心(34080)
- 江(30846)
- 院(27761)
- 财经(27580)
- 北京(26941)
- 范(26698)
- 省(26429)
- 师范(26229)
- 经济学(25195)
- 经(25153)
- 科学院(24923)
- 基金
- 项目(138487)
- 科学(107508)
- 基金(98933)
- 研究(93797)
- 家(90668)
- 国家(89871)
- 科学基金(74596)
- 社会(60402)
- 社会科(57360)
- 社会科学(57347)
- 省(56466)
- 基金项目(52563)
- 自然(49560)
- 自然科(48442)
- 自然科学(48427)
- 划(47732)
- 自然科学基金(47569)
- 教育(41849)
- 资助(39575)
- 发(36294)
- 编号(35523)
- 重点(32278)
- 创(29484)
- 部(28950)
- 计划(28389)
- 发展(27785)
- 创新(27665)
- 成果(27368)
- 展(27361)
- 科研(27024)
共检索到3027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袁德义 王瑞 袁军 廖婷 崔欣 蔡磊
以普通油茶花粉为试材,运用琼脂培养基萌发法研究N[CO(NH2)2]、P(KH2PO4)、K(KCl)、B(H3BO3)、Ca(CaCl2)、Mo(Na2Mo4)、Zn(ZnSO4)、Mg(MgCl2)等8种不同元素及其组合对油茶花粉萌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因素试验条件下,CaCl2、Na2Mo4、ZnSO4、KCl对油茶花粉萌发具有抑制作用,其中以ZnSO4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CO(NH2)2、KH2PO4、H3BO3、MgCl2对油茶花粉萌发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4种元素最适宜浓度:CO(NH2)2为0.10-0.15 g.L-1;KH2PO4为0.05-0.10 g.L-1;H3BO3...
关键词:
油茶 营养元素 花粉 萌发率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谭晓风 袁德义 袁军 廖婷
以油茶‘华硕’Camellia oleifera‘Huashuo’花粉为试材,运用琼脂培养基萌发法研究维生素C(AsA)及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油茶花粉萌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质量浓度的维生素(CAsA),吲哚乙酸(IAA),萘乙酸(NAA),2,4-二氯苯氧乙酸(2,4-D)和赤霉素(GA3)对油茶花粉萌发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中单因素处理AsA质量浓度为20mg·L-1时,花粉萌发率达到最高(65.86%),比对照提高了23.80%;GA3质量浓度为10mg·L-1时花粉萌发率最高,达74.22%;NAA和2,4-D处理花粉萌发率在质量浓度为1.0mg·L-1时最高,分别达到61.33%和...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卢梦琪 周俊琴 刘懿瑶 杨进 谭晓风
【目的】探讨NaCl对油茶花粉生活力、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以及Ca~(2+)是否有缓解作用,旨在探索在盐渍化地区引种油茶的可能性,为油茶的引种和栽培提供参考资料。【方法】以油茶‘华硕’花粉为试验材料,采用MTT染色法和花粉液体培养法,研究NaCl胁迫以及在NaCl胁迫环境中添加Ca~(2+)后对油茶花粉生活力、萌发率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结果】1)NaCl对油茶花粉生活力、花粉萌发和花粉管伸长均有抑制作用,且抑制效果随NaCl浓度的提高而增强,而高浓度NaCl可完全抑制花粉萌发。20 mM NaCl的抑制效果显著(P
关键词:
油茶 NaCl胁迫 花粉萌发 钙离子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水娥 张方秋 陈祖旭 孟宪法
采用N、P、K 3营养元素 5个水平配比试验 ,分析不同配比对马占相思苗期生长的影响 ;通过正交试验 ,确定马占相思苗木对各营养元素的实际需求水平。结果表明 ,P素对马占相思苗期生长影响最大 ,其次为K素 ,而N素的影响相对较小。不同水平的N、P、K配比对试验苗有不同的影响 ,其中 ,N∶P∶K最佳配比为 :190∶2 5∶16 0 (mg·L- 1)。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罗帅 钟秋平 葛晓宁 曹林青 郭红艳 袁雅琪 袁婷婷 晏巢
[目的]研究施肥配比对油茶花芽分化的影响,掌握氮、磷、钾最佳施肥配比,为油茶高效栽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8年生‘长林4号’油茶为试验材料,采用3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L_9(3~4)进行施肥试验。[结果]研究表明:在试验水平范围内,适量加施氮、钾肥有利于提高油茶花芽分化率;提高油茶花芽分化率的氮、磷、钾最佳施肥配比为N_(222.22)P_(81.83)K_(240.24)。在油茶花芽生理分化期,施氮、磷、钾肥能提高花芽内源激素ABA含量;施氮、磷肥可提高花芽内源激素ZR和IAA含量,而ABA含量与花芽分化率呈中等正相关,且相关性显著,ZR、IAA和GA_3与花芽分化率相关性不显著。在油茶花芽形态分化期,施氮、钾肥能提高花芽内源激素ZR、IAA和GA_3含量,降低花芽内源激素ABA含量。[结论]合理的氮、磷、钾施肥配比可能通过影响油茶花芽分化相关内源激素的含量水平,促进花芽分化,提高花芽分化率。
关键词:
油茶 施肥配比 花芽分化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春林 杨水平 姚小华 任华东 王开良 林萍
以6个普通油茶无性系花粉为试验材料,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不同温度、硼元素用量、蔗糖浓度、琼脂用量对花粉萌发的影响,以揭示普通油茶花粉在离体条件下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4个影响花粉萌发率的试验因素中,温度是极显著影响因素,以25℃最优;蔗糖浓度也能显著影响多数无性系,以10%最优;硼元素用量和琼脂用量仅对个别无性系有显著影响,分别以100 mg·kg-1和0.5%最优。结合多重比较,处理T9为试验优选组合;花粉管的生长从开始到停止略呈"慢—快—慢"的抛物线趋势;稍高的钙离子浓度显著抑制花粉萌发,低浓度锌、钼离子对花粉萌发略有促进,高浓度则效应为负。
关键词:
普通油茶 花粉离体 萌发特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芳芳 张绍铃 张虎平 胡红菊 田瑞 李青松
在离体条件下对142个梨品种(系)的花粉量及花粉萌发率进行测定比较,研究花粉量和花粉萌发率在梨品种间的差异及其与授粉的关系。结果表明:梨花粉量和花粉萌发率因品种不同差异明显,单个花药花粉量变幅为0~8 940粒,花粉萌发率变幅为0~93.71%,其中‘威宁黄酸梨’的花粉量最多,‘麻壳’的花粉萌发率最高,而‘爱宕’和‘大理冬梨’的花粉量及花粉萌发率均为0。梨花粉量和花粉萌发率的分布规律在品种间不符合正态分布。对花粉量及花粉萌发率进行聚类分析,供试品种可明显区分为七大类群,其中第Ⅰ、Ⅱ类共33个品种(系)具有较多的花粉量及高的萌发率,在生产上可以满足梨树授粉需要,其余品种不宜作授粉树。
关键词:
梨 花粉量 花粉萌发率 聚类分析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曾思毅 孙娜 秦雪龙 蔡丽平 梁锋娜 靳城 于乐 侯晓龙
植生工程是边坡治理的重要技术措施,为探讨废弃菌渣在植生工程中的应用,本研究选择食用菌栽培的废弃菌渣作为植生基材的有机质材料,聚丙烯酰胺(PAM)作为保水剂,将其与土壤、水泥、肥料、宽叶雀稗(Paspalum wettsteinii)种子按不同配比混拌后形成不同植生基质,研究不同基质配比对宽叶雀稗萌发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植生基材配比对宽叶雀稗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均有影响,随着土壤比例的减小和菌渣比例的增大,宽叶雀稗种子发芽速率加快,促进萌发和幼苗生长,土壤:菌渣比为0:4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最佳,显著优于其他配比。PAM添加量对宽叶雀稗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影响与土壤:菌渣配比有关,当土壤:菌渣比为0:4时,PAM添加量2.0%加速发芽过程,PAM添加量对宽叶雀稗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影响与土壤:菌渣配比有关,当PAM添加量为1.0%时,宽叶雀稗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差异较小,但PAM添加量2.0%时,对萌发和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土壤:菌渣配比和PAM对萌发幼苗的生理指标存在较大影响,不同指标变化特征不同,但均存在较大影响。因此,植生工程中菌渣含量高、PAM添加量0.5%~1.0%对宽叶雀稗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较有利。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杜洋文 邓先珍 徐永杰 聂明
以LF96、LF62、S2、LF79和LF99油桐花粉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花药内花粉数量和花粉立体培养萌发率。结果表明:5种油桐单花花粉平均数量分别为9 070粒、6 120粒、10 600粒、16 203粒和12 870粒;5种油桐花粉萌发最适培养基条件为0.1 g·L-1硼酸+100 g·L-1蔗糖+10 g·L-1琼脂,且LF79和LF99花粉萌发率最高,分别为86.75%和82.75%。
关键词:
油桐 花粉数量 花粉萌发率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习文 田霄鸿 曹玉贤 陆欣春
采用了螯合-缓冲营养液培养方法对小麦进行了苗期培养试验,在3个P水平(0,0.6,3.0 mmol/L)和3个Zn水平(0,3,30μmol/L)的完全组合下对小麦苗期生长及Zn、Fe、Cu、Mn营养进行了研究,旨在为小麦微肥施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P、Zn的正常供应促进了小麦生长,二者的缺乏与过量均会抑制小麦发育,且这种影响在冠部表现得更为明显。在小麦苗期,Zn与Cu的吸收存在明显的拮抗作用,但供Zn则促进了Zn和Cu的转运,而Mn转运则受到了抑制;过量供Zn时,大量Zn被转运到冠部,同时明显抑制了(Fe+Cu+Mn)的吸收总量;P的供应显著地抑制了Fe的吸收,但P的供应提高了Zn、Cu...
关键词:
小麦 Zn Fe Cu Mn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朱雯 李文锋 许逸林 戚嘉敏 徐佳琦 奚如春
为阐明广宁红花油茶授粉特性,提高其产量和效益,采取野外实地调查与实验室观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其花粉数量、活力、储藏条件、柱头可授性及辅助授粉效果。结果表明:(1)广宁红花油茶单枚花药花粉数在3 120~12 460粒之间,平均值为6 877粒;单花花粉数量随其花药花粉量增加而增加,在792 200~3 468 400粒之间,平均值为2 102 250粒。(2)花药多在开花第1天开始散粉,开花当天花粉活力随时间进程呈上升趋势,第2天达到最大值,前3 d花粉活力都在80%以上。而柱头可授性在花后第2天达到最大值,2~3 d是柱头可授性最强的时期,即最佳授粉时间。(3)花粉的最佳贮藏方式是-80℃...
关键词:
广宁红花油茶 花粉性状 可授性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常维霞 姚小华 龙伟
为实现普通油茶花粉周年保存,对普通油茶3个无性系品种的花粉进行超低温保存研究。结果表明:花粉投放液氮前的含水量、预冻及解冻方式对超低温保存效果具有明显影响。3个品种花粉烘干(30℃)脱水2~5 h,花粉含水量达11.65%~15.70%时,超低温保存效果最佳;-26℃预冻(1 h)具有明显的预冻效果,液氮保存后花粉萌发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超低温保存后的花粉采用38℃温水浴(3 min)快速解冻及-80℃(1 h)→-20℃(1 h)→4℃(1 h)逐级解冻,均能较好保持花粉活力。4℃低温干燥保存油茶花粉,能满足短期内(30 d)授粉的需要;超低温技术可以实现油茶花粉的周年保存,且保存一年的花粉较初始活力差异不显著。
关键词:
普通油茶 花粉 超低温保存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湘南 陈永忠 王瑞 朱朝阳 彭邵锋 陈隆升 马力
用TTC法测定油茶花粉散粉后的活力变化及寿命,用琼脂培养基萌发法测定了花粉萌发率,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了柱头可授性。结果表明:油茶花粉活力在散粉8 h呈上升趋势,即散粉第1~2天保持较高活力,随后活力开始下降,花粉寿命为4~10 d,最佳传粉期为开花后第1~5天;油茶花粉萌发率是体现花粉活力的一个指标,结果略低于TTC法测定的花粉活力值,它是对TTC法测定花粉活力的补充和验证;油茶柱头可授性持续3~6 d,花苞在将开而未开时已具备一定可授性,开花第1~5天柱头可授性呈上升趋势,第5~10天可授性减弱至基本消失;与柱头可授性相比,花粉寿命相对长些,试验结果与所观测的单花开放寿命较相一致。
关键词:
油茶 散粉 花粉活力 萌发率 柱头可授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鹏 杨颖 奚如春 黄容容
[目的]探究高州油茶花粉特征。[方法]通过纤维素酶法、扫描电镜法、养分测定、TTC染色法等方法对花粉数量、花粉形态、花粉养分含量及花粉贮藏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单枚花药的花粉量平均为2 699粒,单花花粉数平均为461 186粒;(2)高州油茶花粉大小属中等水平,极轴长44.66~54.08μm,赤道轴长27.38~34.29μm,呈长球形,赤道面观为长椭圆形,极面观为三裂圆形,花粉萌发孔在正常状态下为三(拟)孔沟型;(3)高州油茶花粉养分中全N、全P、全K、全Ca、全Mg、全Zn和全B的含量分别为58.72、7.73、8.65、1.94、1.22 g·kg~(-1)和135.93、2.73 mg·kg~(-1),全N、全P、全K、全Ca的含量与‘岑软2号’的差异不明显,全Zn和全B含量与‘岑软2号’的差异明显;(4)低温、干燥条件有利于高州油茶花粉的贮藏,4℃干燥贮藏60 d后花粉生活力保持在80%以上,-20℃干燥、-80℃干燥贮藏360 d后花粉生活力仍在30%以上。
关键词:
高州油茶 花粉形态 花粉贮藏 养分含量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田丰 陈银霞 钟秋平 陈丹阳 陈泽鑫 曹林青 葛晓宁 周幼成 邹玉玲
[目的]为探明油茶花粉直感效应和品种精确配比。[方法]以长林3号、长林4号、长林40号和长林53号4个良种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授粉完全双列杂交试验,研究不同授粉组合下油茶坐果率、果实质量、种仁含油率和鲜果含油率的差异,同时按照混料设计优化油茶品种配置模式。[结果]不同授粉组合在油茶坐果率、果实质量、种仁含油率和鲜果含油率等方面均差异显著,异交授粉的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自交授粉。综合分析上述各项指标,长林53号的推荐配置授粉品种是长林4号,长林3号、长林4号和长林40号的推荐配置授粉品种均是长林53号。3个品种配置,采用长林4号(33.65%)+长林40号(26.18%)+长林53号(40.17%)时产油量最高。[结论]油茶在坐果率、果实质量、种仁含油率和鲜果含油率等方面存在花粉直感效应,利用花粉直感效应并结合实际生产情况,通过选择授粉品种以及品种的比例配置,促进油茶高产高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