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83)
2023(9717)
2022(8297)
2021(7428)
2020(6040)
2019(13246)
2018(12980)
2017(23524)
2016(13088)
2015(14429)
2014(13925)
2013(13549)
2012(12650)
2011(11656)
2010(11933)
2009(11034)
2008(10602)
2007(9410)
2006(8568)
2005(7987)
作者
(39839)
(33467)
(33267)
(31132)
(21008)
(16065)
(14917)
(13147)
(12605)
(11933)
(11388)
(10981)
(10633)
(10581)
(10488)
(10305)
(10178)
(9857)
(9569)
(9433)
(8676)
(8409)
(8139)
(7751)
(7741)
(7579)
(7520)
(7346)
(7068)
(6882)
学科
(50995)
经济(50947)
(31795)
管理(31377)
(23954)
企业(23954)
中国(18941)
地方(18356)
(17359)
业经(13954)
方法(13157)
农业(11918)
(11096)
数学(10516)
(10388)
贸易(10378)
数学方法(10356)
(10250)
地方经济(10176)
(9992)
(9984)
(9904)
银行(9861)
(9823)
金融(9820)
(9651)
(9585)
技术(9276)
环境(8979)
理论(8230)
机构
学院(181365)
大学(174047)
研究(70081)
(66661)
经济(64961)
管理(59952)
中国(51400)
理学(50023)
理学院(49350)
管理学(48226)
管理学院(47919)
科学(46493)
(40787)
(38642)
(38250)
研究所(34759)
农业(32178)
中心(31225)
业大(30770)
(30305)
(29705)
(26478)
师范(26108)
(25568)
(25110)
北京(24789)
(24546)
技术(24371)
财经(22895)
科学院(22625)
基金
项目(119263)
科学(90850)
研究(86964)
基金(80014)
(72545)
国家(71834)
科学基金(58497)
社会(51538)
(51529)
社会科(48616)
社会科学(48608)
(43002)
基金项目(41501)
教育(40043)
自然(37372)
编号(36630)
自然科(36475)
自然科学(36459)
自然科学基金(35760)
(32881)
资助(32244)
成果(30174)
重点(28333)
课题(27887)
(26048)
发展(25463)
(25019)
创新(24290)
计划(24015)
(23973)
期刊
(86271)
经济(86271)
研究(54152)
中国(44904)
(40682)
学报(34805)
科学(29588)
农业(27891)
教育(27351)
大学(24250)
管理(24093)
学学(22939)
(22015)
(18912)
金融(18912)
业经(17533)
技术(16273)
(15057)
经济研究(13906)
财经(10554)
问题(10466)
科技(10269)
(9447)
业大(9198)
(9155)
商业(9121)
图书(8832)
职业(8831)
(8733)
论坛(8733)
共检索到2891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朱云集  崔金梅  彭文博  刘华山  高明  
将不同萌发状态的小麦种子(吸胀、萌动、发芽)分别置于干燥壤土(含水量8%以下)中,经20,40,60d处理后,再恢复供水,发现发芽处理先从枯芽基部向上逐渐转绿,继而长出叶片,并长出新生根,各处理恢复生长的能力以发芽处理为最强。生理指标检测表明发芽种子经干旱处理,在恢复供水后具有较强的恢复能力,这可能与种子内积累有较多的麦芽糖有关,干旱胁迫虽对不同萌发状态的种子有伤害,但各处理种子均能正常出苗。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摆小蓉   闵炜芳   石亚飞   舍杨梦斐   田浩天   罗成科  
为揭示萌发期不同水稻的抗旱性机理,以水稻旱敏感材料(Calrose、京宁10号、山形86)和抗旱性材料(Farry、松粳3号、宁粳36)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模拟干旱胁迫(15%PEG-6000)对不同水稻萌发种子生长指标、生理指标及相应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正常条件下,旱敏感和抗旱性材料萌发种子各生长指标、抗逆相关基因表达量之间无显著差异;但生理指标有明显变化,表现为不同材料间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可溶性糖(SS)和过氧化氢(H_2O_2)含量无显著差异,旱敏感性材料山形86的丙二醛(MDA)、超氧阴离子(O_2~(-·))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材料;抗旱性材料宁粳36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脯氨酸(Pro)、可溶性蛋白(SP)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材料。干旱胁迫下,相比于旱敏感性材料,抗旱性材料萌发种子的相对发芽势(RGP)、相对芽长(RSL)、萌发期抗旱指数(GDRI)和活力指数(VI)分别增加了0.03~0.07百分点,0.32~0.39百分点,0.12~0.18百分点和92.41%~108.39%;抗旱性材料萌发种子中MDA和活性氧(O_2~(-·)、H_2O_2)含量分别降低了2.54%~61.64%,19.60%~46.30%和35.61%~62.02%;渗透调节物质(Pro、SS、SP)含量分别增加了5.93%~18.29%,1.08%~7.97%和3.47%~6.03%;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分别提高17.29%~33.12%,15.24%~76.06%和14.68%~18.61%;脯氨酸合成关键基因OsP5CS、抗氧化酶合成基因(OsALM1、OsPOX1、OsCATC)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上调了2.66%~182.31%,57.14%~513.27%,0.38%~109.06%和63.39%~184.25%。综合分析表明,干旱胁迫抑制了水稻种子的萌发,影响了萌发期种子中的生理特性及其相应基因的表达。干旱胁迫下,无论是抗旱性材料还是旱敏感性材料,活力指数(VI)、过氧化物酶(POD)以及过氧化物酶合成基因(OsPOX1)是影响水稻种子萌发的关键指标。除以上指标外,可溶性蛋白(SP)、脯氨酸合成基因(OsP5CS)、过氧化氢酶基因(OsCATC)是影响抗旱性材料的其他关键指标,相对芽长(RSL)、过氧化氢(H_2O_2)、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OsALM1)是影响旱敏感性材料的其他关键指标。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洪兵  
以盐敏感荞麦品种TQ-0808为试验材料,在100 mmol/L NaCl胁迫下添加不同浓度甘露醇和山梨醇处理,研究外源多元醇对荞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浓度的外源甘露醇和山梨醇处理能显著增加盐胁迫下荞麦种子的发芽率(Gr)、发芽指数(Gi)和活力指数(Vi),明显促进盐胁迫下荞麦幼苗生长及显著增加荞麦幼苗硝酸还原酶(NR)、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显著降低盐胁迫下荞麦幼苗的质膜透性,显著增加荞麦幼苗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说明适当浓度甘露醇和山梨醇处理可以显著促进盐胁迫下荞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显著改善盐胁迫下荞麦幼苗的生理特性。外源...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蓓   孙莉   肖婷   王洋   赵光武  
【目的】探究浙江省杂草稻Oryza sativa f. spontanea种子对不同胁迫环境的耐受性,为稻种遗传改良和杂草稻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以浙江省杂草稻和同一田块采集的栽培稻‘南粳46’O. sativa‘Nangeng 46’种子为材料,分别在室内标准发芽条件、盐胁迫(0.15 mol·L-1 NaCl)、干旱胁迫(质量分数为15%的聚乙二醇溶液模拟)、淹水胁迫(5cm水深模拟)和低温胁迫(15℃低温)下研究种子的发芽情况和幼苗品质,并测定了干旱和盐胁迫下幼苗的抗氧化物酶活性和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结果】室内标准发芽条件下,杂草稻种子的各项发芽指标均显著优于栽培稻(P<0.05)。不同环境胁迫均抑制了种子萌发,影响了幼苗品质。盐胁迫下,杂草稻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显著高于栽培稻,幼苗长度低于栽培稻(P<0.05)。干旱胁迫下,杂草稻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均显著高于栽培稻(P<0.05)。干旱和盐胁迫后,杂草稻幼苗的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栽培稻,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显著低于栽培稻(P<0.05)。淹水胁迫下,杂草稻的发芽势、发芽指数均显著低于栽培稻(P<0.05)。低温胁迫后,杂草稻和栽培稻种子的发芽指标无显著差异,杂草稻幼苗质量较栽培稻更好。【结论】浙江省杂草稻在适宜环境下的萌发能力显著强于栽培稻,但对淹水胁迫敏感。与栽培稻相比,杂草稻更耐干旱和盐胁迫,这种能力可能与其具备更强的抗氧化活性有关。表6参32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国雁  隆文杰  雷涌涛  蔡青  伍少云  
利用16.1%的PEG-6000高渗溶液为干旱胁迫剂,在人工摸拟土壤自然干旱环境下,研究了云南全生育期抗旱性不同的2种、5亚种70份小麦品种的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初生根数目和长度、胚芽鞘和胚芽长度的变化,以及用这些形态性状鉴定云南小麦种子萌发期抗旱性和划分品种抗旱性等级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与作对照的水培处理相比,在16.1%的PEG处理下,58.6%、17.1%、91.4%和41.4%的参试材料对应的发芽势、发芽率、胚根数和胚芽鞘长度出现了上升,80%和100%的参试材料的最大胚根长度和胚芽长度出现了显著或极显著下降;以发芽势、发芽率、胚根数、胚芽鞘长度的相对值和PEG处理下的根芽长度比为种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商振清  檀建新  李广敏  韩建民  董永华  史吉平  
以冀麦24小麦种子为材料,用不同浓度精胺溶液浸种,再分别作精胺催芽和水催芽两种处理,研究精胺对小麦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芽长、芽干重、根干重及芽中SOD、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05mmol/L精胺浸种,水催芽可提高发芽势,0.01mmol/L精胺浸种,精胺催芽和水催芽均使发芽率、芽长、芽干重、根干重明显高于对照,水催芽处理的芽中SOD、POD活性显著提高,有利于降低膜质过氧化水平,为小麦苗齐、苗壮打下良好基础.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泽全  舒长生  董雪芳  赖运平  李俊  魏会廷  彭正松  杨武云  
以3个小麦品种为实验材料,在室温(18℃)和低温(4℃)胁迫下测定发芽特性和幼苗(萌发15 d)形态指标,以各性状低温与室温下测定值的比值(相对值)作为小麦耐低温评价指标,评价小麦萌发和幼苗的耐低温特性。结果表明:低温降低小麦发芽速度和阻碍幼苗生长,苗比根对低温敏感,低温的干鲜比大于室温的干鲜重比值;种子萌发和幼苗期的各性状相对值可以作为鉴定小麦耐低温的评价指标。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鞠乐  齐军仓  成禄艳  赵佳  廖永兵  
以4个抗旱性差异的大麦品种为材料,用浓度水平为0%、5%、10%、15%、20%(w/v)PEG800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处理,研究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等生理生化指标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及其与抗旱性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抗旱性评价与抗旱性鉴定指标的筛选。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均呈显著的上升趋势,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基本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0%PEG8000是较适宜的抗旱性鉴定浓度,抗旱性强弱排序为Z037P017Q-1>Z182U038V>Z039P046Q...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伟  张琳  李茹  陈国奇  董立尧  
[目的]本文旨在明确华东地区隶属苏南、苏北、皖南3个不同遗传类群抗五氟磺草胺稗[Echinochloa crusgalli(L.)P. Beauv]在不同条件下的萌发差异性,确定各遗传类群抗五氟磺草胺稗对不同逆境适应性的差异,为延缓抗性稗的扩散和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培养皿法和盆钵法进行种子萌发和出苗试验,测定萌发率并计算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结果]当昼/夜温度为10℃/5℃时,敏感种群JLGY-3的萌发率(29.38%)和发芽指数(0.47)显著高于同一遗传背景的抗性种群JHHZ-1,两者的发芽势无显著性差异;当昼/夜温度为40℃/35℃时,两者的各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当Na Cl浓度为400 mmol·L-1时,JLGY-3少数萌发,JHHZ-1无萌发,两者差异显著;当水势为-0.6 MPa时,JLGY-3的各指标均显著高于JHHZ-1;在各pH值下或埋土深度为8 cm时,两种群的各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不同遗传背景的抗性种群在昼/夜温度为40℃/35℃时,AXXZ-8的各指标均最低,JHHZ-1的发芽指数(11.58)最高,JHHZ-1与SSXB-1萌发率和发芽势无显著差异,并显著高于AXXZ-8,昼/夜温度为10℃/5℃下的JHHZ-1发芽指数(0.39)显著高于SSXB-1和AXXZ-8,3种群的萌发率和发芽势无显著差异; 350 mmol·L-1的Na Cl溶液中3种群的各指标均差异显著,并表现为JHHZ-1、SSXB-1、AXXZ-8依次降低;-0.6 MPa水势下AXXZ-8的各指标均最低,JHHZ-1发芽势(17.50)最高,JHHZ-1与SSXB-1的萌发率和发芽指数无显著差异,并显著高于AXXZ-8;当pH值为3或12时,AXXZ-8的发芽指数均最低,JHHZ-1最高,3种群的萌发率和发芽势均表现为JHHZ-1与SSXB-1无显著差异,并显著高于AXXZ-8;埋土深度8 cm的AXXZ-8各指标均最低,JHHZ-1的各指标与SSXB-1无显著差异,并显著高于AXXZ-8。[结论]在种子萌发阶段,抗性稗种群对环境的适应性跟抗性水平呈负相关性,表现出一定程度上的适合度代价。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宁  袁美丽  陈浩  
为阐明小麦Triticum sestivum对入侵植物节节麦Aegilops tauschii的化感作用机制,采用培养皿生物测定法,依据萌发率、苗高、根长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研究了小麦茎叶和根系水浸提液对节节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茎叶和根系水浸提液对节节麦种子萌发、幼苗苗高和根长均表现出"低促高抑"的化感作用。生理生化指标结果显示,小麦不同部位水浸提液对节节麦幼苗生长表现出质量浓度效应的化感胁迫作用,随浸提液质量浓度的增加,节节麦幼苗相对电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婉晴  代梦雅  胡乃月  张英华  
为明确磷、铁处理对冬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活力的影响,以冬小麦品种‘济麦22’为材料,采用NaH_2PO_4和Fe_2(SO_4)_3作为处理溶液,选择不降低种子发芽率的最大摩尔浓度处理种子;测定苗期正常水分(T_1)和干旱处理(T_2)下冬小麦幼苗干重、株高、叶面积、SPAD和抗氧化酶活性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0.05~0.30 mol/L NaH_2PO_4处理的冬小麦种子发芽率比对照提高2.00%~14.00%,0.01~0.04 mol/L Fe_2(SO_4)_3处理的冬小麦种子发芽率比对照提高4.01%,而0.50~0.90 mol/L NaH_2PO_4处理的冬小麦种子发芽率与对照相比降低16.00%~24.00%,0.05~0.07 mol/L Fe_2(SO_4)_3处理的冬小麦种子发芽率与对照相比降低10.00%~24.00%,在本试验条件下,NaH_2PO_4、Fe_2(SO_4)_3处理对种子萌发生长不产生抑制作用的最大浓度分别为0.30和0.04 mol/L;2种水分条件下,NaH_2PO_4处理能显著提高冬小麦幼苗干重和株高,Fe_2(SO_4)_3处理只在正常水分下显著提高幼苗的株高;NaH_2PO_4和Fe_2(SO_4)_3处理均能显著提高冬小麦幼苗新生叶片的叶面积、叶片的SPAD以及叶片SOD和CAT活性,但对POD活性无显著提高。总之,适宜浓度的NaH_2PO_4、Fe_2(SO_4)_3处理能促进冬小麦种子的萌发,同时可以提高冬小麦幼苗的有效光合面积和叶绿素含量,改善了幼苗的光合作用,提高了叶片抗氧化酶活性,进而增强了幼苗活力和抗旱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小文  祁鑫  王海永  张巧玉  郭玉海  董学会  
为研究转Bt基因玉米秸秆还田后秸秆中外源Bt蛋白的释放是否会对后茬作物的萌发产生不利影响,本试验以转Bt基因玉米及其受体品种(非转基因)郑58秸秆浸提液作为处理,采用以小麦(多抗一号)为材料进行室内培养,通过测定对小麦发芽率、幼苗生长的影响,比较了不同浸提液对小麦的作用效应。结果表明,2种秸秆浸提液的质量体积比较低(1∶100)时对小麦萌发处理效应与对照差异不大,当浸提液质量体积比为1∶25时表现轻微抑制作用,以非转基因秸秆表现明显,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幼苗的形态上低质量体积比(1∶100)的转基因秸秆浸提液处理的株高(9.70cm)和根长(10.84cm)均显著高于对照和非转基因玉米秸秆处理,...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通  李巧玲  张凌云  
采用RACE-PCR技术,从青杄c DNA文库中克隆得到1个青杄Pw EXP1基因,其c DNA全长为1 186 bp,含777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259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其理论分子量为27.90 k Da,等电点(p I)为8.07,N端有8个半胱氨酸残基,C端4个色氨酸残基,中部1个HFD结构域,具有扩展蛋白的典型结构。RT-q PCR试验显示Pw EXP1在青杄针叶中相对表达量较高。在种子萌发过程中,未开始萌发的种子表达量较低,萌发第2天和第4天表达量开始升高,萌发6天后达到较高水平。在逆境胁迫下,Pw EXP1在青杄根和叶中的表达模式不同。Na Cl和低温、高温胁迫均...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海华  曾富华  蒋明义  彭喜旭  
为了解不同浓度镍处理下种子的萌发情况 ,和抗氧化酶的活性变化以及两者间的可能联系 ,以湘晚籼 15 - 1种子为材料 ,经 0 .2 5~ 1.0 0 μmol/ L 的硝酸镍浸种后 ,发现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降低 ,平均发芽日数延长 ,幼根、芽生长阻滞 ,生物量减小 ,表明种子的正常萌发和幼苗生长受抑 .各浓度的硝酸镍均抑制种子中 SOD,CAT和 POX活力 (除 0 .2 5 ,0 .5 0 μm ol/ L 的硝酸镍处理下 ,POX活性上升外 ) ,MDA含量升高 ,电解质外渗率增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大鹏  曹帮华  贾波  唐全  
A neutral salt(NaCl) solution and various mixed salt(NaCl,Na_2SO_4,NaHCO_3,Na_2CO_3 in different proportions) solutions with different pH values were used to imbibe Albizia julibrissin seeds to simulate alkali-salt stresses.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ly negative correlations betwee...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