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407)
- 2023(3405)
- 2022(3070)
- 2021(2852)
- 2020(2434)
- 2019(5691)
- 2018(5496)
- 2017(9771)
- 2016(5844)
- 2015(6564)
- 2014(6457)
- 2013(6507)
- 2012(6172)
- 2011(5659)
- 2010(5647)
- 2009(5183)
- 2008(5033)
- 2007(4628)
- 2006(4176)
- 2005(3715)
- 学科
- 济(19868)
- 经济(19843)
- 管理(13599)
- 业(12548)
- 企(10762)
- 企业(10762)
- 方法(10083)
- 数学(8878)
- 数学方法(8716)
- 学(8468)
- 农(4993)
- 财(4956)
- 中国(4586)
- 业经(3918)
- 地方(3721)
- 制(3720)
- 环境(3556)
- 和(3528)
- 农业(3365)
- 理论(3211)
- 及其(3091)
- 技术(3042)
- 务(2913)
- 财务(2906)
- 财务管理(2889)
- 划(2765)
- 企业财务(2753)
- 策(2730)
- 贸(2726)
- 贸易(2725)
- 机构
- 大学(88179)
- 学院(86219)
- 研究(38096)
- 农(30823)
- 科学(30202)
- 济(27629)
- 管理(27079)
- 经济(26831)
- 中国(25599)
- 农业(25028)
- 理学(23341)
- 所(23069)
- 理学院(22931)
- 业大(22358)
- 管理学(22168)
- 管理学院(22061)
- 研究所(21576)
- 京(20413)
- 农业大学(16121)
- 中心(16107)
- 省(15792)
- 室(15155)
- 业(14154)
- 江(14144)
- 实验(14051)
- 院(13923)
- 实验室(13527)
- 科学院(13054)
- 重点(12847)
- 北京(12655)
- 基金
- 项目(64830)
- 科学(47213)
- 基金(44516)
- 家(44207)
- 国家(43881)
- 研究(36192)
- 科学基金(34105)
- 省(27511)
- 自然(26570)
- 自然科(25937)
- 自然科学(25916)
- 自然科学基金(25425)
- 划(24005)
- 基金项目(23220)
- 社会(19776)
- 资助(19718)
- 社会科(18601)
- 社会科学(18588)
- 科技(17761)
- 计划(17528)
- 教育(16483)
- 重点(15986)
- 发(14047)
- 科研(13628)
- 专项(13185)
- 业(13110)
- 创(13028)
- 部(12951)
- 农(12898)
- 创新(12426)
共检索到1280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党继玲 马志超 张荣 郭云忠 朱明旗 孙广宇
【目的】筛选防治苹果果实主要病害的苹果霉心病和心腐病的有效药剂。【方法】选择3%多抗霉素、1.5%噻霉酮、4%农抗120和25%氰烯菊酯4种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引起苹果果实霉心病和心腐病的主要病原菌进行室内抑菌活性测定。【结果】120μg/mL 3%多抗霉素对链格孢、树状链格孢、细极链格孢、枝状枝孢和粉红聚端孢的抑制效果较好,抑制率均达到90%以上,而对复合侵染致病的细极枝孢、层出镰刀菌和团聚茎点霉的抑制效果不佳。300μg/mL 1.5%噻霉酮对链格孢、树状链格孢、枝状枝孢和粉红聚端孢的抑制效果较明显,抑制率均可达90%以上,而对细极链格孢、细极枝孢、层出镰刀菌和团聚茎点霉的抑制效果...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玲玲 朱原野 张盛培 李河
【目的】探讨油茶炭疽病复合病菌种类,筛选油茶炭疽病复合病菌的高效杀菌剂,为科学防治油茶炭疽病提供依据。【方法】从湖南、广西、广东、江苏,海南等地油茶成林采集炭疽病叶样本,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纯化致病菌,结合形态学和多基因联合系统发育分析进行种类鉴定;通过复合侵染试验研究致病菌之间的关系;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杀菌剂咪鲜胺、苯醚甲环唑、嘧菌酯、啶氧菌酯,氟吡菌酰胺和啶酰菌胺对油茶致病菌的室内毒力。【结果】1)从106个油茶炭疽病病斑中分离获得186株致病菌,其中主要病原菌是炭疽属真菌130株,拟盘多毛孢属真菌18株,新拟盘多毛孢属真菌28株,假拟盘多毛孢属真菌4株,链格孢属真菌6株;分离出单一炭疽病菌的病斑55个,而能同时分离出炭疽病菌和其他致病菌的病斑有51个,其中同一个病斑能同时分离出同属不同种或不同属致病菌的病斑有51个,分离的不同病菌有7种组合方式:同属不同种炭疽菌、炭疽菌和拟盘多毛孢属真菌、炭疽菌和新拟盘多毛孢属真菌、炭疽菌和假拟盘多毛孢属真菌、炭疽菌和链格孢属真菌两两组合以及炭疽菌和拟盘多毛孢属和新拟盘多毛孢属、炭疽菌和拟盘多毛孢属和链格孢属真菌3种菌的组合。2)将炭疽菌属和拟盘多毛孢属,炭疽菌属和新拟盘多毛孢属,炭疽菌同属不同种这3种分离率最多的组合方式致病菌回接到油茶上,发现炭疽病菌和其他致病菌复合接种的病斑显著大于只接同种病菌的病斑,表明油茶炭疽病斑中存在炭疽病菌与其他病原菌复合侵染协同增效的现象。3)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苯醚甲环唑和咪鲜胺对炭疽菌属,拟盘多毛孢和新拟盘多毛孢致病菌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平均EC50在0.011~0.555μg·mL-1之间;其次是嘧菌酯和啶氧菌酯,这2种药剂对拟盘多毛孢和新拟盘多毛孢的室内毒力最强,平均EC50在0.007~0.020μg·mL-1之间,但对炭疽菌的抑制作用较差;而啶酰菌胺和氟吡菌酰胺对油茶炭疽菌和拟盘多毛孢属致病菌几乎没有抑制作用。【结论】油茶炭疽病斑中存在炭疽菌和其他病菌复合侵染现象,咪鲜胺和苯醚甲环唑可作为防治油茶炭疽病复合侵染的主选药剂。
关键词:
油茶 炭疽病 致病菌 复合侵染 药剂筛选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冬静 赵永强 张成玲 孙厚俊 徐振 谢逸萍
由大蒜叶枯病菌引起的大蒜叶枯病是徐淮地区大蒜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拟通过对该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和室内高效低毒化学药剂筛选,为大蒜安全生长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十字交叉法研究该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该病原菌生长的最适碳源为D-木糖,氮源为硝酸钾,p H值为5~12时均生长较好,菌落直径7.55~9.15 cm,菌丝对光暗条件不敏感,但在黑暗环境下菌落直径最大,为7.30 cm,菌丝致死温度为57℃、5 min,最适温度为22℃,菌落直径为7.78 cm。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5种杀菌剂对该病原菌的室内毒力。结果显示,5种杀菌剂对大蒜叶枯病菌的毒力差异显著,其中96%苯醚甲环唑Ec50最低,...
关键词:
大蒜叶枯病菌 生物学特性 毒力测定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徐从英 王萌 梁晓宇 马腾 杨叶 张宇
【目的】旨在明确我国云南省主要植胶区——西双版纳橡胶树炭疽病菌复合群的种属分类,筛选橡胶树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cliviae的防治药剂。【方法】采集分离西双版纳地区橡胶树炭疽病菌,通过形态学和多基因系统进化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鉴定,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杀菌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成功分离鉴定出35株橡胶树炭疽病菌,其中63%的菌株属于胶孢炭疽菌复合群,34%的菌株属于尖孢炭疽菌复合群。系统发育树进一步将35株炭疽菌归为4个种属,分别为胶孢炭疽菌复合群下的C.siamense,尖孢炭疽菌复合群下的C.laticiphilum和C.wanningense,以及云南首次发现的C.cliviae。另外,室内药剂筛选结果表明,咪鲜胺、苯醚甲环唑、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吡噻菌胺5种杀菌剂对云南和海南地区橡胶树C.cliviae菌株的EC_(50)值为0.075~1.09 mg/L,其中咪鲜胺抑制活性最佳。【结论】云南西双版纳地区橡胶树炭疽病菌的优势种为胶孢炭疽菌复合群下的C.siamense。咪鲜胺对我国新发现的橡胶树C.cliviae的抑制效果依然良好。本研究进一步提高了对橡胶树炭疽病菌分类的认识,为有效防治该病害提供了技术支持。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冬静 孙厚俊 赵永强 徐振 张成玲 谢逸萍
本试验对甘薯长喙壳菌(Ceratocystis fimbriata Ellis et Halsted)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适宜该病原菌生长的碳源为乳糖,氮源为酵母膏,pH 9,菌落直径分别为4.28,3.96,5.10 cm。菌丝在光照、黑暗、光暗交替下均能生长,其中在黑暗条件下生长最好,菌落直径为5.01 cm,菌丝致死温度为55℃、10 min或58℃、5 min。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进行了4种杀菌剂对甘薯黑斑病菌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供试4种杀菌剂对甘薯黑斑病菌菌丝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其中96.3%苯醚甲环唑抑制作用最佳,EC50值为2.52;其次为97%甲基托布津,EC50值为...
关键词:
甘薯黑斑病菌 生物学特性 毒力测定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桂清 张敏 张军华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及孢子萌发法分别测定了细辛精油和4种化学药剂(30%嘧霉胺EC、50%双福生WP、75%百菌清WP、70%正品甲津托WP)对引起黄瓜灰霉病的灰葡萄孢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对灰葡萄孢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有抑制作用,且对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明显好于对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百菌清对灰葡萄孢菌菌丝生长的抑菌效果最好,EC50为1.6231mg/L;双福生对灰葡萄孢菌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最好,EC50为0.0042mg/L;细辛精油对黄瓜灰葡萄孢菌的抑菌效果与其他4种化学药剂相比效果较差,对菌丝生长的EC50为159.580mg/L,对孢子萌发的EC50为71...
关键词:
细辛精油 化学农药 灰葡萄孢菌 抑菌活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秦虎强 陈芳颖 付鼎程 高小宁 黄丽丽 韩青梅 康振生 熊鑫 张凤娇
【目的】比较陕西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ium)对10种杀菌剂的敏感性以及不同杀菌剂田间防效,为油菜菌核病的化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FAO推荐的菌落直径法,在室内测定油菜菌核病菌对10种杀菌剂的敏感性;并根据室内敏感性测定结果,选择对油菜菌核病菌敏感性强的7种药剂的商品制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陕西汉中地区的油菜菌核病菌对咪酰胺、腐霉利、异菌脲、多菌灵、甲基托布津、戊唑醇及菌核净的敏感性较强,其抑制中浓度(EC50)为0.073 3~0.409 0μg/mL,其次为乙霉威与丙环唑,其EC50分别为0.679 1和2.236 7μg/mL,对上述9种药...
关键词:
油菜 菌核病菌 杀菌剂 敏感性 防效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伏荣桃 刘斌 陈诚 王剑 龚学书 卢代华 廖洋
【目的】稻曲病是水稻重要的真菌病害之一,筛选出高效的防治生物药剂和最佳防治时间,为在生产上推广优化的防治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8种生物药剂对稻曲病菌的毒力和药效,并以防效较好的2种生物药剂进行施药适期试验,比较不同时期施用生物药剂对控害效果的影响。【结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蛇床子素、乙蒜素、紋曲宁、氨基寡糖素、多抗霉素、中生菌素、井冈霉素和宁南·嘧肽的EC50值分别为2. 00、2. 12、19. 15、30. 80、43. 28、51.60、372. 78和734. 16 mg/L,其中蛇床子素和乙蒜素对稻曲病菌的毒力最强。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 5%紋曲宁和15. 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防效较好,病穗防效和病指防效都在80. 0%以上。不同时期施药结果发现,水稻破口前6~9 d内施药控制效果较好,至水稻黄熟期调查时,水稻病穗率和病情指数均较低。【结论】研究发现在水稻破口前6~9 d内喷施2. 5%紋曲宁或15.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对水稻稻曲病有较好的防治。
关键词:
水稻稻曲病 生物药剂 毒力测定 田间防效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桂瑶 胡军华 张蓉 资莉玲 施云庭
2017年,采集云南玉溪冰糖橙典型果斑病病果,从病灶组织中分离致病菌,根据形态学特征、致病性和多种保守基因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进行室内药剂筛选。分离获得的3个菌株guo–1、NS2–2、NS2–6经鉴定为茎点霉(Phoma sp.),对当年生冰糖橙叶片和果实的致病力较强;基于ITS、SSU、EF1–α、LSU、TUB、ACT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致病菌与Phoma sp.处于同一个分支。室内药剂筛选结果表明,3%噻霉酮可湿性粉剂、11.5%吡唑嘧菌酯悬乳剂、22.5%咪鲜胺水乳剂和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对玉溪冰糖橙果斑病致病菌有明显的抑制效果。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傅本重 赵文丽 王立华 李国元 邹礼平 张志林
为吉祥草叶斑病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测定了吉祥草叶斑病菌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的生物学特性及筛选适合的防治药剂。结果表明,PDA为最适培养基,病原菌生长适温为28℃,致死温度为45℃;在p H值为4~10的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p H值为5;碳源和氮源以葡萄糖和硝酸铵较适宜;光照条件以12/12 h(光/暗)为佳。在供试的5种药剂中,10%苯醚甲环唑对病原菌抑菌效果最好,在推荐使用浓度1.00 mg/L下,相对抑菌率达到100%,而45%的石硫合剂抑菌效果最差,在推荐使用浓度6.67 mg/L下,其抑菌率仅为49.7%。
关键词:
吉祥草 叶斑病 生物学特性 药剂筛选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惠萍 范静华 陈海如 陈建斌 周石琼 李燕
对引起云南省元江县芦荟炭疽病的病原菌进行了生物学特性及室内药剂毒力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引起该地芦荟炭疽病的菌原是芦荟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其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5~35℃,最适温度为30℃,致死温度为60℃、10 min;病菌能有效地利用各种碳源和氮源,最适碳源是麦芽糖,最适氮源是硝酸钠。70%代森锰锌对菌落抑制效果最佳,其次75%百菌清,80%比超也有一定抑制效果。
关键词:
芦荟 炭疽病菌 生物学特性 毒力测定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曾晴 叶思思 谢世莹 陈姿伊 叶百慧 杨国 郭天荣 莫亿伟
从感染褐腐病的嵊州桃形李果实中分离得到1株病原菌TXLHFJ–2,利用内转录间隔区(ITS)、延伸因子(TEF–1α)基因、β–微管蛋白基因序列比对和形态学进行鉴定,发现该菌株为美澳型核果褐腐菌(Monilinia fructicola),该菌株最适生长温度为22.5℃。在PDA培养基上,加入6种杀菌剂(戊唑醇、甲基硫菌灵、异菌脲、苯醚甲环唑、啶酰菌胺和代森锌)进行室内防效试验,发现5.0 mg/L戊唑醇、5.0 mg/L甲基硫菌灵、5.0 mg/L异菌脲、25.0 mg/L苯醚甲环唑、90.0 mg/L啶酰菌胺、100.0 mg/L代森锌均可完全抑制褐腐菌生长,经杀菌剂处理后,再用健那绿B和线粒体红色荧光探针染色发现,经杀菌剂处理的菌丝的绿色和红色荧光强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再经碘化丙锭(PI)染色发现,杀菌剂处理后的菌丝的红色荧光强度均比对照组的强,说明6种杀菌剂处理均可使褐腐病病原菌的细胞膜完整性受损,降低线粒体膜电位形成,从而抑制菌落生长。甲基硫菌灵、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对病原菌表现出良好的田间防效,分别为81.63%、80.49%和79.98%,但三者无显著差异,基于农药管理办法,建议使用苯醚甲环唑防控桃形李果实褐腐病。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曾晴 叶思思 谢世莹 陈姿伊 叶百慧 杨国 郭天荣 莫亿伟
从感染褐腐病的嵊州桃形李果实中分离得到1株病原菌TXLHFJ–2,利用内转录间隔区(ITS)、延伸因子(TEF–1α)基因、β–微管蛋白基因序列比对和形态学进行鉴定,发现该菌株为美澳型核果褐腐菌(Monilinia fructicola),该菌株最适生长温度为22.5℃。在PDA培养基上,加入6种杀菌剂(戊唑醇、甲基硫菌灵、异菌脲、苯醚甲环唑、啶酰菌胺和代森锌)进行室内防效试验,发现5.0 mg/L戊唑醇、5.0 mg/L甲基硫菌灵、5.0 mg/L异菌脲、25.0 mg/L苯醚甲环唑、90.0 mg/L啶酰菌胺、100.0 mg/L代森锌均可完全抑制褐腐菌生长,经杀菌剂处理后,再用健那绿B和线粒体红色荧光探针染色发现,经杀菌剂处理的菌丝的绿色和红色荧光强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再经碘化丙锭(PI)染色发现,杀菌剂处理后的菌丝的红色荧光强度均比对照组的强,说明6种杀菌剂处理均可使褐腐病病原菌的细胞膜完整性受损,降低线粒体膜电位形成,从而抑制菌落生长。甲基硫菌灵、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对病原菌表现出良好的田间防效,分别为81.63%、80.49%和79.98%,但三者无显著差异,基于农药管理办法,建议使用苯醚甲环唑防控桃形李果实褐腐病。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叶振风 吴湘琴 吕冠华 薛程 吴婷婷 刘普 朱立武
为明确梨树腐烂病的病菌种类,对采自中国河北、山西和安徽3省症状疑似梨腐烂病的树皮与病枝进行病菌培养和分离纯化,根据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和致病性,结合rDNA-ITS序列分析,鉴定病原菌种类,并选用22种常用杀菌剂,通过离体抑菌试验,筛选出抑菌效果较好的药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 在分离纯化的6个菌株中有5个菌株形态特征相同,且与已报道的腐烂病病菌(Valsa mali var.pyri)形态特征相似; 以这5个菌株菌丝接种梨树健康枝条后出现与田间相同的病症; 病原菌rDNA-ITS克隆测序、BLASTn比对发现,这5个菌株为同一致病菌(登录号JQ618018),且与意大利梨腐烂病菌株(登录号...
关键词:
梨 腐烂病 病原菌 化学药剂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西莉 李健强 朱春雨 张国珍 张龙 罗军 李小林 朱建军 房双龙
采用平皿测定方法分别对黑龙江、云南、湖北和湖南等水稻主产区的 13个当地主栽水稻品种进行了种子带菌检测和分离鉴定 ,研究了 5种不同杀菌剂和 2种水稻专用种衣剂对种子带菌的消毒处理效果。结果表明 ,水稻种子表面携带的优势菌群主要为 F usarium,Penicillium,Rhizopus,Cladosporium,Aspergillus;种子内部寄藏的真菌主要有 Fusarium,Alternaria,Cladosporium,其他分离频率较高的寄藏真菌还有 Penicillium,Aspergillus和 Rhizop us等 ;不同水稻品种之间种子表面携带真菌种类有较大差异 ,种子内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