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03)
- 2023(4972)
- 2022(4565)
- 2021(4192)
- 2020(3871)
- 2019(9198)
- 2018(9091)
- 2017(17570)
- 2016(10162)
- 2015(11723)
- 2014(12129)
- 2013(12327)
- 2012(11764)
- 2011(10721)
- 2010(10868)
- 2009(10173)
- 2008(10390)
- 2007(9648)
- 2006(8148)
- 2005(7179)
- 学科
- 济(42405)
- 经济(42368)
- 业(25119)
- 管理(24813)
- 方法(22882)
- 数学(20680)
- 数学方法(20488)
- 企(19269)
- 企业(19269)
- 农(12011)
- 学(11740)
- 财(10587)
- 中国(9641)
- 贸(8772)
- 贸易(8772)
- 易(8454)
- 地方(8331)
- 农业(7835)
- 业经(7497)
- 制(7181)
- 和(6869)
- 务(6521)
- 财务(6507)
- 财务管理(6485)
- 企业财务(6076)
- 银(5884)
- 银行(5828)
- 环境(5809)
- 融(5707)
- 金融(5705)
- 机构
- 大学(155507)
- 学院(154413)
- 济(59428)
- 经济(58063)
- 研究(56266)
- 管理(54441)
- 理学(46726)
- 理学院(46129)
- 管理学(45119)
- 管理学院(44837)
- 中国(40171)
- 科学(39777)
- 农(38538)
- 京(33706)
- 所(31848)
- 农业(30907)
- 业大(30890)
- 研究所(29489)
- 财(26232)
- 中心(25474)
- 江(24188)
- 北京(21282)
- 财经(21154)
- 农业大学(20263)
- 院(19819)
- 省(19471)
- 范(19310)
- 经(19117)
- 师范(19029)
- 州(18980)
- 基金
- 项目(104496)
- 科学(77954)
- 基金(72787)
- 研究(68756)
- 家(66971)
- 国家(66465)
- 科学基金(53338)
- 省(42416)
- 社会(40280)
- 基金项目(38997)
- 社会科(38004)
- 社会科学(37986)
- 自然(37184)
- 自然科(36258)
- 自然科学(36237)
- 划(36075)
- 自然科学基金(35569)
- 教育(31694)
- 资助(31029)
- 编号(27595)
- 重点(24583)
- 计划(22754)
- 发(22660)
- 成果(22602)
- 部(22493)
- 科技(21743)
- 科研(21227)
- 创(20907)
- 创新(19707)
- 课题(19669)
共检索到2210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侯渝嘉 童华荣 胡翔 周雪芳 唐敏 黄尚俊 张莹
采用静态SPME萃取、GC/MS分离分析对4个茶树品种的针、扁形茶叶的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共鉴定出38种主要的香气物质,其中碳氢化合物有2种,醇类有18种,醛类有5种,酮类有4种,酯类有6种,酸类有1种,杂氧化合物有2种。尽管各种茶样的香气组分,含量各有不同,但是主要成分基本相同。对比发现同一品种制成的两种茶叶,扁形茶的同种香气含量比针形茶的含量高,为这些品种适制茶叶种类的确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正科 陆锦时 朱明华 徐泽 郑清元 郑定贵
8个茶树品种加工3种典型外形的绿名茶,其茶多酚、咖啡碱及水浸出物含量变化显著;氨基酸及可溶性糖总量品种×外形交互效应极显著,而变化特性不明显。不同品种加工的名茶中,针形名茶茶多酚及咖啡碱含量最低,水浸出物含量居中,可溶性糖总量较高;扁形名茶水浸出物含量最低,咖啡碱含量最高,茶多酚及氨基酸含量亦较高;卷曲形名茶氨基酸及可溶性糖总量较低,咖啡碱含量居中,水浸出物含量最高,茶多酚含量亦较高。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荣林 胡雲飞 杨亦扬 王文丽 申佳芳
以麝香草酚等10种小分子物质作为激发剂,比较研究了它们诱导茶树与害虫防御有关的酶系统变化和茶树主要生化成分变化的特征,以了解它们所引起的诱导反应的差异。结果表明,各诱导物质几乎一致性地引起茶树叶片可溶性蛋白的上升,除3-氨基丁酸处理外各处理叶片氨基酸总量也趋于上升。水杨酸、磺基水杨酸、对羟基苯甲酸乙酯、2,5-二羟基苯甲酸在结构上具有高度共性,但它们所引起的生理反应却有明显差异。与水杨酸相比,磺基水杨酸、对羟基苯甲酸乙酯、2,5-二羟基苯甲酸诱导的茶树叶片生化物质的变化幅度较大,2,5-二羟基苯甲酸诱导处理下叶片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明显上升,有一定应用潜力。HarPi...
关键词:
激发剂 诱导 茶树 抗虫性 生理指标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苏敏 韦柳花 刘初生 杨春 赖兆荣 覃榆茏 张颖彬
【目的】分析不同季节对修仁茶挥发性成分的影响,为从香气组分的角度评价修仁茶的适制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GC-MS法对春、夏、秋3季的修仁茶树品种加工成的绿茶和红茶的香气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在不同季节加工的修仁绿茶中,春茶、夏茶和秋茶的香气物质种类都是55种,且3个季节绿茶的香气成分组成比较相似,都是醇类物质相对含量最高,分别是为45.83%、37.75%和42.39%;春茶和秋茶的主导香气成分以花香型的醇类物质为主,分别占各自主导香气成分64.50%、57.10%,夏茶的主导香气成分种类最多。不同
关键词:
修仁茶 香气成分 GC-MS分析 季节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云 李春华 杨亮材 李少敬 张明亮
研究了不同茶树品种加工扁形名茶的适制性,不同鲜叶摊放程度和不同加工工艺对扁形名茶品质的影响及其生化机制。结果表明,福鼎大白茶、蜀永3号、南江大叶茶等5个茶树品种为扁形名茶的适制品种。其中,福鼎大白茶和蜀永3号为"翠绿披毫"型扁形名茶的最适制品种。鲜对适度摊放,可提高扁形名茶氨基酸、可溶性糖、水浸出物等生化成份含量和茶叶品质。当摊放叶含水量为71%左右时,成茶含有较高的氨基酸等生化成分,其茶叶品质最佳;半烘炒工艺加工的扁形名茶好于烘青工艺和全炒青工艺。
关键词:
茶树品种,摊放,加工工艺,品质,扁形名茶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范正琪 李纪元 田敏 李辛雷
采用GCMS法从‘克瑞墨大牡丹’鲜花挥发油中鉴定出香气化合物37种,可分为醇类、烯醇氧化物类、醛类、酯类、烯类、酸类、烷烃类和菲类化合物等8类,其中醇类物质含量最高,占挥发油总量的54.84%。香气的主体特征成分为芳樟醇、顺芳樟醇氧化物II、水杨酸甲酯、二十四烷、芳樟醇旋光异构体、α松油醇、壬醛等7种化合物,芳樟醇含量占挥发油总量的39.97%。
关键词:
山茶 克瑞墨大牡丹 香气成分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跃斌 蔡利娅 罗理勇 王伟 邓克尼
对龙井、乌牛早、迎霜、萍云11号、福鼎大毫、湘妃翠、茗丰、碧香早等8个茶树品种名优绿茶,采用感官审评、生化成分分析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等方法对其品质特点进行了比较研究.感官审评结果表明,春季以茗丰、萍云11号、迎霜、福鼎大毫名优绿茶品质最好,夏季以湘妃翠、萍云11号、茗丰名优绿茶品质较好.生化成分测定结果表明,春季以福鼎大毫、萍云11号、迎霜、茗丰氨基酸含量较高,分别为2.83%,2.84%,2.67%,2.66%;儿茶素比值以湘妃翠最低1.477.夏季以湘妃翠、萍云11号氨基酸含量较高,分别为1.82%,1.81%;儿茶素比值以湘妃翠最低2.199;脂溶性色素测定结果还表明,春茶色泽物质组成差...
关键词:
品种 品质特点 名优绿茶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吴田 沈晓进 李法营 韦玲长 蓝增全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云南17份茶树样品进行了亲缘关系分析。实验结果表明,12条ISSR引物共产生193条扩增带,其中多态性条为100.0%。供试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异范围为0.50~0.88。通过UPGMA法,可将17份材料分为2个大类,第1大类为"红毛茶",第2大类又可分成2个亚组,其中组Ⅰ包括双江古茶树和永德大叶种,而组Ⅱ包括勐库群体品种、勐海大叶种和部分凤庆大叶种。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双江古茶树与采自永德的茶树亲缘关系最近,而与采自勐海和凤庆大叶种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
关键词:
大叶茶 种质资源 ISSR标记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孙雪梅 赵才美 李友勇 程在全 尚卫琼 杨盛美 杨兴荣 矣兵 刘本英
【目的】探讨云南地方品种与野生茶树遗传多样性。【方法】应用ISSR标记对云南51份地方品种与16份野生茶树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利用23个ISSR引物共扩增出223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218条,多态位点百分比为97.76%。应用Nei-Li相似系数估算67份茶树资源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在0.659~0.736,平均为0.693,说明茶树资源间的遗传基础较窄。UPGMA法将67份茶树资源分成2个类群,主成分与聚类的分析结果一致,但主成分分析更直观地揭示资源之间的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结论】研究结果表明茶树地方品种与野生茶树之间的亲缘关系与地理分布没有明显的关系,可能与品种类型有关,有助于今后拓宽地方品种的遗传基础,为开发野生茶树的遗传潜力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云南﹔茶树﹔ISSR﹔遗传多样性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梁月荣 田中淳一 武田善行
探讨了采用RAPD分子标记法进行茶树及其近缘种分类和亲缘关系鉴别的可能性。结果表明 ,RAPD能有效地区分物种间和茶树种内变种间的差异 ,阿萨姆类型茶树和中国类型茶树的特异性RAPD分子标记分别为 1 2 0 0bp的WKA 2 4a和 61 0bp的WKA 2 4b。日本茶树品种与中国茶树品种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部分越南茶树品种为中 印杂种。图 1表 1参 4
关键词:
茶树 RAPD 种质资源 分类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萧力争 苏晓倩 李勤 刘仲华 张大明 罗海辉
研究了紫色深浅不一的5个特定紫芽品种茶树春梢芽叶中的花青素、茶多酚、黄酮类、氨基酸、咖啡碱、水浸出物、儿茶素总量、酯型儿茶素总量、简单儿茶素总量等生化成分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紫芽品种茶树芽叶紫色深浅与花青素含量关系密切,与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黄酮类、水浸出物、儿茶素等含量没有直接相关性.普通品种紫色芽的花青素、茶多酚、水浸出物、儿茶素总量、酯型儿茶素总量等均较正常黄绿色芽叶高,氨基酸、简单儿茶素总量等均较正常芽叶低.
关键词:
茶树品种 紫色芽叶 生化成分 花青素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本英 孙雪梅 李友勇 宋维希 汪云刚 蒋会兵 马玲 段志芬
以紫娟等15个云南茶树品种为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茶叶中的没食子酸(GA)、儿茶素(C)、表儿茶素(E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表没食子酸儿茶素(EGC)及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的含量,应用ISSR标记技术分析紫娟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GA、C、ECG、EGCG及儿茶素总量含量在紫娟中较低,而EGC含量在紫娟中含量较高,说明紫娟与其他品种间的儿茶素含量差异较大,在生化上有一定特点。同时,18个ISSR引物共扩增出111个位点,其中89个位点呈现多态性,多态性为80.18%,紫娟与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幅在0.582~0.800,平均0.693。UPGMA...
关键词:
紫娟 生化特点 ISSR 遗传关系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仁亮 吴丹 姜依何 朱旗
以同一级别、同期制作的陕西、湖南和浙江黑毛茶为原料,依据湖南茯砖茶加工工艺制作成茯砖茶样,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DE)结合气-质联用(GC-MS)分析其香气成分,并对3个茯砖茶样进行了感官审评比较。结果表明:分别从陕西、湖南和浙江黑毛茶压制的茯砖茶中分别检测出47、56、51种香气成分,均以醇类、醛类和酮类物质为主;陕西黑毛茶加工的茯砖茶中具高火香的2-戊基-呋喃、四甲基吡嗪等杂环类化合物含量最高(0.71%);湖南黑毛茶加工的茯砖茶中对茯砖茶"菌花香"有重要贡献的不饱和萜烯醇、烯醛类化合物含量最高,分别为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倪德江 陈玉琼
用气相色谱(GC)、气相色谱(GC)/质谱(MS)法分析了绿针名优茶加工过程茶叶香气的变化。结果表明,绿针茶主要的芳香成分是:正己醛、反-3-戊烯-2-酮、庚醛、三甲基吡嗪、芳樟醇、芳樟醇氧化物Ⅲ、香叶醇、苯甲醇、苯乙腈、β-紫罗酮+顺茉莉酮、橙花叔醇、博伏内酯、二氢海癸内酯和吲哚。杀青是绿针茶香气形成的主要工序。在做形过程,多数香气趋于减少,这可能同揉捻后茶叶体内环境状态的变化有关。干燥阶段萜烯醇、芳香醇、酮类、酯酸类、含氮化合物、酚类中部分香气物质有所增加,多数香气含量继续减少。增香过程除醛酮类和酚类成分有所降低外,其余芳香成分均大量形成,这有利于提高绿针茶香气品质。
关键词:
绿针名茶 加工 香气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泽涵 于文涛 王鹏杰 樊晓静 刘财国 蔡春平 叶乃兴
为了揭示茶树花不同发育时期生长发育和生化成分代谢的分子机制,以‘黄棪’茶树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茶树花两个发育时期(花苞期、开放期)的转录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转录组测序共获得135 039 271个过滤序列,GC含量为44.30%~45.35%;茶树花两个发育时期共获得18 352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的基因有8 019个,下调的基因有10 333个.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O)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发现其主要富集在与茶树花生长发育、生化成分形成有关的植物激素信号转导、光合作用—天线蛋白、植物的昼夜节律、糖胺聚糖降解等代谢途径上.本研究结果表明,茶树花的发育受到植物激素的调控和光周期的诱导,与氨基酸、可溶性总糖有关的代谢途径随着花的发育发生了变化,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茶树花发育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提供了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