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26)
- 2023(12359)
- 2022(10257)
- 2021(9293)
- 2020(7532)
- 2019(17238)
- 2018(16953)
- 2017(31584)
- 2016(17070)
- 2015(19193)
- 2014(18814)
- 2013(18464)
- 2012(17333)
- 2011(15872)
- 2010(16234)
- 2009(14851)
- 2008(14617)
- 2007(13078)
- 2006(12013)
- 2005(11048)
- 学科
- 济(69376)
- 经济(69297)
- 管理(43086)
- 业(41528)
- 企(32549)
- 企业(32549)
- 中国(23249)
- 贸(22817)
- 贸易(22801)
- 方法(22481)
- 易(22085)
- 农(21349)
- 地方(21068)
- 数学(18072)
- 数学方法(17829)
- 业经(17433)
- 学(15332)
- 财(14767)
- 农业(14033)
- 制(13428)
- 银(12699)
- 银行(12649)
- 融(12585)
- 金融(12583)
- 理论(12431)
- 行(12313)
- 发(11991)
- 环境(11183)
- 地方经济(11143)
- 技术(10930)
- 机构
- 学院(242273)
- 大学(236458)
- 济(95697)
- 经济(93465)
- 研究(90831)
- 管理(82526)
- 理学(68814)
- 中国(68742)
- 理学院(67982)
- 管理学(66563)
- 管理学院(66170)
- 科学(57347)
- 京(52366)
- 所(48309)
- 农(48018)
- 财(43765)
- 研究所(43567)
- 中心(40486)
- 江(39798)
- 农业(37833)
- 业大(37791)
- 范(33953)
- 北京(33646)
- 师范(33463)
- 院(33463)
- 财经(33201)
- 州(31954)
- 省(30789)
- 技术(30136)
- 经(29904)
- 基金
- 项目(155552)
- 科学(118842)
- 研究(113472)
- 基金(106752)
- 家(95765)
- 国家(94938)
- 科学基金(77993)
- 社会(68407)
- 社会科(64694)
- 社会科学(64674)
- 省(64027)
- 基金项目(55016)
- 划(53745)
- 教育(52264)
- 自然(49934)
- 自然科(48727)
- 自然科学(48712)
- 自然科学基金(47806)
- 编号(47224)
- 资助(44425)
- 发(40011)
- 成果(39082)
- 重点(36560)
- 课题(35166)
- 创(32903)
- 部(32473)
- 发展(31292)
- 创新(30784)
- 展(30760)
- 科研(29603)
共检索到3893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章秀琴 邓小华
文章说明:随着理论前提的不同和经济现实的发展,贸易利益的内涵也会不同。传统贸易理论强调追求狭义的经济贸易利益,而未考虑环境污染、自然资源等对国际贸易格局和利益的影响;贸易和环境冲突范式下,南北国家因为各自不同的环境观和发展观而产生迥然不同的贸易利益观;通过将环境成本内部化来协调贸易和环境间的冲突,方能使南北双方贸易利益的不平衡状态回归到双赢状态。进而提出,在贸易和环境协调前提下,用绿色贸易结构合理度和绿色收入贸易条件来衡量低碳经济环境下真实的贸易利益。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沈玉良 高耀松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隋福民 饶鹏
长期以来,参与国际分工与贸易的各国是否能从国际贸易中获得利益这一问题,一直是理论界争论的焦点,因此,本文从狭义的贸易利益与广义的贸易利益,真实的贸易利益与潜在的贸易利益,贸易利益与地区经济一体化,贸易利益与不完全竞争、规模报酬递增四个角度作了一些评述。本文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之下,一国才可以从开放的国际贸易中获得贸易利益,最终实现一国经济持续增长的目标,如政府在开放经济条件下采取适当的贸易政策、在开放贸易情况下补偿受损人群的利益、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等。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建江 杨细珍
中美双边贸易中中方的巨额贸易顺差是否使中方获得了同样的贸易利益,一直是中美两国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在产品内分工框架内,构建了双边贸易利益分配的理论模型,使用面板协整对1997-2009年中美双边8个主要制造业部门的贸易利得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美国依靠比较优势和垄断优势占据了产品价值链两端高附加值环节,而中国承担低附加值的中间环节;中美贸易失衡背后的利益流向并没有与贸易差额一致,中国在中美产品内贸易中获利微薄。因此,我国应该努力提升产业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力求锁定在附加值高的环节,以赢得更多的国际贸易利益。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常冉 杨来科 王向进
文章采用贸易增加值核算法对2005-2014年中美贸易进行价值结构分解和竞争力测算,重新审视中美贸易失衡并全面剖析贸易利益结构。研究表明:传统贸易统计方法对中美贸易顺差严重高估,并对行业竞争优势产生误判。中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没有带来相匹配的贸易获利,尤其知识型制造业缺乏创新技术被"低端锁定",美国服务业处于价值链上游且具备竞争优势,贸易获利能力强于中国。同时,中国出口拉动美国贸易利益的同时,推动了多区域贸易发展的格局,中国出口贸易利益分布以东亚地区为主但布局趋于多元化。美国出口利益结构均衡,对太平洋地区的贸易推动作用相对突出。
关键词:
贸易增加值 贸易失衡 WWZ方法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继勇 刘威
本文在分析美中贸易的"产品内分工"特征与贸易利得衡量标准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当前美中贸易失衡中的利益分配实际上是一种各方"互利"的格局,但在产品内分工条件下以附加值计算的中国企业实际获益要大大小于其他经济体企业,同时,美国贸易逆差的损失可以通过其潜在收益加以弥补。因此,中国应从建立基于"所有权"原则的贸易差额统计体系、构建贸易利益分配核算指标体系、重点调整产业与贸易结构以及适当调整外资引入方向等四个方面入手,逐步增加自身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美中贸易利益分配格局中的实际获益。
关键词:
产品内分工 美中贸易失衡 利益分配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许丹
随着差异化产品的出现和发展规模经济的要求,产业内贸易逐步取代了传统的产业间贸易成为现代国际贸易的主要趋势。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给贸易国带来了贸易利益,更带动了贸易国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但是在不同的分工体系下参与贸易国家的所得利益并不对等。从这一角度剖析产业内贸易的利益问题,使我国在短期内以及中长期内在发展产业内贸易上采取相应对策,以期提高我国产业内贸易水平。
关键词:
产业内贸易 产业内分工 垂直型 水平型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力
传统观点认为,发展中大国由于国内市场广阔,国内贸易潜力大,对外贸易的重要性降低,因此应该实行依赖国内市场和国内贸易的内向型的贸易战略。笔者对此持不同看法。理由很多,其中最主要的理由是传统观点忽视对外贸易在经济发展中所具有的不可或缺的动态利益。本文将以对外贸易的动态利益为依据,分析对外贸易(以下按惯例直接称为“贸易”)对于发展中大国的重要性,并对发展中大国的贸易战略选择问题加以探讨。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徐建军
本文通过多项指标评价了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的东盟经济合作 ,并对自由贸易区的建立给贸易发展所造成的影响进行检验。结论认为 ,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东盟区域内贸易有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 ,但是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受益程度 ,有的国家甚至出现了净受损。文章进而分析了其深层次的原因 ,并对东盟国家未来的经济合作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东盟自由贸易区 区域内贸易 东盟经济合作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沈丰丰
本文概述了国际贸易发展利益理论的演变,并对各种理论进行了评析,继而对国际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现实机制,作了较为系统深入的分析。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王晓莉 王浩 吴林海
"美国优先"的美国贸易利益至上表明政治关系已嵌入中美贸易争端。从中国农产品进口环境内涵视角,利用权力均势理论,探讨印度替代美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可能性,解决中美贸易争端。研究显示,美国和印度的农产品贸易存在竞争,且印度农产品贸易利益、中美与中印双边政治关系比值显著正影响中国进口美国农产品环境内涵与中国进口印度农产品环境内涵比值。虽然美国农产品贸易利益对于中美政治关系修好具有显著的正作用,但并不能影响中国农产品进口环境内涵。因此,解决中美贸易争端的主动权可以在中国,短期内(至少4年),中国增加从印度进口农产品,可以替代美国,促成中美权力均势。但长期来看,除了印度,中国仍需发现新的替代国。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欧阳秋珍 陈昭
本文从价值生产角度出发,构建了国际贸易利益失衡分配框架下的技术溢出理论模型,利用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1990~2009年的数据,实证分析检验国外技术溢出与国际贸易利益失衡分配的变动关系。实证研究发现:国内研发支出能够减小我国同主要贸易伙伴单位美元包含的劳动时间差距,改善我国同主要贸易伙伴间贸易利益分配失衡状态,而且改善程度大于通过进口方式吸收国外技术溢出获得的技术进步;通过进口方式获得的国外有效技术溢出也可以缩小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劳动时间差距,然而其系数不显著;通过出口方式获得的国外有效技术溢出值使得我国与贸易伙伴之间的劳动时间差距反而增大。加入人力资本后,这3个变量系数符号没有发生变化,...
关键词:
技术溢出 利益分配失衡 R&D 协整检验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赵蓓文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熊珍琴 范雅萌
引入增加值贸易核算体系,测算2000-2014年间中国制造业对美国的出口贸易利益,结果表明:虽然中国对美贸易顺差快速增长,但所获贸易利益极为有限,中美贸易利益分配格局是向着有利于美国、不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尽管中美贸易顺差在2000-2014年整体上呈上升趋势,但由于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低端地位,出口对我国获取贸易利益的带动作用不强。因此,中国制造业迫切需要改善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低端地位,向价值链的两端攀升,从而提高中国制造业的出口获利能力。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贸易利益 增加值贸易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陈凌
本文以国际贸易动态利益的一般分析为依据,指出了对外贸易对于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并对我国的对外贸易战略选择问题加以探讨。
关键词:
国际贸易 动态利益 对外贸易战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