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63)
- 2023(8525)
- 2022(6946)
- 2021(6451)
- 2020(5549)
- 2019(12522)
- 2018(12500)
- 2017(23639)
- 2016(13114)
- 2015(14646)
- 2014(14358)
- 2013(13588)
- 2012(11984)
- 2011(10818)
- 2010(10850)
- 2009(9649)
- 2008(9269)
- 2007(7998)
- 2006(6673)
- 2005(5649)
- 学科
- 济(49126)
- 经济(49075)
- 管理(36185)
- 业(34949)
- 企(28116)
- 企业(28116)
- 方法(27708)
- 数学(25600)
- 数学方法(25060)
- 农(13864)
- 中国(12024)
- 财(11400)
- 贸(10419)
- 贸易(10416)
- 业经(10324)
- 学(10214)
- 易(10164)
- 理论(9683)
- 技术(9284)
- 农业(9234)
- 制(7398)
- 教学(7163)
- 务(7028)
- 财务(6996)
- 财务管理(6985)
- 地方(6958)
- 环境(6908)
- 划(6687)
- 企业财务(6589)
- 银(6251)
- 机构
- 学院(181705)
- 大学(179739)
- 管理(70308)
- 济(69551)
- 经济(68179)
- 理学(62609)
- 理学院(61970)
- 管理学(60389)
- 管理学院(60122)
- 研究(58282)
- 中国(41464)
- 科学(39806)
- 农(39531)
- 京(36977)
- 业大(34582)
- 农业(31676)
- 所(30168)
- 财(28398)
- 研究所(28184)
- 中心(26562)
- 江(25535)
- 财经(23757)
- 北京(22536)
- 技术(21929)
- 范(21883)
- 农业大学(21777)
- 经(21758)
- 师范(21463)
- 院(21158)
- 经济学(20909)
- 基金
- 项目(133041)
- 科学(103482)
- 基金(95961)
- 研究(88759)
- 家(87319)
- 国家(86649)
- 科学基金(73498)
- 社会(55553)
- 省(54074)
- 社会科(52790)
- 社会科学(52773)
- 自然(51386)
- 基金项目(50825)
- 自然科(50328)
- 自然科学(50314)
- 自然科学基金(49398)
- 划(45940)
- 教育(43370)
- 资助(40147)
- 编号(34896)
- 重点(30484)
- 创(28686)
- 部(28336)
- 计划(27456)
- 发(27358)
- 创新(26788)
- 科研(26348)
- 成果(25495)
- 课题(24702)
- 科技(24259)
共检索到2447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邵砾群 霍学喜
本文运用要素需求模型及我国7个苹果主产省份612个苹果种植户的实地调研数据,对比分析矮化和乔化两种苹果栽培模式对投入品需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乔化栽培模式相比,矮化密植栽培模式在提升苹果品质的前提下会诱导苹果种植户增加使用农业机械、农家肥、化肥等农用生产资料,并有效节约劳动力投入。因此,政府应在苹果适生区逐步推行矮化密植栽培模式,加快果园适用性作业机械及技术装备研发,支持完善苹果矮化栽培科学管理制度,有助于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型升级的发展。
关键词:
栽培模式 要素需求模型 影响 苹果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于英 赵伟 杨旭 秦佳梅 张连学
为了加强辽藁本资源的保护和扩大资源量、探讨辽藁本最佳栽培模式,在异地模拟自然环境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栽培模式对辽藁本生长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仿生栽培模式下,辽藁本株高、叶面积指数、分枝数和花序数等生育性状的变化规律相似,其中以模式1发育较迅速,其他模式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发育迟缓,发育量值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仿生栽培模式中光照强度有利于辽藁本植株生长和产量提高,以及挥发油的积累。综合分析认为,仿生栽培辽藁本方法可行,不仅可以利用闲置土地发展林下经济和立体开发资源,而且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和长远的经济效益。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邵砾群 侯建昀 刘军弟 霍学喜
以山西、陕西、甘肃3省2009~2011年连续3年调研资料和固定样地跟踪调查数据为依据,用C-D生产函数对两种栽培模式的建园成本、投入成本结构、产出结构、要素密集度、要素弹性与规模收益以及科技贡献率等几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与技术经济评价。结果表明,矮砧密植集约栽培模式在同等条件下,单位面积(亩)的优果(1、2级优果)率比乔砧密植栽培模式提高35%,可变资本投入虽然比较乔砧密植栽培模式高,但劳动投入节约31.27%,净收益是乔砧密植栽培模式的1.86倍,投入产出比是乔砧密植栽培模式的1.5倍,科学技术贡献率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梁玉刚 张启飞 周晶 李阳 谭长龙 黄璜
为实现中国水稻种植"一季有余,两季不足"及一季主产区的粮食增产渠道。通过田间对比试验,研究再生稻、早稻和晚稻的稻米品质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与早稻和晚稻相比,再生稻实现农药零输入,减少肥料和灌溉水使用量,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劳动强度,保持经济效益稳定;提高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降低稻米粒形、垩白率和垩白面积,增加稻米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总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稻米品质。再生稻符合水稻轻简栽培和农业资源较少投入的要求,实现"种植一季,收获两季",拓宽粮食生产渠道,对中国粮食安全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水稻 产量 经济效益 稻米品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波 鲁剑巍 李小坤 丛日环 吴礼树 叶川 郑伟 徐维明 姚忠清 任涛
【目的】在油菜种植主产区,研究不同栽培模式及施氮方式对油菜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为油菜高产高效生产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0—2011年度在湖北省和江西省开展移栽油菜和直播油菜氮肥施用田间试验,比较氮肥表施(表面撒施)、翻施(撒施后旋耕)和集中施用(移栽油菜穴施和直播油菜条施覆土)3种不同施氮方式对两种栽培模式(移栽和直播)油菜产量、干物质动态、氮素吸收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相同条件下,移栽油菜产量水平显著高于直播油菜,两者的产量差达到299.1—544.2 kg·hm~(-2),从干物质动态结果可以看出,各个生育期移栽油菜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显著高于直播油菜,此外,移栽...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蒙岭 蒋豪 顾勇 谢强 张永辉 徐传涛 陈凡
【目的】本文研究了烟田冬闲期种植绿肥对土壤的影响。【方法】以冬闲期植烟土壤为研究对象,布置单种紫云英(Z)、单种黑麦草(H),混播紫云英和黑麦草(HZ)3种处理,在植烟前测定土壤特性,分析绿肥不同种植模式对植烟土壤的影响。【结果】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养分含量影响不同:与H和Z处理相比,HZ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达到29.88和0.96g/kg;与H处理相比,HZ处理的土壤速效钾、速效磷的含量分别提高了9.5%和38.03%,达到209.19和45.20 mg/kg。HZ处理下,土壤中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以及土壤微生物碳、氮含量显著高于H和Z处理(P0.8,P0.78,P0.78,P0.78,P<0.01)。【结论】综上所述,冬闲期混合种植豆科-禾本科绿肥可以更好的提高植烟土壤的养分,改善土壤微环境。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何芬 b 丁小明 b 富建鲁 b 尹义蕾 b 李亭 周长吉 b
为解决日光温室冬季作物根区温度低和升温慢的问题,提出基质高架栽培和自然土栽2种栽培模式下的日光温室热风管道根区加温系统,并在北京地区冬季最寒冷时段对日光温室环境进行实际测试,比较和分析不同栽培模式下的热风根区加温效果和加温均匀性。结果表明:基质高架栽培模式和自然土栽模式下根区加温的室内夜间平均空气温度、根区温度较对照不加温区高2.2~3.1℃和0.6~1.5℃,且加温区内各测点的根区温度最低值偏离度为1.9%~13.29%,平均值为4.11%~5.74%;自然土栽模式下根区加温的夜间平均空气温度、根区温度比基质高架栽培模式下的高1℃,根区温度的最低值偏度平均值和总体标准偏差分别低1.12%和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黄寿波 范兴海 傅懋毅 傅金和
在安徽省黄山市,于夏季对杉木一茶、板栗一茶间作园和纯茶园同步进行小气候测定,结果表明:相对光强、气温和土温、温度日较差、风速均随茶园内的植被覆盖度增大而减少,空气湿度则随植被覆盖度增加而增大。杉木一茶、板栗一茶间作园和纯茶园的相对光强分别是41%,63%和100%,日平均气温分别是25.0、26.4和27.2℃,0cm地温日较差分别是6.4、10.5和19.7℃,200cm高处平均风速分别是0.3、0.4和0.6m·s-1。空气相对湿度和绝对湿度,杉大一茶间作园比纯茶园分别增加6%和4hpa,板栗一茶间作园比纯茶园分别增加4%和2hpa。
关键词:
林一茶栽培模式、小气候、茶园、杉木、板栗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永柳 罗义航
通过中高海拔地区不同栽培模式的经济效益比较,因地制宜,科学安排高优农业的栽培模式,推广农业新技术,发展高优农业途径,提高稻田综合效益。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夏清 刘秀清 石华娟
为了探索现有组合在高密度直播条件下,适合机械化收获的可能性及生产潜力,对10个自育三系杂交组合同时进行育苗移栽和高密度直播比较试验。在试验条件和各个管理环节一致的情况下,进行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的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栽培条件下,多数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间存在极显著差异。采用高密度(270 000株/hm2)迟直播(10月13日)方式,比育苗移栽(密度90 000株/hm2,播期9月27日)方式,可以缩短生育期8 d,降低植株高度12.6 cm,减少分枝数2.4个、提高分枝部位31.1 cm,从而基本满足机收对油菜株型的要求。因此,在选育机收品种的过程中,应该把重点放在抗病...
关键词:
油菜 育苗移栽 高密度直播 性状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林蔚 王晶晶 何官榕 刘爽 兰思仁
以金线莲植株为材料,采用蒽酮—硫酸法测定不同种源、栽培模式、栽培时间及不同组织的多糖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下,金线莲多糖含量的大小为:阔叶林林下栽培苗>繁殖瓶苗>大棚栽培苗,以林下栽培3个月的多糖含量最高;不同栽培时间金线莲各组织的多糖含量不同,处于蕾期、花期的金线莲,其根部的多糖含量最高,其他时期则以茎、叶的多糖含量高;栽培3个月时,多倍体金线莲的多糖含量为6.12%,水培金线莲的多糖含量达13.26%.多倍体和水培金线莲可用于多糖的提取与开发应用.
关键词:
金线莲 多糖 多倍体 水培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卢立华 汪炳根 何日明
对实验中心范围内红椎林分的生长调查表明:红椎的生长受立地条件的影响较大;在土层深厚、肥沃的土壤上种植,其生长明显优于土层浅薄、贫瘠的土壤;在坡积土上的生长显著优于原积土。在同一个坡面上,7 年生红椎林,下坡蓄积达107.80 m 3·hm - 2,而上坡仅为16.63 m 3·hm - 2。红椎的生长也受海拔的影响,在母岩、土壤、地位指数相同的条件下,红椎在低海拔的生长优于高海拔。栽培模式对红椎的生长也有影响,营造混交林能促进红椎的生长,且以异龄混交为优;混交比例不同生长亦有异,6年生红椎与马尾松不同比例混交试验显示,红椎与马尾松按1∶6 混交,红椎生长最好,其胸径生长量与红椎纯林比达到显著差...
关键词:
红椎 立地 栽培模式 生长量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正才
主要探讨了杨-粮间作新栽培模式对小麦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5年生杨树杨-粮间作新栽培模式[(3×3)m×20m,(3×3)m×30m,(3×3)m×40m]小麦产量低于对照农田10%~15%、;林内小麦种子的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均高于对照农田,分别增加了12%和22.1%,蛋白质提高幅度大于淀粉提高幅度。影响小麦产量和千粒重的主要因子为照度、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及土壤含水量;提高小麦质量的主要因子为空气温度。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许姗姗 杨光柱 阚望 孔宝华 李毅 马钧 李云国 蔡兆翔 谭安超 曹克强
【目的】探明云南昭通苹果栽培模式与根际土壤微生物菌群的关系。【方法】以云南昭通苹果主产区不同栽培和管理程度的苹果果园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土壤微生物16SrDNA、ITS序列,并分析微生物多样性。【结果】精品果园和普通果园根际土壤中的有机质、硝态氮、铵态氮、有效磷、速效钾、蔗糖酶、纤维素酶、脲酶的含量高于粗放果园,而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的含量低于粗放果园。普通果园与精品果园根际土壤高频检测出的细菌属菌群亲缘关系比较接近,而与粗放果园高频检测出的细菌属菌群亲缘关系较远。三类果园根际土壤高频检出的真菌属的种群与果园类型相关,精品果园真菌属种亲缘关系更远。【结论】在三类果园根际土壤中明确存在有益微生物、有害微生物、中性微生物与未知微生物。不同栽培模式影响根际土壤微生物种群,从而影响苹果的生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