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58)
- 2023(14080)
- 2022(12585)
- 2021(11880)
- 2020(10163)
- 2019(23593)
- 2018(23827)
- 2017(46471)
- 2016(25710)
- 2015(29304)
- 2014(29773)
- 2013(29681)
- 2012(27506)
- 2011(24909)
- 2010(24959)
- 2009(23158)
- 2008(22949)
- 2007(20684)
- 2006(18012)
- 2005(15749)
- 学科
- 济(105815)
- 经济(105711)
- 业(74268)
- 管理(67360)
- 企(52435)
- 企业(52435)
- 方法(49516)
- 农(49084)
- 数学(43651)
- 数学方法(43215)
- 农业(32378)
- 中国(25553)
- 业经(25270)
- 财(24639)
- 学(23618)
- 地方(21973)
- 贸(19334)
- 贸易(19329)
- 制(19274)
- 易(18766)
- 理论(15801)
- 和(15541)
- 环境(15491)
- 技术(15444)
- 务(15132)
- 财务(15063)
- 财务管理(15025)
- 银(14932)
- 银行(14864)
- 企业财务(14169)
- 机构
- 学院(373328)
- 大学(371441)
- 管理(146283)
- 济(145938)
- 经济(142646)
- 理学(127287)
- 理学院(125889)
- 研究(125489)
- 管理学(123671)
- 管理学院(123026)
- 中国(92734)
- 农(84623)
- 科学(82493)
- 京(78894)
- 业大(66231)
- 农业(66037)
- 所(65815)
- 财(63018)
- 研究所(60409)
- 中心(58122)
- 江(55368)
- 财经(50979)
- 北京(49358)
- 范(48792)
- 师范(48299)
- 经(46345)
- 州(44642)
- 院(44028)
- 经济学(42146)
- 农业大学(41544)
- 基金
- 项目(255877)
- 科学(197736)
- 研究(184146)
- 基金(182319)
- 家(160348)
- 国家(158957)
- 科学基金(133949)
- 社会(112254)
- 社会科(105863)
- 社会科学(105828)
- 省(102554)
- 基金项目(98323)
- 自然(88832)
- 自然科(86639)
- 自然科学(86613)
- 划(85495)
- 自然科学基金(85040)
- 教育(83454)
- 编号(77282)
- 资助(74931)
- 成果(62171)
- 重点(57242)
- 部(55957)
- 发(55506)
- 创(52623)
- 课题(52397)
- 科研(49497)
- 创新(49122)
- 计划(47958)
- 大学(46969)
- 期刊
- 济(161342)
- 经济(161342)
- 研究(103153)
- 农(83159)
- 中国(67869)
- 学报(66711)
- 科学(59161)
- 农业(56475)
- 大学(49103)
- 管理(47116)
- 学学(46605)
- 财(46380)
- 教育(37706)
- 融(31713)
- 金融(31713)
- 业经(31583)
- 技术(31307)
- 业(27971)
- 财经(23649)
- 经济研究(23295)
- 问题(22778)
- 版(20582)
- 经(19980)
- 图书(19118)
- 科技(19016)
- 技术经济(18638)
- 业大(18344)
- 理论(18057)
- 资源(17009)
- 现代(16785)
共检索到5344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青松 陈立波 李志勇 刘磊 师文贵 张雪
从农艺性状和ISSR分子标记两方面来对苜蓿进行研究。通过对苜蓿8个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苜蓿的鲜草产量均与株高和再生速率密切相关,而干草产量不仅与株高和再生速率有关,还与鲜干比紧密相关。通过对26份苜蓿品系的8个农艺性状和ISSR扩增结果分别做聚类分析,2种分析方法虽然都将26个苜蓿品系聚为4大类,但农艺性状聚类结果主要与不同苜蓿品系对种植当地条件的适应性及秋眠级别相关,而ISSR分子标记聚类结果则主要与不同苜蓿品系的遗传背景相关。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崔灵英 许璞 朱建一 许广平 骆其君 马家海
4种紫菜样品分别为采自青岛海区的野生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华北半叶紫菜(P.katadaivar.hemi-phylla)、少精紫菜(P.oligospermatangia)和浙江象山海区人工栽培的坛紫菜(P.haitanensis)。取其10~15 cm叶状体为材料,采用ISSR(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s)分子标记进行分析。从10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22个引物,扩增出清晰、可重复的条带共计247条,其中多态性条带比例达95.5%。根据扩增结果进行的聚类分析显示,条斑紫菜和少精紫菜的亲缘关系最为接近,在聚类图中二者首先聚在一起,...
关键词:
紫菜 ISSR-PCR 聚类分析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继师 樊帆 韩立朴 胡亮 谢光辉
对来自国内外60份不同类型高粱材料的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在新疆干旱区的表现进行分析比较,目的是了解不同高粱类型在新疆干旱区的差异表现,为新疆干旱区能源用高粱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研究发现,供试高粱材料间生育期差异显著(P
关键词:
高粱 生物量 碳水化合物 木质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玉玲 张红岩 韩雪梅 周仙莉 侯万伟
【目的】寻找与蚕豆主要农艺性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挖掘农艺性状的优异等位变异与种质。【方法】以321份蚕豆种质为供试材料,调查其初荚高度、初荚节位、成荚节数、生殖节数、有效籽粒数、有效分枝、有效荚数、单荚粒数、荚长、荚宽、籽粒面积、籽粒厚、籽粒周长、籽粒长、籽粒宽、株高及百粒重。利用具有显著多态性的76对SSR标记进行基因分型,在分析群体结构的基础上,采用Tassel 2.1软件的GLM和MLM两种模型对上述17种农艺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变幅为10.06%~51.64%,平均值为25.07%,表明供试群体具有较为丰富的表型多样性。76个标记在321份蚕豆中共检测到389个多态性位点,各位点的平均等位基因数为5.12个,变异范围为2~11个;多态性信息量(PIC)值为0.1903~0.7766,平均为0.5156,表明所选用的标记多态性较高。利用Structure 2.3.4进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可将321份供试材料划分为2个亚群,表明该群体结构相对单一,有利于关联分析。基于GLM模型,共检测到11个与12种农艺性状极显著(P<0.01)关联的标记,单个标记对表型变异的解释率为0.0393~0.1101;基于MLM模型,共检测到8个与8种农艺性状极显著(P<0.01)关联的标记,单个标记对表型变异的解释率为0.0291~0.0897。最后,基于MLM模型分析结果中极显著(P<0.01)关联位点各等位变异的表型效应,共发掘出7个分别对成荚节数、单荚粒数、有效荚数、有效籽粒数、株高、籽粒厚、籽粒长和籽粒周长增效潜力最大的优异等位变异,并由此筛选出7份优良种质。【结论】通过关联分析挖掘了多个与蚕豆农艺性状关联的分子标记位以及优异种质,为蚕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以及亲本材料的选配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蚕豆 SSR标记 农艺性状 关联分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玉玲 张红岩 韩雪梅 周仙莉 侯万伟
【目的】寻找与蚕豆主要农艺性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挖掘农艺性状的优异等位变异与种质。【方法】以321份蚕豆种质为供试材料,调查其初荚高度、初荚节位、成荚节数、生殖节数、有效籽粒数、有效分枝、有效荚数、单荚粒数、荚长、荚宽、籽粒面积、籽粒厚、籽粒周长、籽粒长、籽粒宽、株高及百粒重。利用具有显著多态性的76对SSR标记进行基因分型,在分析群体结构的基础上,采用Tassel 2.1软件的GLM和MLM两种模型对上述17种农艺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变幅为10.06%~51.64%,平均值为25.07%,表明供试群体具有较为丰富的表型多样性。76个标记在321份蚕豆中共检测到389个多态性位点,各位点的平均等位基因数为5.12个,变异范围为2~11个;多态性信息量(PIC)值为0.1903~0.7766,平均为0.5156,表明所选用的标记多态性较高。利用Structure 2.3.4进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可将321份供试材料划分为2个亚群,表明该群体结构相对单一,有利于关联分析。基于GLM模型,共检测到11个与12种农艺性状极显著(P<0.01)关联的标记,单个标记对表型变异的解释率为0.0393~0.1101;基于MLM模型,共检测到8个与8种农艺性状极显著(P<0.01)关联的标记,单个标记对表型变异的解释率为0.0291~0.0897。最后,基于MLM模型分析结果中极显著(P<0.01)关联位点各等位变异的表型效应,共发掘出6个分别对成荚节数、单荚粒数、有效荚数、有效籽粒数、株高、籽粒厚、籽粒长和籽粒周长增效潜力最大的优异等位变异,并由此筛选出6份优良种质。【结论】通过关联分析挖掘了多个与蚕豆农艺性状关联的分子标记位以及优异种质,为蚕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以及亲本材料的选配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蚕豆 SSR标记 农艺性状 关联分析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甘智才 尚伦学 刘勇 玉永雄
【目的】通过对苜蓿总皂甙含量与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找出一个能快速标记总皂甙含量高低的性状,探索总皂甙含量的遗传变异规律。【方法】以耐湿热苜蓿新品种渝苜一号为材料,测定100个苜蓿单株,从中选出5个高皂甙植株和5个低皂甙植株。【结果】通过各单株后代系的试验确定了这10个植株的总皂甙遗传力在0.118到0.745之间变化,后代系的变异系数在15.54%到28.81%之间变化,高低皂甙群体的遗传力分别为0.636和0.208,高皂甙群体的遗传力明显高于低皂甙群体。苜蓿总皂甙含量与株高、叶色、虫害程度、干重和干物质率的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的结果表明:叶色与总皂甙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405**),...
关键词:
苜蓿 总皂甙 遗传力 农艺性状 相关分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付宝建 姚占军 王嘉瑞 任欣欣 岳艳丽
运用变异性分析、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含有不同抗条锈病基因的15个小麦新品系进行遗传性状的分析,以探讨抗性品种产量的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各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系数为:每公顷穗数(0.8240)>穗粒重(0.7490)>千粒重(0.4035)>单穗结实小穗数(0.1346)>穗粒数(-0.0575)>株高(-0.1892);偏相关系数为:每公顷穗数(0.5705)>穗粒重(0.3766)>千粒重(-0.2565)>穗粒数(-0.2396)>株高(-0.2296)>单穗结实小穗数(-0.0646);直接通径系数表示为:每公顷穗数(0.6100)>穗粒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韩龙植 乔永利 张三元 曹桂兰 叶昌荣 徐福荣 戴陆园 芮钟斗 高熙宗
以籼粳交密阳23/吉冷1号200个F2:3家系作为作图群体,在北京(正常生长环境)、昆明(自然低温胁迫)、公主岭(冷水胁迫)、韩国春川(正常生长环境和冷水胁迫)等5种不同生长环境下进行了水稻秆长、穗长、穗粒数和穗抽出度等主要农艺性状的异地鉴定,并利用SSR标记进行了上述农艺性状的QTL分析。检测结果表明,5种不同环境下检测到与上述农艺性状相关的QTL共44个,分布于除第9染色体外的11条染色体上。qCL1a、qCL1b、qCL5a、qCL6b、qPL1a、qPL3a、qPL6b、qPL6c、qPL7b、qSP8b、qSP1c、qSP11a、qSP12和qPE1至少在2种不同生长环境下均检测到,...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邱博 罗水清 陈平平 罗红兵 刘伟华
以临奥9号、科玉2号、奥玉28、三北2号、三北89、中单808、帮豪玉108、渝单7号、科玉6号、荃玉9号、中科10号、登海11号、联创9号、同玉18、钻卡巴巴、泰玉12、湘农玉14号和奥玉3102等18个夏玉米品种以及临奥1号(CK)为材料,比较了品种间的产量,并对产量与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三北89和中单808产量较高,分别为521.2 Kg/(667 m2)和468.3 Kg/(667 m2),比CK分别增产16.4%和4.6%,有望成为湖南夏玉米推广的主要品种;行粒数、穗长、株高、穗位高、百粒重、穗行数等农艺性状对产量有正相关影响,与产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87、...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世荣 刘吉新 陈于敏 李荣波 郑晔 张其钢 吴志刚 刘慰华 赵国珍
【目的】分析高原粳稻主栽品种的遗传状况,寻找与农艺性状相关联的分子标记,为水稻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在2种海拔条件下调查81份高原粳稻主栽品种的农艺性状,并利用48个SSR标记对供试品种进行多态性扫描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Tassel 2.1 MLM(MixedLinear Model)方法进行SSR标记与农艺性状的关联分析。【结果】37个SSR标记在供试品种间具有多态性,共检测出139个等位变异,变异范围为2~10个,平均3.76个。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将供试品种分为2个亚群,关联分析表明,在P<0.05水平,2种环境下均检测出RM1195和RM209分别与株高和千粒重相关联,RM267、RM332、RM490、RM583和RM590与结实率相关联,各标记对表型变异的解释率在0.074~0.352。而在P<0.001水平,只有RM332与结实率相关联,该分子标记位于11号染色体上。【结论】检测出的7个标记可以为高原粳稻杂交配组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赖勇 王鹏喜 范贵强 司二静 王晋 杨轲 孟亚雄 李葆春 马小乐 尚勋武 王化俊
【目的】分析大麦亲本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寻找与部分农艺性状相关联的分子标记,为大麦杂交组合的配置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依据。【方法】利用86个SSR标记对113份大麦亲本材料进行多态性扫描,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挑选57个标记进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Tassel 2.1 GLM(general linearmodel)和MLM(mixed linear model)方法进行标记与农艺性状的关联分析。【结果】86个标记共检测出200个等位变异,变异范围为1—5个;基因频率的变异范围为0.0088—1.0000,Shannon指数变异范围为0.0000—1.2236;遗传相似系数(GS)...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剑峰 张博 全建章 王永芳 张小梅 赵渊 袁玺垒 贾小平 董志平
【目的】通过在海南省乐东县、河南省洛阳市、吉林省吉林市和公主岭市4个不同地理环境调查谷子10个主要性状,进行SSR标记与性状的关联分析,获得单一环境特异表达位点及多个环境共同表达位点,发掘优异等位变异,探究谷子可能的生态适应性形成机制,为开展谷子分子辅助选择育种奠定基础。【方法】连续2年在吉林省吉林市和公主岭市、河南省洛阳市、海南省乐东县调查102份谷子资源株高、穗长、叶片数、穗粗、抽穗期、穗码数、码粒数、穗重、穗粒重、千粒重10个主要农艺性状的基础上,首先利用SPSS19.0软件对每个地理环境进行性状间相关性分析,再用70个多态性SSR标记对谷子资源进行基因型鉴定,分析102份谷子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最后用TASSEL5.0软件进行标记间的连锁不平衡分析,并用GLM和MLM 2种模型开展分子标记与表型性状的关联分析。【结果】除了千粒重,其余9个性状间在4个地理环境普遍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千粒重只在在吉林市、公主岭市、洛阳市3个环境与穗粒重、株高、穗长、穗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在海南乐东县与其他9个性状没有显著相关性;70对SSR引物共检测到397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标记的观测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期望杂合度、Shannon指数分别为6、2.24、0.4637、0.7738;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分析均将102份谷子材料分为4个群,来自河南的谷子材料散布在4个群中,表现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70对SSR标记间连锁不平衡分析未发现明显的连锁不平衡结构;GLM、MLM 2种模型共检测到10个关联标记,结合等位效应分析确定b115、MPGC13、b227、b194、p56在吉林市、公主岭市2个环境与穗重、穗长、叶片数、抽穗期4个性状关联,sigms9034、b125在洛阳市与穗长、穗码数关联,P18和p59在乐东县与穗重关联,p6在吉林市、公主岭市和洛阳市分别与叶片数和穗码数关联,单个标记对表型变异的平均贡献率在7.76%—34.05%;3个标记等位基因sigms9034-168、P18-166、p56-244分别能够显著增加穗长、穗重,缩短抽穗期。【结论】连续2年获得了5个在吉林市、公主岭市稳定表达的标记位点b115、MPGC13、b227、b194和p56,2个在洛阳市稳定表达的标记位点sigms9034、b125,2个在乐东县稳定表达的位点P18和p59,1个在洛阳市和吉林市、公主岭市同时稳定表达的标记位点p6;获得了3个可用于穗部性状、生育期标记辅助选择的优异等位基因sigms9034(168 bp)、P18(166bp)、p56(244 bp)。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金英 郭旺珍 朱协飞 朱祯 张天真
以苏棉16为受体通过花粉管通道法导入Bt+Sck基因获得5个转基因株系(301-5 T2、305-5 T2、312-5 T2、314-4T2和332-2 T2),对这5个转基因株系进行了分子杂交及其农艺性状评价。与受体苏棉16相比较,转基因株系的单株铃数和抗虫性显著提高;叶型变小、叶色加深;株高变化不大;铃重、衣分降低,其中305-5 T2和314-4 T2的衣分显著低于受体苏棉16;转Bt+Sck基因纯系的纤维品质与受体苏棉16无显著性差异;除305-5 T2产量低于受体苏棉16外,其余纯系与受体苏棉16的皮棉产量持平。在相同的遗传背景下,不同的转Bt+Sck基因纯系对棉花农艺性状表现所产生...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敏 陕婧婧 柴廷友 熊小龙 李天
对引进的18份大豆材料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测定并运用多元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供试材料的主要农艺性状具有较为丰富的变异潜力,株高、生育期、单株荚数、百粒重、单位面积产量变幅较大;籽粒蛋脂总量达高级标准的有5个;适应四川雅安生态条件,可作不同熟性的材料种植。②相关分析表明,节数与株高、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分枝数与百粒重呈显著负相关,分枝数与播种到开花日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荚数、每荚粒数与单位面积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③主成分分析中,单株个体、品质、粒重、产量构成及株型等5个主成分因子累积贡献率达83.11%。④聚类分析表明,当阈值为6.08时,可划分为4个性状不同的类群,各类群...
关键词:
大豆 相关分析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艳 李永进 黎蕾 吴毅 杨柳 田野 唐洁 汤玉喜
【目的】综合表型性状及分子标记多样性分析探明供试的62个杨树无性系的遗传多样性,为杨树进一步遗传改良奠定基础。【方法】选取地径、苗高、叶面积、叶长、叶宽、叶柄长、叶绿素、侧枝数、叶厚、单株总叶片、叶片干质量、叶片含水率等12个表型性状和ISSR分子标记对杨树无性系个体间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PopGen 32、SPSS 16.0及NTsys 2.10e等软件分别计算多样性指数、进行表型性状间的方差分析以及对各无性系进行UPGMA法聚类分析。【结果】侧枝数、单株叶片数、叶片干质量、叶面积以及地径的变异系数均达到了10%以上,叶柄长、叶长、苗高的变异系数也达到了8%以上的水平。利用5条ISSR引物检测到62份杨树无性系多态性谱带百分率平均为89.04%,基因多样度平均为0.407 4,Shannon多样性指数(I)平均为0.530 4。采用UPGMA法构建的形态和分子标记聚类图将供试材料聚成的类群均有家系内聚为一类的趋势,但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表型性状聚类分析主要是根据叶片的相关性状相似度越高的被聚为一个类群;分子标记聚类主要呈现出亲缘关系越近的无性系越容易聚为一个类群的聚类规律。【结论】供试的杨树无性系间表型性状分化程度高,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为杨树种质资源的改良、种质创新及多元化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