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90)
- 2023(10908)
- 2022(9079)
- 2021(8131)
- 2020(6496)
- 2019(14625)
- 2018(14097)
- 2017(26187)
- 2016(14412)
- 2015(15660)
- 2014(15252)
- 2013(15122)
- 2012(14480)
- 2011(13335)
- 2010(13339)
- 2009(12052)
- 2008(11842)
- 2007(10534)
- 2006(9515)
- 2005(8834)
- 学科
- 济(64012)
- 经济(63943)
- 业(37654)
- 管理(37439)
- 企(27441)
- 企业(27441)
- 方法(21152)
- 中国(20679)
- 地方(19445)
- 农(19393)
- 数学(18340)
- 数学方法(18176)
- 业经(15757)
- 学(14828)
- 农业(13674)
- 财(13022)
- 贸(12961)
- 贸易(12950)
- 易(12506)
- 融(11138)
- 金融(11138)
- 银(11082)
- 制(11072)
- 银行(11019)
- 环境(11002)
- 发(10955)
- 地方经济(10911)
- 行(10702)
- 技术(10395)
- 产业(8783)
- 机构
- 学院(208027)
- 大学(206814)
- 济(85632)
- 经济(83941)
- 研究(83420)
- 管理(73570)
- 理学(62905)
- 理学院(62062)
- 中国(61444)
- 管理学(60893)
- 管理学院(60542)
- 科学(55139)
- 农(50256)
- 京(45717)
- 所(45418)
- 研究所(41665)
- 农业(40053)
- 业大(38170)
- 财(36734)
- 中心(36402)
- 江(33024)
- 院(30502)
- 北京(29166)
- 省(28707)
- 财经(28694)
- 范(27733)
- 师范(27201)
- 科学院(26389)
- 经(26103)
- 州(25941)
- 基金
- 项目(143075)
- 科学(110760)
- 基金(102308)
- 研究(96164)
- 家(94499)
- 国家(93672)
- 科学基金(77168)
- 社会(61216)
- 社会科(58021)
- 社会科学(58007)
- 省(57485)
- 基金项目(54074)
- 自然(52072)
- 自然科(50838)
- 自然科学(50820)
- 自然科学基金(49923)
- 划(49448)
- 教育(42381)
- 资助(41368)
- 发(37185)
- 编号(36098)
- 重点(33413)
- 创(30191)
- 部(30022)
- 计划(29881)
- 发展(28361)
- 创新(28329)
- 成果(28177)
- 科研(28098)
- 展(27899)
共检索到3228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柳青 刘莺
为了筛选白发藓繁殖的适宜台垫和基质,提高白发藓人工繁殖率和质量,将白发藓分别在5种苔垫(苔纤布、毛毡布、无纺布、海绵、三维苔纤布)和6种基质(陶粒、鹿沼土、蛭石、植金石、赤玉土、珍珠岩)上断茎繁殖120d,考察白发藓的生物量、颜色评分、叶绿素含量和覆盖度4个指标。结果表明:白发藓在苔纤布上生物量为2064 g/m~2,颜色评分为4.33分,叶绿素含量为2.16 mg/L,覆盖度为50.33%;在赤玉土上生物量为9072 g/m~2,颜色评分为8分,叶绿素含量为3.15 mg/L,覆盖度为83.31%,白发藓生长适宜的苔垫和基质分别为苔纤布和赤玉土。
关键词:
白发藓 断茎繁殖 苔垫 基质 微景观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柳青 刘莺
为了筛选白发藓繁殖的适宜台垫和基质,提高白发藓人工繁殖率和质量,将白发藓分别在5种苔垫(苔纤布、毛毡布、无纺布、海绵、三维苔纤布)和6种基质(陶粒、鹿沼土、蛭石、植金石、赤玉土、珍珠岩)上断茎繁殖120d,考察白发藓的生物量、颜色评分、叶绿素含量和覆盖度4个指标。结果表明:白发藓在苔纤布上生物量为2064 g/m~2,颜色评分为4.33分,叶绿素含量为2.16 mg/L,覆盖度为50.33%;在赤玉土上生物量为9072 g/m~2,颜色评分为8分,叶绿素含量为3.15 mg/L,覆盖度为83.31%,白发藓生长适宜的苔垫和基质分别为苔纤布和赤玉土。
关键词:
白发藓 断茎繁殖 苔垫 基质 微景观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祥舟 卜崇峰 王春 莫秋霞 王鹤鸣
【目的】藓类植物在涵养水源、营养循环、环境指示、天然更新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羽枝青藓是秦岭北麓自然保护区(车峪)内石生苔藓的优势藓种之一。为验证人工培育羽枝青藓的可行性,探索羽枝青藓切茎繁殖培育因子对其生长的影响,以期能够快速扩繁羽枝青藓,为石质坡面绿化及生态恢复提供充足植物材料。【方法】通过野外调查确定自然状态下羽枝青藓的适宜环境(温度、湿度、光照强度);使用镊子和塑封袋获取长势良好的石生苔藓—羽枝青藓,阴干并除去杂质;室内培育因子设计选择基质类型、接种量和切茎长度3种影响因子进行完全试验。将羽枝青藓切茎按试验设计均匀接种在培育盒中,培育盒整齐置放于培育架上,在人工气候室内开展羽枝青藓的切茎培育。【结果】羽枝青藓切茎培育试验结果表明:1)羽枝青藓生长的最适宜湿度为80%,温度为13~25℃,光照强度为4 000~6 000 lx;2)羽枝青藓切茎碎段长度在1~3 mm时萌发潜力最大;3)羽枝青藓切茎播种量为60 g/m2为宜;4)最适宜羽枝青藓切茎生长的培养基质为火山岩+麻布/纱布的组合。【结论】羽枝青藓可在人工控制的生长环境下实现人工培育和快速扩繁,羽枝青藓切茎繁殖影响因子的明确为苔藓种源快速扩繁和石质坡面绿化恢复新方向提供了重要借鉴。
关键词:
羽枝青藓 切茎繁殖 培养基质 人工培育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闫海霞 关世凯 周锦业 宋倩 喇燕菲 罗述名
【目的】优化3种报春苣苔属(Primulina Hance)植物的叶插繁殖条件,为报春苣苔属花卉在生产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L_9(3~4)正交试验设计,对报春苣苔属植物牛耳朵进行不同生长调节剂种类、浓度及不同部位叶片的叶插试验,对龙氏报春苣苔和线叶报春苣苔进行不同基质(泥炭土、珍珠岩、蛭石和稻壳炭)配比的叶插试验,分析各报春苣苔的扦插成活率、子株数和新叶总数,筛选适宜报春苣苔叶插繁殖的最优组合。【结果】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IBA、NAA和IAA)对牛耳朵叶插成活率、子株数和新叶总数的影响均达显著水平(P0.05,下同);牛耳朵叶插的最优处理方式为以150 mg/L IBA速蘸叶片下部后再扦插。泥炭对龙氏报春苣苔的子株数和新叶总数具有显著影响,对叶插成活率影响不显著;珍珠岩、蛭石和稻壳炭对龙氏报春苣苔叶插成活率、子株数和新叶总数均无显著影响;龙氏报春苣苔叶插基质的最优组合为泥炭∶珍珠岩∶蛭石∶稻壳炭(体积比)=8∶2∶4∶1。泥炭对线叶报春苣苔叶插成活率具有显著影响,但对子株数和新叶总数无显著影响;蛭石对线叶报春苣苔叶插成活率无显著影响,但对子株数和新叶总数影响显著;珍珠岩和稻壳炭对线叶报春苣苔叶插成活率、子株数、新叶总数均无显著影响;线叶报春苣苔叶插基质的最优组合为泥炭∶珍珠岩∶蛭石∶稻壳炭(体积比)=4∶2∶4∶3。【结论】生产上牛耳朵以叶片的下部为插穗,以150 mg/L IBA速蘸后的扦插效果较佳;龙氏报春苣苔和线叶报春苣苔分别以泥炭∶珍珠岩∶蛭石∶稻壳炭(体积比)=8∶2∶4∶1和4∶2∶4∶3为扦插基质,可获得较佳的叶插繁殖效果。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孙红梅 贾子坤 王春夏
以亚洲系精粹百合为试材,研究了外源GA3和IBA以及锯木屑、草炭2种基质不同培养方式下对鳞片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锯木屑埋片处理最有利于提高繁殖系数和生根数量,而锯木屑扦插处理形成的小鳞茎个体较大,萌发率高。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各因素的影响效力为激素种类>处理时间>质量浓度。IBA显著促进了小鳞茎形成和发根,且根与小鳞茎同时发生;GA3处理有利于获得个体较大、形状匀称的健壮鳞茎,但繁殖系数较低,根的数量较少,小鳞茎形成1周后基部开始生根,18℃下GA3显著促进了小鳞茎的萌发。培养过程中母鳞片贮藏物质的消耗进程不同:IBA处理的鳞片20℃培养60d后应及时移栽防止小鳞茎腐烂,GA3处理可延长至80...
关键词:
精粹百合 鳞片扦插 植物生长调节剂 基质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殷庭超 王怡超 杨鹏三 买梓杰 刘信宝 张敬 徐彬
唇形科多年生植物牛至(Origanum vulgare)扦插繁殖的主要技术难题是如何改善牛至根系生长情况和提高壮苗率,本研究以希腊牛至(O. vulgare ssp. hirtum)为材料,探究不同营养液浓度和基质配比对其扦插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营养液中大量元素浓度的增加,牛至插穗的鲜重、分枝、株高以及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毛细根根长和总体积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0.25×Hoagland营养液效果最佳,与浇灌清水的对照相比,植株鲜重和根体积分别增加了242%和464%。以不同体积配比的泥炭土和蛭石为扦插基质,牛至插穗存活率和各项生长指标也呈现显著差异(P <0.05)。其中,在泥炭土和蛭石体积比为25:75的基质中,牛至插穗存活率为100%,插穗生长和根系发育均为各处理最佳。因此,使用泥炭土:蛭石(25:75)作为扦插基质并每周浇灌0.25×Hoagland营养液是牛至无性系扩繁的适宜条件。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志坚 林藩平 邱承亮 罗金木 吴移山
30头健康、经直肠检查确定已妊娠的黑白花母牛 ,分成 5组 ,其中 4组为处理组 (T1 、T2 、T3、T4 ) ,1组作为对照组(CK) .各处理组分别添加 4种 Se添加剂 ,即 Se酵母 (Sel-Plex5 0 ,Alltech产品 )、混合 Se化合物 (70 % Se酵母 +3 0 %亚硒酸钠 )、Se氨基酸络合物 (主要是 Se蛋氨酸 )和亚硒酸钠 .试验持续了 1 68d,在此期间 ,对血液 GSH-Px活性、血清 Se水平、淋巴细胞转化率和 T细胞数做了测定 ,同时观察了某些繁殖性能的变化 .结果表明 :(1 ) GSH-Px活性和血清 Se水平 ,T1 、T2 和 T3显...
关键词:
Se 奶牛 繁殖性能 免疫功能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幼珊 刘相梅 张美庆 邢礼军
研究了AM真菌盆栽培养方法最佳培养基质的筛选和营养液施用对G mosseae生长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 :基质JⅢ (壤土、混合沙体积比为 1∶1)和JⅠ (混合沙、壤土、蛭石、沸石体积比为 2∶1∶1∶1)的AM真菌繁殖效果最好 ,筛选为最佳培养基质。营养液施用试验中 ,基质J1宿主为高粱和白三叶草不施营养液 ,及基质J0宿主为白三叶草每 30d施一次 1/ 10浓度Hongland营养液的 2个处理孢子数均高于其他处理。即培养基质中速效磷的含量在 10mg/kg左右对G mosseae孢子的生成最有利 ,过多或过少会起抑制作用
关键词:
AM真菌 Gmosseae 基质 营养液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唐艳龙 温小遂 施明清 杨清培 王丽娜 何小龙
在25℃恒温、RH90%的条件下,对萧氏松茎象成虫在湿地松、火炬松、马尾松、黑松、雪松、杉木、金钱松和罗汉松共8种植物上取食、繁殖及生活历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成虫取食湿地松的量最大,为83.9 mm2.头-1.d-1,其次是马尾松、黑松和火炬松;取食金钱松和罗汉松的量最小。成虫取食湿地松的产卵期最长,为57.4天;产卵量最大,平均为14.3粒,取食马尾松、黑松和火炬松的次之。取食马尾松、湿地松、火炬松、黑松和雪松产的卵孵化率均在80%以上;取食杉木的最小,为50%,取食金钱松和罗汉松的雌虫不产卵。取食湿地松、火炬松和马尾松的成虫历期较长,取食杉木、罗汉松和金钱松的历期较短。
关键词:
萧氏松茎象 寄主植物 取食 繁殖 历期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曹为王 郑燕棠 张福庆 朱海英
经多年试验研究.筛选出适于葡萄茎尖脱毒培养及继代繁殖的广谱性系列培养基.它与一般常用培养基相比.可缩短培养时间12~19d.该系列培养基对不同葡萄品种的培养效果有一定的差异,但脱毒效果差异不明显,对葡萄扇叶病毒和卷叶病毒的茎尖脱毒率分别达到86.6%和84. 4%.试验证明,茎尖的长短与脱毒率成反比,与再生株的存活率成正比.
关键词:
葡萄 脱毒 培养基 组织培养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乔利 郑坚武 成卫宁 李怡萍
【目的】筛选出适合饲养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ee)的最佳饲料配方,以期改进亚洲玉米螟的饲养技术,为进一步研究亚洲玉米螟人工大量繁殖技术提供依据。【方法】在周大荣新7号配方人工饲料的基础上,设计了4种不同的人工饲料配方饲养亚洲玉米螟,研究4种人工饲料配方对亚洲玉米螟生长发育、存活、繁殖和种群增长的影响。【结果】在试验设计的4种不同饲料配方中,配方2(玉米面86 g/kg,大豆面86 g/kg,Vc 2.9 g/kg,琼脂11.5 g/kg,酵母粉51.6 g/kg,山梨酸2.9 g/kg,葡萄糖43 g/kg,水716.2 g/kg)的饲养效果最好,亚洲玉米螟...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 人工饲料 生长发育 繁殖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孟瑞霞 刘家骧 杨宝胜 赵建兴 孟焕文
长短光照对截形叶螨的影响有着显著差异。在 30℃时短光照明显延缓该螨的发育 ,rm 值相应降低 ,并且存活率和产雌卵率曲线均滞后于长光照处理
关键词:
光照 截形叶螨 生长发育 繁殖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然 唐艳龙 唐桦 王小艺 杨忠岐
[目的]为了明确温度对松褐天牛肿腿蜂繁殖和发育的影响,进而为其人工繁育和生物防治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21,24,27,30,33℃的恒温条件下人工繁育松褐天牛肿腿蜂,记录各虫态发育历期及子代数量,并计算各虫态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松褐天牛肿腿蜂各虫态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如5组温度处理下的卵期分别为3.29±0.14,2.89±0.17,2.61±0.14,2.16±0.11和1.86±0.93 d。卵、幼虫、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6.99±2.12,10.67±3.43和13.5±2.71℃,有效积温分别为49.28±5.08,166.67±34.02和225±43.30日·度。温度对子代数量及雄性占比也有显著影响,温度超过30℃后,子代数量及雄性占比显著下降。[结论]适度升温可有效促进肿腿蜂的繁殖和发育,但温度超过适温则不利于母蜂寄生和子代发育,人工繁育松褐天牛肿腿蜂的适宜温度范围是24~3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柴正群 朱建青 夏体渊 陈泽斌 况荣平
为了弄清温度对蚜虫宽缘金小蜂发育和繁殖的影响,测定了10、15、20、25、30℃5个温度下蚜虫宽缘金小蜂不同虫态的发育历期,计算了其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并测定了其在5个不同温度下的产卵量。结果表明:蚜虫宽缘金小蜂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即30℃时,卵至成蜂所需历期最短(10.5 d)。卵至成蜂的发育起点温度为3.16℃,有效积温为265.93日度。温度对蚜虫宽缘金小蜂的繁殖力也有明显影响,在10~25℃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产卵量呈现增加的趋势,单雌平均产卵量在51.6~223.7粒,温度在25~30℃时,产卵量呈现减少的趋势,说明高温对蚜虫宽缘金小蜂的产卵量有一定的抑制作...
关键词:
蚜虫宽缘金小蜂 温度 发育历期 繁殖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袁盛勇 孔琼 肖春 陈斌 杨仕生 张建波 孙文 李正跃
在恒温7℃,10℃,14℃,18℃,22℃,26℃,29℃,32℃和35℃,对桔小实蝇在人工饲料上的发育和繁殖做了研究。结果表明,在7~32℃范围内桔小实蝇未成熟期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卵的孵化率在26℃下最高;26℃下幼虫存活率最高,低温7℃、10℃以及14℃和高温35℃对卵、蛹的存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4℃蛹的死亡率达,与温度呈直线负相关;26℃繁殖率最高单雌产卵达682.2±23.62粒。
关键词:
桔小实蝇 发育 繁殖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