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57)
- 2023(13215)
- 2022(11600)
- 2021(10842)
- 2020(8986)
- 2019(20680)
- 2018(20831)
- 2017(39754)
- 2016(22013)
- 2015(24266)
- 2014(24467)
- 2013(24274)
- 2012(22545)
- 2011(20528)
- 2010(20606)
- 2009(18567)
- 2008(17976)
- 2007(15788)
- 2006(13997)
- 2005(12529)
- 学科
- 济(88604)
- 经济(88519)
- 管理(57188)
- 业(56189)
- 企(44857)
- 企业(44857)
- 方法(35873)
- 数学(30609)
- 数学方法(30260)
- 中国(26340)
- 农(24965)
- 地方(24384)
- 业经(20534)
- 学(20127)
- 财(18742)
- 农业(16993)
- 贸(15553)
- 贸易(15540)
- 制(15191)
- 易(14989)
- 环境(14461)
- 和(14429)
- 技术(14292)
- 银(14092)
- 理论(14055)
- 银行(14027)
- 融(13879)
- 金融(13877)
- 行(13530)
- 发(13210)
- 机构
- 学院(305599)
- 大学(304797)
- 管理(117904)
- 济(116704)
- 经济(113934)
- 研究(110269)
- 理学(101333)
- 理学院(100134)
- 管理学(98353)
- 管理学院(97824)
- 中国(79918)
- 科学(71848)
- 京(66990)
- 农(58314)
- 所(57973)
- 研究所(53105)
- 财(51828)
- 业大(50039)
- 中心(48837)
- 农业(45897)
- 江(45802)
- 北京(42989)
- 范(42341)
- 师范(41872)
- 财经(41042)
- 院(39884)
- 州(37906)
- 经(37246)
- 省(35022)
- 技术(34961)
- 基金
- 项目(210646)
- 科学(162754)
- 研究(151993)
- 基金(148333)
- 家(131682)
- 国家(130519)
- 科学基金(109408)
- 社会(92002)
- 社会科(86964)
- 社会科学(86939)
- 省(84909)
- 基金项目(79336)
- 自然(72386)
- 划(71729)
- 自然科(70648)
- 自然科学(70630)
- 自然科学基金(69314)
- 教育(69136)
- 编号(62667)
- 资助(61365)
- 成果(51047)
- 发(49291)
- 重点(47787)
- 部(45041)
- 课题(44409)
- 创(43877)
- 创新(40893)
- 科研(40376)
- 计划(39973)
- 发展(38340)
- 期刊
- 济(133750)
- 经济(133750)
- 研究(90859)
- 中国(62906)
- 学报(54341)
- 农(54195)
- 科学(48359)
- 管理(43817)
- 大学(39255)
- 教育(38540)
- 农业(38133)
- 学学(36874)
- 财(36628)
- 融(26939)
- 金融(26939)
- 技术(26632)
- 业经(23586)
- 经济研究(20697)
- 业(20186)
- 财经(18976)
- 图书(17893)
- 问题(17226)
- 科技(16358)
- 经(16101)
- 理论(14819)
- 技术经济(14419)
- 版(14278)
- 业大(14232)
- 现代(13877)
- 资源(13787)
共检索到4579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小纯 汤丰收 张新友 孙贯升 潘中耀
花生一级侧枝发育具有不均衡性。第一、二对侧枝出现早 ,伸长快 ,其他一级侧枝出现晚 ,伸长慢。 86 0 36 - 2 6 - 1第一、二对侧枝发育相对较早 ,而其他一级侧枝发育较晚 ;海花 1号和豫花 1号第一、二对发育相对较晚 ,而其他一级发育较快 ;豫花 7号和鲁花 9号居中。海花1号一级侧枝及第一对侧枝的二级侧枝数最多 ,86 0 36 - 2 6 - 1的一级侧枝数及第一对侧枝的二级侧枝数最少。在花针期之前第一对侧枝的伸长与主茎基本同步 ;花针期之后 ,第一对侧枝伸长速度超过主茎。 86 0 36 - 2 6 - 1的一级侧枝长及株高居首位。 86 0 36 - 2 6 - 1第一、...
关键词:
花生 侧枝发育动态 产量性状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爽 侯睿 张小军 张小红 刘行 岳福良 李文均 谢德华 李瑛 张相琼
为研究在川西平原种植密度对"蜀彩花1号"多彩花生茎秆性状、生殖生长、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以白底黑纹多彩花生"蜀彩花1号"为试验材料,设置4.5万,6.0万,7.5万,9.0万和10.5万穴/hm2共5个梯度密度的试验处理,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提高,花生主茎长度和侧枝长度显著增加,主茎直径、茎粗系数、单株果实数、单株鲜果重、下针数、经济系数、百果重、百仁重和单株产量显著下降。群体产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6.0万穴/hm2处群体产量达到最大值,与4.5万穴/hm2相比,6.0万穴/hm2群体产量显著提高14.64%。相关性分析显示,"蜀彩花1号"多彩花生的种植密度除与主茎长度呈正相关外,与其他茎秆性状、产量的主要指标均呈负相关,进一步证明结果可靠性。综上所述,种植密度是影响"蜀彩花1号"多彩花生茎秆性状、生殖生长和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适当的种植密度可显著增加彩色花生的群体产量、经济系数,最终提高其产量和经济效益。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段春芳 熊贤坤 任树琴 易怀锋 宋记明 刘倩 李月仙 娄予强 沈绍斌 严炜 周迎春 姜太玲 张林辉 刘光华
【目的】研究不同食用木薯品种的生长发育及产量性状,筛选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木薯品种,为在生产上推广种植鲜食木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试验方法,以华南205(SC205)为对照,研究不同食用木薯品种SC9、GR891、SC201、沙田木薯、ZM8229的出苗率、生长发育、节点数、节点距、产量、淀粉含量。【结果】SC205(CK)发芽快、出苗早、出苗整齐、出苗率高;SC201生长最快,其次是GR891,最慢的是SC9;SC205(CK)的节点数最多,节点距最短,SC201节点数最少,节点距最长;SC9产量
关键词:
食用木薯 生长发育 淀粉含量 产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游明鸿 刘金平 白史且 张新全 鄢家俊
试验对川西北高原老芒麦种子落粒性与种子发育期及产量性状关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盛花期后20~22 d为落粒起始时间;落粒有种柄脱落与小穗柄脱落两种途径,但种柄脱落占主导地位;灌浆期、乳熟期、蜡熟期、完熟期持续时间分别为4~6d、4~6 d、6~8 d、6~8 d,落粒率分别为4.73%、20.78%、75.67%、87.73%;种子发育中、后期倒伏植株的落粒率低且千粒重大;落粒起始时间与植株高度和小花柄直径呈显著负相关;乳熟前期(26 d)落粒受种群密度与枝条直径影响大,种子芒长是此阶段落粒的主要因素(R=0.9971);蜡熟期(32~36 d)植株越高、枝条越细、小穗数/枝越少、小花数/...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魏峭嵘 曹敏建 石瑛 陈百翠 张丽莉
为了明确不同氮利用率类型的马铃薯氮营养特点,并为氮高效资源筛选与利用提供依据,开展了不同氮素处理下马铃薯氮吸收利用基因型差异的研究。以中晚熟品种延薯4号、东农308为试验材料,设4个氮素水平(0,90,180,270kg·hm(-2))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对马铃薯不同品种干物质积累动态、阶段性干物质积累动态、块茎产量、氮素利用率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增施氮肥可显著增加植株全株干物重,但会降低块茎干物重与全株干物重的比例。成熟期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延薯4号块茎干重占全株干重比例由75%下
关键词:
马铃薯 施氮量 氮素利用率 产量 品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长星 徐亮 王月福 王铭伦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施磷量对花生生长发育动态和产量的影响,以期为花生高产高效施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花生主茎高度、侧枝长度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而升高,但当施磷量高于225 kg/hm2时,再增加施磷量对主茎高度、侧枝长度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增施磷肥增加了花生主茎和侧枝的节数,促进了花生分枝的发生,提高了花生叶面积系数。适当增施磷肥可以提高花生茎叶干物质积累量,增加荚果产量,但当磷肥施用量超过225 kg/hm2时,增产效果不显著。
关键词:
花生 磷肥 生长发育 分枝 产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秀慧 李锡香 王海平 宋江萍 邱杨 张晓辉
为揭示大蒜鳞茎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生长规律,对不同发育期大蒜植物生长与鳞茎膨大相关农艺性状的生长动态进行观测,以白皮蒜特选261、特选36-1和紫皮蒜中蒜1号、脱毒蒜、特选17共5个大蒜品种为试验材料。从鳞茎膨大初始期至成熟期,每7 d取样调查,随机观测15株。分别测量地上部分株高、株幅、叶长、叶宽、单株叶片数、根毛长、鳞茎直径、鳞茎高、根毛重、地上部分鲜干质量、鳞茎鲜干质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5个大蒜品种鳞茎高、鳞茎直径和鳞茎干质量均表现稳步上升,根毛干质量和地上部分干质量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品种
关键词:
大蒜 鳞茎膨大 农艺性状 变化规律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姚春梅 杨培岭 郝仲勇 王泉海
通过对不同水分条件下花生生长过程中根冠干物质累积动态的试验研究和分析,可知花针期在花生生长过程中属敏感期,如在此期缺水,根冠生长均受到抑制,根冠干物质固有的累积比例和生长速度均会发生变化。此项工作为进一步研究花生最佳根冠比和花生的适时适量灌溉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花生 土壤水分 根冠发育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温超 刘美娟 施敬恬 马男 赵梁军
针对作为我国鲜切花出口的重要种类——菊花生产中摘心和抹除侧枝侧蕾的人工成本过高,严重影响企业效益和规模化生产的状况,对菊花侧枝的形成、遗传、发育调控和分子改良等方面取得的成果进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对今后菊花侧枝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为菊花株型分子育种和标准化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菊花 侧枝 遗传 发育 调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包秀萍 高美玲 郭宇 徐铭 段雅如 安伯函 刘秀杰 刘继秀 高越
[目的]探究西瓜短侧枝突变体slb的光合特性,为西瓜短侧枝突变体的利用奠定基础。[方法]以西瓜短侧枝突变体slb和正常长侧枝品系GWAS-38为材料,测定坐果期第10~15节功能叶的光合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光合参数(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胞间CO_2浓度(C_i)、蒸腾速率(T_r))、荧光动力学参数(初始荧光(F_0)、最大荧光(F_m)、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实际光化学效率(F_v'/F_m')、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Φ_(PS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P)和电子传递效率(ETR))以及气孔的密度、长度和开度。[结果]与正常长侧枝GWAS-38相比,西瓜短侧枝突变体slb功能叶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以及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总叶绿素均无显著变化,但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降低了9.52%。短侧枝突变体slb功能叶的P_n、G_s、C_i和T_r分别较正常长侧枝GWAS-38极显著降低了46.0%,75.0%,18.8%和47.0%。与正常长侧枝GWAS-38相比,短侧枝突变体slb功能叶的F_0极显著升高了17.9%,而F_m、F_v/F_m、F_v'/F_m'、Φ_(PSⅡ)、qP和ETR均无显著差异;气孔密度极显著增加了140.2%,而气孔长度和开度分别极显著下降了32.1%,40.4%。[结论]气孔限制是导致西瓜短侧枝突变体slb光合作用下降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西瓜 短侧枝突变体 叶绿素 光合特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沈瑞珍 张晓文
为设计一种合理的振动采集干果的机具,对银杏树果实的果柄结合力进行了测试,对果枝进行了激振试验和振动落果试验,还在室外对立木侧枝进行了振动测试,经过数据处理和分析,得出了银杏侧枝振动落果最佳的激振频率、振动加速度和振动时间,为果树侧枝振动采种机具的设计提供了科学的技术参数和设计依据
关键词:
银杏,侧枝,振动落果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剑 谢甫绨 陈振武 张惠君 王海英
为了探讨施肥对不同株型绿豆品种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采用磷酸二铵做种肥进行了不同施肥水平处理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株型的绿豆品种都是以适量施肥(150 kg/hm2)处理的产量最佳,说明适量施肥能够促进绿豆的生长发育,从而可提高绿豆的产量。蔓生株型辽绿6号的各施肥处理的产量都高于直立株型辽绿5号的产量,说明辽绿6号比辽绿5号的增产潜力大。
关键词:
绿豆 株型 施肥 生长发育 产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董文旭 陈素英 胡春胜 尹春梅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华北平原山前平原区不同耕作方式下,冬小麦的生长发育进程的变化及对产量的影响。根据冬小麦播种前的土壤耕作方式的不同,设深耕处理、少耕处理和免耕处理3类6、个处理。研究结果表明:耕作方式明显影响小麦的出苗率,传统翻耕处理出苗率比免耕高出27.1%~46.2%。由于秸秆的覆盖,免耕处理小麦返青期低温偏低,导致生育期推迟7~10 d,后期作物生长受到明显影响,是造成免耕处理减产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由于免耕处理蒸发较小和小麦根系不发达,NO3--N淋失到土壤剖面的100 cm以下,不仅使氮肥利用率低,也是造成免耕减产原因之一。
关键词:
少耕 免耕 冬小麦 产量 秸秆还田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占武 李晓芝 刘彦利
对从冬小麦根际分离获得的微生物菌株进行了室内两种介质栽培试验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采用蛭石 +田土 +适量磷酸二铵、尿素栽培介质试验结果与田间小区试验结果相一致 ,而采用纯蛭石的栽培结果则相差较大 ;根际微生物主要对冬小麦根长、根干重、根系活力、冬前分孽、有效穗数等产量性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对千粒重、穗粒数影响不大 ;筛选到一株优良的根际微生物链霉菌St56,田间小区试验条件下 ,可使冬小麦的根长、根干重、根系活力、冬前分蘖、有效穗数及终产量分别比对照提高 11 33 % ,15 37% ,18 52 % ,19 37% ,12 2 8%和 15 64 %。
关键词:
冬小麦 根际微生物 根系发育 产量性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