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65)
2023(7419)
2022(6249)
2021(5467)
2020(4559)
2019(10069)
2018(9520)
2017(17748)
2016(9851)
2015(10664)
2014(10148)
2013(10014)
2012(9317)
2011(8475)
2010(8213)
2009(7309)
2008(7189)
2007(6259)
2006(5532)
2005(4730)
作者
(33968)
(28181)
(28156)
(26329)
(17848)
(13789)
(12456)
(11166)
(10782)
(9799)
(9718)
(9438)
(9246)
(9077)
(8878)
(8878)
(8695)
(8415)
(8191)
(8145)
(7469)
(7009)
(6706)
(6539)
(6479)
(6266)
(6242)
(6092)
(5818)
(5777)
学科
(37733)
经济(37685)
管理(27011)
(26628)
(20700)
企业(20700)
方法(18190)
数学(16326)
数学方法(16165)
(11122)
(10948)
(9976)
中国(9545)
(8831)
贸易(8830)
业经(8698)
(8616)
农业(7816)
(6624)
技术(6610)
环境(6496)
(6002)
财务(6000)
财务管理(5986)
地方(5924)
企业财务(5723)
产业(5435)
(5412)
(5399)
银行(5353)
机构
大学(145705)
学院(143601)
(57011)
经济(55989)
研究(55562)
管理(51458)
理学(45671)
理学院(45078)
管理学(44090)
管理学院(43874)
(40429)
科学(39587)
中国(38848)
农业(32812)
业大(31524)
(31138)
(31007)
研究所(29071)
中心(23975)
(23360)
农业大学(21814)
(21103)
(20086)
财经(19289)
(19141)
北京(19018)
(18313)
科学院(18226)
(17804)
经济学(17616)
基金
项目(108160)
科学(83518)
基金(79695)
(75945)
国家(75348)
研究(66732)
科学基金(61765)
自然(44173)
社会(43214)
自然科(43185)
自然科学(43167)
(42446)
自然科学基金(42445)
基金项目(42386)
社会科(41015)
社会科学(41002)
(37378)
资助(32125)
教育(30150)
重点(25361)
计划(24701)
编号(23249)
(23074)
(22905)
(22898)
科技(22527)
科研(22182)
创新(21518)
(21267)
(19076)
期刊
(55364)
经济(55364)
学报(38201)
研究(36579)
(35218)
科学(30588)
中国(27441)
大学(26763)
学学(25859)
农业(23899)
管理(17741)
(16904)
(13517)
业大(11656)
教育(10821)
经济研究(10337)
(10197)
金融(10197)
农业大学(9859)
财经(9513)
技术(9432)
(9310)
业经(9148)
科技(8514)
(8203)
林业(8051)
问题(7545)
中国农业(7240)
技术经济(6721)
(6588)
共检索到2013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贵勇  王云华  资月娥  夏琼梅  龙瑞平  杨从党  
以高原粳稻抗旱品种云昌粳1号为材料,考察7种节水方式(稻草覆盖、遮阴处理、抗旱剂、旱育保姆、2叶期到4叶期干旱、4叶期到5叶期干旱、浇水80%)对旱育秧秧苗素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7种节水方式栽培,可分别实现节水3 975.60、2 257.50、2 169.15、1 675.80、3 597.45、1 341.90、1 775.25 m3/hm2,效果显著,其中以稻草覆盖节水最多;施用旱育保姆可显著提高秧苗素质,有效穗达4.238 5×106穗/hm2,颖花数达6.02×109朵/hm2,库容量最大,产量最高,为10.15 t/hm2,增产显著;阶段性干旱(2叶期到4叶期干旱、4叶期到5...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桂莲  杜娟  刘国华  陈立云  
以陆两优996为供试材料,研究了水育秧、旱育秧、软盘育秧3种育秧方式对其秧苗素质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水育秧的秧苗素质表现出较强的生长优势,出叶速度快,植株高大,茎基部较粗,单株干物质积累多,功能叶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也较高,其次为旱育秧,软盘育秧最差;理论产量以水育秧最高,比旱育秧、软盘育秧分别增产10.7%,11.6%.综合秧苗素质和产量性状看,陆两优996最适合的育秧方式是水育秧,其秧苗素质好,产量高.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沈建辉  曹卫星  朱庆森  薛艳凤  景启坚  
分析了水育秧、旱育秧和淤泥育秧 3种方式对机插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旱育秧更有利于机插健壮秧形成 ,同时在增加秧龄弹性、延长秧龄方面也具有明显的优势 ;淤泥育秧有一定的可行性 ,但成秧率较低 ,且受土壤质地影响较大 ,实际生产中要慎重使用。在培育机插长秧龄秧苗过程中 ,肥料宜少施或不施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谷晓岩  梁正伟  黄立华  马红媛  
研究了东稻2号在不同播量条件下的秧苗素质,以及在盐碱地大田种植、人工插秧条件下不同播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种量对秧苗的生长发育状况影响显著,随着播种量的增加,秧苗素质下降,每盘播量50,80,100,120 g明显优于150 g与200 g,秧苗个体生长良好,素质较高。随着播种量的增加,产量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最高产量的播种量为每盘80 g(500 g/m2),平均为5 284.7 kg/hm2,比其他处理分别高出9.9%,6.1%,9.8%,16.1%,14%。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强盛  丁艳锋  严定春  赵长华  揭水通  黄丕生  
以武香粳 9号和武运粳 7号为材料 ,研究了不同施氮量 ( 0、 10、 2 0和 4 0g·m-2 )对水稻旱育秧苗移栽期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施氮 2 0 g·m-2 时 ,秧苗单株叶面积、充实度、白根数和单株带蘖数等生长指标最好 ,植株全氮、叶片硝态氮和植株可溶性糖等碳氮物质含量最高 ,根系还原力、氧化力、活跃吸收面积和发根力最大 ,保护酶系统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抗坏血酸 过氧化物酶活性最强 ;随施氮量增多 ,秧苗根长和根冠比逐渐降低 ,而叶片叶绿素含量随之增大 ,但增幅减少 ;较少或过多施用氮素降低了秧苗根系活力和保护酶活性 ,影响秧苗生长和生理优势。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唐志强  王昌华  蒋洪波  姚继攀  刘军  董立强  马亮  李跃东  
【目的】为探明氮肥、磷肥,钾肥含量配比对水稻秧苗素质及营养吸收的影响。【方法】本试验以中晚熟品种辽粳401为试验材料,选用壤质土为基质,采用随机区组方法研究了16种不同养分配比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壤质土培育的水稻秧苗在氮、磷、钾养分配比4∶2.5∶3.5的秧苗素质最好,根系形态指标最佳,秧苗对纯氮、纯磷、纯钾的最大吸收量分别为每盘4.32、0.95、2.97 g,能够满足秧苗对养分的需求,促进秧苗的生长和生物量的积累,培育健壮的秧苗。【结论】本试验表明:养分配比4∶2.5∶3.5的秧苗素质,根系形态指标均为最佳,且能够满足秧苗对养分的需求,有利于秧苗生长,因此,生产上建议用氮、磷、钾为4∶2.5∶3.5的养分配比。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永进  吴文革  许有尊  王斌  陈刚  代真真  胡琪峰  
为探索出适宜于杂交中籼稻的配套机插育秧技术,提高水稻产量,在硬盘方式育秧的情况下,以水稻品种‘徽两优6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烯效唑和落谷密度二因素试验,研究落谷密度对秧苗素质、栽插质量、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以及烯效唑的调控效果。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化控处理情况下,随着落谷密度的增加,秧苗素质逐渐恶化,表现为单株根系数量、百株干质量、茎基宽、根系活力迅速下降,叶片丙二醛含量急剧上升;各处理千粒质量、结实率无显著差异;在8 000~18000 grains·m-2密度范围内有效穗呈增加趋势,18 000~30 000 grains·m-2密度范围内呈减少的趋势,最终使产量先增加后降低,其中以18 0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杨益善  唐俐  蔡卫青  邓晓湘  盛夏冰  
以含Bar基因的耐除草剂水稻品种和不耐除草剂的水稻不育系为材料,幼苗期喷施不同用量草铵膦,研究了草铵膦对不耐除草剂水稻幼苗的致死剂量以及不同草铵膦用量对耐除草剂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草铵膦对不耐除草剂的不育系的软盘育秧致死剂量≤15mg/m2、厢面湿润育秧致死剂量≤30mg/m2;在幼苗期喷施一定剂量的草铵膦(15 mg/m2~75 mg/m2)对耐除草剂水稻秧苗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伤害作用,秧苗素质不同程度下降;喷施草铵膦45 mg/m2~75mg/m2后的秧苗移栽大田后,生长发育有所延迟,但产量没有受到显著影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钟平  邵文奇  孙春梅  纪力  董玉兵  庄春  陈川  
[目的]托盘育苗是一种新型的机插水稻育苗方法,本文探明适合此方法的育苗介质和出苗方式。[方法]以南粳9108为供试材料,研究了营养土和草木灰育苗基质2种育苗介质及托盘内露天出苗、托盘内覆膜出苗、暗化叠放出苗等3种出苗方式对机插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相较于草木灰育苗基质,营养土育苗能显著提高出苗率和成苗率;缩小叶鞘高度差及叶片长度差,使株型更紧凑;株高、茎基宽、干物质积累、根系生长等性状得到显著改善,秧苗素质显著提高。3种出苗方式对秧苗形态均无显著影响,秧苗素质一致,但托盘内覆膜出苗方式和暗化叠放出苗方式相较于托盘内露天出苗方式能显著提高水稻出苗率和成苗率。[结论]营养土作为托盘育苗方法的育苗介质具有较好的育苗效果,考虑到生产中的具体情况,建议使用暗化叠放出苗方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唐志强  张丽颖  何娜  付亮  高虹  马作斌  赵明珠  王昌华  郑文静  王辉  
【目的】本文探明了在辽西地区不同育苗基质对水稻秧苗素质、根系形态及养分吸收的影响。【方法】以水稻品种稻花香为试验材料,比较沈阳金桥水稻育秧基质M1、法库琦丰生产基质M2、鑫族丰生物炭基质M3、辽宁省水稻研究所配制基质M4及营养土基质M5条件下水稻秧苗形态、根系形态及养分吸收差异。【结果】水稻秧苗在离乳期时,M4处理秧苗长势旺盛,干物质积累量大,根系形态最佳,M4处理秧苗的对氮的吸收量最大,M3处理秧苗对磷、钾的吸收量最大,基质培育的秧苗对养分吸收显著好于营养土。秧苗在移栽期时,基质培育的秧苗生长速度显著加快,M4处理秧苗根长、不定根数增加,干物质积累量大,养分吸收量加大,尤其对氮元素的吸收更为明显。【结论】由此说明,辽宁省水稻研究所配制基质具有培育秧苗素质佳、根系形态好、养分配比合理的优势。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周晚来  王朝云  易永健  刘潜  汪洪鹰  谭志坚  
采用湿润育秧,研究了不同育秧方式(秧盘不垫铺麻纤维膜育秧和秧盘垫铺麻纤维膜育秧)和育秧肥不同施用方式(100%秧土混施、50%秧土混施+50%秧土底部撒施、100%秧土底部撒施)下水稻机插秧苗的形态、干质量、根系活力、植株可溶性糖和硝态氮含量、发根力,以探索秧盘垫铺麻纤维膜结合育秧肥底部撒施应用于水稻机插育秧的可行性,以进一步改进麻纤维膜水稻机插育秧技术。结果表明,秧盘垫铺麻纤维膜明显提高了水稻机插秧苗素质,相比秧盘未垫铺麻纤维膜的处理,秧盘垫铺麻纤维膜处理的秧苗表现为秧苗壮实,秧苗根冠比、根系活力、植株可溶性糖含量、发根力均有所提高。育秧肥底部供应提高了秧苗地下部生物量和根冠比,提高了秧苗植...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唐志伟  严玲玲  刘钰琪  杨阳  龙攀  傅志强  
以中早39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小区试验,研究5种抗寒剂(脱落酸、碧护、复硝酚钠、烯效唑、多效唑)浸种与叶面喷施对早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对照(清水浸种),脱落酸浸种与叶面喷施、多效唑浸种与叶面喷施、烯效唑浸种与叶面喷施、碧护浸种、复硝酚钠叶面喷施处理的苗高、叶鞘长分别降低了7.05%~23.94%、1.92%~32.48%,绿叶数、总根数、白根数分别增加了1.02%~56.35%、4.59%~18.77%、12.41%~43.65%;脱落酸浸种、烯效唑叶面喷施处理提高了水稻的实粒数与千粒质量;脱落酸叶面喷施、碧护叶面喷施处理增加了有效穗数与千粒质量;各处理的产量较对照的差异均不显著,其中以脱落酸浸种处理的产量最高,较对照的提高27.88%;烯效唑浸种处理的次之;脱落酸叶面喷施处理、碧护浸种与叶面喷施处理的产量较对照的提高了4.82%~11.11%,可在保障水稻丰产中应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司成成  史春余  王振振  柳洪鹃  刘桂玲  孙哲  
以淀粉型甘薯品种济徐23为材料,研究秧苗素质对块根分化建成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弱苗处理相比,壮苗处理的幼根发育早、发育好;壮苗处理的分化根中,初生形成层的活动能力更强,次生形成层分布范围广;栽植后20~30 d,壮苗处理显著提高了分化根中玉米素核苷(ZR)的含量;栽植后40 d,壮苗处理显著提高了分化根中脱落酸(ABA)的含量。在块根膨大期间,壮苗处理的块根膨大速率始终高于弱苗处理,而T/R值始终低于弱苗处理。与弱苗处理相比,壮苗处理单株结薯数增加17.53%,块根产量提高10.76%。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朱丽芬  李能早  帕三石  谢云玲  赵丽娟  康玲会  夏琼梅  朱海平  陈明艳  尹娇  杨从党  李贵勇  龙瑞平  
【目的】探索机插籼稻适龄壮秧培育技术。【方法】以杂交籼稻岗优6366为试验材料,通过设置不同播种量和施肥量,研究不同秧龄期秧苗素质的差异,探索机插籼稻适龄壮秧培育技术。【结果】播种量、施肥量和秧龄3因素对机插杂交籼稻秧苗素质有显著影响,其影响大小为秧龄>播种量>施肥量;机插杂交籼稻适宜的秧龄为20~30 d,超过30 d后秧苗生长受阻,秧苗素质变差,不适宜机插;随着秧龄的增加,应减少播种量;每100 kg育秧土掺混200 g复合肥能够满足30 d以内的秧苗生长。【结论】秧龄对秧苗素质影响最大,其次是播种量;机插杂交籼稻适宜的秧龄为20~30 d; 20 d秧龄时播种量为90 g/盘,当秧龄为25~30 d时播种量为70 g/盘; 30 d以内秧龄的施肥量为每100 kg育秧土掺混200 g复合肥。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峰  张文吉  丁秀英  张军  
水稻幼苗感染立枯病后 ,体内保护酶系活力发生显著变化。根部SOD、POD活性显著降低 ,地上部SOD、POD活性升高 ;CAT则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病苗地上部PAL和PPO及根部PPO活性均高于健苗 ,根部MDA含量升高 ,地上部MDA含量下降。病苗POD同工酶谱带比正常苗增加一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