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89)
- 2023(5439)
- 2022(4498)
- 2021(3964)
- 2020(3276)
- 2019(7177)
- 2018(6786)
- 2017(12419)
- 2016(6961)
- 2015(7141)
- 2014(6803)
- 2013(6594)
- 2012(5933)
- 2011(5261)
- 2010(4918)
- 2009(4472)
- 2008(4321)
- 2007(3533)
- 2006(2964)
- 2005(2360)
- 学科
- 济(23710)
- 经济(23679)
- 业(19054)
- 管理(18935)
- 企(14486)
- 企业(14486)
- 方法(12068)
- 数学(11059)
- 数学方法(10970)
- 农(7636)
- 学(7421)
- 财(6944)
- 贸(6610)
- 贸易(6610)
- 易(6470)
- 中国(5762)
- 业经(5571)
- 农业(5388)
- 技术(4737)
- 环境(4621)
- 务(4409)
- 财务(4408)
- 财务管理(4403)
- 企业财务(4196)
- 制(3914)
- 产业(3811)
- 划(3695)
- 地方(3571)
- 出(3455)
- 银(3433)
- 机构
- 大学(98163)
- 学院(97515)
- 济(37489)
- 经济(36912)
- 研究(36239)
- 管理(35891)
- 理学(32596)
- 理学院(32216)
- 管理学(31528)
- 管理学院(31389)
- 农(29878)
- 科学(27476)
- 中国(25012)
- 农业(24453)
- 业大(23686)
- 所(20341)
- 京(19817)
- 研究所(19418)
- 农业大学(16613)
- 中心(15720)
- 财(14761)
- 室(13615)
- 江(13591)
- 院(13454)
- 实验(13157)
- 省(13121)
- 业(12839)
- 财经(12715)
- 实验室(12578)
- 科学院(12040)
- 基金
- 项目(78108)
- 科学(59835)
- 基金(57788)
- 家(55923)
- 国家(55487)
- 研究(45998)
- 科学基金(45330)
- 自然(33083)
- 自然科(32372)
- 自然科学(32359)
- 自然科学基金(31826)
- 基金项目(31502)
- 省(30944)
- 社会(30181)
- 社会科(28724)
- 社会科学(28715)
- 划(27196)
- 资助(22502)
- 教育(20040)
- 计划(18853)
- 重点(18346)
- 科技(17566)
- 创(16783)
- 发(16461)
- 科研(16388)
- 业(16155)
- 部(16133)
- 创新(15784)
- 编号(15376)
- 农(14730)
共检索到1255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玮 戴年华 任本根 龚纲明
以不同的油脂配制成6种试验饲料,用团头鲂稚鱼做8周对比饲喂,对其生长效率各参数做综合分析,结果发现,豆油组试验鱼的总体生长效果最好而菜油组的生长最差。分析表明:除了n3HUFA之外,团头鲂的必需脂肪酸还应同时包括18:2n6和18:3n3;团头鲂对18:2n6的需求要比18:3n3更大;18:2n6和18:3n3之间还可能存在有复杂的相互作用。
关键词:
团头鲂 配合饲料 必需脂肪酸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玮 徐萍 任本根 龚纲明
不同脂肪源饲料对草鱼稚鱼生长的影响刘玮,徐萍,任本根,龚纲明(江西省科学院生物资源研究所,南昌330029)关键词草鱼,鱼饲料,必采脂肪酸EFFECTSOFDIETSCONTAININGDIFFERENTLIPIDSONGROWTHOFJUVENIL...
关键词:
草鱼,鱼饲料,必采脂肪酸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梅珍 石文雷 朱晨炜 陆茂英 王根林 黄凤钦
本文报道了团头鲂鱼种在饲料中的蛋白质、糖、维生素和无机盐等保持适宜含量的条件下,不同脂肪含量对团头鲂鱼种生长影响的试验结果,试验所用的脂肪为新鲜的豆油。结果表明,团头鲂鱼种饲料中脂肪适宜含量为 2~5%,最适含量为3.6%左右。
关键词:
团头鲂 鱼饲料 脂肪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曦 肖康 刘文斌 戴永军 郭慧星 汪茫茫 李向飞 张定东 蒋广震
饲料脂肪不仅影响养殖鱼类的生长与健康状况,还会通过调控肌纤维特性影响肉质。为探究不同碳链长度脂肪酸对团头鲂生长、肌纤维发育及肉质的影响,实验选取108尾初始平均体质量为(77.89±0.81) g健康团头鲂,随机分为4组,每组3重复,分别饲喂基础饲料(对照组)以及替代1.5%豆油的丁酸(BA)、辛酸(OA)、棕榈酸(PA)组饲料8周。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饲料添加不同碳链长度脂肪酸对团头鲂生长无显著影响,然而可显著提升肌肉粘附性,增加肌纤维数量、较小直径(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佳毅 叶元土 张伟涛 汪军涛 袁建明
比较了5种不同脂肪(能量)蛋白比的配合饲料对初始平均体重(7.75±1.17)g梭鲈幼鱼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喂不同脂肪蛋白水平的饲料,以能量蛋白比为45.94kJ/g试验组的生长速度最快[SGR为(2.86±0.17)%/d]、饲料系数最低(FCR为1.57±0.12)、蛋白质沉积率和能量保留率最大,分别为98.44%±2.38%和30.88%±3.83%;以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为变量因子,以梭鲈幼鱼的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沉积率和能量保留率为指标,通过二元二次回归方程得出梭鲈最大生长速度时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为39.80%,脂肪含量为8.79%,总能为18.53MJ/kg,脂肪蛋白比为...
关键词:
梭鲈 幼鱼 脂肪蛋白比 生长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贵英 曾可为 郑翠华 李清
通过添加混合油 (豆油∶鱼油为 2∶1 )配制 5种不同脂肪含量的饲料 ,以测定脂肪水平对鳜鱼 (平均体重 61 g)生长的影响。混合油添加量为 0~ 8% ,饲料脂肪含量为 4~ 1 2 % ,蛋白质含量为 44 0 %。结果显示 ,饲料脂肪水平对鳜鱼生长和蛋白质效率有显著影响 :饲料脂肪水平在 7%~ 1 2 %时 ,鳜鱼特殊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高。说明适当增加饲料脂肪含量能够促进鳜鱼生长 ,并提高饲料效率
关键词:
鳜鱼 饲料 脂肪 生长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健懿 杨志刚 魏帮鸿 施秋燕 杨筱珍 成永旭
选用初始体重为(2.15±0.10)g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雄性幼蟹,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幼蟹),饲喂100%鱼油组(简称F1组)、100%豆油组(F2组)、100%亚麻油组(F3组)、50%鱼油+50%豆油组(F4组)、50%鱼油+50%亚麻油组(F5组)不同脂肪源配制的5种等氮等能饲料。实验蟹单个体养殖,实验周期为112 d。结果表明,F5组体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都显著高于其他饲料组(P0.05)。肝胰腺组织消化酶活力测定结果表明,F1组幼蟹肝胰腺的类胰蛋白酶活力显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卢祎 高有领 王水涛 陈佩庄 施伟达 郭建林 王刚 钱国英
为了比较饲料中添加鱼油、茶籽油、亚麻籽油以及碘酸钾对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稚鳖生长和脂类代谢的影响,本研究配制了4种油脂含量为10%的饲料,分别为鱼油料(FO,对照组)、鱼油+碘酸钾料(FO+PI,碘酸钾添加量为75 mg/kg)、茶籽油料(TO)和亚麻籽油料(LO),饲喂初重为(5.06±0.05) g的中华鳖66 d。FO+PI组和LO组中华鳖稚鳖的存活率显著低于FO组(P<0.05),FO+PI组和TO组的肝体比显著低于FO组(P0.05)。投喂FO+PI显著下调了中华鳖脂类代谢相关的甲状腺激素应答蛋白基因(THRSP)和乙酰辅酶A羧化酶A基因(ACACA)的表达水平,上调了中华鳖microRNA-23b、microRNA-107、microRNA-1 22和microRNA-499的表达水平(P<0.05)。TO显著下调了中华鳖酰基辅酶A氧化酶1基因(ACOX1)的表达水平,上调microRNA-23b的表达水平(P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任鸣春 贾文锦 戈贤平 谢骏 刘波 周群兰 廖英杰
为探讨饲料淀粉水平对团头鲂成鱼生长、消化酶活性和肌肉成分的影响,选用初始均重为(161±2.7)g的团头鲂成鱼360尾,随机分成6组(每组3个重复),分别投喂含淀粉17.1%、21.8%、26.4%、32.0%、36.3%和41.9%的等氮等脂饲料9周。结果发现,团头鲂成鱼成活率和特定生长率不受饲料淀粉水平影响,但饲料添加适量淀粉能提高饲料和蛋白利用率,淀粉水平对肝脏和肠道中的总蛋白酶和纤维素酶活性不产生影响,却显著影响淀粉酶活性。肝体比、肝糖原和肌肉粗脂肪含量随饲料淀粉含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血清血糖、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不受饲料淀粉水平的显著影响,饲料中添加过量淀粉显著降低了血清补体3和补体...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孙瑞健 徐玮 米海峰 周慧慧 张彦娇 张文兵 麦康森
本实验以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鱼类大黄鱼[初始体质量(13.57±0.33)g]为研究对象,在浮式网箱中进行为期8周的摄食生长实验,探讨饲料脂肪水平和投喂频率对大黄鱼生长、体组成及脂肪沉积的影响。采用3×2双因子实验设计,其中饲料脂肪水平分别为9%、12%和15%,投喂频率分别为2次/天和1次/天。结果表明:投喂频率对大黄鱼特定生长率(SGR)和饲料效率(FER)均有显著影响(P<0.05),而饲料脂肪水平仅对FER有显著影响(P
关键词:
大黄鱼 脂肪 投喂频率 生长 体成分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巧娥 朱邦科 沈凡 樊启学 宋林 杨磊 杨威 孙存军 陈海燕
将初始均质量(8.26±0.81)g的鳡(Elopichthys bambusa)300尾,随机分为5组,分别投喂5种脂肪水平(A组:3%、B组:6%、C组:9%、D组:12%、E组:15%)的等氮(45.64%±0.20%)、等能(16.82±0.11MJ/kg)饲料56d,研究饲料脂肪水平对鳡幼鱼生长、体成分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增重率、特定生长率(SGR)先升后降,B组显著高于A、E组(P<0.05),回归分析得出,饲料脂肪含量为7.71%时SGR最高;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增加,饵料系数先降后升,B组显著低于A、D、E组(P<0.05),蛋白质效率先升后降...
关键词:
鳡 饲料脂肪 生长 体成分 血清生化指标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袁立强 马旭洲 王武 叶蕾
研究了饲料脂肪水平对瓦氏黄颡鱼生长和鱼体着色的影响。实验共设5个脂肪梯度:4.17%、7.02%、9.99%、13.00%、15.76%,含添加60mg/kg和0mg/kg叶黄素的两类饲料,0mg/kg叶黄素和8.92%脂肪饲料作为对照。每组25尾,3个平行,表观饱食投喂13周。结果表明:(1)脂肪水平为4.17%~9.99%,6周和10周时瓦氏黄颡鱼鱼种的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随脂肪水平的升高而升高,脏体比、腹脂率随脂肪水平升高而升高。(2)饲喂叶黄素饲料5周后,瓦氏黄颡鱼皮肤叶黄素水平不再升高,达到稳定。(3)适量脂肪的添加能够提高叶黄素的利用率。7.02%可以满足瓦氏黄颡鱼体着色的需要,过...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朱卫 刘鉴毅 庄平 赵峰 宋超 邹雄 章龙珍
通过添加鱼油和豆油(1∶1)等比例混合油,配制6组脂肪水平分别为4.16%、7.42%、10.68%、14.20%、16.56%、19.62%的等氮饲料,标号依次为L1、L2、L3、L4、L5、L6。以初始体重28.09±0.60g的点篮子鱼(Siganus guttatus)为实验对象,经过八周的饲养,研究饲料脂肪水平对点篮子鱼生长及体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增重率(WG)、特定生长率(SGR),L3和L4组显著高于其它四组(P<0.05),且两指标均随饲料中脂肪含量的增加表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全鱼、肌肉及肝脏粗脂肪含量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而升高。全鱼粗蛋白含量L1与L6组最低,显著低于其它四...
关键词:
点篮子鱼 脂肪水平 生长 体成分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兴鹏 宋丽文 陈越渠 李亚男 左彤彤 武三安
【目的】研究不同脂肪源人工饲料对蠋蝽生长发育及生殖力的影响,为天敌昆虫人工饲料开发提供依据。【方法】分别用含有棕榈酸油(饱和脂肪酸)的人工饲料1和亚麻酸油(不饱和脂肪酸)的人工饲料2连续饲养蠋蝽12代,并测定F1、F4、F8及F12蠋蝽各龄级若虫的发育历期和死亡率、性比(♀∶♂)、成虫体质量和产卵期、产卵量、卵孵化率及种群内禀增长率等生长发育和生殖力指标。【结果】2种人工饲料对蠋蝽生长发育及生殖力的影响效应与繁育世代数、生长发育阶段等相关。用2种饲料饲喂的蠋蝽2、3龄若虫的发育历期各代间均存在显著差异,而4、5龄蠋蝽若虫发育历期在饲养多代后(4龄至F8、5龄至F4)才开始表现出显著差异。随着饲养代数的增加,至F8时2种饲料对蠋蝽各龄期发育历期的影响效应才趋于稳定。一般地,饲料1对蠋蝽若虫早期发育更为有利即饲喂饲料1的蠋蝽2、3龄若虫发育历期显著低于饲喂饲料2的蠋蝽。而饲料2更适合蠋蝽若虫后期发育即饲喂饲料2的蠋蝽4、5龄若虫发育历期显著低于饲喂饲料1的蠋蝽。其他指标即卵、1龄若虫、总发育历期(仅F1存在显著差异)及成虫寿命,2种饲料间均无显著差异。与发育历期相似,F1蠋蝽2龄至5龄若虫死亡率及成虫获得率在2种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随着饲养代数的增加,2种不同脂肪源饲料对蠋蝽各龄级死亡率及成虫获得率的影响开始增强即从F4开始均表现为饲料1处理的2龄和3龄若虫死亡率、成虫获得率都比饲料2处理的低,而4龄和5龄若虫死亡率都比饲料2处理的高。卵孵化率、1龄若虫死亡率,2种饲料间各代均无显著差异。饲养初期2种人工饲料处理的蠋蝽雌雄成虫体质量及雌成虫相对日均体质量增长率均无显著差异,随着饲养代数增加,至F8饲喂饲料1的蠋蝽雌雄成虫体质量、雌虫相对日均体质量增长率都显著低于饲料2。可育率在蠋蝽饲养开始时2种饲料间并未表现出差异显著性,但从F4开始饲料1饲养的蠋蝽可育率一直显著高于饲料2,而饲料1饲养的F1至F8蠋蝽种群内禀增长率以及种群倍增时间均优于饲料2。但这种差异随着饲养代数的增加,逐渐减少,至F12时的结果正好相反即饲料2饲养的蠋蝽种群内禀增长率以及种群倍增时间均优于饲料1。其他生殖力指标(成虫性比仅在F1存在显著差异)在2种人工饲料间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含有饱和脂肪酸的人工饲料(饲料1)可显著缩短蠋蝽低龄若虫发育历期、降低死亡率以及提高蠋蝽雌虫可育率,而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的人工饲料(饲料2)更适合蠋蝽高龄若虫生长发育,提高成虫获得率和种群增长率。因此在以后的研究生产中可以通过在昆虫不同发育阶段添加或降低人工饲料中的某些关键营养物质,配制适合饲养对象特定生长阶段的人工饲料,从而使蠋蝽继代饲养达到最优效果。
关键词:
蠋蝽 脂肪酸 人工饲料 生长发育 生殖力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民 吴莉芳 李良 朱瑞 王婧瑶 段晶 于哲
【目的】探讨饲料中不同脂肪源对洛氏鱥(Rhynchocypris lagowskii Dybowski)生长及消化酶和蛋白质代谢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初始体质量为(15.68±0.30) g/尾的洛氏鱥幼鱼为研究对象,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4.42%的玉米油、豆油、鱼油、棕榈油、猪油、混合油(质量比为:鱼油∶豆油∶猪油=3∶4∶3),配制成6种等氮等脂的试验饲料,进行为期8周的饲养试验。饲养试验结束后,测定洛氏鱥生长性能指标,肌肉中主要营养成分,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谷草转氨酶以及谷丙转氨酶的活力。【结果】混合油组洛氏鱥的终末体质量显著高于豆油、棕榈油及猪油组(P0.05);混合油组洛氏鱥的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及蛋白质沉积率显著高于棕榈油及猪油组(P0.05)。混合油组和鱼油组洛氏鱥肌肉中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玉米油、豆油、棕榈油及猪油组(P<0.05);猪油组洛氏鱥肌肉中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鱼油组(P0.05),但二者均显著高于猪油组(P<0.05);混合油组洛氏鱥后肠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豆油、玉米油、猪油以及棕榈油组(P<0.05)。混合油组洛氏鱥肝胰脏的脂肪酶活力显著高于棕榈油组(P0.05),但均显著高于豆油、猪油及棕榈油组(P0.05)。混合油组和鱼油组洛氏鱥肝胰脏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力显著高于猪油组和棕榈油组(P<0.05)。【结论】从洛氏鱥生长性能及消化代谢角度来看,混合油组和鱼油组饲料的效果最好,玉米油、豆油和棕榈油组次之,猪油组最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