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87)
- 2023(7870)
- 2022(6579)
- 2021(5920)
- 2020(4899)
- 2019(10728)
- 2018(10527)
- 2017(18825)
- 2016(10837)
- 2015(11638)
- 2014(11589)
- 2013(10958)
- 2012(10098)
- 2011(9057)
- 2010(8866)
- 2009(8145)
- 2008(7884)
- 2007(6860)
- 2006(5892)
- 2005(5025)
- 学科
- 济(35752)
- 经济(35687)
- 管理(30537)
- 业(27611)
- 企(22112)
- 企业(22112)
- 方法(15513)
- 数学(13108)
- 数学方法(12983)
- 学(12550)
- 农(12029)
- 财(10303)
- 中国(10029)
- 业经(9017)
- 制(8861)
- 体(8036)
- 农业(7927)
- 贸(7917)
- 贸易(7914)
- 易(7700)
- 技术(6642)
- 银(6489)
- 银行(6432)
- 理论(6411)
- 地方(6317)
- 融(6155)
- 金融(6148)
- 行(6119)
- 环境(6113)
- 务(6005)
- 机构
- 大学(151537)
- 学院(151364)
- 研究(56582)
- 济(55049)
- 管理(54600)
- 经济(53899)
- 理学(47933)
- 理学院(47345)
- 管理学(46360)
- 管理学院(46117)
- 农(41245)
- 科学(40533)
- 中国(40480)
- 农业(33314)
- 业大(32170)
- 京(32032)
- 所(31274)
- 研究所(29342)
- 中心(24797)
- 财(24377)
- 江(23107)
- 农业大学(21959)
- 院(21223)
- 省(20205)
- 财经(19711)
- 北京(19304)
- 室(19289)
- 技术(18937)
- 范(18512)
- 经(18071)
- 基金
- 项目(112837)
- 科学(86439)
- 基金(81213)
- 家(76734)
- 国家(76116)
- 研究(72600)
- 科学基金(62210)
- 省(45503)
- 社会(45213)
- 自然(43774)
- 基金项目(43541)
- 自然科(42804)
- 自然科学(42785)
- 社会科(42689)
- 社会科学(42676)
- 自然科学基金(42024)
- 划(39488)
- 教育(32850)
- 资助(32007)
- 编号(27087)
- 重点(26454)
- 计划(25389)
- 创(23955)
- 发(23939)
- 部(23495)
- 科技(23427)
- 科研(22852)
- 创新(22495)
- 业(21994)
- 成果(20916)
共检索到2140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恒 曹维维 孙龙生 李荣福 王亚君 陈春风
用5种不同脂肪源组合的饲料(Ⅰ.鱼油0.5%+豆油2.5%;Ⅱ.鱼油0.5%+菜籽油2.5%;Ⅲ.鱼油0.5%+花生油2.5%;Ⅳ.鱼油0.5%+亚麻油2.5%;Ⅴ.豆油1.5%+亚麻油1.5%)投喂体重为(2.22±0.04)g的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40 d,研究不同脂肪源对其生长及全虾和肌肉中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生长方面,第Ⅴ组的罗氏沼虾增重显著高于Ⅱ组和Ⅲ组(P<0.05),Ⅰ组和Ⅳ组增重也显著大于Ⅱ组(P<0.05)。在体成分方面,Ⅰ组全虾总水分含量最低,显著低于Ⅲ组和Ⅳ组(P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孙存鑫 熊哲 周群兰 宋长友 单凡 刘波 徐宏琴
本研究旨在完善罗氏沼虾饲料配方,降低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饲料成本。实验采用3×2双因素设计,配制6组饲料,分别包含鱼油(fish oil, FO)、豆油(soybean oil, SO)、菜籽油(rapeseed oil, RO)三种脂肪源;200 mg/kg (200VE)和600 mg/kg (600VE)两个VE水平。养殖实验在温室水泥池中进行,每个处理3个重复,养殖期8周,每天定点定量投喂3次。实验结果显示,相对于FO组,SO和RO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升高,饵料系数显著下降(P0.05)。对于血淋巴抗氧化指标,在相同VE水平下,FO组血淋巴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显著低于SO和RO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均显著高于SO和RO组(P<0.05),SO组丙二醛(MDA)水平均显著低于FO和RO组(P<0.05)。在相同脂肪源下,600VE可显著提高FO组T-AOC活性,RO组GPX活性以及SO和RO组SOD活性(P0.05)。对于血淋巴生理生化指标,谷草转氨酶(AST)、总蛋白(TP)、白蛋白(ALB)和甘油三酯(TC)受日粮影响显著(P<0.05);AST和ALB受氨氮应激影响显著(P<0.05);RO油组的肌肉蒸煮损失显著高于其余组(P<0.05)。600VE水平可明显提高肌肉嫩度和多汁性(P0.05)。上述结果表明,相对于鱼油,豆油和菜籽油等植物油是罗氏沼虾更优质的脂肪源,VE在以鱼油为单一脂肪源的饲料中有一定的促生长和缓解应激的作用,且脂肪源和VE均显著影响肌肉品质。本研究结果将为降低鱼油在罗氏沼虾饲料中的使用提供数据支持。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超男 黄凯 郭睿婕 于凯 曹鑫盛 李辉廷 莫翠琴
为研究饲料中不同脂肪源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生长、营养代谢及其肠道菌群组成的影响,本实验通过在人工配合饲料中分别添加5%的豆油(SO)、鱼油(FO)、猪油(LO)和混合油(豆油∶鱼油=1∶1,MO)作为主要脂肪源,对克氏原螯虾进行60 d饲喂实验后检测其生理生化指标与肠道菌群组成。结果显示:不同脂肪源对克氏原螯虾存活率与特定生长率影响显著,MO组存活率与特定生长率均为最高,LO组均显著低于其他组;营养代谢指标检测结果显示,LO组肝胰脏的脂肪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血清的总胆固醇均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运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肠道微生物组成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四个组共有优势菌属只有拟杆菌属(Bacteroides),可见脂肪源是克氏原螯虾肠道菌群的较大影响因素;未知的RsaHf231菌属和Anaerorhabdus_furcosa_group属是除了SO组外其他三组的共有优势菌群;柠檬酸杆菌属(Citrobacter)是SO组和FO组的优势菌群;Candidatus_Bacilloplasma是MO组特有优势菌群。综上所述,混合油更能满足克氏原螯虾生长所需,其肠道菌群组成也更为稳定;猪油不适宜作为饲料单一脂肪源,易引起虾体肝胰脏损伤进而影响生长。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蒋振廷 刘波 戈贤平 周群兰 孙存鑫
为探讨饲料中n-3/n-6脂肪酸比值对日本沼虾生长性能、虾体肉质及血清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设计了5种不同n-3/n-6脂肪酸比值(D1:0.29、D2:0.56、D3:1.02、D4:2.20、D5:8.52)的等氮等脂饲料,进行了8周养殖实验,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45尾虾。结果显示,饲料n-3/n-6脂肪酸比值对日本沼虾的存活率(SR)无显著影响;日本沼虾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随饲料脂肪酸比值的增加先升后降,D3组最高且显著高于D1组。饲料n-3/n-6脂肪酸比值对虾体粗脂肪(CF)和粗蛋白(CP)影响显著,D4组虾体粗脂肪显著高于其他各组;D3组虾体粗蛋白显著高于D2、D4和D5组。虾体肌肉脂肪酸比值受饲料脂肪酸比值的影响,肌肉中n-3/n-6脂肪酸比值与饲料中n-3/n-6脂肪酸比值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在D5组达到最高且显著高于D1、D2和D3组,但与D4组差异不显著;D3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各组;D5组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高于D1和D3组。饲料脂肪酸比值对日本沼虾肝胰腺抗氧化基因表达影响显著,D4组Hsp60表达量最高且显著高于D5组,但与D1、D2和D3组差异不显著;D2组Hsp70和Toll表达量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各组;D5组Myd88表达量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各组。综上所述,饲料中n-3/n-6脂肪酸比值为1.02~2.20,可以显著提高日本沼虾的生长性能和非特异性免疫力。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媛媛 刘波 戈贤平 刘文斌 谢骏 高启平 顾夕章
试验以异育银鲫为研究对象,分别以日粮中添加5.4%鱼油、5.4%豆油、5.4%菜籽油、5.4%亚麻油为脂肪源,选择健康、规格、体质量基本一致的异育银鲫336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在可控温循环流水圆形蓄养槽内进行为期64 d的投喂试验,探讨不同脂肪源对异育银鲫生长、体成分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豆油组及菜籽油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鱼油组,豆油组肥满度显著低于鱼油组及亚麻油组,各试验组末均体质量、饲料系数、肝体比及脏体比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各组间肌肉水分、粗脂肪、粗蛋白及粗灰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饲料脂肪源对鱼体肌肉脂肪酸组成有显著影响,并且鱼...
关键词:
异育银鲫 脂肪源 生长 机体成分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陆游 金敏 袁野 熊家 马红娜 周歧存
为研究不同脂肪源对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体成分、血清生化指标、体组织脂肪酸组成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进行为期8周的养殖实验。实验配制了4种分别添加有椰子油(CO)、苏子油(PO)、葵花籽油(SO)、鱼油与葵花籽油1∶1混合油(FO/SO)的等氮等脂的饲料,喂养平均初始体质量为(1.52±0.00)g的黄颡鱼幼鱼。实验结果显示:不同脂肪源对黄颡鱼终末体质量(FBW)、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成活率(SR)均无显著影响,对饲料系数(FCR)影响显著,各组SR均在95%以上。各组间的肝体比(HSI)、肥满度(CF)均有显著性差异,而脏体比(VSI)和肠脂比(IPR)无显著性差异。HSI和CF均以鱼油与葵花籽油1∶1混合油(FO/SO)组最高,葵花籽油(SO)组最低。黄颡鱼的鱼体水分、粗蛋白和灰分不受饲料脂肪源的影响,而椰子油(CO)组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为10.51%,剩余3组间无显著性差异。饲料中脂肪源对黄颡鱼肌肉、肝脏组织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影响显著,并且肌肉和肝脏中脂肪酸含量变化与饲料中相应脂肪酸含量变化基本一致,椰子油(CO)组组织中饱和脂肪酸(SFA)含量最高,苏子油(PO)组组织中亚麻酸(ALA)和n-3 PUFA含量最高,葵花籽油(SO)组组织中亚油酸(LA)和n-6 PUFA含量最高,而鱼油与葵花籽油1∶1混合油(FO/SO)组组织中脂肪酸较为均衡。黄颡鱼血清中的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B)、白蛋白/球蛋白(A/G)、谷草转氨酶(AST)、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血糖(GLU)、肌酸激酶(CK)含量不受饲料脂肪源的影响。各组黄颡鱼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有显著差异。椰子油(CO)组的SOD和GST活性最高,而MDA含量最低。研究表明,在添加豆油的基础上,椰子油、苏子油、葵花籽油和鱼油与葵花籽油1∶1混合油都可以用作黄颡鱼饲料的脂肪源;证实了鱼体组织中脂肪酸组成基本可以反映饲料脂肪酸组成,并且说明了黄颡鱼具有延长和去饱和ALA和LA的能力。
关键词:
黄颡鱼 不同脂肪源 生长性能 脂肪酸组成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郭占林 李嘉尧 甘信辉 吕晓燕 王群 赵云龙
通过在人工配合饲料中分别添加5%的花生油、猪油、鱼油和豆油作为主要脂肪源,以商业饲料为对照,进行8周饲喂实验,研究不同脂肪源对红螯光壳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幼虾生长、消化酶活性及其肌肉生化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脂肪源对红螯光壳螯虾幼虾的体长增长率和特定增长率影响不显著(P0.05);但增重率各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以豆油组最高,达到2332.93%,花生油组最低,为1839.50%;豆油组肝胰腺指数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为0.75%。幼虾存活率以豆油组最高(P0.05),达到83.3%,鱼油组较低,仅为56.7%。不同脂肪源饲喂组的肝胰腺...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煜恒 王爱民 刘文斌 於叶兵 韩光明 臧旸
为了探讨不同脂肪源对异育银鲫生长、消化率和体成分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4%的鱼油、豆油、猪油、花生油和混合油(鱼油∶豆油∶猪油=3∶4∶3)制成5种等氮试验饲料,饲喂均重为(6.04±0.05)g的异育银鲫60d。结果表明,混合油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高于鱼油组和猪油组(P0.05);蛋白质效率(PER)、饲料系数(FCR)各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豆油组的肠体比显著高于鱼油组和猪油组(P<0.05);猪油组的肝体指数(HSI)显著高于鱼油组(P<0.05),猪油组的内脏指数显著高于混合油组(P<0.05);不同脂肪源对肥...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民 吴莉芳 李良 朱瑞 王婧瑶 段晶 于哲
【目的】探讨饲料中不同脂肪源对洛氏鱥(Rhynchocypris lagowskii Dybowski)生长及消化酶和蛋白质代谢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初始体质量为(15.68±0.30) g/尾的洛氏鱥幼鱼为研究对象,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4.42%的玉米油、豆油、鱼油、棕榈油、猪油、混合油(质量比为:鱼油∶豆油∶猪油=3∶4∶3),配制成6种等氮等脂的试验饲料,进行为期8周的饲养试验。饲养试验结束后,测定洛氏鱥生长性能指标,肌肉中主要营养成分,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谷草转氨酶以及谷丙转氨酶的活力。【结果】混合油组洛氏鱥的终末体质量显著高于豆油、棕榈油及猪油组(P0.05);混合油组洛氏鱥的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及蛋白质沉积率显著高于棕榈油及猪油组(P0.05)。混合油组和鱼油组洛氏鱥肌肉中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玉米油、豆油、棕榈油及猪油组(P<0.05);猪油组洛氏鱥肌肉中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鱼油组(P0.05),但二者均显著高于猪油组(P<0.05);混合油组洛氏鱥后肠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豆油、玉米油、猪油以及棕榈油组(P<0.05)。混合油组洛氏鱥肝胰脏的脂肪酶活力显著高于棕榈油组(P0.05),但均显著高于豆油、猪油及棕榈油组(P0.05)。混合油组和鱼油组洛氏鱥肝胰脏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力显著高于猪油组和棕榈油组(P<0.05)。【结论】从洛氏鱥生长性能及消化代谢角度来看,混合油组和鱼油组饲料的效果最好,玉米油、豆油和棕榈油组次之,猪油组最差。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玮 徐萍 任本根 龚纲明
不同脂肪源饲料对草鱼稚鱼生长的影响刘玮,徐萍,任本根,龚纲明(江西省科学院生物资源研究所,南昌330029)关键词草鱼,鱼饲料,必采脂肪酸EFFECTSOFDIETSCONTAININGDIFFERENTLIPIDSONGROWTHOFJUVENIL...
关键词:
草鱼,鱼饲料,必采脂肪酸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玮 戴年华 任本根 龚纲明
以不同的油脂配制成6种试验饲料,用团头鲂稚鱼做8周对比饲喂,对其生长效率各参数做综合分析,结果发现,豆油组试验鱼的总体生长效果最好而菜油组的生长最差。分析表明:除了n3HUFA之外,团头鲂的必需脂肪酸还应同时包括18:2n6和18:3n3;团头鲂对18:2n6的需求要比18:3n3更大;18:2n6和18:3n3之间还可能存在有复杂的相互作用。
关键词:
团头鲂 配合饲料 必需脂肪酸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吉桥 赵丽娟 姜玉声 张剑诚 王锡荣
在水温13.0~23.0℃下,将平均质量1.45g的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参放养在容量50L(45cm×31cm×30cm)的水槽中,投喂以鱼粉、虾糠和玉米蛋白为蛋白源,添加马尾藻粉、海泥、贝壳粉和黄原胶等粗蛋白12.70%和粗脂肪5.48%的饲料。在饲料中含有不同比例的亚油酸(LA)、α-亚麻酸(LNA)、二十二碳六烯酸(22∶6n-3)(DHA)和二十碳五烯酸(20∶5n-3)(EPA),以橄榄油平衡脂肪含量,以贝壳粉平衡其他成分,配制成LA和LNA的比例分别为20∶0(S1);20∶1(S2);1∶2(S3)和2∶1(S4);LA、LNA、DHA和EPA的比...
关键词:
仿刺参 脂肪酸 生长 消化率 体组分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健懿 杨志刚 魏帮鸿 施秋燕 杨筱珍 成永旭
选用初始体重为(2.15±0.10)g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雄性幼蟹,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幼蟹),饲喂100%鱼油组(简称F1组)、100%豆油组(F2组)、100%亚麻油组(F3组)、50%鱼油+50%豆油组(F4组)、50%鱼油+50%亚麻油组(F5组)不同脂肪源配制的5种等氮等能饲料。实验蟹单个体养殖,实验周期为112 d。结果表明,F5组体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都显著高于其他饲料组(P0.05)。肝胰腺组织消化酶活力测定结果表明,F1组幼蟹肝胰腺的类胰蛋白酶活力显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马长兴 王际英 李宝山 王成强 沈钰博 刘财礼 周莹
为研究饲料n-3/n-6高不饱和脂肪酸(HUFA)对许氏平鲉幼鱼生长、体组成及组织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配制了6种n-3/n-6 HUFA(D1:14.28,D2:9.26,D3:5.66,D4:3.06,D5:2.02,D6:1.50)的等氮等脂的实验饲料。以许氏平鲉幼鱼(36.30±0.03) g为研究对象,在网箱中养殖65 d,分为6实验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结果发现:①饲料n-3/n-6 HUFA对许氏平鲉幼鱼的成活率无显著影响。随着n-3/n-6 HUFA降低,幼鱼增重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饲料系数呈相反趋势,D2和D3组的增重率显著高于各组。②全鱼和肌肉粗脂肪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分别在D2、D3组达到最大值。肝脏粗脂肪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D2组显著小于其他各组。③各组织C20:4n-6含量随n-3/n-6 HUFA的降低均呈上升趋势,而C20:5n-3、C22:6n-3和n-3/n-6 HUFA整体呈下降趋势。④鱼体脂肪酸组成受饲料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腹脂、肌肉、全鱼、肝脏,且各组织C20:5n-3与饲料C20:4n-6均呈显著负相关。研究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饲料中适宜比例(5.66~9.26)的n-3/n-6 HUFA显著提高实验鱼的生长,改变体组成及组织脂肪酸组成,以增重率和饲料系数作评价指标,经一元二次回归分析得许氏平鲉幼鱼饲料中n-3/n-6 HUFA的适宜比例分别是8.93和8.7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刘永士 臧维玲 侯文杰 张煜 杨明 戴习林 丁福江
通过室内60 d罗氏沼虾幼虾养殖试验,研究了不同养殖密度(150 ind/m3、400 ind/m3、550 ind/m3、800 ind/m3)对水质与幼虾生长特点的影响。试验发现,各密度组水质指标pH、DO、TAN、NH3-N、NO2--N和CODMn均控制在罗氏沼虾生长的适合范围之内,密度对主要水质指标未产生显著性影响;不同养殖密度对幼虾生长指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最低密度组成活率和增长率与其他各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次低密度组增长率与最高密度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最低密度组的增重率与其他各组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4种密度组的罗氏沼虾幼虾体重(w)和体长...
关键词:
罗氏沼虾 密度 水质 成活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