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46)
2023(6405)
2022(5317)
2021(4774)
2020(4013)
2019(8852)
2018(8410)
2017(15454)
2016(8885)
2015(9347)
2014(9054)
2013(8829)
2012(8263)
2011(7428)
2010(7268)
2009(6656)
2008(6733)
2007(5757)
2006(4961)
2005(4185)
作者
(31416)
(26333)
(26181)
(24619)
(16830)
(12948)
(11508)
(10367)
(10082)
(9355)
(9207)
(8776)
(8742)
(8614)
(8345)
(8227)
(8027)
(7905)
(7811)
(7698)
(7017)
(6518)
(6452)
(6084)
(5994)
(5969)
(5818)
(5809)
(5531)
(5483)
学科
(30339)
经济(30295)
管理(22902)
(22747)
(17503)
企业(17503)
方法(14824)
数学(13140)
数学方法(12978)
(11848)
(9681)
(8351)
(7527)
贸易(7527)
中国(7410)
(7340)
业经(7085)
农业(6672)
环境(5701)
技术(5551)
(5190)
财务(5187)
财务管理(5179)
(5161)
企业财务(4954)
地方(4678)
(4601)
(4570)
银行(4510)
(4507)
机构
大学(133116)
学院(130687)
研究(51017)
(47203)
经济(46379)
管理(45105)
理学(40616)
理学院(40041)
(39757)
科学(39454)
管理学(39001)
管理学院(38808)
中国(34938)
农业(32495)
业大(30685)
(29516)
研究所(28125)
(27819)
农业大学(21715)
中心(21381)
(19645)
(19465)
(19248)
(18832)
实验(18380)
(17869)
实验室(17654)
(17139)
重点(16847)
科学院(16727)
基金
项目(101236)
科学(77198)
基金(74318)
(71912)
国家(71365)
研究(60118)
科学基金(57575)
自然(42283)
自然科(41358)
自然科学(41336)
自然科学基金(40631)
(40082)
基金项目(40050)
社会(37896)
社会科(35913)
社会科学(35902)
(35699)
资助(29785)
教育(26781)
计划(24650)
重点(24200)
科技(23000)
(21418)
(21209)
(21112)
科研(21109)
编号(20428)
(20179)
创新(20009)
(19156)
期刊
(44468)
经济(44468)
学报(38827)
(34302)
科学(30788)
研究(30064)
大学(26433)
学学(25839)
农业(23139)
中国(21639)
管理(14052)
(13855)
(12530)
业大(12026)
农业大学(10153)
(9773)
林业(8510)
科技(8360)
(7994)
金融(7994)
经济研究(7957)
财经(7901)
业经(7813)
教育(7708)
技术(7122)
中国农业(7099)
自然(7064)
(6685)
资源(6379)
问题(6353)
共检索到1746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郭占林  李嘉尧  甘信辉  吕晓燕  王群  赵云龙  
通过在人工配合饲料中分别添加5%的花生油、猪油、鱼油和豆油作为主要脂肪源,以商业饲料为对照,进行8周饲喂实验,研究不同脂肪源对红螯光壳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幼虾生长、消化酶活性及其肌肉生化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脂肪源对红螯光壳螯虾幼虾的体长增长率和特定增长率影响不显著(P0.05);但增重率各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以豆油组最高,达到2332.93%,花生油组最低,为1839.50%;豆油组肝胰腺指数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为0.75%。幼虾存活率以豆油组最高(P0.05),达到83.3%,鱼油组较低,仅为56.7%。不同脂肪源饲喂组的肝胰腺...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健懿  杨志刚  魏帮鸿  施秋燕  杨筱珍  成永旭  
选用初始体重为(2.15±0.10)g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雄性幼蟹,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幼蟹),饲喂100%鱼油组(简称F1组)、100%豆油组(F2组)、100%亚麻油组(F3组)、50%鱼油+50%豆油组(F4组)、50%鱼油+50%亚麻油组(F5组)不同脂肪源配制的5种等氮等能饲料。实验蟹单个体养殖,实验周期为112 d。结果表明,F5组体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都显著高于其他饲料组(P0.05)。肝胰腺组织消化酶活力测定结果表明,F1组幼蟹肝胰腺的类胰蛋白酶活力显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莫翠琴  黄凯  曹鑫盛  江林源  于凯  郭睿婕  王超男  
本研究旨在探讨饲料脂肪水平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幼虾生长性能和肌肉品质的影响。实验选取600尾初始体重为(4.00±1.00) g的克氏原螯虾幼虾,随机分为5组(L1、L2、L3、L4和L5组),分别投喂脂肪水平为2.86%、5.11%、7.67%、10.19%和13.02%的等氮实验饲料,养殖周期为60 d。结果显示,随着脂肪水平的升高,特定生长率(SGR)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P<0.05),饲料系数(FCR)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P<0.05),L3组的FCR显著低于其余组(P0.05);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增加,肌肉的蒸煮损失率、粗脂肪含量、总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和总氨基酸(∑TAA)含量呈上升趋势,L5组的二十碳五烯酸(EPA)显著高于其余组,L5组的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显著高于L1和L2组(P0.05),L5组的总鲜味氨基酸(∑FAA)、丙氨酸(Ala)及天门冬氨酸(Asp)的含量显著低于L1组(P<0.05)。综上所述,适宜的饲料脂肪含量可以提高克氏原螯虾幼虾的生长性能和肌肉的营养品质,在本实验条件下,克氏原螯虾幼虾饲料中脂肪的建议添加量为6.82%~10.19%。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蒋广震  刘文斌  王煜衡  李向飞  庄苏  
探讨了不同的蛋白和脂肪水平对斑点叉尾生长与品质等的影响,试验设计以豆粕调节蛋白含量,混合油脂(鱼油∶豆油=1∶1)调节脂肪含量,并以α-淀粉和次粉为填充物,共配制3个蛋白(P)水平(28%,32%,36%),每一蛋白水平设3个脂肪(L)水平(5.0%,7.5%,10.0%),共9种饲料,分别为P28L10,P32L10,P36L10,P28L7.5,P32L7.5,P36L7.5,P28L5,P32L5和P36L5,每组4重复,每重复80尾鱼[(1.5±0.02)g]。饲养60d后,进行生产性能测定,并采集肌肉等组织样本,测定相关指标。结果表明:饲料蛋白脂肪比对斑点叉尾幼鱼生长有显著影响(...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于宁  华雪铭  赵朝阳  冯文和  周鑫  王军  朱站英  周洪琪  
实验测定了两种规格(27.0±2.0、12.0±2.0 g)野生克氏原螯虾的肌肉生化成分、组织消化酶和免疫酶活性等。结果表明:大规格虾的肌肉能量以及整虾除肌肉外其它部分的能量均高于小规格虾,肌肉中天冬氨酸、谷氨酸和精氨酸的含量也均高于小规格虾;肝胰脏和肠道内蛋白酶、淀粉酶活力随pH值的增大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规律,两种规格虾肠道中蛋白酶和淀粉酶以及小规格虾肝胰脏中淀粉酶的最适pH值均为7.2,而小规格虾肝胰脏中蛋白酶最适pH值则为7.6;大规格虾血清中血蓝蛋白的含量高于小规格虾,而血清和肝胰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溶菌酶的活性则都低于小规格虾。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彭迪  陈效儒  文华  吴凡  陆星  田娟  刘伟  蒋明  喻丽娟  张璐  李淑云  
为研究克氏原螯虾亲虾对脂肪的需要量,本实验采用初始体质量为(15.46±0.20)g的克氏原螯虾亲虾324尾,分为6组(每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18尾,雌雄比例为2:1),投喂粗蛋白质水平为30%,脂肪水平分别为1.98%(对照组)、4.12%、5.84%、7.89%、10.48%和11.89%的6组半精制饲料,饲养8周后,测定并分析亲虾的生长性能、肌肉成分、繁殖性能、肝胰腺消化酶活性以及血淋巴部分生化指标。结果发现:①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先上升,在饲料脂肪水平达到7.89%后呈下降趋势;饲料系数和肝体比呈上升趋势,11.89%组最高。②饲料脂肪水平对亲虾肌肉水分和灰分含量无显著影响;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肌肉粗脂肪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最后趋于稳定的趋势,在饲料脂肪水平为5.84%时最高。③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性腺指数、抱卵率、抱卵量均呈现先上升后降低的变化规律,均在饲料脂肪水平为7.89%时达到最大。④血淋巴中总蛋白含量随饲料脂肪水平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性均随饲料脂肪水平升高而升高,均在11.89%组最高;血淋巴中葡萄糖含量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⑤饲料脂肪水平对实验虾肝胰腺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有显著影响,对淀粉酶活性无显著性影响。利用增重率与饲料脂肪水平进行折线回归分析,克氏原螯虾亲虾获得最佳增重率时对饲料的脂肪需要量为7.60%。对实验虾生长性能、肌肉成分、繁殖性能、肝胰腺消化酶活性、血淋巴生化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显示本实验条件下克氏原螯虾亲虾对脂肪需要量为7.60%~7.89%。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韩光明  王爱民  徐跑  罗前明  孙雪  
研究了吉富罗非鱼幼鱼的成活率、肌肉成分及消化酶活性与饲料中不同脂肪水平的关系。设置饲料中鱼油添加量为0%、2%、4%、6%、8%和15%共6个梯度组,其脂肪水平分别为1.73%、3.71%、5.69%、7.67%、9.64%和16.55%共3个重复,饲养90d。吉富罗非鱼饲养中成活率的范围在84.76%~99.05%之间,但是投喂16.55%饲料的吉富罗非鱼成活率显著低于3.71%脂肪组(P<0.05)。7.67%组的试验末鱼平均体重和体长显著大于1...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朱欢喜  蒋琦辰  杨江华  黄文婷  王庆  杨家新  
在等蛋白质、等能量基础上,研究碳水化合物与脂类比例(CHO∶L)为10.75∶1、4.81∶1、2.66∶1、1.52∶1和0.87∶1的5组试验饲料对红螯光壳螯虾[初始体质量(1.72±0.01)g]相关生长、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8周试验结果表明,CHO∶L比例为2.66∶1时,红螯光壳螯虾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利用率达到最高。高比例的CHO∶L(10.75∶1)和低比例的CHO∶L(0.87∶1)都会显著地抑制(P<0.05),己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活力则呈显著降低...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微微  徐维娜  王莹  刘文斌  鲁康乐  李向飞  杨维维  
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购自盱眙某龙虾养殖场,初始体质量为(7.60±0.01)g。以酪蛋白、明胶、小麦面筋粉和晶体氨基酸为蛋白源配制7组蛋白质水平为28.26%、能量为17.15 kJ.g 1的等氮等能半纯和饲料,各组赖氨酸质量分数分别为0.76%、1.00%、1.22%、1.47%、1.69%、1.89%和2.18%。实验虾分为7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12尾虾,分别投喂以上7种饲料。养殖实验于室外网箱(规格为60 cm×60 cm×60 cm)中进行,饲养周期为60 d。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赖氨酸水平的升高,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均显著升高(P<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王冬冬  叶金云  王友慧  陈建明  潘茜  沈斌乾  郭建林  张凌燕  
以秘鲁鱼粉、豆粕为蛋白源,鱼油和豆油为脂肪源,通过调节饲料中不同磷酸二氢钙水平形成7种不同磷水平(0.72%、0.85%、1.00%、1.16%、1.32%、1.47%和1.74%)的等氮等能饲料,并以此饲料投喂红螯螯虾幼虾(2.25±0.12)g8周。试验结果显示:饲料中不同磷水平对红螯螯虾幼虾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和成活率都有一定的影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随着磷水平的升高而升高,当总磷含量为1.34%时获得最佳特定生长率,而过高(1.74%)或过低(0.72%)的磷水平会显著影响幼虾的生长;饲料系数随磷水平的升高呈下降趋势;在1.00%~1.74%的磷水平之间成活率均为1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超男   黄凯   郭睿婕   于凯   曹鑫盛   李辉廷   莫翠琴  
为研究饲料中不同脂肪源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生长、营养代谢及其肠道菌群组成的影响,本实验通过在人工配合饲料中分别添加5%的豆油(SO)、鱼油(FO)、猪油(LO)和混合油(豆油∶鱼油=1∶1,MO)作为主要脂肪源,对克氏原螯虾进行60 d饲喂实验后检测其生理生化指标与肠道菌群组成。结果显示:不同脂肪源对克氏原螯虾存活率与特定生长率影响显著,MO组存活率与特定生长率均为最高,LO组均显著低于其他组;营养代谢指标检测结果显示,LO组肝胰脏的脂肪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血清的总胆固醇均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运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肠道微生物组成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四个组共有优势菌属只有拟杆菌属(Bacteroides),可见脂肪源是克氏原螯虾肠道菌群的较大影响因素;未知的RsaHf231菌属和Anaerorhabdus_furcosa_group属是除了SO组外其他三组的共有优势菌群;柠檬酸杆菌属(Citrobacter)是SO组和FO组的优势菌群;Candidatus_Bacilloplasma是MO组特有优势菌群。综上所述,混合油更能满足克氏原螯虾生长所需,其肠道菌群组成也更为稳定;猪油不适宜作为饲料单一脂肪源,易引起虾体肝胰脏损伤进而影响生长。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左迪  王丹丽  孙婷  王兰梅  赵云龙  
利用生物化学方法和电镜技术,研究人工注射免疫多糖及WSSV对红螯光壳螯虾幼虾肝胰腺POD、LSZ、SOD、PO的活性变化及肝胰腺超微结构的影响。试验分对照组、实验组Ⅰ(注射WSSV)、实验组Ⅱ(注射免疫多糖)、实验组Ⅲ(注射免疫多糖48 h后注射WSSV)4组,结果显示,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实验组Ⅰ与对照组相比POD、PO、LSZ活性均呈现明显降低趋势(P<0.01),而SOD活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P<0.01);实验组Ⅱ的螯虾4种酶活性呈现先升后降,与对照组相比酶活性增加(P<0.05);实验组Ⅲ4种酶活性均高于实验组Ⅰ(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SOD、POD、LSZ活性降低(P...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吕晓燕  李嘉尧  方燕  郭占林  赵云龙  李恺  
应用透射电镜技术,结合生物酶测定,研究了水体中不同浓度亚硝酸盐胁迫下红螯光壳螯虾肝胰腺、鳃和肌肉组织中免疫相关酶的活性变化,以及对肝胰腺和鳃的形态学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亚硝酸盐胁迫下,3种组织的ACP、AKP、SOD以及GSH-PX的活性都显著降低(P<0.05);随着亚硝酸盐浓度增加,酶活力呈现降低的趋势;鳃组织Na+,K+-ATPase和Ca2+,Mg2+-ATPase的活性也显示出随亚硝酸盐浓度升高而降低的趋势。超微结构显示,随着亚硝酸盐浓度增加,鳃角质层受损、断裂;上皮细胞排列疏松、空泡化;细胞器变形;鳃腔内也出现空泡化现象,血细胞变形。肝胰腺上皮细胞排列杂乱无章,细胞裂解,...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肖鸣鹤  肖英平  吴志强  胡向萍  
以体质量(0.015±0.004)g克氏原螯虾幼虾为研究对象,研究了50、100、300、600、900尾/m25种养殖密度对克氏原螯虾幼虾生长、消化酶活力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实验周期为30 d。结果显示,克氏原螯虾幼虾的终末体质量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大而减小。胃蛋白酶、类胰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大表现出减小趋势,纤维素酶和脂肪酶活力在5种养殖密度下变化规律不显著(P>0.05)。克氏原螯虾幼虾体内水分含量在5种养殖密度下差异较小(P>0.05);粗蛋白含量随养殖密度的升高呈增高趋势,由54.02%增高至60.75%(P<0.05);粗脂肪含量不断减少(P<0.05),由26.19%...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於叶兵  吕富  赵卫红  杨文平  王爱民  黄金田  
研究分析了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雌性亲本在产卵和抱卵期间肝胰腺和肌肉生化组成的变化及能量变动。结果表明:(1)克氏原螯虾产卵前后肝胰腺与肌肉指数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而卵巢指数由6.14%降到0.40%(P<0.01),产卵后至卵破膜阶段肝胰腺指数上升了13.29%,显著高于产卵前水平(P<0.05)。(2)克氏原螯虾产卵后肝胰腺和肌肉中3大营养物质均呈现下降趋势,其中肝胰腺中粗脂肪含量与肌肉中粗蛋白含量下降极显著(P<0.01),至卵破膜阶段,肝胰腺中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含量快速恢复且极显著超过产卵前水平(P<0.01)。产卵前后肝胰腺能值下降最大,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