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37)
2023(9011)
2022(7531)
2021(6525)
2020(5484)
2019(12109)
2018(11710)
2017(22183)
2016(11995)
2015(12803)
2014(12477)
2013(12487)
2012(11693)
2011(10904)
2010(10770)
2009(10072)
2008(9552)
2007(8356)
2006(7609)
2005(6774)
作者
(39376)
(33157)
(33027)
(31130)
(20811)
(16081)
(14585)
(13218)
(12527)
(11739)
(11342)
(10737)
(10661)
(10436)
(10343)
(10001)
(9844)
(9817)
(9466)
(9314)
(8587)
(8095)
(8055)
(7688)
(7497)
(7286)
(7106)
(6949)
(6768)
(6455)
学科
(73672)
经济(73606)
管理(34277)
(30850)
方法(26579)
数学(24244)
数学方法(24113)
(23980)
企业(23980)
地方(16992)
(14947)
(14176)
中国(13594)
(12934)
业经(12530)
地方经济(12230)
环境(10479)
农业(9916)
(9824)
贸易(9820)
(9475)
(9223)
经济学(8281)
(8096)
金融(8096)
产业(7815)
(7708)
财务(7700)
财务管理(7690)
(7566)
机构
大学(182643)
学院(182510)
(86764)
经济(85409)
研究(68965)
管理(67044)
理学(58809)
理学院(58102)
管理学(57105)
管理学院(56811)
中国(49840)
科学(44597)
(41790)
(37501)
(37144)
(34629)
研究所(34326)
业大(33893)
农业(33459)
中心(29507)
财经(28508)
经济学(28169)
(26026)
(26025)
经济学院(25237)
(24113)
科学院(23417)
北京(23235)
农业大学(22572)
(22336)
基金
项目(127941)
科学(99668)
基金(95400)
(87718)
国家(87088)
研究(82100)
科学基金(72652)
社会(56335)
社会科(53647)
社会科学(53629)
基金项目(51001)
(49597)
自然(49110)
自然科(47994)
自然科学(47978)
自然科学基金(47142)
(42259)
资助(38242)
教育(35384)
重点(29429)
编号(28720)
(28466)
(27484)
计划(26607)
(26387)
科研(25153)
创新(24968)
国家社会(24771)
科技(23433)
教育部(22720)
期刊
(96004)
经济(96004)
研究(51034)
学报(38639)
(36719)
科学(32648)
中国(31266)
大学(27306)
学学(26799)
(25915)
农业(24720)
管理(24027)
经济研究(17493)
财经(15245)
(14174)
金融(14174)
业经(13748)
(13507)
(13211)
技术(13174)
问题(12592)
技术经济(10928)
业大(10520)
资源(9709)
统计(9642)
(9428)
(9334)
商业(8985)
农业大学(8968)
(8956)
共检索到2640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东先旺  刘树堂  陶世荣  
利用大型防雨设施池栽 ,设置施肥和灌水二因素三水平 ,就其不同肥水组合对夏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高肥低水、中肥低水及低肥低水水分利用效率低 ,经济效益差 ;中肥中水及低肥中水水分利用效率较高 ,是中、低肥量条件下稳产高效益的最佳组合 ;高肥中水水分利用效率最高 ,耗水系数最低 ,是高产节水的最佳组合 ;高肥高水互作效应大 ,产量水平达 1350 0kg/hm2 以上 ,水分利用效率高 ,经济效益大 ,是实现夏玉米超高产的最佳肥水组合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沈学善  李金才  屈会娟  
为探求适合淮北平原机播夏玉米的最佳麦秸还田方式,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麦秸全量还田方式(粉碎抛撒、灭茬覆盖、直接覆盖)对机播夏玉米出苗率、抗倒性能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粉碎抛撒处理的出苗率最高;灭茬覆盖处理的总倒伏率最低,而单株气生根数目,总根条数和根系干重最高,且其植株基部第3~7节间的直径、单位茎长干重和茎秆压碎强度、穿刺强度、抗倒指数、土壤含水率、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也高于粉碎抛撒和直接覆盖处理。灭茬覆盖和粉碎抛撒处理的产量和经济效益之间差异不显著,但均高于直接覆盖处理。因此,无论是从直接经济效益,还是长期的生态效益考虑,麦秸灭茬覆盖和粉碎抛撒覆盖都值得在生产中推广。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亚丽  薛志伟  郭海斌  穆心愿  李潮海  
【目的】黄淮海地区是中国粮食主产区之一,但农业生产中旱涝频繁发生,同时还存在土壤紧实、耕层变浅和土壤蓄水保墒能力低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该区的粮食生产。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作为农业生产中两项重要的技术措施,对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蓄水能力和水分利用效率有显著作用。本文旨在探索耕作方式、秸秆还田以及二者交互对冬小麦-夏玉米耗水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为优化黄淮海地区的土壤耕作方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土壤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相结合的方法,设置常规耕作+秸秆还田、常规耕作+无秸秆还田、深耕+秸秆还田、深耕+无秸秆还田、深松+秸秆还田、深松+无秸秆还田6个处理,研究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静静  张富仓  周罕觅  赵永刚  魏新光  
【目的】研究不同生育期灌水和施氮对玉米各生育期生长、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以夏玉米蠡玉16号为试验材料,设置了7个水分处理(全生育期灌水、苗期+拔节期灌水、苗期+抽穗期灌水、苗期+灌浆期灌水、拔节期+抽穗期灌水、拔节期+灌浆期灌水、抽穗期+灌浆期灌水)和3个氮素水平(不施氮肥、低氮(60kg/hm2)、高氮(180 kg/hm2)),研究不同生育期灌水和施氮对夏玉米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不同生育期灌水和施氮对夏玉米的株高、叶面积、地上部干物质、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均有一定的影响。与全生育期灌水相比,在平均氮肥(各指标3个氮素处理的平均值)水平下,苗期+灌浆期灌水处理...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邵立威  王艳哲  苗文芳  孙宏勇  陈素英  张喜英  
在中国科学院封丘试验站通过3年(2008-2010年)8个夏玉米品种在3个种植密度下的田间试验,研究了品种和种植密度对夏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旨在探讨通过品种和密度优化组合进一步提高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潜力。品种和密度对夏玉米产量产生了明显影响,并且存在着年际之间的巨大波动。产量最高和最低品种相差1 050~1 500 kg/hm2,不同品种对密度的反应有所差异,一般60 000~67 500株/hm2的种植密度产量高于75 000株/hm2的密度产量。玉米生长期间光照条件对产量产生了显著影响,2010年玉米生长期间日照时数为多年平均的56.6%,产量比光照条件好的2009年产量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孟毅  蔡焕杰  王健  张西平  
 通过2002,2003年2年的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小麦秸秆覆盖量(0,1030,2060,3090和4120kg/hm2)对夏玉米田土壤含水量、棵间蒸发、地温以及玉米生长状况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量4130kg/hm2处理的棵间蒸发量比不覆盖处理少10%;覆盖量越大,总耗水量越小,1030,2060,3090和4120kg/hm24种覆盖处理的两年平均总耗水量依次比对照减少约13.5%,9.5%,5.4%和3.8%;覆盖处理的地温在各生育阶段均高于不覆盖处理,尤其是表层0~10cm土层,覆盖量由低到高,分别比不覆盖处理增温0.7,1.5,0.7和0.2℃;覆盖处理的株高和叶面积指数在不...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会英  赵金果  周衍平  
玉米是山东省平邑县卞桥镇第二大粮食作物。近年来,该镇夏玉米播种面积一直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1/4,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1/3,成为左右该镇粮食生产大局的重要农作物。1987年以前,卞桥镇种植夏玉米主要是丹玉13,烟单14等常规稀植品种,但随着种植时间的延长,品种已逐步退化,产量连年下降。因此,引进优良品种,进行品种改良已势在必行。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项艳  龚道枝  白清俊  梅旭荣  栗雨勤  
采用LSD法对夏玉米两品种(郑单958和鲁单981)及各水分处理间植株叶片δ13C进行方差分析,并将其与叶重、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间关系进行了定性分析,以期为改进旱地和节水农业栽培及选育抗性品种提供参考价值。研究发现:鲁单981较郑单958长势快、株高高、抗倒伏性差,但前者的产量却高于后者;两品种间植株叶片δ13C值差别不明显;不同作物品种相同水分处理间因遗传因素的影响导致其δ13C值有所差异,相同品种不同水分处理间也因环境因素的影响致使其δ13C值有所不同;两品种间植株叶片δ13C值与产量均表现出一致的负相关趋势,但与叶重、水分利用效率却均呈现出相反的相关趋势。其中,在与叶重的相关性中,郑单9...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梦  梁茜  葛均筑  郑志广  张垚  马志琪  吴锡冬  杨永安  侯海鹏  
为明确施氮量对不同密度夏玉米的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调控效应,以京农科728(JNK728)为材料,设置密度和施氮量的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结果表明:施氮量增加显著提高JNK728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与N180相比,N300和N360叶面积指数(LAI)和单株干物质积累量(DM)显著增加。增加密度显著降低同等施氮水平下JNK728吐丝后穗位叶SPAD值和DM,但显著提高V12-R1+20阶段的LAI。增加施氮量和增加密度均可显著提高JNK728的产量,低密度下施氮量超过240 kg/hm~2显著增加穗行数和千粒质量而提高产量,高密度下施氮量超过300 kg/hm~2显著增加行粒数,增加密度通过增加穗数提高产量。施氮量增加氮肥偏生产力降低31.2%~72.3%,氮肥农学利用效率提高12.5%~52.6%,增加密度后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均显著提高。总之,在本研究条件下,耐密抗倒夏玉米在7.5×104株/hm~2时,施氮量宜低于300 kg/hm~2,产量可达9.5×10~3 kg/hm~2;增加密度至9.0×10~4株/hm~2时施氮量在300~360 kg/hm~2为宜,产量可达12.0×10~3 kg/hm~2。总之,在本研究条件下,耐密抗倒夏玉米选择耐密抗倒品种在中密度(7.5×10~4株/hm~2)时,施氮量宜低于300 kg/hm~2,产量可实现9.5×10~3 kg/hm~2,增加密度至9.0×10~4株/hm~2,施氮量在300~360 kg/hm~2为宜,产量可以达到12.0×10~3 kg/hm~2。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金城  陶洪斌  高英波  明博  王璞  
利用郑单958为材料,探讨播种时底墒差异对夏玉米生长发育、水分利用及产量的影响,以确定适宜的灌水量。试验设置4个处理,播种后不灌水(CK)、播种后立即灌水30mm(GS-30)、45mm(GS-45)、60mm(GS-60)。结果表明:1)6月中旬播种灌溉底墒水有其必要性;2)土壤储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在不同处理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GS-60的土壤储水量最多,WUE的差异不显著;3)播种后不灌水(CK)处理下的出苗率显著低于3个灌溉处理,即CK比灌溉处理低27.8%~30.3%;3叶展时CK处理下单株干物重比GS-60显著降低了16%,但与其他处理间无显著差异,6叶展时单株干物重以GS-60显...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高英波  陶洪斌  朱金城  黄收兵  徐彩龙  盛耀辉  王璞  
【目的】在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免耕留茬种植体系内,麦茬高度对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夏玉米出苗及生长发育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在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地区,探求适宜机播夏玉米苗期生长及高产高效的冬小麦留茬高度,为实现农艺栽培措施和农业机械化的高效、有机结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于2012—2014年在中国农业大学吴桥实验站进行,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设3个麦茬高度(15 cm、25 cm、35 cm),其余部分随机收粉碎覆盖还田,采用机械化精量播种。通过测定夏玉米出苗率、苗期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田间耗水量、产量及构成因素和水分利用效率,比较分析小麦不同留茬高度对夏玉米播种出苗质量、苗期生...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孙笑梅  武庆慧  李宏杰  黄玉芳  赵亚南  叶优良  
为研究不同配方复合肥在夏玉米上一次性施用的效果,采用大田试验,设置30-5-5、33-5-8、28-7-9、27-7-12、28-11-10、29-6-10配方处理,分析其对玉米产量和构成因素、穗部性状、养分累积量、养分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显示,4个减氮增磷钾配方(28-7-9、27-7-12、28-11-10、29-6-10)玉米籽粒产量均超过10.5 t/hm~2,比高氮配方33-5-8和30-5-5分别增产6.3%~9.5%和7.0%~10.2%。与2个高氮配方相比,其余4个减氮增磷钾配方均表现出玉米穗部秃尖长降低、缺粒数减少、结实率提高。减氮增磷钾配方的养分收获指数、内部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高于高氮配方处理。减氮增磷钾配方的总收益和净收益比配方30-5-5增加4.6%~6.9%和6.1%~9.7%,比配方33-5-8增加9.3%~11.7%和19.3%~23.4%。结果表明,本研究条件下,夏玉米配方肥一次性施用时,减氮增磷钾配方的产量、养分利用效率和经济收益优于高氮配方的。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受娜  高玮  沈禹颖  杨宪龙  
为探究施氮量对陇东旱塬区青贮玉米(Zea mays)干物质积累及其水分利用的影响,本研究以豫青贮23为试验材料,于2019–2020年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0、70、140、210和280 kg·hm~(-2),分别用N_0、N_(70)、N_(140)、N_(210)和N_(280)表示)下青贮玉米的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土壤储水量、作物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青贮玉米干物质积累总体表现为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N_(210)处理下青贮玉米的干物质产量达到最大,在2019年和2020年分别为22.0和23.2 t·hm~(-2);随着生育时期的推移,青贮玉米叶片干物质比例逐渐降低,茎秆干物质比例先增加后降低,穗干物质比例逐渐增加。随着施氮量的增加,青贮玉米耗水量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N_(210)处理下青贮玉米的水分利用效率达到最高,在2019年和2020年分别为45.7和65.0 kg·(hm~2·mm)~(-1)。因此,综合干物质积累与水分利用效率,在陇东旱塬区青贮玉米的推荐施氮量为210 kg·hm~(-2)。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梅艳  阮培均  马俊  
毕节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1-2002年度进行了有机生物复合肥不同底肥施用量对玉米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以20kg/667m2有机生物复合肥作底肥的单位面积产量、产值和纯经济效益最高,其次为40kg/667m2,施用量超过80kg/667m2后,玉米的产量显著下降,产值降低。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崔鸣  龙祖林  郭成强  李安生  
山旱地夏玉米营养钵矮化育苗移栽比直播夏玉米一般增产幅度在50%以上,投入产出比提高41.6%,单位产量成本降低29.6%,亩新增纯收益48.86元。该技术为山旱地夏玉米抗灾夺高产开辟了一条新途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