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42)
2023(13363)
2022(11703)
2021(11048)
2020(9401)
2019(21372)
2018(21081)
2017(40338)
2016(22378)
2015(25033)
2014(24753)
2013(24540)
2012(22590)
2011(20409)
2010(20100)
2009(18354)
2008(18123)
2007(15834)
2006(13655)
2005(11698)
作者
(68044)
(56450)
(56194)
(53337)
(35908)
(27470)
(25380)
(22494)
(21526)
(19985)
(19324)
(18994)
(17885)
(17664)
(17533)
(17437)
(17190)
(16965)
(16099)
(16018)
(14402)
(13861)
(13642)
(12833)
(12752)
(12673)
(12537)
(12378)
(11455)
(11384)
学科
(84205)
经济(84100)
管理(64488)
(60664)
(50747)
企业(50747)
方法(41245)
数学(35337)
数学方法(34901)
(23194)
(21753)
(21329)
中国(21213)
业经(18966)
(16458)
贸易(16450)
地方(16247)
(15974)
农业(15577)
(15003)
理论(14628)
(14176)
技术(14060)
(13781)
财务(13716)
财务管理(13692)
环境(13217)
企业财务(12963)
(12370)
(12093)
机构
大学(320555)
学院(316889)
管理(125315)
(118215)
经济(115560)
理学(109697)
理学院(108414)
研究(106904)
管理学(106305)
管理学院(105766)
中国(77107)
科学(72415)
(68500)
(61954)
(55586)
业大(55466)
(52476)
研究所(51426)
农业(49417)
中心(48100)
(45214)
财经(42938)
北京(42741)
(41553)
师范(40972)
(39116)
(38557)
(36832)
技术(34474)
经济学(34230)
基金
项目(225752)
科学(174972)
基金(163102)
研究(156257)
(145950)
国家(144775)
科学基金(122366)
社会(96550)
社会科(91354)
社会科学(91329)
(88671)
基金项目(87709)
自然(83647)
自然科(81707)
自然科学(81682)
自然科学基金(80203)
(75581)
教育(71509)
资助(67106)
编号(62610)
重点(50597)
成果(49780)
(48457)
(47004)
(46735)
科研(44395)
计划(43996)
创新(43647)
课题(42896)
大学(41196)
期刊
(124631)
经济(124631)
研究(87078)
学报(62328)
中国(57636)
(55410)
科学(53503)
大学(45463)
管理(44210)
学学(43058)
(38535)
农业(38188)
教育(33117)
技术(25200)
(22600)
金融(22600)
业经(21071)
财经(20188)
(19876)
经济研究(19588)
科技(17764)
业大(17229)
图书(17217)
(17191)
(17105)
问题(16382)
理论(15122)
技术经济(14909)
资源(14204)
实践(13990)
共检索到4470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霄   袁家浩   孙俊华  
如何通过组织支持满足科研人员的需求来提升其与组织的匹配度进而有效吸引和留住顶尖科研人才是科研管理的关键问题。利用全球16个国家的2418位全职科研人员的调查数据,结合个人需求和组织支持测度了科研人员与组织的匹配度,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了个人-组织匹配对科研人员离职倾向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与全球平均水平相比,我国科研人员获得的组织支持更少,个人-组织匹配度略低,工作满意度更低,离职倾向更高;相较于终身制人员,我国合同制人员获得的组织支持更多,工作满意度略高,但个人-组织匹配度略低,离职倾向更高;组织支持和个人-组织匹配度都可以通过提升科研人员的工作满意度来降低其离职倾向,且个人-组织匹配的影响更大;相较于终身制人员,个人-组织匹配对降低合同制员工离职倾向的作用更大。因此,应在为科研人员提供组织支持的基础上,满足不同聘任方式科研人员的差异性需求,进而提升其与组织的匹配度,并重点关注那些需求高、支持少且对离职影响大的项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滕飞  
以社会交换理论为解释理论,分析新进科研人员个人组织匹配对工作拖延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个人组织匹配对员工工作拖延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领导成员交换在个人组织匹配与工作拖延之间存在完全中介作用,组织支持感在个人组织匹配与回避性拖延之间存在完全中介作用,工作家庭增益在个人组织匹配、领导成员交换、唤起性拖延之间的关系中存在显著的调节作用,并在对以领导成员交换与组织支持感为中介变量的个人组织匹配与回避性拖延之间的关系中存在显著的调节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吴能全  黄河  钟耀丹  
近几年来,个人组织匹配(person-organizationfit)越来越受到组织研究者的关注,国外研究证实了个人组织匹配会对组织承诺、员工满意度等个人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然而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经济环境相对复杂的国家来说,在解释员工行为的时候,需要考虑企业所有制的差异对员工行为造成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不同所有制企业中管理者个人与组织价值观的匹配程度对组织承诺影响的对比研究,探讨企业所有制形式不同而造成的企业文化差异,及这种差异对管理者的组织承诺的影响。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袁凌  初立娜  
个人与组织匹配对员工的态度和行为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以社会认知理论为基础,引入情感承诺作为中介变量,从价值观一致性、目标一致性、工作与环境一致性三种匹配方式探索个人与组织匹配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过程,并在此基础上为企业管理者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与建议。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马丽  杨春江  
本文基于个人-环境匹配理论,以科研人员为例,提出了工作家庭匹配和平衡的研究模型,包括三个维度的匹配对工作家庭冲突和促进感知的影响,为工作家庭界面提供了一个整合个体、组织、工作和家庭变量相互作用的研究框架。结果证明,匹配与工作家庭冲突负相关,与工作家庭促进正相关,文章据此提出了相关的人力资源管理建议。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占南  
[目的/意义]探索科研人员个人学术信息组织行为的影响因素,建构相关理论模型,为开发设计有效的个人学术信息管理工具,并进一步提升和优化科研人员个人学术信息管理提供理论指导和建议。[方法/过程]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采取理论饱和抽样的方法对17位科研人员进行面对面的包含开放性问题的半结构化访谈,通过编码分析归纳出影响科研人员个人学术信息组织行为的4个主要因素,并建构了个人学术信息组织行为影响因素模型。[结果/结论]个体因素、情境因素、信息因素和个人态度是科研人员个人学术信息组织行为影响因素的4个主要方面,其中个体因素和个人态度属于内部归因,情境因素和信息因素属于外部归因。[局限]未来还会扎根理论...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施丹  青平  陈典  
本文基于9个省498名大学生"村官"的调查数据,采用层级回归和分组回归分析方法,在考察个人—组织匹配对大学生"村官"离职意愿影响的同时,引入社会关系距离与社会关系亲疏作为调节变量,进一步分析我国农村社会结构的差序格局是如何调节个人—组织匹配与大学生"村官"离职意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个人—组织匹配中的物质条件匹配、工作声誉匹配、社会服务匹配、内部动机匹配4个维度中,仅物质条件匹配对大学生"村官"离职意愿有负向影响;社会关系距离与社会关系亲疏在物质条件匹配与大学生"村官"离职意愿之间有负向调节效应。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周方  齐建国  
目前,对社会科学和软科学科研人员的职务聘任已经普遍实行,这是科研体制改革、实行聘任制的重要成果。但是,如何对待聘人员的科研能力、业绩进行科学的定量考核一直:是科研管理的一大难题。本文试图以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办法,探讨科研职务聘任的定量分析途径,为聘任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张宁  赵镇岳  李江  
[目的/意义]科研人员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重要的人才要素,其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关乎各国人才战略。分析科研人员流动的性别差异,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流动模式,同时有利于国家人才引进机制的完善。[研究设计/方法]在分析流动频次、回流倾向、流动时期选择的性别差异基础上,提出三个研究假设,根据假设提取并分析了ORCID数据库中截止2017年底的有跨国流动经历的26,315位科研人员简历。[结论/发现]①科研人员在流动频次上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女性科研人员的流动频次少于男性;当流动次数增加时,对应人员比例降低;②在回流倾向上,女性与男性并无显著差异,英国的男性和西班牙的女性最倾向于回流;③科研人员在流动时期的选择上无显著的性别差异,男女均在职业生涯早期流动更多。[创新/价值]揭示了男女科研人员在流动中的不同倾向,为进一步探讨不同背景和条件下的差异现象及本质并寻求解决方法奠定了基础。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詹小慧  杨东涛  栾贞增  
运用价值观匹配理论,探讨了个人与组织价值观的匹配程度与员工建言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组织支持感和心理安全感分别起到的中介作用和调节作用。采用问卷调查法,以535份上下级配对数据为样本,对模型进行验证。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个人与组织价值观的匹配能够正向预测员工建言行为;组织支持感在其中起部分中介的作用;心理安全感在组织支持感与员工建言行为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即心理安全感越强,组织支持感对员工建言行为的积极影响越强,反之,则越弱。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詹小慧  杨东涛  栾贞增  
运用价值观匹配理论,探讨了个人与组织价值观的匹配程度与员工建言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组织支持感和心理安全感分别起到的中介作用和调节作用。采用问卷调查法,以535份上下级配对数据为样本,对模型进行验证。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个人与组织价值观的匹配能够正向预测员工建言行为;组织支持感在其中起部分中介的作用;心理安全感在组织支持感与员工建言行为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即心理安全感越强,组织支持感对员工建言行为的积极影响越强,反之,则越弱。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杨春江  马钦海  逯野  
员工的工作心态和离职问题,历来是组织研究的重点。本研究以服务组织为例,探讨个体-组织匹配对员工工作满意和离职意愿的影响作用。在研究中,将个体-组织匹配分为个体-公司政策匹配、个体-管理者匹配和个体-同事匹配三个维度,并与工作满意和离职意愿建立路径模型。实证结果发现,个体-组织匹配对员工的工作满意有显著正向作用,对离职意愿的直接影响并不显著,只有个体-管理者匹配这一维度直接影响员工的离职意愿。据此结果,我们进一步讨论了在管理实践中的意义和应用。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朱红军   林俞  
根据西方实践的观点,企业在内部聘任与外部聘任之间选择时,一定要考虑企业的规模、经营业绩等因素,根据不同的现状做出不同的决定。一般情况下选择外部聘任是基于继任经理人的原任职单位与他的新任职单位没有重要经济利益联系的前提。然而,在我国情况就大为不同。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萍  张宽裕  
人与组织匹配是关于人与他们所工作的组织之间产生相容性的前因和后果的研究,实际上反映了影响人与组织匹配的相关因素。本文探讨了人与组织匹配与其影响变量之间的关系:人与组织匹配与雇佣过程的关系;人与组织匹配与个体层次的结果变量的关系;人与组织匹配与组织绩效的关系;人与组织匹配对构建和谐组织的影响。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炎坤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高校的科学研究愈来愈显示出它的重要地位,从事科学研究的教师正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投入进去,但在具体工作中,也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需要研究解决。笔者在此仅就高校对科研人员的考核与聘任办法提出几点建议。一、考核应考虑的原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