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02)
- 2023(7401)
- 2022(6202)
- 2021(5571)
- 2020(4631)
- 2019(10292)
- 2018(9791)
- 2017(18265)
- 2016(10237)
- 2015(10937)
- 2014(10447)
- 2013(10402)
- 2012(9680)
- 2011(8648)
- 2010(8481)
- 2009(7641)
- 2008(7595)
- 2007(6758)
- 2006(5793)
- 2005(5038)
- 学科
- 济(36370)
- 经济(36322)
- 管理(28613)
- 业(27882)
- 企(21718)
- 企业(21718)
- 方法(16806)
- 数学(14961)
- 数学方法(14800)
- 农(11584)
- 财(11385)
- 学(10743)
- 中国(9500)
- 贸(8761)
- 贸易(8760)
- 易(8551)
- 业经(8423)
- 农业(8076)
- 务(7244)
- 财务(7242)
- 财务管理(7227)
- 制(7194)
- 企业财务(6879)
- 技术(6369)
- 环境(6298)
- 地方(6080)
- 银(5584)
- 银行(5530)
- 划(5337)
- 融(5299)
- 机构
- 大学(146121)
- 学院(144558)
- 研究(56756)
- 济(56063)
- 经济(54964)
- 管理(51890)
- 理学(45407)
- 理学院(44807)
- 管理学(43816)
- 管理学院(43602)
- 农(42889)
- 科学(40655)
- 中国(40564)
- 农业(35009)
- 业大(32909)
- 所(32236)
- 京(31946)
- 研究所(29933)
- 中心(24769)
- 财(23960)
- 农业大学(23166)
- 江(22253)
- 省(21154)
- 院(20703)
- 北京(19532)
- 财经(19249)
- 室(19036)
- 业(18892)
- 科学院(18843)
- 经(17676)
- 基金
- 项目(107502)
- 科学(82354)
- 基金(78843)
- 家(75709)
- 国家(75124)
- 研究(65727)
- 科学基金(61114)
- 自然(44425)
- 自然科(43417)
- 自然科学(43398)
- 自然科学基金(42675)
- 省(42132)
- 基金项目(42008)
- 社会(41640)
- 社会科(39491)
- 社会科学(39477)
- 划(37412)
- 资助(31809)
- 教育(29153)
- 重点(25283)
- 计划(25211)
- 编号(23091)
- 科技(22955)
- 发(22891)
- 部(22888)
- 创(22485)
- 科研(22155)
- 业(21344)
- 创新(21179)
- 农(19819)
共检索到2089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琨 秦鱼生 喻华 冯文强 高原 涂仕华
前期低温和养分有效性差、中后期土壤氧化还原电位低和还原物质含量高被认为是影响冬水田水稻高产的主要限制因子。本研究采取不同耕作方式与肥料运筹,分析了田间试验条件下不同处理对冬水田稻区土壤温度、水稻分蘖动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前期土温低主要在5 cm以下土层,即水稻主要扎根层。由于2011年气候反常,优化施肥仅比对照增产1.1%,差异不明显。在两种增温措施中,厢式耕作+覆膜+优化施肥处理对水稻生长前期土壤增温效果显著,能有效促进水稻分蘖,但产量比习惯耕作+习惯施肥减产1.71%;厢式耕作+优化施肥处理对提高土壤增温作用尽管不如覆膜处理,但产量最佳,达每公顷8529.30 kg,较习惯耕作+习惯...
关键词:
水稻 土壤温度 分蘖动态 产量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代贵金 岩石真嗣 三木孝昭 华泽田 王彦荣
以日本水稻品种Koshihikari为试材,采用不同的自然农法耕作及施肥处理如秋翻与否、春耕深度、施肥时期和种类等,对水稻根系的生长分布特点以及不同处理对根系生长分布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垂直方向上,根系主要分布在0~10cm土层,15cm土层以下根系分布很少;在水平方向上,正下方根系约占71%。不同的耕作处理对根系具有不同的影响。秋季和春季深耕能有效地促进根系向斜下方向伸展,促进根系在中下层的生长和分布,但对根系活力的影响不大;春季浅耕促进根系在表层的分布。施肥时期对根系也具有明显的影响,与灌水前施肥相比,灌水后施肥有利于促进根系在上层土壤中的生长和分布;钙镁肥的施用能增加5~15cm...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姚琳 毛建辉 何忠全
采用"3414"设计方案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病虫害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肥量的增加,病虫对水稻的危害也随之增加。不施肥的处理1,其病虫害的发生率最低,处理11施肥量最多,病虫害的发生率最高。在经济性状方面,施N肥增产效应最明显,K肥、P肥次之,处理6的产量构成因素最优。在产量方面,N0P0K0的产量最低(5742.10kg/hm2),N2P2K2产量最高(8945.60kg/hm2),增产55.79%,差异性显著。本试验条件下,氮肥的最佳施用量为190kg/hm2,磷肥的最佳施用量为55kg/hm2,钾肥为135kg/hm2,N、P、K的最佳配比是1:0.3:0.7。
关键词:
水稻 施肥 病虫害 经济性状 产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冯跃华 邹应斌 Roland J Buresh 李合松 高彧 许桂玲 王淑红 敖和军
目的探明不同耕作方式下杂交水稻根系特性及增产的机制。方法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不同耕作方式(翻耕和免耕)对直播稻和移栽稻根系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无论直播或移栽,免耕稻最高分蘖期的根冠比、单蔸根干重、根系总吸收表面积和活跃吸收表面积均高于翻耕稻,其成熟期0~5cm土层的根重、根重密度和5~10cm、10~20cm土层的比根长也比翻耕稻高。在移栽条件下,免耕稻成熟期0~5cm土层的根长、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高于翻耕稻,其最高分蘖期的根系32P吸收总量和根系氧化力分别比翻耕稻平均增加40.72%、13.81%;在直播条件下,免耕稻最高分蘖期、孕穗期、齐穗期的根系32P吸收总量和根系氧化力分别比翻耕稻...
关键词:
耕作方式 杂交水稻 根系特性 产量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韩钢钢 冯跃华 赵田径 董爱玲 潘兴书 宋碧 樊卫国
以超级杂交稻黔南优2058为材料,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和耕作方式对免耕移栽稻根系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免耕或翻耕,在施氮量0-150kg/hm2的范围内,随着施氮量的增加,齐穗期根系总吸收表面积、活跃表面积和根比表面积逐渐增加,但在高氮水平和其它生育时期,变化规律不明显;随着氮肥用量的逐渐增加,水稻的有效穗数有增加趋势,水稻的结实率有减小趋势。在施氮量150-300kg/hm2的范围内,在免耕条件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最高分蘖期和齐穗期的单蔸根干重逐渐降低,而成熟期的根系活力逐渐增加;在翻耕条件下,成熟期的根系活力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与翻耕移栽稻相比,免耕移栽稻...
关键词:
施氮量 耕作 杂交水稻 根系特性 产量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建富 曾研华 赵新帆 范呈根 潘晓华 石庆华
2011—2015年,分别以中嘉早17和五丰优T025为早、晚稻材料,在大田定位试验条件下,比较传统翻耕(CT)、机械旋耕(RT)对双季机插水稻产量、根系、土层分布和土壤容重、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田间持水量、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CT和RT早、晚稻季产量、年均产量和年度间产量变异系数差异均不明显,处理CT早、晚稻根系的干质量显著高于处理RT,增幅分别为7.0%22.8%和4.0%15.1%(P1020 cm的根系干质量均大于处理RT;处理CT土层010 cm的土壤容重、总孔隙度和通气孔隙度与R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曾祥明 韩宝吉 徐芳森 黄见良 蔡红梅 石磊
【目的】研究江汉平原地区不同基础地力土壤和优化施肥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方法】以江汉平原水稻主推品种丰两优香一号为试验材料,通过3年田间小区试验,考察分析土壤基础地力不同的稻田优化施肥、农民习惯施肥和不施肥处理的产量、氮肥贡献率、土壤氮素依存率和氮肥利用率等的差异。【结果】土壤基础地力不同的稻田均是优化施肥处理的产量最高,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比较,高地力和低地力稻田优化施肥处理的产量分别平均提高6.9%和5.0%;与不施肥处理比较,产量分别平均提高17.3%和30.3%。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比较,优化施肥处理的氮肥吸收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均大幅度提高。高地力稻田土壤氮素依存率高、...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曹孟岩 项瑶 何宏斌 张楚婷 宋玉 靳程 何春桃 李俊年 辛国荣
以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为材料,设置3种播种量18、24、30 kg/hm~2 (分别为S1、S2、S3)和2种施肥量780、960 kg/hm~2 (分别为F1、F2),共6个处理(S1F1、S1F2、S2F1、S2F2、S3F1、S3F2),探究不同播种量和施肥量对湘西冬种黑麦草及后作水稻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S3F2处理黑麦草的鲜产量最高(68 300kg/hm~2),比最低的S1F1处理高31.09%(P<0.05);施肥量与播种量交互效应对黑麦草的干产量和单位面积总粗蛋白、总粗纤维、总钙、总磷含量影响显著(P<0.05),播种量对鲜产量、干产量和单位面积总粗纤维、总钙、总磷含量均影响显著(P<0.05);种草后,所有处理土壤的pH和有效磷含量均显著高于种草前的(P<0.05),S3F2处理土壤全氮和有效磷含量最高,分别达2.31 g/kg、67.61 mg/kg,比种草前分别高12.68%(P>0.05)和148.11%(P<0.05);S3F2处理下后作水稻实际产量、单株总粒数、单株实粒数和千粒质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的(P<0.05);后作水稻产量受黑麦草播种量的影响显著(P<0.05),播种量和施肥量的交互效应对水稻产量影响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黑麦草在播种量为30 kg/hm~2、施肥量为960 kg/hm~2的栽培条件下的培肥效果最佳,并且对后作水稻具有良好的增产效应,适宜在湘西地区推广应用。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曹孟岩 项瑶 何宏斌 张楚婷 宋玉 靳程 何春桃 李俊年 辛国荣
以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为材料,设置3种播种量18、24、30 kg/hm~2 (分别为S1、S2、S3)和2种施肥量780、960 kg/hm~2 (分别为F1、F2),共6个处理(S1F1、S1F2、S2F1、S2F2、S3F1、S3F2),探究不同播种量和施肥量对湘西冬种黑麦草及后作水稻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S3F2处理黑麦草的鲜产量最高(68 300kg/hm~2),比最低的S1F1处理高31.09%(P<0.05);施肥量与播种量交互效应对黑麦草的干产量和单位面积总粗蛋白、总粗纤维、总钙、总磷含量影响显著(P<0.05),播种量对鲜产量、干产量和单位面积总粗纤维、总钙、总磷含量均影响显著(P<0.05);种草后,所有处理土壤的pH和有效磷含量均显著高于种草前的(P<0.05),S3F2处理土壤全氮和有效磷含量最高,分别达2.31 g/kg、67.61 mg/kg,比种草前分别高12.68%(P>0.05)和148.11%(P<0.05);S3F2处理下后作水稻实际产量、单株总粒数、单株实粒数和千粒质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的(P<0.05);后作水稻产量受黑麦草播种量的影响显著(P<0.05),播种量和施肥量的交互效应对水稻产量影响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黑麦草在播种量为30 kg/hm~2、施肥量为960 kg/hm~2的栽培条件下的培肥效果最佳,并且对后作水稻具有良好的增产效应,适宜在湘西地区推广应用。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耿世杰 李惠霞 王斌 何文寿
2019年,在宁夏南部旱作马铃薯种植区,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传统耕作与粉垄耕作下不同钾肥用量(0、45、90、135、180 kg/hm~2)对马铃薯干物质累积、产量及水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相比,粉垄耕作马铃薯的干物质累积量明显提高,干物质最大累积速率和平均累积速率分别提高了33.3%和31.0%,施钾90kg/hm~2的马铃薯干物质累积总量显著高于其他施钾处理的;相同的施钾量处理,粉垄耕作显著提高了马铃薯单株薯质量、单薯质量、商品薯率,显著降低小薯率,产量提高了23.3%,其中,施钾90 kg/hm~2的马铃薯产量最高,达45 122.5 kg/hm~2;2种耕作方式下均以施钾90 kg/hm~2时钾肥利用率最高,分别达46.0%、55.0%;相同的施钾量处理,粉垄耕作显著提高了马铃薯的水分利用效率,比传统耕作的提高了29.7%~39.8%。可见,粉垄耕作结合适宜钾肥用量可显著促进马铃薯生长,提高马铃薯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耿世杰 李惠霞 王斌 何文寿
2019年,在宁夏南部旱作马铃薯种植区,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传统耕作与粉垄耕作下不同钾肥用量(0、45、90、135、180 kg/hm~2)对马铃薯干物质累积、产量及水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相比,粉垄耕作马铃薯的干物质累积量明显提高,干物质最大累积速率和平均累积速率分别提高了33.3%和31.0%,施钾90kg/hm~2的马铃薯干物质累积总量显著高于其他施钾处理的;相同的施钾量处理,粉垄耕作显著提高了马铃薯单株薯质量、单薯质量、商品薯率,显著降低小薯率,产量提高了23.3%,其中,施钾90 kg/hm~2的马铃薯产量最高,达45 122.5 kg/hm~2;2种耕作方式下均以施钾90 kg/hm~2时钾肥利用率最高,分别达46.0%、55.0%;相同的施钾量处理,粉垄耕作显著提高了马铃薯的水分利用效率,比传统耕作的提高了29.7%~39.8%。可见,粉垄耕作结合适宜钾肥用量可显著促进马铃薯生长,提高马铃薯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许炜 孙志贵 田贺培 张运波 卢碧林
为研究不同播种和施肥方式下直播水稻分蘖特征和产量状况,以全两优681、荃优华占和黄华占为试验材料,在江汉平原稻麦两熟制耕作制度下,设置2种播种方式(机械直播和人工撒播)和施肥方式(4次施肥和3次施肥),研究了直播稻成蘖和成穗特征及产量表现。结果显示:各处理一次分蘖成蘖主要叶位为1/0至6/0,3/0至6/0叶位的成蘖率较高,二次分蘖叶位为2/1、3/1和2/2,3/1叶位成蘖率最高;2/0到5/0叶位是一次分蘖成穗优势叶位,2/1和3/1是二次分蘖的主要成穗叶位;一、二次分蘖成蘖和成穗率方面,机械直播稻高于人工撒播稻,4次施肥直播稻高于3次施肥直播稻;各处理不同时期干物质积累量和净干物质积累量趋势一致,机械直播稻高于人工撒播稻,4次施肥直播稻高于3次施肥直播稻;分蘖至拔节期各处理叶绿素呈下降趋势,机械直播稻高于人工撒播稻,4次施肥高于3次施肥;机械直播稻和4次施肥直播稻的穗部性状优于人工撒播稻和3次施肥直播稻;从产量及其构成要素来看,各处理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机械直播稻产量显著高于人工撒播稻,4次施肥的直播稻产量显著高于3次施肥的直播稻,除了有效穗数外,其他构成要素趋势与产量表现基本一致。综上,不同播种和施肥方式下,直播稻分蘖特性存在明显差异,机械直播稻和4次施肥下的直播稻的一、二次分蘖成穗率高,叶片叶绿素含量较高,干物质积累量大,穗部性状占优势,产量高。
关键词:
直播水稻 播种方式 施肥方式 分蘖 产量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翠民 梅新兰 商庆银 杨秀霞 沈其荣 郭世伟
采用密闭室法测定长期不同施肥制度下双季稻田氨挥发速率及其影响因素,并分析双季稻田氨挥发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节肥型有机无机结合农业施肥处理(JF处理)的水稻产量与全肥型有机无机结合农业施肥处理(OM处理)和单施无机肥(NPK处理)的差异不显著,显著高于单施化学氮钾肥(NK处理)的产量;双季稻氮素农学利用率(NUEA)以JF处理的最高,早稻和晚稻分别为17.4和8.9 kg.kg-1,显著高于NK处理;双季稻氨挥发累积量以OM处理最高(86.2 kg.hm-2),NK处理次之(78.2 kg.hm-2),显著高于JF处理(60.7 kg.hm-2);氨挥发速率主要受田面水NH4+-N质量浓度的...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李凤杰 于晨 马力 周鹏 安渊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与水稻(Oryza sativa)轮作是南方苜蓿种植的新模式,许多关键技术有待深入研究。本研究探讨了施肥(基肥和追肥)轮作苜蓿和土壤养分以及紫花苜蓿绿肥还田对轮作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25和450 kg·hm~(-2)基肥处理的苜蓿产量分别比不施肥增加了22.6%和41.9%,追施氮(N)、磷(P)、钾(K)肥进一步提高了基肥的增产效果,5月上旬的干草产量达到11 198 kg·hm(-2),促进苜蓿分枝是增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明显提高了苜蓿地0–20 cm土层的全氮、速效磷和有机质含量以及苜蓿茎、叶的蛋白质和磷含量,其中,450 kg·hm(-2)NPK基肥+追肥对茎、叶蛋白质和磷含量的增加作用最显著(P <0.05),籽实产量比对照(未种苜蓿且未施绿肥)增加了18.2%。综上分析可知,紫花苜蓿与水稻周年轮作既可收获一定数量的紫花苜蓿,又可促进轮作水稻增产,是南方紫花苜蓿产业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