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652)
2023(15169)
2022(13019)
2021(11711)
2020(9751)
2019(21723)
2018(21306)
2017(39872)
2016(22222)
2015(24377)
2014(23642)
2013(23013)
2012(21110)
2011(19262)
2010(18922)
2009(17455)
2008(16761)
2007(14659)
2006(12855)
2005(11208)
作者
(66160)
(55353)
(55099)
(52215)
(35289)
(26973)
(24684)
(21567)
(21288)
(19807)
(19151)
(18782)
(18053)
(17432)
(17309)
(17042)
(16823)
(16350)
(16029)
(16025)
(14182)
(13743)
(13474)
(12743)
(12518)
(12346)
(12306)
(12162)
(11226)
(11187)
学科
(79275)
经济(79157)
管理(63661)
(56755)
(45112)
企业(45112)
方法(31419)
数学(27302)
数学方法(26940)
(26318)
(22897)
(21114)
中国(20939)
业经(19796)
(19519)
地方(19035)
环境(17891)
农业(17709)
(15619)
贸易(15611)
(15132)
(13510)
财务(13481)
财务管理(13450)
(13345)
(13009)
(12912)
银行(12846)
(12677)
企业财务(12675)
机构
学院(305962)
大学(303992)
(115900)
经济(113358)
管理(110107)
研究(108930)
理学(95600)
理学院(94304)
管理学(92311)
管理学院(91745)
中国(79925)
科学(73371)
(67368)
(64333)
(57718)
业大(55206)
(54435)
农业(53537)
研究所(53148)
中心(49405)
(48163)
财经(42844)
(41069)
师范(40498)
(39763)
(38914)
北京(38888)
(38794)
(37213)
农业大学(35595)
基金
项目(218265)
科学(169866)
基金(157130)
研究(150833)
(142096)
国家(140964)
科学基金(118186)
社会(95021)
社会科(89823)
社会科学(89802)
(89043)
基金项目(84057)
自然(79686)
自然科(77789)
自然科学(77760)
自然科学基金(76345)
(74800)
教育(68952)
资助(62460)
编号(59501)
重点(50835)
(47558)
成果(46759)
(46469)
(45788)
计划(43669)
创新(43029)
科研(42689)
课题(42454)
(41179)
期刊
(129010)
经济(129010)
研究(83138)
中国(63101)
(62141)
学报(62135)
科学(53281)
大学(45057)
学学(43051)
农业(42488)
(42407)
管理(38275)
教育(30899)
(25511)
金融(25511)
技术(23254)
业经(23054)
(22506)
财经(20399)
经济研究(20246)
(18288)
业大(17816)
(17518)
问题(16880)
资源(16617)
科技(15980)
农业大学(15059)
(13146)
林业(12893)
现代(12852)
共检索到4488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唐薇  赵志忠  王军广  赵泽阳  吴雯  
【目的】本文研究了不同耕作制度下稻田土壤有机碳在0~30 cm土层中垂直分布的季节变化特征。【方法】选择了海南省定安县4种不同耕作制度下的稻田(一熟制、二熟制、三熟制、撂荒地)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其土壤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在不同季节0~30 cm土层中的垂直分布差异。【结果】研究区二熟制和三熟制稻田在不同季节各个土层中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的含量都高于一熟制和撂荒地。一熟制稻田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各个季节土壤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在垂直方向上差异显著。旱季有利于表层易氧化有机碳的累积,雨季有机碳分解速率高,不利于有机碳固存。【结论】一年内不同季度稻田土壤有机碳的垂直分布存在差异,这与土壤自身的理化性质和耕作制度的选择存在一定相关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杜满义  封焕英  范少辉  苏文会  毛超  唐晓鹿  刘广路  
【目的】以期更全面反映毛竹林地培肥机制,为毛竹林科学经营提供依据,也为森林生态系统碳平衡估算与模拟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在永安天宝岩国家自然保护区,选取生长良好、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毛竹纯林,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共设置18块20 m×20 m样地,包括6个处理:施5年毛竹专用肥(Ⅰ),施5年氮、磷、钾配方肥(Ⅱ),施5年有机肥(Ⅲ),施1年毛竹专用肥(Ⅳ),施1年有机肥(Ⅴ)和不施肥(Ⅵ),探讨不同施肥措施毛竹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垂直分布格局、季节动态变化及土壤有机碳含量影响因子。【结果】不同施肥处理毛竹林01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俊华  李国栋  南忠仁  肖洪浪  赵丽萍  
耕作历史和种植方式是影响黑河绿洲农田土壤总有机碳及其组成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显示,随着耕作时间的延长,土壤总有机碳(TOC)、活性有机碳(AOC)、惰性有机碳(NOC)的含量均呈增加趋势,但AOC、NOC的增幅存在差异,AOC因性质活泼,对农业活动等措施引起的变化较NOC有较快响应,因此,在耕作的初期(0~5 a),AOC的增幅高于NOC,而20 a的耕地NOC增幅大于AOC,之后达到AOC与NOC的增幅接近(>100 a)的动态发展趋势,表明总有机碳含量积累的过程是AOC与NOC增幅逐渐接近、NOC积累增速的过程。>100 a的耕地,因种植方式不同,剖面上TOC、AOC、NOC含量呈现出:油...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漆良华  范少辉  杜满义  石雷  岳祥华  毛超  
研究湘中丘陵区毛竹纯林、毛竹-杉木混交林土壤总有机碳(SOC)、微生物量碳(MBC)、热水浸提有机碳(HWC)、水溶性有机碳(WSOC)和易氧化态碳(ROC)含量的垂直分布、季节动态及其土壤环境影响因子。结果表明:不同季节土壤SOC,MBC,HWC,WSOC和ROC含量均随土壤深度增加而下降,0~60cm土层SOC和WSOC平均含量以1月最高,MBC平均含量以7月最高,ROC平均含量10月最高,毛竹纯林7月、毛竹-杉木混交林1月土壤平均HWC含量最高;与毛竹纯林相比,毛竹-杉木混交林不同形式活性有机碳含量及所占比例均较高,但稳定性较差;温度、湿度与WSOC含量极显著负相关(P<0.01),而与...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漆良华  艾文胜  范少辉  毛超  孟勇  杨明  
以湘中丘陵区笋用(Ⅰ)、笋材兼用(Ⅱ)、材用(Ⅲ)3种不同经营类型的毛竹林为研究对象,考察土壤热水浸提有机碳(hot water-extractable carbon,HWC)含量和储量的垂直分布、季节动态及其与土壤温度、湿度的关系。结果表明:笋用、笋材兼用和材用毛竹林0~20、20~40、40~60cm土层土壤平均HWC含量分别为21.59~84.54、21.41~58.95、24.70~61.58mg/kg,储量分别为0.14~0.53、0.14~0.41、0.15~0.37t/hm2;在垂直分布上,不同类型毛竹林碳含量、碳储量随土壤深度增加而下降,0~20cm土层是HWC的主要分布区;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黄国勤  张桃林  
本文在比较全面、系统地总结改革开放15年来,南方稻田耕作制度调整与改革取得的成效的基础上,指出了目前南方稻田耕作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新形势下南方稻田耕作制度调整与改革对策和思路,对指导目前南方稻田耕作制度改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孙国峰  徐尚起  张海林  陈阜  肖小平  
【目的】针对南方稻田连续免耕存在的有机碳表层富集现象,进行土壤轮耕效应的初步研究。【方法】试验选择双季稻区连续免耕7年稻田,研究了轮耕对耕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对等质量法计算的耕层土壤有机碳储量影响。【结果】长期免耕后,翻耕、旋耕降低了表层0—5cm土壤有机碳含量,提高了下层5—20cm土壤有机碳含量,进而降低了耕层土壤有机碳层化率;而翻耕、旋耕后免耕土壤有机碳含量相对于翻耕、旋耕分别呈相反的趋势。2006—2009年表层600Mg·hm-2土壤有机碳储量均以长期免耕最高。长期免耕后,翻耕、旋耕秸秆还田会提高下层土壤有机碳储量,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耕层2550Mg·hm-2土壤有机碳的累积;而翻...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国峰  陈阜  李琳  伍芬琳  肖小平  张海林  
针对南方稻田长期免耕存在的主要问题,本研究选择湖南省双季稻区连续7年免耕稻田,进行了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的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的变化情况及其对土壤碳库影响的研究,以期为建立合理的轮耕周期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0~20 cm平均总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含量均为旋耕>连续免耕>翻耕。与连续免耕相比,旋耕有利于提高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比连续免耕提高了5.08%),翻耕则会促进土壤活性有机碳分解(比连续免耕降低了2.73%)。晚稻收获时0~20 cm平均碳库管理指数也表现为旋耕>连续免耕>翻耕,其中翻耕使碳库管理指数整体上显著降低(比连续免耕降低了21.7%);旋耕略有提高(比连续免耕提高了3.9%),但...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正才  徐德应  傅懋毅  孙雪忠  奚金荣  
利用野外调查的方法,研究了北亚热带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的垂直分布特征及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除茶园土壤外,不同林分土壤有机碳含量均以0~10 cm土层最大,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含量总体表现为下降的趋势;茶园土壤有机碳含量在0~30 cm土层范围内增加,30 cm以后表现下降的趋势;(2)次生林转变成农耕地以后土壤有机碳含量平均下降21.1%,而转变成集约经营早竹林后,土壤有机碳含量平均下降近48.5%;1m深度以内,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茶园、灌木林、次生林、粗放经营毛竹林、集约经营毛竹林、马尾松林、农耕地、杉木林和早竹林;(3)土壤有机碳储量随土层深度变化的趋...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慈恩  朱洁  彭娟  符卓旺  高明  谢德体  
【目的】阐明垄作免耕对稻田土壤有机碳活性组分和δ13C的影响,为揭示垄作免耕下稻田土壤累积、转化的特殊性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依托稻田免耕长期定位试验,对比分析常规平作(中稻)、垄作免耕(中稻)、水旱轮作(中稻-油菜,稻油)和垄作免耕轮作(中稻-油菜,稻油)等4种耕作处理对不同深度(0—10 cm、10—20 cm、20—40 cm和40—60 cm)土层中总有机碳、颗粒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和δ13C等指标的影响。【结果】垄作免耕轮作(稻油)中,20—40 cm土层的总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各深度土层中颗粒有机碳含量和分配比例均高于其它耕作处理,10—20 cm和20—40 cm土层的易...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叶莹莹  肖霜霜  王克林  陈洪松  张伟  
西南喀斯特生态系统原生土壤有机碳(SOC)含量较高,但在开垦后急剧损失,然而目前对SOC损失过程、途径和机制仍缺乏充分认知。本研究基于不同频率翻耕处理(分别隔6、4、2、1个月翻耕一次,以免耕为对照)的原位控制试验,以土壤团聚体为切入点,通过对土壤CO_2排放和可溶性有机碳(DOC)淋失通量进行为期一年的连续监测,探讨了SOC损失的主要途径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翻耕导致表层(0~10 cm)土壤SOC和5~8 mm粒级团聚体显著降低;一年后,各翻耕处理平均损失15.4%~27.6%的SOC,土壤DOC淋失量仅占SOC损失量的0.05%~0.10%,而土壤以CO_2形式释放的碳占SOC损失总量的22.7%~35.5%,是土壤碳损失的重要途径之一;SOC损失量与Ca~(2+)、Mg~(2+)淋失总量均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在岩溶作用下以HCO_3-形式淋失是SOC损失的另一重要途径;土壤CO_2排放速率与5~8 mm粒级团聚体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说明翻耕干扰导致5~8 mm团聚体崩解、受团聚体保护的闭蓄态SOC释放后迅速矿化是喀斯特SOC损失的主要机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和平  郭其强  刘合满  钱登锋  
【目的】研究西藏色季拉山东麓不同海拔高度下土壤碳、氮含量的变化规律,以期为研究西藏色季拉山森林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集西藏色季拉山东麓垂直带不同海拔高度的土壤样品,研究了表层(0~20cm)土壤土壤体积质量、pH以及有机碳、全氮及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在垂直带随海拔高度变化的特征,并分析了不同生态因子对土壤有机碳、全氮及微生物量碳、氮含量的影响。【结果】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土壤体积质量和pH值均呈现减小的趋势。不同植被下,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及微生物量碳、氮含量表现为高山灌丛林>方枝柏林>杜鹃林>急尖长苞冷杉林,且随着海拔的上升以上4个指标总体呈增加的趋势。土壤温度、湿度...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田效琴  贾会娟  熊瑛  石超  王龙昌  黄召存  陈娇  邢毅  
为研究西南紫色土丘陵区坡耕地长期保护性耕作下旱作蚕豆不同生育时期农田土壤有机碳、氮相关组分分布特征,进而优化保护性耕作措施、改善土壤肥力。试验采用传统耕作、垄作、传统耕作+秸秆半量覆盖、垄作+秸秆半量覆盖、传统耕作+秸秆全量覆盖、垄作+秸秆全量覆盖6个处理。结果表明:在不同处理下,土壤总有机碳(TOC)、总氮(TN)、活性有机碳(AOC)、颗粒有机碳(POC)、水溶性氮(DN)的含量分布均表现出0~10>10~20 cm土层,且随时间变化整体波动均不大。蚕豆生育期内,无秸秆覆盖条件下,垄作较平作提高了土壤总有机碳、土壤全氮、活性有机碳和颗粒有机碳的含量,但在秸秆覆盖条件下,垄作却降低了土壤总有机碳和颗粒有机碳的含量,且随着秸秆覆盖量的增加土壤颗粒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含量下降。同时,无论平作或垄作,秸秆覆盖较无秸秆覆盖均有利于土壤总有机碳、土壤全氮、活性有机碳和颗粒有机碳含量的提升。相关性分析表明,TOC与TN、DN、AOC之间呈显著正相关,TN与POC、DN、AOC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OC仅表现出与DOC显著正相关,DOC与DN呈极显著正相关,DN则与AOC为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总之,单一垄作措施或秸秆覆盖能更有利于改善土壤碳、氮状况,且土壤有机碳、氮不同组分之间存在一定的耦合关系。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方晰  田大伦  项文化  雷丕峰  
以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并以不同经营方式的杉木人工林采伐迹地为对照,研究了杉木人工林不同层次土壤中有机碳的垂直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pH值、全氮、C/N比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下降,不同层次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的分异表现为:0~15cm土层(20 6g·kg-1)>15~30cm土层(17 1g·kg-1)>30~45cm土层(12 4g·kg-1)>45~60cm土层(9 8g·kg-1)>60~75cm土层(8 2g·kg-1),3种不同经营方式杉木人工林采伐迹地土壤中平均有机碳质量分数依大小顺序排列为:...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蔡倩倩  郭志华  胡启鹏  武高洁  
研究若尔盖高寒嵩草草甸湿地常年积水、季节性积水(每年6-10月积水)和无积水3种水分条件下土壤有机碳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若尔盖高寒嵩草草甸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极高,表土层(0~10cm)最高可达73.2g·kg-1,是中国森林、农田和草原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含量的6~10倍,且土壤有机碳的垂直分布深达400cm,远远超过中国森林、农田和草原生态系统;在浅土层(0~50cm)和深土层(200~400cm),不同水分条件下的高寒嵩草草甸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显著(P季节性积水区>无积水区,在200~400cm深土层表现为无积水区>季节性积水区>常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