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35)
2023(9825)
2022(8541)
2021(8004)
2020(7108)
2019(16129)
2018(16008)
2017(30610)
2016(17220)
2015(19629)
2014(20205)
2013(19917)
2012(18698)
2011(16613)
2010(16971)
2009(15967)
2008(16363)
2007(15024)
2006(12912)
2005(11325)
作者
(51235)
(42791)
(42765)
(40869)
(27015)
(20587)
(19868)
(16963)
(16091)
(15401)
(14535)
(14291)
(13680)
(13569)
(13495)
(13365)
(13318)
(12708)
(12395)
(12147)
(10839)
(10567)
(10511)
(9976)
(9809)
(9623)
(9546)
(9518)
(8815)
(8782)
学科
(65830)
经济(65659)
管理(48696)
(47243)
(37571)
企业(37571)
方法(33119)
(31511)
数学(27988)
数学方法(27751)
中国(21593)
(19720)
(17908)
(15313)
(15292)
财务(15281)
财务管理(15225)
企业财务(14434)
(14018)
银行(13977)
业经(13783)
地方(13744)
财政(13323)
理论(13211)
(13147)
(12183)
(12134)
金融(12126)
农业(11878)
(11856)
机构
大学(244694)
学院(244014)
(97057)
经济(94805)
管理(89546)
研究(83124)
理学(75812)
理学院(74967)
管理学(73536)
管理学院(73091)
中国(66604)
(56325)
科学(52538)
(51962)
(47379)
(44047)
财经(40562)
研究所(39645)
中心(38955)
(38620)
业大(38560)
农业(37523)
(36559)
北京(32853)
(30511)
经济学(30321)
师范(30137)
(29988)
财经大学(29718)
(29140)
基金
项目(157295)
科学(120854)
研究(113119)
基金(111856)
(98335)
国家(97468)
科学基金(81481)
社会(70991)
社会科(66052)
社会科学(66027)
(62456)
基金项目(58834)
教育(52614)
(52500)
自然(52440)
自然科(51221)
自然科学(51200)
自然科学基金(50291)
资助(46974)
编号(46849)
成果(39676)
重点(35793)
(34994)
课题(32821)
(32659)
(31747)
科研(30964)
创新(29760)
(29755)
教育部(29514)
期刊
(108074)
经济(108074)
研究(75073)
中国(52414)
(49401)
学报(44017)
(42904)
科学(36446)
大学(32304)
学学(30680)
管理(29912)
农业(27988)
(26600)
金融(26600)
教育(25364)
财经(20834)
技术(19956)
经济研究(17802)
(17685)
业经(16631)
(14985)
问题(14297)
(13735)
财会(12735)
统计(12584)
会计(12029)
理论(11935)
技术经济(11707)
(11291)
(10945)
共检索到3740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周凤珍  
近年来,社会各界一直关注社会养老金的不公平问题。中国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和农村居民三大群体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分别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产生,政府对于各类制度承担的财政责任也不同,导致各群体退休人员在社会养老中享受着不同的财政待遇。本文根据历年统计数据测算,各群体养老金年人均享受的财政资金额度呈现出阶梯状差距,其中企业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员退休后所享受的财政补贴大约是农村居民的5倍以上,机关事业单位又是企业部门的7倍左右。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晓军  赵彤  
本文在对比分析我国31个省区养老保险基本状况的基础上,运用精算模型,对不同省区养老保险的历史债务进行测算,对各省区养老保险待遇和负担水平、人口结构等进行定量分析,分析各省区养老保险基金的偿付能力差距,探析阻碍统筹层次提高的原因,为全国统筹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提供建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庞志  王晓娆  邢华彬  
养老保险制度具有保障老年生活、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备性、科学性与合理性直接影响到老年人的切身利益。该文从两个维度进一步探讨了养老保险制度对老年人相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和对不同群体老年人收入差距的影响,并且从养老待遇给付、政府的财政责任和调整机制三个方面分析了影响我国不同老年群体收入差距的社会保障制度因素,提出了增加老年人收入、缩小不同老年群体收入差距的改革建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庞志  王晓娆  邢华彬  
养老保险制度具有保障老年生活、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备性、科学性与合理性直接影响到老年人的切身利益。该文从两个维度进一步探讨了养老保险制度对老年人相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和对不同群体老年人收入差距的影响,并且从养老待遇给付、政府的财政责任和调整机制三个方面分析了影响我国不同老年群体收入差距的社会保障制度因素,提出了增加老年人收入、缩小不同老年群体收入差距的改革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曹信邦  刘晴晴  
2009年9月国务院决定在全国10%的县试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政府财政对制度采取补贴支持以体现其责任,但政府财政负担能力如何衡量一直被学界和政府所关注。本文运用数理模型和SPSS等分析工具,基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现收现付制模式、农民养老金目标替代率为50%等假设前提下,对未来30年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政府财政支持能力进行分析,得出以下几个结论:一是不同地区农民缴费负担能力有差别,不同地区的政府财政对农民参保的支持能力有差别;二是不同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在不同的增长率条件下政府财政完全有能力维系该制度的财务收支平衡,保证农民养老金能满足基本生存需要。提出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财政支...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景鹏  陈明俊  胡秋明  
本文基于居民养老需求和基金收支平衡双重视角,建立模型测算城乡居保适度待遇区间,并评估财政负担规模及能力。研究发现:以满足居民生存需求为目标的基础养老金替代率介于23%-37%之间,以满足居民生活需求为目标的基本养老金替代率介于47%-53%之间;提高城乡居保待遇会显著增加财政负担规模,财政具备将基础养老金替代率提高至30.5%并按个人缴费基数的27.3%给予缴费补贴的能力;推迟待遇领取年龄、增加个人账户计发月数和提高基金投资收益率都能降低财政负担规模,但后两者对改善财政负担能力的效果不明显;推迟待遇领取年龄可提高适度待遇水平,增加个人账户计发月数则与之相反。本文结果为政府合理制定城乡居保待遇方案提供了有益启示。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周海珍  吴俊清  
2018年5月,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在上海市、福建省和苏州工业园区展开试点,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了个体的投保热情。而伴随着2018年新一轮的个人所得税税制改革,税延型养老保险的税收激励大幅下降,受益群体的范围严重缩减。本文通过构建工资性收入个体在投保环节和养老金领取阶段的精算模型,运用数值模拟比较了税延型养老保险在新旧个税税制下的受益群体范围,同时测算了在维持旧个税税制下受益群体范围不变的前提下,新个税税制下养老金领取阶段的缴税税率以及此时的财政负担。文章得出结论:如果要维持旧个税税制下税延型养老保险的受益群体范围,税延型养老保险应较大幅降低领取阶段的缴税税率,但这并不会导致财政成本的增加。在此基础上,文章对如何推动我国税延型养老保险的良性发展提出了相关合理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徐梅  邱长溶  
本文将收入分配因素引入代蒙德世代交叠模型,推导出在个人效用最大化目标下,不同群体对现收现付制与基金制混合的养老保险规模和构成变化有不同的偏好。用这一框架分析我国养老保险体系得出的结论是,我国由于收入差距的扩大,低收入人口增加,社会要求有更大比例现收现付制的养老保险体系;老龄化问题出现时,加剧了社会对养老保险规模和现收现付制的更高要求。因此,在老龄化问题无法避免的情况下,缩小收入差距成为减少养老保险的社会和财政负担的一条有效途径。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巴曙松  李羽翔  
近年来,针对不同参保群体,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一直呈现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两种制度共存的局面。在同一框架内,以总替代率、净替代率、总相对水平、净相对水平四个指标为工具,利用精算模型测算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结果显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存在性别差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存在城乡差异,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待遇水平高于城乡居民。对影响待遇水平的退休年龄、投资收益率和待遇增长机制三项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发现这三项因素对两种制度的待遇水平都具有重要影响,对城镇职工养老制度影响大于城乡居民。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巴曙松  李羽翔  
近年来,针对不同参保群体,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一直呈现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两种制度共存的局面。在同一框架内,以总替代率、净替代率、总相对水平、净相对水平四个指标为工具,利用精算模型测算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结果显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存在性别差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存在城乡差异,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待遇水平高于城乡居民。对影响待遇水平的退休年龄、投资收益率和待遇增长机制三项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发现这三项因素对两种制度的待遇水平都具有重要影响,对城镇职工养老制度影响大于城乡居民。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华黎  
一、研究背景长期以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呈现"二元化"状况,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落后于城市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这既不能满足农村人口基本保障需求,也拉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晓洁  王丽  
2009年中央提出选取全国农村10%的地区作为试点,推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背景,从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财政补贴效应视角,探讨财政补贴的收入调节效应、乘数效应、激励效应以及公平效应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推动作用。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范大武  
新农保政策试点与推广的积极性已被社会公众认可。本文基于辽宁省新农保政策及财政补贴情况进行分析,探讨辽宁省各地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财政补贴的负担能力。研究发现,政府具备新农保的财政补贴能力,并可以进一步从财政补贴方式、转移支付制度、财政引导机制与财政危机战略管理等方面完善新农保的财政补贴作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万  
运用精算平衡原理,对不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模式下的个人缴费水平和财政补贴水平进行测算,结果表明,就全国总体水平而言,目前按现收现付制启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所面临的经济压力较小,但随着农村老龄化问题加重,压力会不断增大。不过在近二十年内,如果财政对纯保费进行对等补贴,压力仍应在财政的可承受范围内。如果按基金积累制启动,则初始期间的保费投入将会很大,很可能会使得该模式对决策者的吸引力不强。但不管采取何种类型的制度,政府都应该为目前农村老人提供较低水平的养老保障,这是必需的,在经济上也是可行的。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郭士征  
所谓养老保险的财政方式,简单说来就是通过某种财政手段,筹集必要的资金,以应付养老保险的给付。目前世界上通行的养老保险财政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积存方式”,即被保险者的养老保险给付,主要来自本人在加入保险期间的筹资(或与单位共同筹资)。本人(或与单位共同)按月缴付保险费并予以积累,当到达老年退休时,就取出积存资金用于养老金的给付。应用这种方式,主要是初创或建立养老保险制度不久的国家。二是“赋课方式”(即“现征现付方式”),特点是没有积累,老龄者的养老金,是来自那个时点现职劳动者支付的保险费或目的税,并根据每年所需给付的总额,增减收缴的费用。应有这种方式,主要是实行养老保险制度已有相当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