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31)
- 2023(10636)
- 2022(8947)
- 2021(8142)
- 2020(6671)
- 2019(14324)
- 2018(14314)
- 2017(25644)
- 2016(14392)
- 2015(15361)
- 2014(14719)
- 2013(13792)
- 2012(12230)
- 2011(10882)
- 2010(10687)
- 2009(10058)
- 2008(9333)
- 2007(8235)
- 2006(6961)
- 2005(5872)
- 学科
- 济(44992)
- 经济(44926)
- 管理(39048)
- 业(34874)
- 企(27514)
- 企业(27514)
- 方法(18239)
- 农(16030)
- 数学(15754)
- 数学方法(15573)
- 中国(13649)
- 财(13479)
- 学(12029)
- 业经(11542)
- 制(11152)
- 贸(10778)
- 贸易(10776)
- 农业(10517)
- 易(10492)
- 地方(8816)
- 体(8689)
- 银(8429)
- 银行(8373)
- 环境(8176)
- 理论(8125)
- 务(8108)
- 财务(8081)
- 财务管理(8069)
- 技术(7980)
- 行(7963)
- 机构
- 学院(189937)
- 大学(185990)
- 济(69812)
- 经济(68276)
- 管理(68054)
- 研究(66984)
- 理学(59162)
- 理学院(58480)
- 管理学(57197)
- 管理学院(56899)
- 中国(48226)
- 农(46446)
- 科学(45889)
- 京(38836)
- 农业(37517)
- 业大(37145)
- 所(35716)
- 研究所(33101)
- 财(31554)
- 中心(30240)
- 江(28710)
- 财经(25111)
- 农业大学(24899)
- 院(24352)
- 技术(24179)
- 省(23603)
- 范(23574)
- 北京(23277)
- 师范(23104)
- 经(22889)
- 基金
- 项目(137782)
- 科学(105753)
- 基金(97689)
- 研究(93617)
- 家(90060)
- 国家(89318)
- 科学基金(73953)
- 社会(58279)
- 省(56498)
- 社会科(55132)
- 社会科学(55117)
- 基金项目(51850)
- 自然(50146)
- 自然科(49045)
- 自然科学(49023)
- 自然科学基金(48134)
- 划(47842)
- 教育(43083)
- 资助(38511)
- 编号(37504)
- 重点(31850)
- 发(29715)
- 创(29483)
- 计划(28856)
- 成果(28699)
- 部(28401)
- 创新(27608)
- 科研(27240)
- 课题(26787)
- 业(25753)
共检索到2720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镇铭 姚金富 邵达孚 高莲英
为探索穗肥用量与群体的联因效应对分蘖成穗率的影响,明确提高分蘖成穗率的施肥条件和技术。试验表明,水稻分蘖成穗率随穗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在较高的群体条件下,穗肥与分蘖成穗率具有较大的正相关性,穗肥施用量对基本苗与分蘖成穗率的相关性影响不大。
关键词:
水稻,群体,穗肥,成穗率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丁艳锋 赵长华 王强盛
以越光和武香粳 9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穗肥施用时期施氮对水稻氮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倒 1 5叶 ,倒 2 5和 0 5叶 ,倒 3 5、 2 5和 1 5叶施肥提高了花后高效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含氮率。穗肥施用提高了水稻的产量 ,倒3 5、 2 5和 1 5叶 ,倒 3 5和 1 5叶 ,倒 2 5叶施肥对增加两品种产量 ,提高穗肥利用率和生产力作用显著。施用穗肥增产的机制两品种表现不一致 :越光主要表现在结实率的提高 ,武香粳 9号主要表现为每穗总粒数的增加。生育期较短的越光穗肥利用率略低于生育期较长的武香粳 9号。
关键词:
穗肥 施用时期 水稻 氮素利用 产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舒小伟 王树深 伏桐 王子涵 丁周宇 杨英 赵士茹 周娟 黄建晔 姚友礼 王余龙 董桂春
【目的】探讨小麦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水稻品种产量、颖花分化和退化、土壤微生物活性及碱解氮对简化穗肥施用响应的差异及其原因。【方法】以迟熟中粳南粳9108和中籼扬稻6号两个品种为试材,研究秸秆还田方式(全量还田和不还田)和简化穗肥处理(0﹕0,不施穗肥;2﹕0,全施促花肥;1﹕1,促花肥和保花肥各施一半;0﹕2,全施保花肥)互作条件下产量、颖花分化和退化等的差异及其相互关系。从秸秆腐解和养分释放、土壤微生物量和酶活性变化、土壤碱解氮含量等角度分析水稻颖花分化和退化的机制。【结果】(1)秸秆还田后,南粳9108和扬稻6号的产量分别平均增加4.2%和3.2%。穗肥处理中,两品种分别以2﹕0和1﹕1处理的产量最高;而秸秆不还田处理下,两品种产量均以1﹕1处理最高。在施氮量180—360 kg N·hm~(-2)范围内穗肥处理的产量趋势一致;(2)秸秆还田后0—30 d为快速腐解期,秸秆中的碳和氮迅速释放,30 d时土壤中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平均增加179.2%,脲酶、酸性磷酸酶和蔗糖酶的活性平均增加88.8%;40—60 d秸秆腐解和碳氮释放速率变缓,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迅速降低;60—90 d秸秆腐解和碳氮释放基本停滞,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缓慢下降。秸秆还田后10—40 d,土壤碱解氮含量平均降低4.8%,50—90 d平均增加5.2%;(3)秸秆还田后,土壤碱解氮的增加使供试水稻的颖花分化数平均增加1.4%,颖花退化数平均降低12.3%,颖花现存数平均增加4.4%,每穗粒数(每穗颖花现存数)的增加是水稻增产的主要原因。南粳9108和扬稻6号2﹕0处理下颖花退化率秸秆还田较不还田处理分别降低23.5%和7.6%。南粳9108在2﹕0处理下的颖花分化数和退化数较1﹕1处理分别增加8.9和5.7朵/穗,扬稻6号分别增加6.8和11.6朵/穗。由于颖花分化数的增幅大于颖花退化数的增幅,故南粳9108的颖花现存数以2﹕0处理最多,而扬稻6号则以1﹕1处理最多。【结论】秸秆还田提高了水稻产量,全施促花肥南粳9108产量最高,扬稻6号则是促保均施处理的最高。产量提高的原因主要通过显著降低颖花退化率和退化数,增加每穗粒数实现的。南粳9108颖花退化率下降的幅度大于扬稻6号,是两个品种颖花现存数对不同穗肥处理响应差异的主要原因。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静 张志 杜彦修 李俊周 孙红正 赵全志
【目的】探明不同深耘施穗肥方式对水稻根系活力、籽粒灌浆动态及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大田完全随机小区试验,在倒四叶期设置平作撒施、深耘撒施、开沟起垄撒施和深耘深施4个氮素穗肥处理,对不同深耘施穗肥方式下水稻生育后期伤流强度、籽粒灌浆动态及稻谷产量的差异进行研究。【结果】与平作撒施相比,不同深耘施穗肥方式显著提高水稻的基部节间和穗颈节间伤流强度和稻谷产量,以深耘深施肥措施最好,其次为开沟起垄撒施、深耘撒施。不同深耘施穗肥方式下强、弱势粒最大生长量、起始势、相对起始势、最大灌浆速率和平均灌浆速率均有提高。【结论】在砂壤土水稻田中,水稻生育中期可采用深耘处理提高根系和籽粒库容活力,改善籽粒灌浆进程,...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维金 徐竹生 鲍隆清
对水稻不同品种(组合)进行了连续8年的施肥技术的研究,结果如下:重施穗肥与常规施肥比较,大穗型品种之间的产量差异显著,其中杂交稻增产的幅度(10%~21.5%)较常规稻品种大,但穗数型品种之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重施穗肥可降低无效分蘖率,增加成穗率,提高单位面积上总颖花数和实粒数。抽穗至灌浆期间,重施穗肥较常规施肥叶面积指数(LAI),平均增加1.2,叶片含N率提高11%~15%,光合速率增高7%左右,干物质生产量增长14.4%。稻株对穗肥中N的吸收利用率较基肥和分集肥中N分别高出22.3%和14.6%,而且穗肥中N向穗部的转运率较基肥和分蘖肥中N分别提高9.2%和11.0%。
关键词:
水稻 杂交中稻 高产高效 穗肥 生理基础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刚华 王惠芝 王绍华 王强盛 郑永美 丁艳锋
以粳稻品种武育粳3号和86优8号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研究了0、60、120、180、240 kg·hm~(-2)穗肥施氮量对水稻穗分化期碳氮代谢及颖花数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穗分化前期(抽穗前32~20 d)水稻氮代谢旺盛,后期碳代谢旺盛。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NSC)主要在库器官中积累。增加穗肥施氮量,加速了器官的氮积累却推迟了NSC的积累。氮积累量随穗肥氮用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NSC积累量则呈单峰曲线变化。穗分化始期至抽穗期氮积累量与颖花数呈二次曲线关系,NSC积累量与颖花数呈极显著正相关,86优8号R~2=0.891 8~(**),武...
关键词:
水稻 穗分化期 碳氮代谢 颖花数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麒 王术
以寒地水稻品种东农428为试验材料,在秸秆还田条件下研究氮肥施用量对水稻叶面积指数、SPAD值、根系形态及伤流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秸秆还田条件下,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水稻叶面积指数、SPAD值,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及根系伤流量均呈现增加的趋势,并在氮肥施用量(纯氮)为133~163kg·hm-2时,叶面积指数(4.70)、SPAD值(48.87),根长(1395.67mm)、根表面积(1035.30cm2)、根体积(324.64cm3)及根系伤流量(13.3g·12h-1)先后达到了最大值。秸秆还田减小了分蘖期的叶面积指数,增加了分蘖期的根表面积,抽穗期水稻根系的伤流量秸秆还田处理较对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泽敏 王维金 蔡明历 陈国兴 卢碧林 朱永桂
通过连续 3a的试验发现 :齐穗期喷施尿素溶液能改善稻米加工品质 ,适当提高直链淀粉含量 ,延长胶稠度 ,但对垩白发生有一定促进作用。早稻早季种植形成较优米质的最佳氮肥用量大于晚季种植 ,增氮的同时应注意选择垩白小的品种 ,以扬其改善加工、蒸煮、营养品质之长 ,避增加垩白之短。重施基肥吻合早季种植水稻生育期短、灌浆快的特点 ,使其尽早吸收、充分利用氮素营养 ,故能形成较优的米质 ,而重施穗肥吻合晚季种植水稻生育期长、灌浆平缓的特点 ,在生育后期集中向籽粒供氮 ,利于优良米质的形成。施氮时期及施氮量调控优质稻米的形成与适应不同类型品种或不同季节水稻的生长发育特点有关 ,但伴随加工、蒸煮、营养等品...
关键词:
氮肥 稻米品质 施氮时期 施氮量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芳 张康康 谷思诚 刘婷 袁金展 胡立勇
通过盆栽方式进行水稻秸秆炭、水稻谷壳炭、果木木炭等3种生物质炭比较试验,每盆土壤15kg,参照大田用量模式设置了5、10、20、40t/hm2 4个秸秆炭水平,20、40t/hm2 2个谷壳炭与木炭水平,研究不同处理对水稻生长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生物质炭在一定范围内都能促进水稻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形成,以秸秆炭效果最好。不同秸秆炭施用量比较,干物质量和产量呈先增后降趋势,在20t/hm2时达到最高,生物量较不施炭对照提高51.45%,谷粒产量增加72.55%。施用谷壳炭以40t/hm2效果较好,产量提高60.52%。施用20t/hm2木炭有提高地上部生物量与产量的作用,但增加至40t/hm2则明显降低。适量施用生物质炭能够增加土壤中速效氮磷钾和总养分含量,以秸秆炭效果最好,谷壳炭次之,木炭最差。木炭的碳含量高达74.28%,过量施用显著降低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对水稻生长不利。
关键词:
生物质炭 水稻 生长 产量 土壤养分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建 魏亚凤 徐少安
在江苏沿江地区,以迟熟中粳品种通育粳1号为材料,研究了270 kg/hm2施氮量、有机氮肥占比40%作基肥施用情况下,分蘖肥和穗肥氮素配比对水稻产量、稻米品质及其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育前期氮肥(蘖肥)比例提高,单位面积穗数增加,每穗粒数减少。在早施分蘖肥情况下,产量以蘖肥占比20%>10%>30%;蘖肥和穗肥不同配比对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率等品质指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不同处理间的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存在较大差异,稻米蛋白质含量随穗肥比例提高而增加,当穗肥占50%时,稻米淀粉RVA谱出现显著变化,主要表现为峰值粘度降低、崩解值减少、消解值增大和糊化温度提高;大田促蘖和保蘖肥各占1...
关键词:
水稻 氮素 产量 品质 氮肥利用率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姚金富 张镇铭 高莲英
土壤含水量的变化是影响水稻分蘖成穗率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了在水稻分蘖不同时期采用不同搁田方式对早稻分蘖成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早稻分蘖早期搁田,延长搁田时间,过早中止分蘖的发生,使分蘖率明显下降,分蘖成穗率也随之下降。在5节位出蘖期采取间隙搁田,既能控制无效分蘖的发生,又能减少已有分蘖的死亡,在分蘖率较高的情况下,能有效提高分蘖成穗率。
关键词:
早稻,搁田时期,搁田方式,有效穗率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侯晓晔 朱丹 喻辉辉 龚亮 徐才国 张启发
在海南岛冬季短日照条件下,分2次种植珍汕97和明恢63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利用超高密度SNP遗传连锁图检测抽穗期QTL,将结果与武汉夏季长日照条件下7组抽穗期QTL定位结果进行比较,探究长日照和短日照条件下QTL的差异。两地结果的主要差别在于:武汉长日照条件下抽穗期的主效QTL定位在第7染色体着丝粒附近,但该QTL在海南短日照条件下无显著效应;在海南条件下检测到第6染色体物理位置9.12~9.65 Mb处一个效应很大的QTL,在武汉条件下效应不显著。本研究结果进一步完善了该群体抽穗期的遗传研究,增进了对水稻长短日照条件下抽穗期遗传基础的理解。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黄锦霞 肖迪 段美洋 田华 黎国喜 钟克友 唐湘如
以常规香稻品种桂香占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锌肥施用量对香稻产量和糙米香气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施氯化锌60 mg/kg土壤处理的有效穗数最多,基施氯化锌120 mg/kg土壤处理的每穗总粒数最多,基施氯化锌80 mg/kg土壤处理的结实率最高,锌肥处理均促进千粒重增加;基施氯化锌60,80,100,120 mg/kg土壤处理的籽粒产量显著高于对照;基施氯化锌20,40,60,80,100,120,160 mg/kg土壤处理的糙米香气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其中以基施氯化锌80,100,120 mg/kg土壤处理的糙米香气含量最高;香稻最佳氯化锌基肥施用量为80~120 mg/kg土壤。
关键词:
香稻 锌 产量 香气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郭文 郭华春 卢义宣 奎丽梅 杨从党 李贵勇 隋学艺
以云光109为材料,采用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不同氮肥水平(B0、B1、B2、B3、B4、B5)与磷肥运筹(A1、A2)相结合,研究云光109叶长、剑叶SPAD值变化,并分析对其产量及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云光109在磷肥运筹A2时叶长顺序为倒2>倒3>倒4>倒1>倒5,在磷肥运筹A2各不同氮肥施用量的叶长、抽穗灌浆期剑叶的SPAD值大于磷肥运筹A1。通过不同氮肥水平与磷肥运筹措施,明确了云光109在生育后期施磷可以使其在抽穗期增加叶长,提高剑叶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氮肥施用量为B3与磷肥运筹A2组合产量最高,达11.88 t/hm2。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谢如林 谭宏伟 周柳强 黄金生 黄美福 黄献华 董文斌 王磊
为了解甘蔗种植体系中施肥对氮肥和磷肥利用率的影响,对不同氮磷施肥量下甘蔗对氮肥和磷肥的利用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施肥量是影响肥料利用率的最主要因素,不同施肥处理的氮肥利用率3年平均为19.1%~26.3%,磷肥利用率平均为12.0%~15.3%。其中优化施肥的氮肥利用率和磷肥利用率均为最高,在优化施肥的基础上增加50%的施氮量或50%的施磷量均显著降低氮肥利用率或磷肥利用率。在当地的试验条件下,每公顷施用300 kg N不仅能获得较高的甘蔗产量,而且能达到提高氮肥利用率的目的,氮肥利用率达到45.6%。
关键词:
甘蔗 氮肥利用率 磷肥利用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