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763)
- 2023(3911)
- 2022(3327)
- 2021(3087)
- 2020(2686)
- 2019(5962)
- 2018(6041)
- 2017(10868)
- 2016(6553)
- 2015(7395)
- 2014(7745)
- 2013(7267)
- 2012(6916)
- 2011(6285)
- 2010(6316)
- 2009(5764)
- 2008(5894)
- 2007(5259)
- 2006(4575)
- 2005(4134)
- 学科
- 济(20252)
- 经济(20214)
- 管理(15163)
- 业(12842)
- 企(10402)
- 企业(10402)
- 学(8157)
- 方法(7657)
- 数学(6334)
- 制(6262)
- 财(6245)
- 数学方法(6217)
- 中国(5825)
- 农(5720)
- 体(5699)
- 融(4922)
- 金融(4915)
- 理论(4827)
- 银(4431)
- 银行(4397)
- 行(4218)
- 教育(4213)
- 地方(4120)
- 业经(3879)
- 贸(3718)
- 贸易(3718)
- 易(3602)
- 务(3435)
- 农业(3427)
- 财务(3415)
- 机构
- 大学(92258)
- 学院(91342)
- 研究(38378)
- 济(30855)
- 经济(29959)
- 管理(28681)
- 中国(26453)
- 科学(26254)
- 农(24710)
- 理学(24053)
- 理学院(23712)
- 管理学(23055)
- 管理学院(22901)
- 所(22022)
- 京(20933)
- 研究所(20318)
- 农业(19962)
- 业大(18253)
- 中心(16461)
- 财(15513)
- 江(15087)
- 院(13995)
- 省(13604)
- 北京(13430)
- 技术(13068)
- 范(12605)
- 农业大学(12460)
- 师范(12318)
- 室(12109)
- 财经(11771)
- 基金
- 项目(62610)
- 科学(46085)
- 基金(42225)
- 研究(41944)
- 家(40302)
- 国家(39990)
- 科学基金(30922)
- 省(25443)
- 社会(23453)
- 划(22477)
- 社会科(22006)
- 社会科学(22001)
- 基金项目(21583)
- 自然(21381)
- 自然科(20890)
- 自然科学(20878)
- 自然科学基金(20458)
- 教育(19723)
- 资助(18213)
- 编号(16896)
- 成果(15156)
- 重点(15085)
- 计划(14171)
- 科技(13630)
- 发(13539)
- 课题(13279)
- 部(13239)
- 创(12732)
- 科研(12361)
- 体(12111)
共检索到1433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伍勇 简伟业 秦谷雨 罗明坤 魏继海 唐首杰 赵金良
为评估不同群体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奥利亚罗非鱼(O.aureus,♂)组合的杂交效果,分别选择了尼罗罗非鱼新吉富、苏丹群体和奥利亚罗非鱼茂名、以色列群体为亲本,在小土池中开展二元组合杂交试验,并以新吉富群体自繁作为对照组,统计各杂交组合出苗量和后代雄性率差异。结果表明,尼罗罗非鱼种内配组的出苗量显著高于尼奥杂交组合,杂交组合内以新吉富♀×以色列♂组合的尾日均出苗量最高;尼奥杂交组合后代的雄性率显著高于尼罗罗非鱼种内配组,杂交组合内以新吉富♀×茂名♂组合杂交后代的雄性率最高。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许玉德 许莉 钟建兴
采用RAPD技术 ,用 2 0个随机引物对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及其杂交一代的精巢DNA进行扩增反应 ,发现引物OPZ - 14和OPZ - 18在尼罗罗非鱼和奥利亚罗非鱼之间扩增出有差异的DNA片段 ,作为鉴定两种鱼的分子标记有较高可信度。对这两种鱼的杂交一代基因组DNA的RAPD扩增能获得足够的多态性 ,2 0个引物中有 8个引物扩增出差异性产物 ,表明杂交一代基因杂合性增强 ,这是杂种优势得以形成的重要遗传物质基础之一。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莉好 喻达辉 黄桂菊 叶卫 杜博 符云 童馨 郭奕惠
用7对微卫星引物检测了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和奥利亚罗非鱼(O.aureus)群体及其正、反交群体共128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共检测到38个等位基因,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正交群体和反交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分别为4.0、1.4、5.3和2.7,平均PIC值分别为0.557、0.099、0.590和0.497,平均观测杂合度分别为0.505、0.071、0.826和0.883,平均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622、0.117、0.684和0.598,杂合子偏离指数(D)分别为-0.146、-0.241、0.215和0.522。结果表明,正交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比两个亲...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建林 唐永凯 李红霞 俞菊华 徐跑
从罗非鱼微卫星遗传图谱前6个连锁群上随机选取43个微卫星位点,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尼罗罗非鱼吉富品系(GIFT)、奥利亚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以及尼罗罗非鱼和奥利亚罗非鱼杂交后代的DNA进行PCR扩增,筛选出7个位点(UNH995、GM066、GM166、UNH162、GM017、GM440、UNH948)在不同罗非鱼中扩增的条带差别明显,具有特异性,可作为罗非鱼鉴定的分子标记,用其中任意一个位点都可以将尼罗罗非鱼或吉富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杂交罗非鱼区别开来。这7个标记位点在尼罗罗非鱼、吉富罗非鱼和奥利亚罗非鱼中平均每个位点检测...
关键词:
罗非鱼 微卫星 鉴别 种质纯度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思发 蔡完其
用LKB平板电泳仪、4.4%聚丙烯酰胺凝胶对南京罗非鱼良种场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养殖群体肌、肝、脑、心、眼中的10种同工酶进行电泳分析的结果表明,奥利亚罗非鱼的群体未见多态位点,平均杂合度为0,是超“纯”的养殖群体;尼罗罗非鱼群体中有20%的尼奥杂交鱼,其体形酷似尼罗,难以肉眼鉴别。由此可见,我国尼罗罗非鱼养殖群体中已存在遗传渐渗问题,须注意防杂和提纯。在剔除了杂交鱼后,该场尼罗罗非鱼群体的平均杂合度为0.040,EST有多态现象。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颉晓勇 李思发 蔡完其 叶卫 陈辉崇
采用完全双列杂交配组方法和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在水泥池和网箱两种不同放养密度的养殖环境中,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奥利亚罗非鱼(O.aureus)及这两种罗非鱼的正、反杂交后代,从与生长相关的体重、全长、体长、体高、体宽及肥满系数共6项性状,分析基因型×环境互作遗传效应,并进行性状间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4种罗非鱼的体重性状主要受加性遗传效应控制;全长、体长、体宽三个性状主要受显性基因效应控制,通过杂交可发挥这些性状的育种潜力,早代选择可获得较好的育种效果。(2)奥利亚罗非鱼在两种环境中各性状的显性×环境互作效应都表现为负向,尼罗罗非鱼生长性状的基因型...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金龙 杨弘 吴婷婷
本研究对奥利亚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a)(♀)×鳜(Siniperca chuatsi)(♂)远缘杂交子代(F2和F3)与双亲的血液常规参数和血液生化指标进行了比较,探讨杂交对子代血液学指标的影响。杂交子代具有两种来源,第一种的杂交母本为中心奥利亚罗非鱼(子代简称中心奥利亚杂交);另一种的母本为埃及奥利亚罗非鱼(子代简称埃及奥利亚杂交)。用于对照实验的母本为中心奥利亚罗非鱼。结果显示,中心奥利亚杂交F2与对照母本F2在2个血液常规参数和1个血液生化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与父本鳜则有6个血常规参数和4个血液生化指标具有显著差异(P<0.05)。中心奥利亚杂交F3与...
关键词:
远缘杂交 奥利亚罗非鱼 鳜 子代 血液学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强俊 杨弘 徐跑 何杰 马昕羽 朱志祥 李瑞伟
以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与奥利亚罗非鱼(O.aureus)为繁育亲本,采用完全杂交进行配组,分别对吉富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纯繁与正反交后代生长性能和肌肉营养成分进行了比较,并且研究了脂代谢相关基因mRNA水平与肌肉脂肪含量的相关性。将初始规格基本一致的4组F1罗非鱼饲养100 d后,吉富罗非鱼纯繁组F1特定生长率最高(P0.05),奥利亚纯繁组F1特定生长率最低(P<0.05)。同时,奥利亚纯繁组F1的饲料转化率、肝体比与内脏比指数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P<0.05)。各实验组水分、灰分与粗蛋白含量间无显著差...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金龙 杨弘 吴婷婷 张志伟
采用RAPD和测序的方法,对奥利亚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a)(♀)与鳜(Siniperca chuatsi)(♂)的杂交子代组合与父母本的遗传关系进行研究,探讨远缘杂交双亲对子代遗传结构的影响。其中,杂交子代包括A、B、C 3个组合,A组合为奥利亚罗非鱼与鳜杂交的F1代;因A组合无雄性,将其与奥利亚罗非鱼(母本)的雄性回交,所得子代为B组合;C组合为B组合间兄妹交的自交子代。结果表明,奥利亚罗非鱼、鳜、A、B和C组合的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19.32%、15.30%、41.33%、29.80%和32.31%。奥利亚罗非鱼和鳜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和遗传距离分别为0.288 5和1.2...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俞菊华 夏德全 杨弘 贺艳辉 吴婷婷
通过测定美国奥利亚罗非鱼(Ao)、Ao(♀)×鳜(♂)的子代(As1)、埃及奥利亚罗非鱼(Eo)、Eo(♀)×鳜(♂)的子代(Es1)、As1(♀)×Ao(♂)的所谓"回交"子代(As2)、Es1的兄妹交子代(Es2)的形态和框架数据,用卡方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比较了它们之间的形态异同。可数性状卡方分析表明,这几组实验鱼可数性状无显著差异;形态和框架数据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除了As2与Ao之间无显著差异外,其它都有显著差异,其中As1和Es1与其它鱼的差异最大,Es2与其它鱼的差异其次;判别分析结果表明,判别效果极显著,判别准确率都在90%以上,判别准确率依次为Es1、As1、As2都为...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家乐 李思发 李勇 王维明 朱泽闻
本文报道尼奥鱼同其亲本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形态上的异同点和判别方法。用卡方法对8 个可数形态参数,用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8 个可量性状和24个框架参数进行综合分析。从体色上看,尼奥鱼偏于父本奥利亚罗非鱼,而三种多元分析的结果均表明尼奥鱼的体型偏于母本尼罗罗非鱼, 因此认为控制体色和体型遗传的是不同的基因组合。建立了区分尼罗、奥利亚和尼奥鱼的简单判别公式。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奥利亚罗非鱼 尼奥鱼 形态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郭金涛 赵金良 颜标 唐首杰 李思发 叶卫 符云 陈辉崇
应用微卫星标记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萨罗罗非鱼(Sarotherodon melanotheron)♂杂交后代(F1、F2)的遗传分离情况进行了初步研究。在86对微卫星引物中,筛选出21对在尼罗罗非鱼和萨罗罗非鱼中存在差异等位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共检测出59个等位基因,包含32个尼罗罗非鱼和24个萨罗罗非鱼特异等位基因。F1观测杂合度(Ho=0.998)大于F2(Ho=0.739),F2有效等位基因数(Ne=2.48)、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0.497)与F1的(Ne=2.45、PIC=0.489)相似。F1中所有位点均表现为尼罗罗非鱼与萨罗罗非鱼杂合...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曹建萌 卢迈新 叶星 曾祖聪 高风英
为了研究尼罗罗非鱼胚胎发育和器官形成过程中基因功能和基因表达图式,本研究建立了尼罗罗非鱼的整胚原位杂交流程。尼罗罗非鱼的胚胎具有卵黄大、不透明、色素出现早等特点,因此现有鱼类整胚原位杂交方法不能完全适用于尼罗罗非鱼的胚胎,故本研究做了相应的调整和优化:通过提高H2O2的浓度和添加KOH,改良了尼罗罗非鱼胚胎的色素去除方法;使用冷丙酮代替蛋白酶K在提高胚胎通透性的同时保持胚胎完整;减少了探针回收和抗体回收后的洗涤次数,完善了结果的图像采集和胚胎保存方案。使用尼罗罗非鱼的重组激活基因Rag1作为探针基因,整胚原位杂交结果显示Rag1基因表达的位置与已报道的斑马鱼和日本青鳉的Rag1基因在胚胎中的表...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卢中华 俞菊华 李红霞 李建林 唐永凯 阮瑞霞 杨光
采用RT-PCR和RACE法,分离了奥利亚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尼罗罗非鱼(O.niloticus)MyoD1和MyoD2基因全长cDNA。结果显示,2种罗非鱼MyoD1全长均为1090bp,包括5′非翻译区(UTR)137bp,3′UTR50bp,开放阅读框(ORF)903bp,编码300个氨基酸,其中第110~161个氨基酸为bHLH结构,第233~249个氨基酸为helixIII结构;MyoD2全长均为1478bp,包括5′UTR215bp,3′UTR471bp,ORF792bp,编码263个氨基酸,其中第91~142个氨基酸为bHLH结构,第212~228个氨...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强俊 杨弘 马昕羽 王辉 徐跑 何杰 朱志祥 李瑞伟
以吉富罗非鱼与奥利亚罗非鱼为繁育亲本,采用完全双列杂交繁育4组F1,将初始规格基本一致的4组罗非鱼饲养100 d后,运用"加性-显性"遗传分析模型,分析了4组F1罗非鱼8个生长相关性状杂种优势、遗传效应以及与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F1群体平均优势为0.129 4~0.368 4。除尾柄长超亲优势较大外,其他性状的群体超亲优势较小或表现出负向超亲优势。(2)8个性状的广义遗传率(HB)为0.714 2~0.995 3,表明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对性状的遗传变异影响极显著(P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