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05)
- 2023(6069)
- 2022(5188)
- 2021(4907)
- 2020(4234)
- 2019(9411)
- 2018(9509)
- 2017(16636)
- 2016(10358)
- 2015(12242)
- 2014(12604)
- 2013(11439)
- 2012(10853)
- 2011(9915)
- 2010(10310)
- 2009(9180)
- 2008(9236)
- 2007(8405)
- 2006(7427)
- 2005(6667)
- 学科
- 济(30830)
- 经济(30771)
- 管理(23781)
- 业(20829)
- 企(16492)
- 企业(16492)
- 中国(12925)
- 方法(12773)
- 学(11155)
- 数学(10448)
- 教育(10368)
- 数学方法(10196)
- 农(9606)
- 理论(9287)
- 财(8027)
- 制(7820)
- 体(6750)
- 业经(6741)
- 地方(6701)
- 教学(6648)
- 农业(6418)
- 融(5973)
- 金融(5965)
- 银(5754)
- 银行(5711)
- 技术(5544)
- 和(5515)
- 行(5493)
- 贸(4887)
- 贸易(4887)
- 机构
- 大学(149304)
- 学院(143350)
- 研究(55676)
- 济(47878)
- 经济(46556)
- 管理(46309)
- 理学(39697)
- 理学院(39021)
- 管理学(37824)
- 科学(37685)
- 管理学院(37567)
- 中国(36905)
- 京(33426)
- 农(32176)
- 所(30322)
- 研究所(28130)
- 农业(25798)
- 业大(25678)
- 范(24567)
- 师范(24210)
- 江(23923)
- 中心(23783)
- 财(23354)
- 北京(21284)
- 院(20057)
- 师范大学(19536)
- 教育(19336)
- 技术(19164)
- 州(18388)
- 财经(18362)
- 基金
- 项目(97861)
- 科学(75213)
- 研究(70773)
- 基金(66954)
- 家(60804)
- 国家(60256)
- 科学基金(48779)
- 社会(41182)
- 省(40241)
- 社会科(38598)
- 社会科学(38588)
- 教育(36417)
- 划(35253)
- 基金项目(35022)
- 自然(32250)
- 自然科(31528)
- 自然科学(31512)
- 自然科学基金(30907)
- 编号(29540)
- 资助(27644)
- 成果(26958)
- 课题(23518)
- 重点(23491)
- 部(21709)
- 发(20940)
- 创(20705)
- 大学(20069)
- 计划(19629)
- 创新(19136)
- 科研(18938)
共检索到2224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黄存良 程利娜
大学生就业能力是目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通过调查发现,在校大学生和往届大学生对就业能力的看法既存在一致性,也存在差异性:两者都把敬业精神、积极进取精神、工作责任感看得最重要,把外语水平对工作影响的重要程度看得相对不重要;在就业能力各维度对工作影响的重要程度的排序上,他们一致把敬业精神、积极进取精神、工作责任感、人际沟通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排在了前七位;与在校大学生相比,往届大学生对影响工作的能力维度的意义、内涵认识更深刻。通过分析两类群体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认知差异,为高校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董美娟
大学生就业能力是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实践的锻炼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而获得的综合能力。由于大学生就业观念落后、自身实力不足、就业技能不熟练及高校专业与课程设置与市场脱节、就业指导不力等因素,大学生就业能力有待提高。文章从学生自身和学校两个方面提出了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能力 提升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杨阳 陈怡 刘晓婕
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将有利于个人的人力资本投资实现收益,有利于高校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人才,有利于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走向"人力资源强国"。因此,微观个体、中观环境和宏观政策成为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因素,培养其就业能力应是一个由个体、家庭和学校、政府参与的系统过程。
关键词:
就业能力 大学生 影响因素与提高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建超
随着就业竞争的加剧,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文章从其产生原因、弱势程度和相关特征三个角度归纳了不同的弱势类型,并对每种类型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其对高校教学制度的改革、政府建立就业保障和服务、学生自身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弱势群体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罗明忠 陶志 陈利昌
基于广东、江西、安徽等省460个大学生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大学生就业能力进行维度构念,并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实证研究大学生就业能力对其就业的影响。结果显示,大学生就业能力由人际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和感染力)、学习能力、应聘能力和工作技能构成。且大学生就业能力正向促进其就业。应帮助大学生做好人格特质塑造与培养,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找准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着力点,推进其就业。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能力 就业影响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清亮 黄堃
大学生就业是目前全社会都关注的一个话题,如何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促进大学生最大限度的就业,成为我国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本文从研究大学生就业能力出发,分析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和构成以及就业质量与就业能力的关系,探讨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实现途径。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能力 就业质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程玮 许锦民
文章从职业发展的视角构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理论模型,采用自主开发的大学生就业能力自评量表及就业质量问卷为研究工具,通过对64所高校2571份有效样本的分析,考察大学生就业能力与就业质量之间的影响关系。实证研究发现:就业能力与就业质量之间呈现正相关性。就业能力结构中一些稳定性、内隐性的能力或要素不仅影响就业能力整体水平,也会影响就业质量,并将影响个体未来职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能力 就业质量 影响关系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潘斌
该研究综合和借鉴国际上衡量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指标体系,挑选出适合衡量农林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指标,并结合目前我国农林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的实际情况,从高校培养大学生的目标视角出发,试图构建一套包括道德个性、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发展能力和其他方面等6个方面32个具体指标的农林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湖南某高校为例,对农林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指标体系进行实证分析,衡量出目前我国农林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瞿祥华 杨玲
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增长,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国家、社会和学校共同关注的问题。中央领导多次强调,要把大学毕业生就业放在全国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统盘考虑,并要求建立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指导体系。笔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胡尊利 刘朔 程爱霞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就业能力"作为欧美劳动力市场政策分析的重要研究工具被广泛用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领域。本文通过梳理国外相关研究文献,全面介绍国外(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概念、内涵和模型并对其分别做了比较分析,以期对构建切实可行的国内大学生就业能力框架、指导大学生提高自身就业能力有所启示。
关键词:
大学毕业生 就业能力 大学生就业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叶晓倩
英国与我国一样存在较大的毕业生就业压力,而在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方面存在对就业能力的认识不一致、相关活动不是高校教育的主要目标等矛盾,近年来高校采取改革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帮助、帮助学生增加工作经验以及加强校企联系等多种措施,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相关做法对我国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
大学毕业生 就业能力 高等教育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孙长缨
大学生就业难不断凸显就业能力普遍较弱的问题,就业能力差异也反映出高校的竞争力水平的不同。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不仅需要走出目前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误区,也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共同努力,寻求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就业能力 培养误区 提升途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席娟 赫雷霞
就业能力是大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我国高等院校的新生力量以及担负着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地方本科院校,其毕业生应具备地方发展所需求的专业技术能力、有地方特色的职业规划能力、符合地方文化的交际沟通能力,以及适应区域环境的能力。
关键词:
地方本科院校 大学生 就业能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赵颂平 赵莉
充分发展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和职能,也是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之一。就业能力是大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大学生需要有"候单位时代"的素质型就业能力、面向信息时代的持久性就业能力、面向市场经济的技能性就业能力、面向人才市场的竞争型求职能力、适应学分制时代的职业规划能力。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能力 构成 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