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48)
2023(6832)
2022(5895)
2021(5318)
2020(4497)
2019(10221)
2018(10134)
2017(19060)
2016(10666)
2015(11808)
2014(11796)
2013(11461)
2012(10716)
2011(9788)
2010(10089)
2009(9525)
2008(9841)
2007(8780)
2006(7806)
2005(7302)
作者
(32604)
(27380)
(27242)
(25878)
(17439)
(13108)
(12120)
(10516)
(10456)
(9984)
(9716)
(9270)
(9102)
(8991)
(8932)
(8406)
(8153)
(8109)
(8099)
(7968)
(7045)
(6978)
(6647)
(6336)
(6327)
(6211)
(6118)
(6086)
(5594)
(5441)
学科
(38012)
经济(37924)
管理(36824)
(32234)
(28428)
企业(28428)
方法(15448)
(14359)
(13574)
数学(12810)
数学方法(12586)
(10125)
(10110)
中国(10099)
业经(9945)
(9392)
(9165)
财务(9135)
财务管理(9109)
企业财务(8714)
(8422)
银行(8391)
(8055)
金融(8051)
体制(7918)
(7912)
理论(6848)
(6725)
环境(6701)
农业(6468)
机构
大学(159397)
学院(156969)
(61462)
经济(60137)
管理(57260)
研究(56189)
理学(48862)
理学院(48239)
管理学(47302)
管理学院(47009)
中国(42213)
科学(35354)
(33499)
(33440)
(29739)
(29482)
研究所(26949)
财经(25683)
(25018)
业大(24622)
中心(24470)
农业(23315)
(23171)
北京(20844)
(20317)
(20253)
师范(19966)
经济学(19395)
(19129)
财经大学(19104)
基金
项目(105761)
科学(83226)
基金(78010)
研究(73918)
(70073)
国家(69534)
科学基金(58518)
社会(47616)
社会科(45079)
社会科学(45066)
基金项目(41149)
(40697)
自然(38811)
自然科(37880)
自然科学(37865)
自然科学基金(37219)
(35209)
教育(34262)
资助(31429)
编号(28295)
重点(24722)
成果(24529)
(24172)
(23737)
(22156)
(21864)
创新(20889)
课题(20648)
科研(20425)
国家社会(20265)
期刊
(69895)
经济(69895)
研究(46766)
中国(33225)
学报(29889)
(28062)
(27153)
科学(26494)
管理(22573)
大学(22237)
学学(21231)
农业(17582)
(16086)
金融(16086)
教育(15822)
财经(13394)
技术(11806)
(11430)
经济研究(10669)
业经(10373)
(9295)
(9223)
问题(9122)
业大(7902)
科技(7740)
财会(7425)
(7182)
理论(6872)
会计(6832)
现代(6801)
共检索到2387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泽广  王刚  
本文结合当前全球宏观经济金融背景,揭示了"美元本位制"的内在缺陷及其自我维持机制,以及金融危机之后三大美元资产的分布、转化及其动态调配格局问题。然后从中国特有的增长模式出发,重点分析了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不稳定根源、美元资产市场的脆弱性及其制度根源,并基于此提出我国的应对战略和储备资产运用的相关建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项卫星  刘晓鑫  
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本质上是美元本位制。美元本位制在促进全球经济增长的同时引发了全球经济失衡、全球流动性过剩以及全球金融动荡等问题。这些问题能否得到彻底解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元本位制是否可持续。本文分析了美元本位制与全球经济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认为美元本位制在短期内仍会持续,但在长期内将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进而难以为继。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李俊久  姜默竹  
本文分析了东亚美元本位制的实质,界定其内涵、外延及演进逻辑。以此为基础,揭示美国在东亚美元本位制中的货币权力,并选取日本和中国作为分析样本。最后考察了东亚主要经济体所做的"去美元化"努力,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项卫星  杨丽莹  
美元本位制作为中美贸易—资金双循环机制的基础,印证了中美经济关系是"贸易国家"和"金融国家"之间的非对称的相互依赖关系。美元本位制对中美贸易失衡和金融失衡具有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表明,中美经济关系中存在非对称的"金融恐怖平衡"。全球金融危机后,美元和美元本位制的地位不仅没有被削弱,而且更加巩固;美元本位制仍将继续。中国必须在现行的政策框架下降低对美元本位制的依赖。为此,应加快完成从出口导向发展战略向内外平衡的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和加快金融转型的进程。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天栋  张卫平  薛斐  
国际货币的可转换性就是该货币能够转换成国际性实际资产的能力。不同的国际货币可转换性的差异只有在重大事件冲击造成国际经济金融发生较大的结构性变动时才会比较显著,它通常表现为汇率突变。本文对货币替代模型进行修正,得出汇率与货币可转换性之间的函数关系,然后利用最新发展出来的TRAMO异常值分离方法分析美元/欧元汇率的异常波动。实证结果表明,每一次重大的国际性事件都无一例外地造成美元相对于欧元的水平(level)升值,表明美元相对于欧元有更好的可转换性,也表明国际性美元本位尽管因为美国金融危机受到质疑,但却不会出现根本性的变革。因此,我国国际货币战略的核心是如何参与国际货币体系的结构治理,而不是谋求改变体系本身。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顾京  
随着次贷危机的进一步发展,次贷危机从美国逐渐蔓延至世界其他国家,并从金融领域逐渐向实体经济蔓延。本文认为现行的以美元本位制为本质的国际货币体系加大了次贷危机的传播范围。本文分析美元本位制的特点,以及美元成为国际货币以来在整个世界经济中的两种循环模式,并且在对第二种循环模式扩展的基础上,揭示次贷危机在美元本位制下如何通过美元这个媒介将危机传导与转嫁给世界其他国家,造成整个世界经济陷入经济衰退。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晓峰  钱利珍  陈玉婵  
在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下,美国的货币政策存在严重的外溢性,如何有效约束美元的泛滥发行一直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重要议题。但受制于全球经济发展模式、金融市场的发展程度、美元的在位优势以及美元在能源计价结算中的垄断地位等因素,短期内美元的本位地位很难改变。结合现实情况,本文认为推动能源计价结算货币竞争是提升国际货币多元化程度进而约束美元的一个突破口。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许少强  
一、问题的提出 亚洲货币危机以后,国际上一些知名学者提出危机产生的原因有三:1)短期资本的冲击;2)金融业和金融秩序有问题;3)固定汇率制。一般认为1和3有密切的关联,即有关经济体的固定汇率制引起了短期资本的冲击,如果是浮动汇率制短期资本的冲击就难以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绪彪  
美国的消费曾经是美国和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但自美元本位制确立以来,美国消费日益呈现不合理之态势。笔者认为,美国金融危机的发生就是根源于美国的过度消费,而这种消费的过度又根源于目前不合理的国际货币体系即美元本位制。鉴于此,本文的分析逻辑在于,美元本位制造成了美国消费过度,而恰恰就是因为过度消费才最终导致了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俊久  姜默竹  
战后的国际货币体系是美国主导下的美元本位制。在这一体系下,一种新型依附——货币一金融依附——形成并逐渐得到强化。这一新的依附结构给中心国家美国和广大外围带来的影响截然不同。作为一个典型的"贸易账户区",东亚在从美元本位制中获得出口导向型工业化成功的同时,也加深了对美国的货币-金融依附。广大外围要从当前的美元本位制及新的依附结构中实现脱钩自立,尚不具备充分必要条件。因此,广大外围在当下仍需走依附式发展之路,在美元本位制下谋求体系内的增量改革,而非体系外的激进革命。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晓妹  赵万里  
制度通过人的行为形成、维持与演化。人的行为与动机又总是受到既定制度的影响、约束和控制。制度的调整,是对人的行为的控制和调节;制度的运作,也有赖于人的行动来完成。没有人对制度的认可及在此基础上人的行为对制度的启动,制度的运作就无法得以有效进行。人离不开制度,同样,制度需要以人的存在为基础。人与制度的互动机理揭示出一个开放的制度系统是如何形成与演进的,又是如何使人类社会处于一定的秩序框架内而不断发展的基本原理。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黄飞鸣  
这次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是金融衍生品的泛滥和传递,其根本原因则是以美元本位体制和浮动汇率制为核心的全球金融制度安排,或者说是国际货币体系内在缺陷的结果。因此,当前需要约束美元霸权行为,对国际货币体系进行改革和重构;打破美元的垄断地位,推动实现国际货币的多元化;完善IMF的治理结构和SDR的机制,使IMF最终充当世界中央银行,SDR成为统一的世界货币。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俊久  
东亚是支撑全球美元本位制的一个重要区域。从性质上看,东亚美元本位制是东亚各经济体与美国在战后的长期交往中所达成的互惠性和恐怖性兼具的"博弈均衡"。其特征体现在高额的美元储备、对美元的"浮动恐惧"、美元作为主要贸易计价及结算和外汇交易货币、缺乏对贸易长期失衡的有效调节及东亚陷入不对称调节困境。东亚美元本位制可持续的根源是美国在安全、生产、金融、知识和贸易等方面拥有对东亚的结构性权力。作为今后东亚摆脱美元依赖的一个合意选择,中国需重点在生产、金融、知识和贸易四个方面重塑东亚的权力结构。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纯威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从本质上说是美元本位制,在这一体系下,美元国际循环模式与世界经济运行特征交互作用。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美元国际循环由金融渠道投放、贸易渠道回流转化为贸易渠道投放、金融渠道回流。20多年来,这种模式对世界经济发展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其带来的风险也在不断累积,近年来开始愈益明显地暴露出来。面对这种状况,我国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免被美国经济拖入经济衰退、金融危机的困境。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郝宏展  
文章主要基于东亚美元区国家的视角首先描述和归纳了美元环流的特征、机制,接着分析了这种环流的稳定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美元本位制的存在机理,最后对当前东亚国家如何应对美元霸权做了一些归纳和思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