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75)
2023(12999)
2022(11591)
2021(11083)
2020(9305)
2019(21273)
2018(21192)
2017(41330)
2016(22278)
2015(24669)
2014(24289)
2013(23782)
2012(21519)
2011(19262)
2010(19047)
2009(17689)
2008(17050)
2007(14862)
2006(12917)
2005(11392)
作者
(63529)
(52192)
(52183)
(49449)
(33215)
(25182)
(23836)
(20683)
(20003)
(18708)
(18030)
(17643)
(16423)
(16336)
(16329)
(16142)
(15792)
(15786)
(15061)
(14870)
(12978)
(12763)
(12755)
(11911)
(11830)
(11705)
(11680)
(11546)
(10523)
(10265)
学科
(80186)
经济(80102)
管理(61151)
(59910)
(49531)
企业(49531)
方法(39344)
数学(34042)
数学方法(33659)
中国(22948)
(22273)
银行(22126)
(22123)
(21469)
(20713)
(20713)
(18590)
业经(18453)
(16317)
金融(16314)
地方(15822)
(15269)
贸易(15257)
理论(14929)
(14835)
(14507)
财务(14442)
财务管理(14414)
企业财务(13667)
农业(13514)
机构
大学(303792)
学院(302731)
管理(121454)
(114783)
经济(112071)
理学(104792)
理学院(103674)
管理学(101752)
管理学院(101230)
研究(97593)
中国(79625)
(64293)
科学(62536)
(54929)
(50286)
(48680)
业大(46345)
中心(45626)
研究所(44751)
财经(44375)
(43745)
北京(40415)
(40363)
农业(39792)
(38632)
师范(38203)
(36494)
(35544)
经济学(34235)
财经大学(33398)
基金
项目(211221)
科学(165147)
基金(152867)
研究(152491)
(133434)
国家(132358)
科学基金(113849)
社会(94476)
社会科(89370)
社会科学(89349)
(82961)
基金项目(81615)
自然(75985)
自然科(74234)
自然科学(74215)
自然科学基金(72868)
教育(69894)
(69884)
资助(63681)
编号(62622)
成果(49928)
重点(47080)
(45764)
(44142)
(44098)
课题(42492)
创新(41117)
科研(41014)
大学(39402)
教育部(39206)
期刊
(121793)
经济(121793)
研究(90721)
中国(54511)
学报(50211)
(45015)
科学(44886)
管理(42653)
(40512)
(39301)
金融(39301)
大学(37076)
学学(35086)
教育(31787)
农业(30048)
技术(24704)
财经(21034)
业经(20694)
经济研究(19676)
(17699)
图书(16438)
理论(16381)
实践(15289)
(15289)
问题(15252)
(15152)
科技(14940)
技术经济(13892)
(13762)
现代(13465)
共检索到4387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邵洲洲  
基于我国商业银行的同业业务数据,文章综合运用倾向于得到完全型网络的最大熵法和倾向于得到联系稀疏型网络的最小密度法估计同业业务网络,进而应用网络传导分析法考察了两类网络中的风险传染问题。结果表明:(1)平均而言,最小密度网络中的风险传染较最大熵网络更为严重;(2)在两类网络中,国有银行均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城商行和农商行均容易受到传染;(3)在最小密度网络中,股份制银行和少数城商行及农商行也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并且当违约损失率较高时股份制银行也会受到传染。文章研究对完善我国银行同业业务风险监管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志英  
次贷危机以来,系统性风险传染的网络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在对银行间网络的内涵、分类进行阐述的基础上,从银行间网络的拓扑特征、网络结构与风险传染之间的关系、网络形成及其在宏观审慎监管中的应用四个方面对现有的文献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的研究展望。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刘志洋  
基于KMV模型和PageRank算法,提出新的测算银行间双边风险敞口的具体方法,并从同业债务违约视角模拟分析了银行间传染风险。研究表明:在每一个年份,商业银行同业负债引发传染风险可能性的排名都不相同,呈现出时变属性;中国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传染风险权重在整个银行体系中并不突出,说明中国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倒闭引发传染风险的概率很低;中小商业银行既是传染风险的主要发起者,又是主要承受者;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几乎不受传染风险的影响,即使银行体系出现大规模传染危机也不会倒闭。此外,即使样本中其他23家商业银行全部倒闭,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招商银行的资本均不会低于监管要求,说明这几家商业银行能够在传染风险中保持较高的资本充足率水平,基本不会出现倒闭风险。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刘超  钱存  
为更加科学地揭示我国商业银行间的风险溢出效应,提出“相依结构-传染网络-风险测度”的研究思路,并使用贝叶斯网络与R藤Copula-CAViaR-CoVaR模型对我国14家商业银行在2008年至2018年区间内的风险溢出效应进行了系统分析。实证研究表明:银行风险相依结构具有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各自聚集,城市商业银行分布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周边的经济性质聚集分布特征,其中股份制商业银行起到了枢纽连接作用;国有商业银行管理、抵御及分散风险的能力大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大于城市商业银行;银行间存在双向溢出效应且呈现非对称性,其中股份制银行的风险溢出大小大于城市商业银行大于国有商业银行,且银行之间存在负向溢出效应。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隋聪  王宪峰  王宗尧  
本文研究了银行间网络连接倾向的异质性,以及其对风险传染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首先,研究发现连接倾向异质性会使银行间网络形成群落结构。其次,通过构造具有群落结构的网络,反映连接倾向异质性。并运用模拟对比实验,揭示连接倾向异质性对风险传染与系统性风险的影响规律。最后,研究结果表明,连接倾向异质性导致银行更倾向于群落内部间借贷,使得群落内部的银行间联系更加紧密。因此,当发生局部危机时,连接倾向异质性会导致群落内部更容易形成风险传染,但风险也很难传染到群落外。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隋聪  王宪峰  王宗尧  
本文研究了银行间网络连接倾向的异质性,以及其对风险传染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首先,研究发现连接倾向异质性会使银行间网络形成群落结构。其次,通过构造具有群落结构的网络,反映连接倾向异质性。并运用模拟对比实验,揭示连接倾向异质性对风险传染与系统性风险的影响规律。最后,研究结果表明,连接倾向异质性导致银行更倾向于群落内部间借贷,使得群落内部的银行间联系更加紧密。因此,当发生局部危机时,连接倾向异质性会导致群落内部更容易形成风险传染,但风险也很难传染到群落外。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马若微   杨军   王雪颖   陈勇  
随着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银行风险传染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基于银行间同业拆借和上市银行股价高频数据,构建了银行风险沿同业拆借直接渠道和信息溢出间接渠道交叉传染的复杂网络模型,并进一步通过仿真模拟发现:相较于单一传染渠道,双渠道交叉传染下银行系统的核心资本损失率更高,即只考虑一种传染渠道会低估银行间的风险传染效应;与完全连接网络结构相比,中心-边缘网络结构更加贴合实际,处于网络边缘位置的部分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在后一种网络结构中造成的核心资本损失率更高,其风险溢出不容忽视。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方意  郑子文  
本文将系统重要性银行、系统脆弱性银行及传染风险等指标有机结合,提出并度量了系统重要性传染路径指标。系统重要性传染路径以风险生成银行为起点,以风险承受银行为终点,从微观机构角度刻画了系统性风险在风险生成银行与风险承受银行之间的传染,兼具深入理解系统性风险的生成机制及直接面向金融监管实践的优点。本文通过实证发现,银行体系的系统性风险总体呈上升趋势,系统性风险和各家银行的系统重要性程度均与规模因素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风险生成银行往往是那些遭受外生冲击较大、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系统重要性银行,风险承受银行则通常是遭受外生冲击较小、且与风险生成银行持有资产结构类似(高度关联性)的系统重要性银行。本文对系统...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孙艳霞  鲍勤  汪寿阳  
本文利用金融网络方法构建完全连接和中心-边缘结构的银行间市场网络,研究由房地产贷款损失引发的银行间市场风险传染的动态过程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若不考虑银行间关联,我国单个银行抵御房地产贷款损失能力较强;若考虑银行间关联,则相同程度的房地产贷款损失会引发大规模的银行风险传染;中心-边缘结构的银行间市场网络更易发生大规模风险传染;与大银行相比,小银行的破产受房地产贷款损失的直接冲击较小,受银行间风险传染的影响较大。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亮  褚嘉瑞  张亮  
本文研究了银行间风险传染机制,并构建了符合我国银行系统的同业拆借市场网络结构,该网络结构满足应用矩阵法的条件;通过采用矩阵法对银行间风险传染进行测算及仿真,运用最优熵值法构建了上市商业银行的双边敞口矩阵,沿用弗阿菲尼方法估计传染损失率,在此基础上利用C++软件,对具有代表性的五家商业银行进行了银行间同业拆借风险传染测度及仿真研究,根据仿真结果提出各商业银行、损失率、风险爆发、风险传染间的相互关系。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王子丰  周晔  
基于2008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30家中美上市银行的数据,运用Graphical LASSO算法估计和可视化了中美银行间的高维网络结构关联度,同时运用网络中心性、簇系数、小世界效应指数、网络密度等指标刻画银行网络拓扑结构特征和银行间系统性风险传染路径。研究发现:总体上中美银行之间的关联度较弱,系统性风险跨境传染的路径较少;大型银行及系统重要性银行在网络中的影响力较强,部分股份制银行也具有较强的信息溢出效应和调节能力,并且具有一定的小世界效应;金融危机或股灾期间,跨国银行网络的小世界效应和网络密度会增强,国内银行网络的小世界效应也会略有提升,系统性风险的传染路径也随之拓宽。强有力的救助计划或调控政策可以有效抑制,甚至削弱银行网络中的小世界效应,防止系统性风险通过关键节点向其他银行蔓延。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沈沛龙  李志楠  
在银行间风险传染机制的基础上加入投资者情绪因素,分析投资者恐慌情绪对于银行间风险传染的影响机制,并通过数值仿真验证加入投资者恐慌情绪的传染与影响机制后,银行间风险传染的过程与结果变化。结果表明,投资者恐慌情绪的传染,显著提升了银行破产风险、流动性风险的传染范围与概率,并显著加速了风险的传染过程,使风险爆发在时期上更为集中。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再清  谭盛中  王弦洲  
是否存在系统性风险隐患是衡量一国的金融安全与否的重要方面。商业银行之间由于存在复杂的信用关系使得风险容易相互传染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进而造成系统性风险。文章尝试利用信息熵最优化矩阵,结合我国主要商业银行同业市场交易数据,通过Lingo、Matlab等数学软件编程,模拟估测不同损失水平下的银行系统性传染风险,得到了防范系统性风险对于中小股份制银行更具有迫切性等结论。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李江  王一鸣  
银行间持有相同的资产会引发资产减值的风险传染,本文根据2019年中国226家银行资产数据,引入市场中资产种类数目和银行持有资产种类数量两个参数,研究银行倒闭通过投资资产关联对系统的冲击,发现中国工商银行的投资资产传染是最主要的系统性风险传染源,但是传染程度取决于银行持有资产种类的数量和市场中资产种类的数目,因为会影响投资资产关联传染冲击加强的形成和冲击的传播范围。银行持有资产种类和市场资产种类限定在一个较小的范围时,如果国有大行和国开行倒闭则会通过投资资产关联引发风险传染。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傲琼  刘新宇  
传染性渠道和相关性渠道代表了引发系统风险的两种不同机制,这两种渠道对系统风险的影响又取决于金融网络的结构特征。本文通过数理模拟方法研究了系统风险发生概率与传染性渠道、相关性渠道以及网络结构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银行间的资产收益相关性与系统风险发生概率间关系呈现驼峰形,即降低银行间资产的关联性未必能够降低系统风险发生的概率;传染性渠道的增加会导致系统风险发生的概率增加,两种渠道对系统风险的影响随着银行网络结构的不同而不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