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40)
- 2023(11194)
- 2022(10132)
- 2021(9586)
- 2020(8021)
- 2019(18413)
- 2018(18545)
- 2017(34934)
- 2016(19544)
- 2015(21806)
- 2014(21415)
- 2013(20811)
- 2012(18657)
- 2011(16719)
- 2010(16448)
- 2009(14971)
- 2008(14062)
- 2007(11861)
- 2006(10123)
- 2005(8435)
- 学科
- 济(66554)
- 经济(66477)
- 管理(51494)
- 业(47923)
- 企(40388)
- 企业(40388)
- 方法(32374)
- 数学(27830)
- 数学方法(27444)
- 农(18441)
- 中国(17355)
- 学(17231)
- 财(16454)
- 业经(15484)
- 理论(14201)
- 地方(13908)
- 贸(12427)
- 贸易(12421)
- 农业(12241)
- 易(12046)
- 和(11728)
- 技术(11243)
- 教育(11131)
- 环境(11118)
- 制(11053)
- 务(10908)
- 财务(10841)
- 财务管理(10824)
- 企业财务(10185)
- 划(9685)
- 机构
- 学院(261013)
- 大学(259662)
- 管理(101989)
- 济(91784)
- 经济(89515)
- 理学(89205)
- 理学院(88236)
- 管理学(86470)
- 管理学院(86048)
- 研究(85819)
- 中国(59999)
- 科学(58519)
- 京(54867)
- 农(46459)
- 所(44035)
- 业大(43793)
- 研究所(40907)
- 财(40674)
- 中心(37982)
- 农业(36992)
- 江(36924)
- 范(35426)
- 师范(34976)
- 北京(34254)
- 财经(33382)
- 院(31942)
- 技术(31717)
- 州(30832)
- 经(30347)
- 师范大学(27911)
- 基金
- 项目(188462)
- 科学(144978)
- 研究(136005)
- 基金(132431)
- 家(117277)
- 国家(116278)
- 科学基金(98137)
- 社会(80695)
- 省(76445)
- 社会科(76184)
- 社会科学(76163)
- 基金项目(71184)
- 自然(66245)
- 自然科(64658)
- 自然科学(64641)
- 划(64264)
- 教育(63489)
- 自然科学基金(63436)
- 编号(57229)
- 资助(54731)
- 成果(45838)
- 重点(42642)
- 发(40019)
- 部(39817)
- 创(39688)
- 课题(39633)
- 创新(36880)
- 科研(36642)
- 计划(35896)
- 项目编号(35311)
共检索到3626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鲁双庆 刘臻
在 6m× 4m× 2 5m、 2m× 2m× 2 5m的两组 6口网箱中按 195尾 /m2 、 15 0尾 /m2 、 115 /尾m2 三种密度投放湘云鲫 ,大、小网箱分别投喂含粗蛋白质为 35 2 %和 30 0 %的两种饲养。两个月的养殖试验表明 :大网箱的高、中、低密度养殖的平均增重倍数分别是 0 5 8、 0 81、 0 6 3,饲料平均转化效率分别是 4 4 %、 4 7%、4 3% ;小网箱的高、中、低密度养殖组的平均增重倍数分别是 0 2 5、 0 4 1、 0 34,饲料平均转化效率分别是4 3%、 4 4 %、 4 2 %。对比试验表明用粗蛋白质含量...
关键词:
网箱 饲料 密度 湘云鲫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朱桂华
研究了湘云鲫的生长特性及应用效益。当年和二龄的湘云鲫比双亲个体增重分别快1511—1963% ,1154—2535% ;当年湘云鲫个体增重比异育银鲫快 883—929% ,比彭泽鲫快1466—1584% ,比高背鲫快1978—2176% 。
关键词:
湘云鲫,制种,生长对比,生产应用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刘飞 张轩杰 刘少军 罗琛 周工健 刘筠
采用石蜡切片法和显微测量法研究了新型三倍体鱼—湘云鲫 (CarassiusauratusTriploid)、湘云鲤(CyprinuscarpioTriploid)消化道的组织结构 ,并探讨了消化道组织结构和食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湘云鲫、湘云鲤食道和肠道壁均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浆膜层 4层组成 ,缺乏粘膜肌 ;二者消化道的组织结构与其各自的食性一致 ;二者食道粘膜上皮由单层柱状细胞和杯状细胞组成 ,这与其它鱼类的不同 ;湘云鲫比湘云鲤具有对食物更强的消化吸收能力 ;湘云鲫、湘云鲤肠道可分为前肠、中肠、后肠 3段。
关键词:
湘云鲫 湘云鲤 消化道 组织学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长青 金海 栗原光规
为了解天然放牧和舍饲条件下内蒙古绒山羊瘤胃中甲烷菌的种群组成。选取甲烷菌mcrA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序列,利用PCR技术对从瘤胃液中抽提的细菌总DNA进行扩增,并建立了甲烷菌特异性的mcrA基因文库。用限制性内切酶Taq I对该文库特异性片段进行了限制性酶切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polymor-phism,RFLP)。放牧和舍饲内蒙古绒山羊瘤胃中甲烷菌的mcrA基因片段被分成6个不同的RFLP类型,并由此建立了DNA指纹图谱;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其属于甲烷杆菌目和甲烷微菌目,且绒山羊瘤胃中的甲烷菌大部分属于甲烷短杆菌。放牧绒山羊瘤胃内甲烷菌种类比...
关键词:
甲烷菌 mcrA基因 瘤胃液 绒山羊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曹德福 符先飞 田希文 于信勇 苗毓琴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治学 任建设 潘广林 唐仕兴 赵鹏鹏 张军风
选用人工饲养的6对成年健康朱 为试验亲鸟,于2000~2002年在陕西洋县和周至进行了人工饲养条件下朱 自然繁殖情况的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期朱 的营巢、交尾、产卵、孵化及哺育等繁殖行为正常,繁殖成绩较高;2002年平均每对亲鸟产卵3枚,受精率88.9%,受精卵孵化率100%,雏鸟成活率87.5%,每对亲鸟年均繁殖雏鸟2.3只。表明在人工饲养条件下,朱 可以自然繁殖,并已获得成功。
关键词:
朱 人工饲养 自然繁殖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黄权 张东鸣 周景祥 吴莉芳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乔灵 吴美玲 包花尔 都格尔 祁生旺 王秀梅 尉立萍
用大体解剖学方法,观察了不同饲养条件下,8只8~9月龄阿尔巴斯绒山羊前胃容积和粘膜的形态学变化。结果表明,前胃(瘤胃、网胃、瓣胃)容积(除瓣胃外)表现为青草羊最大,其次为放牧羊,干草羊最小。瘤胃前庭黏膜面及肉柱上均有乳头,游标卡尺测定结果显示,瘤胃胃壁乳头的高度表现为干草羊最高,其次为青草羊,放牧羊最矮;网格数以青草羊最多,放牧羊和干草羊基本相似;瓣胃容积表现为放牧羊最大,其次为干草羊,青草羊最小;瓣胃的大、中、小瓣叶表现为放牧羊最高,其次为青草羊,干草羊最低,并发现其有最小瓣叶。在网瓣口处均有10排纵行的高而锐的乳头,每一排乳头延续形成一个大瓣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吕慎金 杨燕 魏万红
【目的】研究不同饲养条件下成年公梅花鹿的行为差异。【方法】于2006-04-10及2007-03-10,以江苏省扬州市瘦西湖景区平山堂鹿场圈养的15只成年公梅花鹿和扬州市动物园半散放的13只成年公梅花鹿为研究对象,采用瞬间扫描取样法对其取食、卧息、观望、反刍、移动、修饰、其他行为进行观察,每周观察4d,对收集的数据以60min为单位合并归为一组后进行统计分析,研究2种饲养条件下成年公梅花鹿昼间行为节律。【结果】2种饲养条件梅花鹿群体昼间取食、卧息、观望、反刍、移动、修饰等行为频次所占比例依次减少,其取食、卧息和观望行为频次占昼间行为的80%以上。昼间圈养条件下,梅花鹿有2个取食行为高峰(07:...
关键词:
梅花鹿 行为节律 圈养 半散放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钱静 李清杰 西超群 唐洪玉 李芹
采用酶学分析法,检测饲养条件下三种不同食性鱼类前、中、后肠上皮细胞刷状缘膜(BBM)上蔗糖酶、麦芽糖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移酶和琥珀酸脱氢酶的活力。结果表明:(1)蔗糖酶和麦芽糖酶活力在三种鱼BBM上的分布表现出一致性,加州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和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为前肠>中肠>后肠,湘云鲫(Carassius auratus)为中肠>前肠>后肠,草鱼的蔗糖酶和麦芽糖酶比活力显著性高于湘云鲫和加州鲈(P<0.05);(2)加州鲈和草鱼的γ-谷氨酰转肽酶主要分布在前肠和中肠,而湘云鲫主要分布在中肠和后肠,碱性磷酸酶在三种鱼的肠...
关键词:
食性 肠上皮细胞刷状缘膜 酶活性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黎双飞 刘少军 张轩杰 罗琛 周工建 刘筠
用人工选育的异源四倍体鲫鲤 (♂ )与白鲫 (♀ )杂交获得具有明显生长优势的三倍体湘云鲫。采用差速离心和核酸酶处理等方法 ,从三倍体、白鲫和异源四倍体鲫鲤肝组织中提取线粒体DNA ,并用 9种限制性内切酶进行单酶酶切分析。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后计算出各酶切片段的大小 ,测得三倍体、白鲫和异源四倍体鲫鲤mtDNA的分子大小分别为 16 .2 4kb、16 .6 0kb和 16 .2 0kb。根据各单倍型间的酶切片段共享度 ,估算出 3个群体间的遗传距离 ,说明了mtDNA母系遗传的特性。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赵家兴 张晨捷 高权新 彭士明 施兆鸿
以银鲳(Pampus argenteus)为研究对象,进行了5组不同频率额外投喂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的实验,依次为无额外投喂海蜇组(对照组)、1次/d、1次/3 d、1次/6 d和1次/12 d(依次标记为O组、A组、B组、C组和D组),通过分析实验中期(36 d)和实验结束时(60 d)银鲳的生长情况及其不同组织中主要蛋白与脂类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变化,揭示银鲳在额外投喂海蜇过程中,其生长、机体蛋白和脂类代谢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36 d和60 d时,高频率额外投喂海蜇组(A组和B组)银鲳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D组,但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血清和肝脏中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60 d时,A组血清脂蛋白酯酶(LPL)活性显著高于其它各组,各组间肝脏与肌肉中LPL活性无显著性差异;60 d时,高频率组(A组和B组)肝脏脂肪酸合成酶(FAS)活性显著高于低投喂频率组(C组和D组)(P<0.05),肌肉组织中,额外投喂海蜇试验组FAS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高频率投喂海蜇可提高银鲳组织代谢酶的活性,特别是脂代谢相关酶的活性,从而促进机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银鲳的生长率,在银鲳人工养殖过程中,基于机体代谢指标的分析,每3天额外投喂一次海蜇较为适宜。
关键词:
银鲳 海蜇 生长 蛋白质代谢 脂类代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