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15)
- 2023(10847)
- 2022(9532)
- 2021(8869)
- 2020(7220)
- 2019(16657)
- 2018(16524)
- 2017(31764)
- 2016(17511)
- 2015(19440)
- 2014(19425)
- 2013(19243)
- 2012(17496)
- 2011(15744)
- 2010(15436)
- 2009(13882)
- 2008(13288)
- 2007(11293)
- 2006(9726)
- 2005(8291)
- 学科
- 济(69854)
- 经济(69787)
- 管理(49100)
- 业(44470)
- 企(37158)
- 企业(37158)
- 方法(32311)
- 数学(28087)
- 数学方法(27784)
- 地方(17943)
- 农(17413)
- 学(16744)
- 中国(16741)
- 业经(15018)
- 财(14841)
- 环境(13710)
- 和(11977)
- 农业(11870)
- 贸(11294)
- 贸易(11290)
- 理论(11176)
- 技术(11041)
- 易(10898)
- 划(10598)
- 地方经济(10280)
- 制(9903)
- 务(9602)
- 财务(9544)
- 财务管理(9529)
- 教育(9234)
- 机构
- 大学(245240)
- 学院(244674)
- 管理(98950)
- 济(90828)
- 经济(88735)
- 理学(86931)
- 理学院(85949)
- 管理学(84406)
- 管理学院(83987)
- 研究(82697)
- 中国(57322)
- 科学(55798)
- 京(52091)
- 农(43432)
- 所(42255)
- 业大(41145)
- 研究所(39323)
- 财(38526)
- 中心(36581)
- 农业(34423)
- 江(34092)
- 范(32811)
- 北京(32601)
- 师范(32474)
- 财经(32058)
- 院(30507)
- 经(29189)
- 州(28426)
- 技术(26826)
- 师范大学(26393)
- 基金
- 项目(180161)
- 科学(140076)
- 基金(128907)
- 研究(128108)
- 家(114367)
- 国家(113436)
- 科学基金(96298)
- 社会(78714)
- 社会科(74520)
- 社会科学(74498)
- 省(72052)
- 基金项目(69849)
- 自然(64733)
- 自然科(63167)
- 自然科学(63150)
- 自然科学基金(61962)
- 划(60752)
- 教育(57559)
- 资助(52395)
- 编号(51961)
- 成果(40900)
- 重点(40597)
- 发(39208)
- 部(38224)
- 创(37714)
- 课题(35691)
- 创新(35190)
- 科研(34804)
- 计划(34279)
- 大学(32518)
共检索到3361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贾尚智 闵彩云 金孝芳 陈勋 石亚亚
本文对16个无性系绿茶品种的成活率、新梢物候期、发芽密度、鲜叶产量、制茶品质、抗性等性状进行分析,为国家级良种鉴定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苏茶早、元宵绿、中茶108、武义早等4个品种为特早生种;中茶108、81-8-30、中茶302等3个品种的产量极显著高于CK种,武义早的产量显著高于CK种;桂香18、六杯香、鸠20、中茶302、春波绿、81-8-30、南江1号等7个品种的品质优于CK;中茶108、81-8-30等2个品种的耐寒性表现为强,浙农139、中茶302、桂香18等3个品种的耐旱性表现为强。
关键词:
绿茶品种 区域试验 湖北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包云秀 黄梅 杨兴荣 张俊 刘德和 唐一春 李友勇 张艳梅
于1988年至2001年对茶树杂交新品种佛香1号、佛香2号和佛香3号在保山点、澜沧点开展区域适应性试验,以云抗10号和当地大叶种为对照,对参试品种的主要经济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在定植成活率、生长势、产量、品质、抗逆性方面都优于2个对照,可在云南大叶茶种适宜地区推广种植。
关键词:
茶树 区域试验 佛香2号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跃斌 蔡利娅 罗理勇 王伟 邓克尼
对龙井、乌牛早、迎霜、萍云11号、福鼎大毫、湘妃翠、茗丰、碧香早等8个茶树品种名优绿茶,采用感官审评、生化成分分析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等方法对其品质特点进行了比较研究.感官审评结果表明,春季以茗丰、萍云11号、迎霜、福鼎大毫名优绿茶品质最好,夏季以湘妃翠、萍云11号、茗丰名优绿茶品质较好.生化成分测定结果表明,春季以福鼎大毫、萍云11号、迎霜、茗丰氨基酸含量较高,分别为2.83%,2.84%,2.67%,2.66%;儿茶素比值以湘妃翠最低1.477.夏季以湘妃翠、萍云11号氨基酸含量较高,分别为1.82%,1.81%;儿茶素比值以湘妃翠最低2.199;脂溶性色素测定结果还表明,春茶色泽物质组成差...
关键词:
品种 品质特点 名优绿茶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储开江 潘秋祥 李林 陈斌龙 何福基
为确定良种推广范围,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浙术1号、浙术2号2个品种在浙江省南、北、中新老主产区的文成、新昌、嵊州、临安和安吉等5个县(市)设点进行区域试验。结果表明,植株存活率、根茎产量和根茎优形率3项主要指标,品种和品种与地点互作效应达到极显著或显著水平,其中浙术1号显著优于文成、安吉、临安和嵊州的对照,可以在上述各县与试点相似的地方试推广;浙术2号生长表现一般或不良,需继续试验研究后再定。
关键词:
中药学 白术 品种 区域试验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金孝芳 贾尚智 石亚亚 陈勋 闵彩云
在田间条件下,以10个不同绿茶品种(系)为材料,对其主要光合特性指标和叶绿素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绿茶品种(系)间的光合特性参数、叶绿素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光合特性参数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其中,Pn与Tr存在极显著正相关,与Ci存在显著负相关。聚类结果将10个绿茶品种(系)划分为3类,20-3-2、20-3-3、03-7-4、04-3-3和CK的光合特性较优。茶树叶片的叶绿素与Pn之间存在正相关,其中,Chla、Chl与Pn之间存在显著性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06、0.778。
关键词:
绿茶 光合特性 叶绿素 相关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晓军 唐晓波 李春华
选择3年生树龄的树冠面枝梢第3~5片叶片,测定分析了在秋季同等条件下不同品种与不同叶位的叶绿素含量与光合效率变化及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和叶位的叶绿素含量极显著相关,以南江大叶茶和第5片叶片叶绿素含量最高。光化学效率(Fv/Fm、Fv/Fo)以福鼎大白茶和第3片叶片最大,光化学效率与叶绿素含量并不完全一致,在第4、5叶位极显著负相关,可将第4、5片叶的叶绿素b含量作为高光效的选择指标之一。
关键词:
茶树 秋季 叶绿素 光合效能 相关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秦英 李振坚 陈俊愉
该文对 10个抗寒梅花品种在“三北”7个地区进行了区域试验 ,在所试抗寒品种中‘燕杏’最突出 ,‘丰后’、‘淡丰后’、‘送春’、‘美人’梅其次 ,可以在北京、太原、延安、兰州、沈阳应用 ,在包头和长春越冬略有受害 ,要加强管理并进一步试验 ;‘中山杏’梅可以在北京、太原、(延安、兰州 )应用 ;‘密花江’梅在北京生长良好 ,在延安、兰州、(太原 )略有受害 ,但应用的潜力很大 ;‘三轮玉蝶’和‘复瓣跳枝’在北京 (栽种初期 )稍有受害 ,两个品种对环境要求较高 ,其他试点不适合推广 ,但不排除在“三北”南部甚至中部良好小气候条件下栽培应用。
关键词:
梅花 品种 区域试验 抗寒越冬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易代勇 周正邦 朱文华 李向勇 王代谷
对4个果蔗新品种(系)贵引07-15、贵引07-16、黔蔗00-126和贵引07-04在贞丰、兴义、望谟进行了区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4个新品种(系)在海拔800 m以下不同类型土壤上种植均比较适宜,其综合农艺性状表现较好,尤其是贵引07-15、贵引07-16和黔蔗00-126表现突出,蔗茎产量较黔糖3号增产28%~35%,较罗汉蔗增产140%~152%;蔗糖分含量较黔糖3号增加0.7~1.11百分点,较罗汉蔗增加0.9~1.31百分点,且增产增糖均达极显著水平,具有进一步研究和生产示范价值。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群远 孔繁玲 杨付新
根据 198 2年以来我国部分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的资料 ,对比研究棉花、小麦、水稻和玉米区试的试验精确度 (EP)和品种比较精确度 (VCP)。结果表明 ,棉花和玉米区试的 EP及一年一点试验的 VCP普遍低于小麦和水稻 ,其试验误差有待降低 ;棉花一点两年试验的 VCP严重不足 ,平均低于 2 5% ;各种作物一年多点试验的 VCP控制得较好 ,其平均均在 10 %以内或左右 ;但多年多点试验的 VCP在不同试验中差别较大 ,其差异主要表现在同一种作物的不同组别间。最后 ,针对区试中存在的精度问题 ,总结提出了提高区试精度的各种途径。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何祥槐
1、参试品种(系) 品种(系) 来源选育与供种单位 8425 VC1562A系选湖北省农科院现代化所 8445 VC1562A系选湖北省农科院现代化所 8405 VC1562A系选湖北省农科院现代化所 VC2917A AVRDC引进筛选湖北省农科院现代化鄂绿2号(CK_1) 绿引1号(CK_1) 中国农科院品资所 2、参试单位及人员湖北省农科院现代化所(简称武昌),襄樊市原种场(襄樊),宜昌市虢亭农技站(宜昌),通山县农科所(通山),通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通城),江汉油田农牧所(油田,1992),枣阳市农科所(枣阳,1993)。 3、试验概况采用随机区组设计,4次重复,小区面积13....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群远 孔繁玲
本研究根据 Bayes统计原理 ,提出作物品种区域试验中品种均值的 Bayes估计方法 ;并利用一套包含 4年、7个试点和 10个棉花品种的多年多点试验对 Bayes估值和算术平均值的预测精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Bayes估值和算术平均值的平均预测差分别为 6.88%和 12 .77% ;而且 Bayes估值与验证值之间在数值和品种排序上都有着更高的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达 0 .963和 0 .976,高于算术平均值的 0 .876和 0 .830 ;Bayes估值显示出比算术平均值更高的预测精度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应忠
1、参试品种(系) 品种名称特性供种单位中芝10号(CK_1) 分枝、三花、四棱、种皮白色中国农科院油料所 91-4116 单杆、三花、四棱、中短蒴、种皮白色襄樊市农科所 91-38 单杆、三花、四棱、种皮白色襄北农场农科所豫芝9号单杆、三花、四棱、种皮白色河南农科院芝麻中心 92-45 单杆、三花、四棱、种皮白色中国农科院油料所 921 单杆、三花、四棱(个别四、六、八棱)种皮白色中国农科院油料所 CK_2 当地大而积种植的品种各点自备 2、参试单位襄樊市农科所(简称襄樊,下同)、襄北农场邓林农科所(邓林)、襄北农场黄集农科所(黄集)、钟祥市农科所(钟祥)、嘉鱼县农科所(嘉鱼)、中国...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有菊
1、参试品系(种) 品质性状名称来源特性芥酸/% 硫甙/μmol·g~(-1) 供种单位 1993年 1994年 1993年 1994年 5200 1141A×恢复系90-5200 双低三系杂交种 1.86 1.32 31.57 31.07 华中农业大学 7208 7208A×恢复系1号华油低芥821 双低三系杂交种 2.47 1.42 54.84 32.19 油料研究所 950 (华油3号×Marnoo) 双低 0.131 1.01 12.4 28.31 华中农业大学 737 (82-5×8082-1)×Bakow 黄籽双低 2.4 0.89 22.5 32.11 华中农业大学 86...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瑞星
1、供试品种(系) 品种名称来源供种单位 89-384 233×81-G_1 荆州地区农科所 89-268 MKL×81-G_1 荆州地区农科所 8909 东大1号×昆仑6号武汉市东西湖农科所 89-01 [(78-132×二条大麦)F_4]_r 湖北省农科院粮作所大麦育种组 24561 皮穗波×80-17 湖北省农科院粮作所饲料大麦组 A43 75-21×S-096 华中农业大学农学系鄂啤2号(CK) 日本二棱大麦/系选湖北农学院 2、参试单位湖北省农科院粮作所(简称省院,下同),襄北农场农科所(襄北),东西湖农科所(东西湖),沙洋农场农科所(沙洋),荆州地区农科所(荆州),宜昌地区...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梁小川
1、供试品种(系) 品种组合供种单位华8759 (2419×B91-80)×华早2号华中农业大学 81-98 78-87-7030 黄冈地区农科所 8541 Mapathi×B134 荆州地区农科所荆12号 1708-5-4×kuI-(b)×{1378×[(洛夫林10×荆麦66)×(阿夫多里雅×荆麦66)]}F_4 8020 襄麦8号系选襄樊市农科所 8622 81-5×1091白沙洋农场农科所 1012 881+1097 鄂西州农科所 842-142 从云南引进宜昌地区农科所 73291 70196×42192 省农科院粮作所贵农20 从贵州引进荆州地区种子公司鄂恩1号(CK) (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