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331)
- 2023(2497)
- 2022(1992)
- 2021(1718)
- 2020(1286)
- 2019(2948)
- 2018(2780)
- 2017(4455)
- 2016(2946)
- 2015(3034)
- 2014(2907)
- 2013(3008)
- 2012(2990)
- 2011(2742)
- 2010(2690)
- 2009(2529)
- 2008(2546)
- 2007(2289)
- 2006(2010)
- 2005(1846)
- 学科
- 济(8001)
- 经济(7997)
- 管理(6835)
- 学(6337)
- 业(5691)
- 环境(4929)
- 企(4924)
- 企业(4924)
- 虫(3256)
- 方法(3152)
- 害(3009)
- 划(2894)
- 虫害(2505)
- 农(2425)
- 数学(2409)
- 数学方法(2392)
- 中国(2331)
- 及其(2303)
- 业经(2272)
- 资源(2250)
- 防(2211)
- 病虫(2151)
- 病虫害(2151)
- 防治(2105)
- 治(2102)
- 规划(2094)
- 和(2092)
- 环境规划(2071)
- 地方(2024)
- 发(2020)
- 机构
- 学院(45842)
- 大学(45142)
- 农(21952)
- 研究(21946)
- 科学(19661)
- 农业(18038)
- 业大(15476)
- 所(14419)
- 研究所(13807)
- 中国(13386)
- 济(12127)
- 经济(11814)
- 农业大学(11791)
- 管理(11565)
- 室(10989)
- 实验(10661)
- 省(10392)
- 实验室(10285)
- 理学(10132)
- 京(10073)
- 业(10001)
- 理学院(9909)
- 重点(9700)
- 管理学(9486)
- 管理学院(9441)
- 中心(8557)
- 科学院(8507)
- 院(8107)
- 技术(7806)
- 江(7732)
共检索到637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亚波 叶碧欢 刘振勇 张炜 舒金平
竹林金针虫是南方竹林笋期最为重要的害虫之一,筛胸梳爪叩甲幼虫是竹林金针虫的优势种群,应用绿僵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测定了3株绿僵菌对筛胸梳爪叩甲幼虫的毒力,并比较了毒土法和毒饵法两种施菌方式对绿僵菌致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平沙绿僵菌WP08菌株和金龟子绿僵菌30104菌株对筛胸梳爪叩甲幼虫具有明显的致病效果,在30 d的试验期内,校正累计死亡率分别为90.0%和66.3%,半数致死时间(LT50)分别为15.8 d和25.8 d;毒土法的校正累计死亡率略高于毒饵法,分别为60.1%和52.0%,LT50分别为22.6 d和28.0 d。金龟子绿僵菌LRC112菌株对金针虫无致病力。
关键词:
绿僵菌 金针虫 毒力测定 生物防治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叶碧欢 张亚波 舒金平 吴鸿 王浩杰
【目的】探索绿僵菌侵染后竹林筛胸梳爪叩甲幼虫保护酶系统的应答反应,为筛选高致病力的绿僵菌菌株提供依据。【方法】生物测定平沙绿僵菌WP08菌株、金龟子绿僵菌WTKH菌株及蝗虫绿僵菌菌株3种菌株在不同浓度条件下对该幼虫的致病力,同时测定不同侵染时期幼虫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及过氧化氢酶(CAT)3种保护酶含量及活性变化情况。【结果】3株绿僵菌对筛胸梳爪叩甲幼虫均具有致死性,WP08菌株最优,WTKH菌株次之,蝗虫绿僵菌最低。不同菌株的致病力随着浓度的增加而提高,WP08菌株在108spore·g~(-1)干土浓度条件下的致病效果最好,16天时供试幼虫已经全部死亡,但与107spore·g~(-1)干土浓度条件下的致病效果无显著差异。幼虫的3种保护酶在抗绿僵菌侵染过程中其活性变化趋势不同,SOD活性变化无显著差异,CAT活性变化则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POD活性波动虽与CAT相似,但其后期(5~7天)差异不显著。【结论】平沙绿僵菌WP08菌株对筛胸梳爪叩甲幼虫的致病性优于其他2种菌株,可作为林间应用的首选菌株。绿僵菌可对竹林金针虫体内的3种保护酶活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且在本次取样时间内CAT的活性变化较明显。
关键词:
筛胸梳爪叩甲幼虫 绿僵菌 致病力 保护酶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叶碧欢
筛胸梳爪叩甲(Melanotus cribricollis)幼虫,俗称“金针虫”,是中国南方竹林地最为重要的笋期害虫,监测及防控难度大。平沙绿僵菌(Metarhizum pingshaense)WP08菌株是筛胸梳爪叩甲僵虫上分离的一种高毒力的昆虫致病真菌,可能突破竹林金针虫的生物防治瓶颈。然而,关于地下植食性昆虫与和虫生真菌互作的分子机制研究罕见报道。本文以筛胸梳爪叩甲幼虫和平沙绿僵菌WP08菌株为研究对象,探索绿僵菌侵染筛胸梳爪叩甲幼虫后保护酶系统应答反应,同时利用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筛胸梳爪叩甲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亚波 吴小双 叶碧欢 吴盼盼 舒金平
金针虫是叩甲(鞘翅目Coleoptera叩甲科Elateridae)幼虫的通称,广布于世界各地,危害农作物、林木及牧草等,是一类极为重要的地下害虫。筛胸梳爪叩甲(Melanotus cribricollis)是浙江笋用林内的优势种群,其幼虫(即金针虫)是笋期主要害虫之一,在湖州地区德清和安吉、杭州地区余杭和临安等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会平 黄大庄 王志刚 闫海霞 郑建伟
为利用白僵菌防治桑天牛,从野外感病死亡昆虫体上进行分离,同时利用黄粉虫对河北省土壤中的白僵菌进行诱集。诱集结果表明:白僵菌较多存在于自然的或人为活动较少的土壤中。利用获得的菌株对桑天牛幼虫进行生物测定,初步筛选出Bi05和Bs042个致病力较强的菌株,其接种10d后的死亡率分别为96.47%和92.93%,致死中时分别为4.53d和4.83d,而其他菌株的死亡率在28.59%和82.12%之间,致死中时从5.84d到16.4d。利用不同孢子浓度的悬浮液对桑天牛幼虫进行接种,进一步测定了Bi05和Bs04菌株的致死中浓度分别为6.76×105和1.39×106conidia·mL-1。Bi05和...
关键词:
桑天牛 白僵菌 毒力 筛选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徐华潮 吴鸿 周云娥 张慧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 ,掌握了危害雷竹的沟金针虫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沟金针虫一般 2~ 3a完成 1个世代 ,以幼虫或成虫在土中越冬。室内用绿僵菌Mf2 菌株对沟金针虫进行毒力测定 ,结果表明 :绿僵菌 1 0× 1 0 8个·mL-1和 1 0× 1 0 7个·mL-2 2种浓度的孢子液对沟金针虫均有明显致病力。图 1表 2参 8
关键词:
沟金针虫 绿僵菌 生物学特征 毒力测定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潘永胜 徐福元 韩正敏 刘云鹏
对3株绿僵菌菌株通过不同温度水浴处理,发现了孢子的萌发条件;并开展了3菌株对松褐天牛成虫的毒力测定,筛选出M a789菌株的致病力较强。通过正交试验对其液体振荡培养条件进行了分析,选出了菌丝体生长最适培养基为蔗糖20 g.L-1,酵母粉10 g.L-1,KH2PO43.0 g.L-1,MgSO4.7H2O 1.0 g.L-1,CaC l20.5 g.L-1;培养液生孢子最适培养基为蔗糖20 g.L-1,蛋白胨10 g.L-1,KH2PO41.5 g.L-1,MgSO4.7H2O 2.0 g.L-1,CaC l20.5g.L-1。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童应华 陈顺立 林强
应用10个绿僵菌菌株对萧氏松茎象幼虫进行致病力试验,结果表明,以浓度为(1.5±0.5)×106个.mL-1的孢子悬液喷菌,校正死亡率最高为91.90%,最低为15.28%,僵虫率最高为91.32%,最低为24.80%,LT50为5.39-10.12 d,单头虫体平均产孢量为106-107个.头-1.Ma1291-2、MaWP-01菌株对萧氏松茎象幼虫致病力较强,喷菌7 d后僵虫率分别为89.56%、91.32%,LT50分别为5.49、5.72 d,经不同剂量测定LC50分别为2.5707×104、1.9871×104个.mL-1,这2个菌株对萧氏松茎象生物防治有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何学友 蔡守平 杜月飞 陈德兰 黄金水 李孔泉
【目的】筛选对油茶象幼虫具有高致病力的绿僵菌菌株,为防治油茶象幼虫提供高效的生防菌。【方法】在测定7个金龟子绿僵菌菌株的生长速度和产孢量的基础上,采用浸渍法和孢子拌土法对油茶象幼虫进行致病力测定,并以土表喷菌液的方式进一步研究优良菌株对土壤中油茶象幼虫的感染效果。【结果】FJMa201101和FJMa201205两个菌株产孢量最高;不同绿僵菌菌株对油茶象幼虫均有一定的致病力,107孢子·m L-1的孢悬液浸渍法接种后第13天和105孢子·g-1土的孢子拌土法接种后第9天,油茶象幼虫的死亡率均达到100%,LT50分别在1.65~4.26天和1.96~3.51天之间;FJMa201101和FJM...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宝辉 郑建伟 黄大庄 王达 马向超 韩小勇
The effect of culture media,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on the mycelium growth,spores germination of Metarhizium MS01 strain,a high virulent strain from the soil and the pathogenicity against 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larvae was tested.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optimum culture medium was PPDA,the opti...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楼君 滕莹 高百龙 石坚 舒金平
害虫预测预报是进行害虫风险评估及制定防治决策的基础,使用有效的监测技术能准确地预测林间害虫发生的时间、种群动态等重要参数,可为害虫防治指标的确定和综合防治措施的实施提供参考依据。当前,我国已有近百种重要害虫建立了系统的监测技术[1]。金针虫是鞘翅目(Coleoptera)叩甲科(Elateridae)昆虫幼虫的通称,广布于世界各地,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地下害虫[2-3]。金针虫隐蔽性强,且能随环境变化改变活动及危害深度,其虫口密度
关键词:
筛胸梳爪叩甲 金针虫 竹笋 监测技术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舒金平 滕莹 陈文强 石坚 刘剑 徐天森 王浩杰
筛胸梳爪叩甲是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笋期害虫。研究了林间挖笋除虫、黑光灯诱杀及药剂防治3种方法对筛胸梳爪叩甲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3种技术措施均能显著降低该虫的危害率和虫口密度,其中药剂防治效果最明显。3 a持续挖笋除虫的防治效果达(22.76±3.90)%;每年单盏黑光灯年平均诱捕量可达(1 143.8±318.7)头,连续6 a的灯光诱杀可将竹笋危害率由防治前的(56.05±2.83)%降至防治后的(39.21±2.83)%;连续施用5%辛硫磷+3%毒死蜱颗粒剂3 a年可将竹笋危害率由防治前的(69.62±5.36)%降至(21.17±7.65)%,防治效果达(70.11±10.99)%。
关键词:
筛胸梳爪叩甲 金针虫 竹笋 防治技术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彭观地 舒金平 张爱良 王井田 徐天森 王浩杰
利用扫描电镜观测筛胸梳爪叩甲成虫触角的感器类型、数量、形态及分布特征,比较雌雄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筛胸梳爪叩甲雌、雄成虫触角由1节柄节、1节梗节和9节鞭节3部分构成。雌成虫包括8类触角感器,即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弯膝形感器、鱼钩形感器、钉帽形感器、圆形感器和Bhm氏鬃毛,其中毛形感器又分2种亚型,锥形感器分3种亚型。雄成虫除上述8类感器以外还分布有1类凹槽钉形感器。在筛胸梳爪叩甲成虫触角上分布较多的前3种感器依次是毛形感器Ⅱ、刺形感器、锥形感器;除凹槽钉形感器外,其他同类感器在雌、雄成虫触角上的数量及分布差异不显著。基于各感器的形态、数量及分布,对筛胸梳爪叩甲各触角感器功能进行了...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童应华 马淑娟 李万里 童浩
分别测定了4株球孢白僵菌和5株金龟子绿僵菌菌株对甜菜夜蛾幼虫的致病力.结果表明:以(1.0±0.5)×108个·mL-1的孢子悬液接菌8 d后,白僵菌B187和绿僵菌Ma1291-2菌株对该幼虫有较强的致病力,其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3.21±3.20)%和(94.70±0.68)%,僵虫率分别为(84.76±1.47)%和(88.06±1.75)%,致死中时(LT50)分别为5.57和5.33 d.通过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参数估算,2株菌对该幼虫致死效应较强的时间段在接种后4-5 d.2株菌对该虫6 d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6.41×106和8.49×105个·mL-1.这说明2株菌...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袁盛勇 孔琼 薛春丽 张宏瑞 田学军 肖春
利用蜡蚧轮枝菌MZ041024菌株不同孢子浓度对棕榈蓟马成虫和若虫进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用供试菌株3.0×104、3.0×105、3.0×106、3.0×107、3.0×108个/mL5个浓度处理后8d,成虫的累计校正死亡率分别为45.85%、51.67%、71.49%、76.93%和84.66%,处理5d、6d、7d和8d后的LC50分别是(2.999±0.017)×107、(2.869±0.041)×106、(3.569±0.053)×105、(8.724±0.094)×104个/mL;在3.0×105~3.0×108个/mL4个浓度下,成虫的LT50值分别为(7.73±0.11)、(5...
关键词:
蜡蚧轮枝菌 棕榈蓟马 毒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