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60)
- 2023(11108)
- 2022(8901)
- 2021(7995)
- 2020(6403)
- 2019(13841)
- 2018(13875)
- 2017(25830)
- 2016(14162)
- 2015(15581)
- 2014(14995)
- 2013(14218)
- 2012(12656)
- 2011(11385)
- 2010(11334)
- 2009(10438)
- 2008(9983)
- 2007(8801)
- 2006(7998)
- 2005(7110)
- 学科
- 济(53300)
- 经济(53236)
- 管理(32953)
- 业(32368)
- 企(23773)
- 企业(23773)
- 农(20421)
- 方法(18622)
- 中国(17601)
- 数学(15648)
- 数学方法(15392)
- 地方(14703)
- 业经(14572)
- 农业(13930)
- 学(13736)
- 财(11398)
- 制(10058)
- 发(9297)
- 贸(9254)
- 贸易(9248)
- 易(8916)
- 环境(8794)
- 理论(8229)
- 银(8040)
- 银行(8004)
- 融(7920)
- 金融(7917)
- 行(7706)
- 和(7469)
- 发展(7359)
- 机构
- 学院(193953)
- 大学(189390)
- 济(72187)
- 研究(70624)
- 经济(70413)
- 管理(66676)
- 理学(57192)
- 理学院(56454)
- 管理学(55003)
- 管理学院(54672)
- 中国(51088)
- 科学(47402)
- 农(40988)
- 京(39738)
- 所(37209)
- 研究所(34368)
- 财(33343)
- 业大(32743)
- 农业(32206)
- 江(32138)
- 中心(32077)
- 范(28464)
- 师范(28135)
- 财经(26422)
- 省(26096)
- 院(25792)
- 州(24975)
- 经(23881)
- 北京(23837)
- 技术(22661)
- 基金
- 项目(136452)
- 科学(106466)
- 研究(98308)
- 基金(96156)
- 家(86244)
- 国家(85514)
- 科学基金(71494)
- 社会(61554)
- 省(58208)
- 社会科(58071)
- 社会科学(58052)
- 基金项目(50556)
- 划(47276)
- 自然(46196)
- 自然科(45098)
- 自然科学(45080)
- 教育(44714)
- 自然科学基金(44209)
- 编号(40659)
- 资助(37796)
- 成果(32514)
- 重点(32315)
- 发(31807)
- 课题(29375)
- 创(28356)
- 部(28293)
- 创新(26599)
- 计划(26376)
- 科研(26248)
- 国家社会(25220)
共检索到2885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杨明俊
基于"五普"、"六普"统计口径变更带来的影响,分析了2000年以来山东省城镇化率区域变动的特征。结果发现:"五普"、"六普"统计口径的变更使山东省2010年前后的城镇化率不具可比性;山东省城镇化率提升的速度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山东省欠发达地区的城镇化率提升较快,山东省城镇化率的区域差异呈逐渐缩小的态势;山东省城镇人口空间分布趋于平衡,但城镇化和经济发展的空间分离问题尚未解决。基于山东省城镇化率和人均GDP的回归方程显示,由于人口跨区域流动,人口净流入区的实际城镇化率高于理论城镇化率,人口净流出区的实际城镇化率低于理论城镇化率。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秋颖
基于城镇地域范围统计的城镇人口比重和基于户籍制度统计的非农人口比重是测度城镇化率的两个常用方法,但近年来两种统计口径下的城镇化率差异越来越大,基于两种统计口径构建了不完全城镇化水平的测度方法,以山东省为研究区域,比较了两种统计口径下山东省1982—2015年总体城镇化率时间差异和2010年山东省县域单元的城镇化率空间差异;并分别分析了山东省不完全城镇化绝对水平和相对水平的时间变动、空间分布特征与空间分异格局。结果表明:(1)两种统计口径下的城镇化率差别显著,城镇化率Ⅰ的值高于城镇化率Ⅱ达10%左右,但其变动趋势类似;(2)两种统计口径下的城镇化率区域空间差异格局基本类似,都呈现出明显的行政等级性的空间分异,而沿海与内陆间的空间分异并不显著;(3)山东省不完全城镇化水平总体上在波动中先升后降;(4)不完全城镇化的绝对水平呈现出向高行政等级城市极化的空间分异特征,其相对水平呈现出空间集聚的分异特征,但行政等级性差异并不显著。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秋颖
基于城镇地域范围统计的城镇人口比重和基于户籍制度统计的非农人口比重是测度城镇化率的两个常用方法,但近年来两种统计口径下的城镇化率差异越来越大,基于两种统计口径构建了不完全城镇化水平的测度方法,以山东省为研究区域,比较了两种统计口径下山东省1982—2015年总体城镇化率时间差异和2010年山东省县域单元的城镇化率空间差异;并分别分析了山东省不完全城镇化绝对水平和相对水平的时间变动、空间分布特征与空间分异格局。结果表明:(1)两种统计口径下的城镇化率差别显著,城镇化率Ⅰ的值高于城镇化率Ⅱ达10%左右,但其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邵大伟 吴殿鸣
利用"五普"、"六普"数据,采用分形和ESDA方法,揭示了山东省2000年以来人口城镇化进程中的新动向及空间特征,并根据时序数据和截面数据,剖析了全省城镇化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山东省中小城镇取得较快发展,中等规模城市发育较好,济南—青岛的双中心特征突出;城镇化空间格局相对稳定,整体呈现集聚发展的趋势,城镇体系沿胶济线展开特征依然突出,三大高水平集聚区对周边城镇化辐射作用明显,西部城市城镇化进程加快,区域差距进一步缩小;经济、工业化、外资、科技进步、交通等是影响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研究认为,山东省城镇化发展应重视大城市培育、加快小城镇发展、区域协调以及个性化发展等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传开 张凡 宁越敏
基于山东省2000年和2010年人口普查和社会经济数据,借助分形方法、引力模型、空间探索分析等技术研究了山东省城镇化发展的突出特征。研究发现:12010年山东省53.5%的城镇人口集聚于县和县级市,具有明显的县域城镇化特征,同时农民身份转换滞后于其产业转移,半城镇化现象显著;2城镇体系呈位序规模分布,中小规模城市发育较好,大城市发育不足;3山东半岛城市群内部联系不断加强,网络化趋势明显,但人口集聚能力相对薄弱;4城镇化空间差异明显,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形成了以济南、青岛、烟台和威海为核心的三大热点分布区及以鲁西、鲁南地区为主的冷点分布区。最后就山东省新型城镇化提出了相应的发展路径。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选国 杨君
近年来,新型城镇化成为我国政府、学界和社会各界关注和讨论的关键议题之一。本文与以往学界有关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内涵、本质等观点进行再对话,指出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以人为本的城镇化理念与实践,重新厘定了新型城镇化即农村转移人口的城镇化和市民化的本质意涵;揭示了新型城镇化建设体现的过程整合性、任务艰巨性、主体多元性,以及本质人本性的基本特征。最后,从发展理念、发展目标、运作机制、实施路径和制度保障等维度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可能路径进行了论述,以期对我国当下及未来科学有序推进以人为本、具有包容性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所助益。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邹小杰
作为我国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与我国城乡差距的逐步扩大等相关城乡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案,城镇化建设对于我国农村地区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与缩小目前我国城乡差距,实现我国城乡协调发展至关重要。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如何有效利用城镇化所带来的机遇,如何通过城镇化建设有效推进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在我国城镇化背景之下农村经济发展需要面对与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休闲农业作为一种区别于传统农业的先进的农业生产模式其对于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至关重要。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与人口大省,如何实现休闲农业的长期健康发展是山东省在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继续解决的重要课题。文章通过文献查阅与实地调研相结合...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晓冰
城镇化是社会变革的过程。加快城镇化是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当前,山东省城镇化进程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城镇化进程中还面临着许多问题,特别是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城镇化实践中还存在一些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和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镇化的健康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实施重点带动,节约社会资源,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绿色城镇、增强生态理念,形成适应山东实际的低炭生态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客观需要,实现可持续城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低炭生态 可持续发展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林成策
建国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行政区划的变更,山东省城镇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人口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1949年全省有15个市、140个县和1个镇,共有城镇人口299万人(含农业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6.6%,明显低于全国10.6%的平均水平。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富喜 孙海燕
遵循全面性、主导性、可行性、科学性等原则,构建了区域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采用均方差权值法对山东省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并重点对基于17地市的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异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人居环境指数明显地表现为东优西劣;基础设施指数则表现出典型的"两高两低"特征,由东向西高低峰谷交错递减;而经济发展指数、社会发展指数、生活方式指数三者的空间分布格局较为吻合,且基本与城镇化发展指数成正相关,大体呈"┣"型分布。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蔡洁 夏显力 李世平
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出以最小的生态代价获得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而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污染、生态效率低下等问题日益突出。本文选用山东省17地市2005-2012年的面板数据,基于BC2-DEA测算了纯技术条件下的区域生态效率,立足新型城镇化视角,构建了区域生态效率与城镇化水平、第三产业比重、环保财政投入、万元GDP能耗的STIRPAT模型,分析了城镇化水平和区域生态效率的关系。研究表明,城镇化水平和区域生态效率呈U型关系,半岛地区和鲁中地区的大部分城市处于U型曲线的上升阶段,鲁西地区的城镇化水平与区域生态效率呈线性关系,区域生态效率随城镇化水平的上升而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环保财政投入和万元GDP...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凯 任建兰 张理娟 王泽楠
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关系是复杂人地关系的特殊表现形式,以及地理学面向人文要素和自然要素综合集成与相互关系研究的重要内容。在"人地协调、多维视角、综合集成"理念下建立"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关系"概念模型,运用响应指数和响应度公式,对1991—2014年山东省城镇化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响应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运用回归分析得出响应关系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山东省城镇化综合指数整体呈现不断上升趋势,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指数整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2山东省城镇化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响应指数由"正响应"转变为"负响应",城镇化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响应度由相对稳定转变为急剧提高;3环境规制和产业结构是影响山东省城镇化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响应关系演变的两大主要因素。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秋颖 方创琳 王少剑 王洋
构建了人口城镇化与空间城镇化综合指标体系,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山东省1985—2012年人口城镇化和空间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状况与演进趋势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镇人口的增加、城市建成区面积的扩张、工业的迅速发展和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的提高是山东省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根据耦合协调度可将山东省城镇化发展划分为3个阶段,即不协调阶段(1985—1989年)、基本协调阶段(1990—2005年)和高级协调阶段(2006—2012年),城镇化协调类型从严重不协调-空间城镇化滞后到高级协调-人口城镇化滞后;进而以山东省2011年县域为研究单元,对县域城镇化水平的空间格局和协调类型进行了分析,县域城...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赵庆海 刘合林
人口城镇化是城镇化发展的终极目标,土地城镇化是推动城镇化发展的主要途径,二者互促共进、有机结合。通过采用城镇用地增长弹性系数,对山东省进行评估,结果表明:2006~2015年间,山东省土地城镇化显著快于人口城镇化,整体上处于失调状态;从区域角度来看,半岛地区、鲁西北、鲁西南土地城镇化超前于人口城镇化,鲁中地区土地城镇化则滞后于人口城镇化,二者失调的状态区域差异特征也非常显著。两者失调主要表现为土地城镇化超前而人口城镇化滞后,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城镇化融资的财税激励,城镇化扩张的土地财政依赖,城镇化投资的晋升激励,是土地城镇化快速推进的影响因素;而二元户籍制度的阻碍作用,福利支出责任的抵触情绪,农村家庭和农民个人因素的影响则是人口城镇化相对滞后的关键因素。确保进城农民迁徙自由化;推进农民土地财产物权化;健全市民化资金挂钓机制;提高公共服务化供给水平是促进山东省二者协调发展的对策选择。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彭山桂 汪应宏 陈晨 雷刚 吴先华
以山东省为例,研究城市间"双向竞争"地价策略对人口城镇化进程的影响。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计量模型,引入人口城镇化的其他主要影响因素作为控制变量,将地价政策的人口城镇化效应单独剥离显示,利用2006-2010年山东省17个设区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双向竞争"地价策略的人口城镇化效应。研究结果显示现阶段山东省城市间无论是向下竞工业地价还是向上竞商住地价,均对人口城镇化和户籍人口城镇化进程产生了正向作用。
关键词:
双向竞争 地价策略 人口城镇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